书城文学悲壮的挽歌——“11·24”特大海滩纪实
34632700000069

第69章 一、新华社关于“11·24”特大海难的新闻报道

山东“大舜”号轮船海上遇难

新华社济南1999年11月25日电(记者尹建华、张松青)山东烟大轮船轮渡有限公司“大舜”号混装船,昨晚因风大浪高,动力丧失,在牟平姜格庄附近海域搁浅倾斜。船上共有旅客、船员312人(实际应为304人。编著者注,下同),截至记者发稿时,已抢救生还36人(应为22人)。

“大舜”号混装船昨天下午驶往大连,因海上风浪太大,途中返航。16时30分发现二层甲板有烟雾,请求救援。烟台救捞局、烟大公司、烟台港务局轮舶公司相继派船救助。但因风大浪高,无法靠近。20时15分,“大舜”号主舵失灵,开始漂移;22时30分,救援船多次带缆均未成功,“大舜”号随风漂流至牟平姜格庄附近海域,火势蔓延至三层甲板。23时45分,“大舜”号与陆上失去联系。后确认已搁浅倾斜。

山东省委、省政府负责同志接到“大舜”轮遇险报告后,高度重视,立即组织救援。省委书记吴官正对救援和善后工作做了具体部署,派一名副省长带队连夜奔赴现场指挥。北海舰队、济南军区、武警部队也迅速派人员、船只驶往遇险船处救援。据悉,部队、武警和省市区已出动数千人,动用大功率渔船、救捞船、海军舰只17艘(应为16艘),在出事海域援救落水人员。沿海16个村5000多村民,沿45公里海岸线设立瞭望哨,牟平区6个医院120多名医护人员参与抢救。

据了解,现在海上风浪仍然很大,阵风达9级,浪高达4至5米,气温降至0摄氏度左右,给救援工作造成很大困难。目前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

22名烟台海难幸存者得到很好救助

新华社烟台1999年11月26日电(记者王进业张松青冯杰)山东烟台海难现场指挥部负责人说,在“大舜”号沉船事故中获救的22名幸存者目前正在医院进行很好的治疗。

据这位负责人介绍,山东省一位副省长已经对医护人员作出指示,要求给这些幸存者提供最好的医疗条件,确保他们不出任何问题。

今天下午,记者在事发地山东烟台牟平区的一家医院见到了正在接受治疗的36岁(应为28岁。编者注)的江西人雷曙光。医生正在为他测量体温。这位男子活动自如,脸色看上去有些红润,脸上的伤已经结痂。他已在这里住了两个晚上。来自山东蓬莱的徐志超也在这家医院接受治疗。

这家医院的副护士长李宝羚说:“这两个人被送来时,心脏只有微弱的跳动。现在,他们已经基本恢复正常了。他们的家属已经来探视过。”

另据了解,还有5名伤员正在牟平区的医院接受治疗。他们的伤情也比较稳定。

在烟台山医院,记者分别看了两位幸存者,其中一位正在抢救,另一位名叫马世奇,45岁,精神状态很好。他笑着说:“我经常在这条线上穿梭往来,从未遇到过这么大的风浪,幸亏政府派来的救援船及时赶到,才使我死里逃生,吴官正书记还来医院看了我。”

交通部责成一个多月发生两起沉船事故的烟大汽车轮渡公司停业整顿。

烟大汽车轮渡有限公司停业整顿

新华社北京1999年11月26日电(记者林红梅)

(略,详实内容可参见本书第九章)

抢救烟台海难遇难者的工作仍在紧张进行

新华社烟台1999年11月27日电(记者张松青徐冰王进业)11月24日下午开始的对“大舜”号滚装船进行的救援工作目前仍在紧张进行。解放军官兵和打捞、医护等有关方面人员及当地群众6000多人克服恶劣的气候条件,投入紧张的救援工作。

昨天和今天,10多艘舰船、2架直升机继续在出事海域搜寻。众多干部、群众组成的沿岸搜寻队伍冒着严寒,踏着积雪,昼夜不停地进行拉网式巡查。交通部上海救捞局打捞船只已于今天启航,即将到达现场参加打捞工作。

11月24日23时45分,山东烟台烟大汽车轮渡有限公司所属“大舜”号滚装船在由烟台地方港码头开往大连时沉没于烟台市姜格庄镇附近海域。

事故发生后,当地干部、群众及部队官兵立即投入救援工作。烟台海军某部立即成立指挥组,派出5艘舰艇、120名官兵冒险出港。据初步了解,驻烟台各部队和威海军分区仅24日晚就出动救援车辆30辆、官兵600余人。目前仍有200多名官兵在紧张搜索。

25日凌晨1时,离沉船最近处的姜格庄镇云溪村的农民就发现了海上的情况,全村870多人几乎全部出动,抱出家里的棉衣被褥,开出了三轮车等大小车辆,顶着寒风,到海边巡查。附近16个村的5000多名村民来到海边,自发地在4.5公里长的海岸线设置瞭望哨,进行拉网式巡查。仅云溪村农民就救起了99名遇难者,其中6人生还(应为4人生还。编者注)。

烟台市当晚就组织5所医院的医护人员投入紧张救援。烟台山医院接到通知不到10分钟,100多名医护人员全部到位参加抢救。目前,这家医院接救的12名幸存者,已有8名伤愈出院。其他医院收治的幸存者也正在康复中。

山东省委、省政府负责同志接到“大舜”号轮遇险报告后,立即组织救援,一名副省长连夜乘小飞机赶到,北海舰队、济南军区同时出动支援,并成立了专门指挥小组,直接调度、指挥救援工作,保证了各项救助工作的有序进行。

事件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给予密切关注,指示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扩大搜寻范围,加大救援力度,尽最大努力找到所有遇难者,并妥善、认真处理好善后事宜,做好遇难者家属的思想工作。国务院专门派出以国家经贸委副主任石万鹏任组长的事故调查处理领导小组,赶赴出事现场指挥救援。

正在省外出差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山东省省委书记吴官正闻讯,25日晚赶到烟台,会同正在烟台组织救援工作的国家经贸委、交通部、山东省及部队负责同志,进一步研究部署救助和善后工作。当晚,吴官正与国家经贸委副主任、事故调查处理领导小组组长石万鹏等一起,到医院看望了获救人员,并要求医护人员精心护理,精心治疗。通讯:怒海狂涛显真情——子弟兵抢救“11·24”海难遇险人员纪实新华社1999年11月27日电(新华社记者张钊张玉清新华社通讯员姜福)

(略,详实内容可参见本书第三章)

一韩国人在山东“11·24”海难中遇难

新华社烟台1999年11月27日电(记者徐冰王进业)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11月24日发生的“大舜”号滚装船沉船事件中,已确认遇难者中有一位韩国人。

据介绍,这位韩国人名叫禹善姬,护照号为TP02517062.其尸体已于今日12时由韩亚航空公司的飞机运回韩国。

“11·24”沉船潜水打捞工作全面展开

新华社烟台11月28日电(记者徐冰张玉清)今天,烟台海域风力稍降,“11·24”沉船潜水打捞工作全面展开。

今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山东省省委书记吴官正,国务院“11·24”特大海难事故调查处理领导小组组长、国家经贸委副主任石万鹏及交通部部长黄镇东,山东省常务副省长宋法棠,交通部副部长洪善祥,海军参谋长么兴远中将等党政军领导同志到达沉船现场,指挥潜水打捞工作,并慰问了打捞的工作人员。

正在从事救捞工作的“芝罘岛”号工程船上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和海军的110名潜水员,展开全面抢救。

上午,海上仍有3~4级风,浪稍小,涌很大,气温依然很低。“芝罘岛”号副船长张光龙、潜水队长刘思新、李传电3人10时12分陆续下水,10时44分从沉船中打捞出第一具尸体。因多日大风大浪,水下十分浑浊,潜水员只能摸索着打捞。到12时,共打捞出4具尸体,尸体均未腐烂。“龙港拖17”号的船员们将尸体和他们的随身物品小心翼翼地包好,运往岸边。

下午,风浪突然加大,作业被迫停止。至傍晚17时,救捞船只及到达现场的指挥人员、救捞人员,均停留在沉船周围,待夜间风浪减弱后继续作业。

交通部救捞局副局长孙富民向记者介绍说,昨天因天气特别恶劣,组织两次抢救均未成功。今天天气稍有好转,但抢救工作仍然十分艰难。全体救捞人员不惧艰险,全力以赴进行救捞。

据悉,海军的“122”号远洋救生船和“711”号大型拖船将于今夜抵达事故海域。

全国各地优秀打捞人员和设备向烟台调集

新华社烟台1999年11月28日电(记者徐冰张松青)在“11·24”海难事故调查处理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大舜”号滚装船打捞力量和大批专业救援人员已部署到位。

据了解,“大舜”号大部分打捞力量已调度到位。这批救捞专家和专业潜水人员主要来自海军和交通部、烟台、上海、广州救捞局。交通部烟台海上救捞局在胜利油田施工的“芝罘岛”号救捞工程船和“北海102”号拖轮,已于昨晚7时左右到达失事现场。这个局另一条带有两个潜水组和全套救捞设备的船只,于昨日12时左右赶到现场。中国目前最大的重吊船、吊重2500吨的“大力”号也于昨日从上海起航。交通部门、海军还将根据需要随时增加打捞力量。山东省对打捞工作给予了有力配合。今天的天气有所好转,打捞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自“大舜”号11月24日遇难以来,交通部门、海军以及当地出动多艘船只,在事故现场搜救。众多干部群众、解放军官兵在寒风中进行拉网式搜寻。尽管事故海域风急浪高、水下能见度低以及无法确定“大舜”号水下暗流,海上搜救工作仍在紧张进行。

“大舜”号沉船已打捞出18具遇难者遗体

新华社烟台1999年11月29日电(记者徐冰)自今日凌晨2时至14时30分,“大舜”号沉船潜水打捞工作有了突破性进展,打捞出14具遇难者遗体。至此,打捞出来的遇难者遗体已有18具。

昨天,国务院“11·24”特大海难事故调查小组、山东省人民政府和烟台市人民政府向“大舜”号轮船遇难者亲属发出《慰问信》,向遇难者亲人表示沉痛哀悼和慰问。

慰问信说,由于事故海域海况恶劣,风力达9~10级,海浪达4米以上,给救援打捞和搜寻工作造成很大困难。目前打捞工作正昼夜不停,千方百计加强搜救,加快沉没船体的打捞工作。

有关方面将认真细致地做好遇难者善后工作,对这次事故死难旅客的赔付,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进行。

“大舜”号沉船打捞取得新进展

新华社烟台1999年11月29日电(记者徐冰张玉清)“大舜”号沉船潜水打捞工作今天进展顺利,继昨天打捞出4具遇难者遗体后,今天凌晨2时至21时45分又打捞出20具遗体。

国务院“11·24”特大海难事故调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同志、国家有关部门、部队及山东省的领导同志,亲临现场指挥救捞。交通部从上海、广州等地抽调来的一批优秀潜水员,在“芝罘岛”号救捞工程船上严阵以待。

今天凌晨2时,风向转南,涌浪变小。记者看到潜水员马上下潜。打捞过程中雪大了起来,潜水员们仍坚持打捞。

海军和烟台、威海警备区今天出动近200人的兵力,进行打捞和遗体运送工作。为提高打捞效率,海军“北救122”号远洋救生船另布了一个作业区。经过昼夜奋战,“芝罘岛”号救捞工程船上的潜水员和海军潜水员共打捞出20具遗体。烟台警备区航运大队出动了3艘登陆艇,专门配上警卫员护送遇难者遗体。他们还自制了3套救捞工具,以保护遗体不受损伤。到22点,救捞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中。石万鹏要求举一反三,进一步加强全国的安全生产工作新华社烟台1999年11月30日电(记者林红梅)国务院“11·24”特大海难事故调查处理领导小组组长、国家经贸委副主任石万鹏今天在此间召开的加强渤海湾客滚船舶安全管理现场会上,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参加抢救打捞及善后工作的有关方面表示慰问。他要求有关单位举一反三,进一步加强全国的安全生产特别是水运安全生产工作。

石万鹏要求有关单位提高认识,落实有关水运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针对客滚船等的具体特点,进一步健全完善有关规章制度。

交通部今天将天津、大连、烟台、秦皇岛海上安全监督局以及山东省、辽宁省、河北省交通厅、天津市交委的负责人召集到威海,召开加强渤海湾客滚船舶安全管理现场会议,部署对渤海湾客滚船舶运输安全管理进行整顿。

交通部部长黄镇东在会上宣布了进行整顿的紧急措施,主要内容有:

——凡是从事渤海湾客滚船运输的有关单位,要立即开展公司内部的安全检查和整顿,公司法人代表和船长要负起第一位责任;

——实行开航前船长声明制度。开航前应对本船的安全技术状况、救生、消防设备、车辆及车载货物加固等进行检查,经船长签字后报当地海上安全监督部门备查;

——各海上安全监督局应立即禁止超重、超载、超高车辆上船,并将控制“三超”的标准报交通部海事局备案。凡属装载“三超”车辆的船舶一律严禁离港;

——各港口由海上安全监督部门牵头,船检和船级社参加,对客滚船(含客船)的消防系统进行返船检查,凡是不合要求的,一律禁止开航;

——海上安全监督部门应对车辆及车载货物的加固情况进行检查,确认符合要求后方可放行;

——严禁船舶在超过抗风等级的情况下冒险航行,严禁装载易燃、易爆危险货物的车辆上船。

据了解,“11·24”海难事故目前除打捞工作和善后处理工作正在紧张进行外,事故的调查工作也在迅速深入,调查取证工作进展顺利。

军民协作全力以赴打捞“大舜”号遇难者

新华社烟台1999年11月30日电(记者徐冰、林红梅)在国务院“11·24”特大海难事故调查处理领导小组的领导和指挥下,交通部、海军、山东省各级单位明确分工,通力协作,“11·24”特大海难遇难者潜水打捞工作正克服一切困难,顽强推进着。截至今天20时,军民协作,已打捞出遇难者尸体60具。

打捞母船“芝罘岛”号28日早晨就投入了昼夜打捞。28日晚海军“北救122”号工作母船也到达现场。在救捞现场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交通部、海军和山东省有关地方政府按照统一指挥、明确分工、团结协作的原则,近700人正昼夜奋战在海上,十几艘船正有条不紊地作业着。海军部队全力投入“11·24”海难事故救援打捞工作新华社烟台1999年11月30日电(张钊钟道伟)“11·24”特大海难事故发生后,海军部队发挥优势,从海面、空中、滩头、水下各个方位积极投入救援打捞工作,受到国务院事故调查处理领导小组及当地政府群众一致称赞。

事故发生后,海军领导多次指示有关部队,要不惜一切代价,克服困难,千方百计营救遇险者,并尽早打捞遇难者。海军参谋长么兴远中将及北海舰队、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有关领导多次前往海上、滩头第一线,部署救援、打捞工作。

当地方打捞作业遇到困难时,海军连夜派出4000吨级的“北救122”号远洋救生船,赶到“大舜”号沉没海域,并于29日上午在沉船西南方向建起一座潜水打捞作业平台,与先期建成的“芝罘岛”号作业平台协作配合,有力地提高了打捞工作的成效。曾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救捞中队”荣誉称号的海军某救捞中队,也派出40余名潜水员,从29日上午开始了下水探摸。曾经在24日事故发生当晚救出12名遇险人员的海军“686”船,及烟台、威海、旅顺三地的海军船只至今仍然在事故海域附近运送补给,并继续搜索。

当获悉遇难者的遗体没有合适场地存放时,海军烟台航空工程学院副院长吴方臣少将主动找到有关部门,腾出了学院门诊部礼堂。当地方的同志提出支付租金时,吴方臣说:“人民军队为人民,我们应当给遇难者亲属以最大安慰。”

截至记者发稿时,海军的10艘船艇已出动39艘次,直升机10余架次,官兵近千人参加救援打捞,直接营救出遇险人员12人,搜索打捞遇难人员48人,在整个救援工作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特写:“11·24”海难打捞目击记

新华社烟台1999年11月30日晚报专电特写(新华社记者林红梅徐冰)几天前咆哮着吞噬了“大舜”号客滚轮的大海,今天稍稍平静下来。早上7时,4~5级的寒风呼呼地刮着,记者来到“11·24”海难事故现场。

“大舜”号橘红色的船底朝天,如一条被困巨鲸,静卧在大海海平面上。两艘工作船“芝罘岛”号和“北救122”号分布在它的左右,寒风刺骨,船体不停地摇晃,打捞人员紧张地忙碌着。

在20米深的水下,潜水员蒋玉国正在“大舜”号船舱里摸索着。船上指挥小组肖组长专注地盯着水面,捕捉着手中话机中的音讯,向蒋玉国发话:“能看到吗?”蒋玉国的声音从话机中传出来:“什么也看不到。”“仔细搜索!”水面下一时没了声音。过了一会儿,蒋玉国的声音又传上来:“淤泥太深,摸不到底。”但他仍然继续在船舱里摸索着……

“潜水服被挂碎了,衣服进水了。”过了一会儿,蒋玉国通报道。肖组长马上发令:“上来吧!”他嘱咐信号员拉信号绳,“慢慢上,慢慢上”。站在沉船肚皮上的信号员马上拉起信号绳,蒋玉国被缓缓地拉了上来。他背着氧气瓶,身穿枣红色潜水服,躺在“大舜”号肚皮上大口地喘着气,过了一会儿,在信号员的搀扶下,行走几步后,才能独自站稳。他在水下搜索了1个多小时,手脚已经没有了知觉。37岁的蒋玉国是深圳海监潜水公司的潜水员。据介绍,广州、上海、烟台等全国打捞系统的精兵强将,都汇聚在此,不分昼夜地下水打捞。

9时40分,“芝罘岛”号打捞上3具尸体。潜水员们仍在水下坚持搜索。

“大舜”号沉船潜水打捞取得重大进展

新华社烟台1999年12月1日电(记者徐冰张玉清)“大舜”号沉船潜水打捞工作今天进入第四天。在国务院“11·24”特大海难事故调查处理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军民协同作战,潜水打捞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截至18时,今天共打捞出55具遇难者遗体。

今天,打捞指挥小组决定利用今晚以前的好天气,更加准确地定位,调集精兵强将,逐个房间搜寻。烟台海上救捞局潜水员宫守杰一人就打捞出21具遗体。海军今天出动了100多名官兵开展打捞工作。烟台警备区出动200多人运送遗体,其中包括60多名已接到退伍命令的老兵。他们表示,一定要把遇难者全部安置好后再回家。

“大舜”号海难事故善后工作有序开展

新华社烟台1999年12月1日电(记者王进业张钊张玉清)国务院“11·24”特大海难事故调查处理领导小组向记者介绍,在对“大舜”号沉船继续进行打捞的同时,有关事故的善后工作正在有序展开。

“11·24”特大海难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极为重视,江泽民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作了重要指示,国家各有关部门、山东省委省政府和烟台市委市政府、当地驻军,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有关指示,采取一切措施,全力以赴组织救助。在积极进行救援打捞的同时,事故的善后工作也已迅速及时地展开。

事故发生当晚,烟台市卫生部门就组织市属15个医疗单位的数百名医务人员投入到紧张的现场救援及救治工作中,使所有遇险的生还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全部脱离危险。遇险乘客在医院得到了精心的医疗救护,医护人员为他们调整出单人病房,送来鲜花、电暖器、电褥子等。一些遇险者已彻底康复出院。他们在离开烟台时,有关部门还将为他们进一步检查身体,购置返程车票。

为使所有遇险、遇难者及其亲属都得到满意的答复,有关部门已经根据中国有关法规文件,按照适当从优的原则,制定了乘客及其财产赔付标准及实施办法。到目前为止,已有40多名遇难者亲属签署了赔偿协议,大家对党和政府细致周到的安排表示满意。

本着对人民群众负责、对遇难者负责的原则,有关部门对遇难者遗体做出了妥善周到的处理。所有搜寻打捞出来的遗体都已集中存放。整容师对每位遇难者遗体进行了整容,并为他们换上了新衣,等待认领。

为减轻遇难者亲属的悲哀,使他们得到安慰,山东省组织100多家单位、2000多人参与善后工作,仅烟台市就组织了88家企事业单位,负责接待从各地赶来的遇难者亲属。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省及有关市县领导已赶赴烟台,协助处理本省本市遇险遇难乘客的善后工作。当地交通、公安、民政等部门的工作人员也密切配合,一条龙办理遗体认领、签协议、火化等手续。

经过耐心细致的工作,目前,聚集到烟台的1400名遇难者亲属已有224名离开烟台,大都情绪比较稳定,表示要积极配合好政府部门做好善后工作。通讯:海难无情人有情——社会各界关心“11·24”海难援救及善后工作纪事新华社烟台1999年12月2日电通讯(新华社记者张钊张玉清王进业)

(略,详实内容参见本书第三章、第六章)

吴邦国在察看“11·24”海难事故现场时指出,继续全力以赴,认真做好善后工作新华社烟台1999年12月2日电(记者王进业徐冰)

(略,详实内容参见本书第九章)“大舜”号沉船潜水打捞出125位遇难者遗体新华社烟台1999年12月3日电(记者徐冰张玉清)

(略,详实内容参见本书第六章)

通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海难现场访谈录

新华社烟台1999年12月3日电(新华社记者张松青)

(略,详实内容参见本书第三章、第六章)

“大舜”号轮沉船第一笔保险赔款给付

新华社上海1999年12月3日电(记者汪洪洋)

(略,详实内容参见本书第六章)

“11·24”海难遇难者家属多半离烟返乡

新华社烟台1999年12月4日电(记者张玉清王进业)“11·24”特大海难遇难者善后工作进展顺利,多数遇难者家属已办理完有关善后事宜。

国务院“11·24”特大海难事故调查处理领导小组把善后工作放到重要位置,给予高度重视。领导小组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按照适当从优的原则,制定出对遇难者及其财产的赔付标准及办法,精心组织实施。山东省组织100多家单位、2000多人参与善后工作,每位遇难者家属都有专门小组负责,烟台警备区等方面积极给予协助。辽宁、吉林等有关省市负责同志也赶来协助处理本地遇难者善后工作。

沉浸在悲痛中的遇难者家属,对周到细致的善后工作表示满意,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一些部门还收到遇难者家属写来的感谢信和送来的锦旗。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遇难者刘忠志的哥哥刘忠义和姐夫王占青告诉记者,没想到对口接待他们的烟台市司法局领导和工作人员这么热情。他们说,事故已经发生了,领导把善后工作考虑得比较周到,不能提无理要求。据统计,仅昨天和今天,遇难者家属就有800人离烟返乡。

许多遇难者家属对周到细致的善后工作表示满意,并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一些部门还收到遇难者家属写的感谢信和送的锦旗。

特写:人间真情

新华社烟台1999年12月4日电(新华社记者王进业张松青)

(略,详实内容参见本书第三章、第六章)

通讯:“芝罘岛”号上的5天5夜

新华社烟台1999年12月5日电(新华社记者徐冰)

(略,详实内容参见本书第六章)“大舜”号遇难者遗体已有238具被辨认新华社烟台1999年12月5日电(记者张松青张玉清)岸上、水上、水下搜寻打捞“大舜”号遇难者遗体的工作开展以来,经过军民团结协作、昼夜奋战,目前共搜寻打捞出遇难者遗体244具,截至今天20时,已有238具遇难者遗体被辨认。

在国务院“11·24”特大海难事故调查处理领导小组的具体领导下,交通部、山东省和烟台市以及解放军参与救助的部队密切配合,各项工作迅速展开。实行搜索、打捞、尸检整容、运送遗体与登记辨认“一条龙”。来自山东省公安厅、青岛和烟台市公安局的法医队伍和烟台市的医护人员,全力投入辨认工作。烟台警备区168名官兵不分白天黑夜,及时把搜寻到的遗体运送到辨认现场。海军航空工程学院为遇难者遗体提供冷库,给辨认工作创造了条件,善后工作小组成员加班加点,大大加快辨认速度,使善后工作进展加快。目前,在烟台的遇难者家属大都返乡。各界盛赞子弟兵救捞“大舜”轮遇险遇难人员功不可没新华社烟台1999年12月7日电(记者张玉清、通讯员姜福)

(略,详实内容参见本书第三章、第六章)

参加“11·24”海难潜水打捞人员受称赞

新华社烟台1999年12月9日电(记者徐冰)国务院“11·24”特大海难事故调查处理领导小组、山东省委、省政府日前亲切慰问了交通部救捞局、海军北海舰队的潜水员和烟台警备区的指战员代表,对事故搜救、救捞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一些优秀单位和个人受到一致称赞。

交通部所属烟台、上海、广州3个救捞局和海军“北救122”号救生船的100多名轻、重潜水员,在风大浪急、沉船内情况复杂、作业条件极为恶劣的情况下,5天5夜不间断连续下潜,赶在海上天气变坏之前抢捞出125位遇难者遗体。救助“大舜”号遇难者的善后工作基本结束新华社烟台1999年12月10日电(记者张松青)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关怀下,救助“11·24”特大海难事故遇难者的善后工作目前已基本结束,事故原因的调查取证工作正在深入进行,对“大舜”号沉船整体打捞的方案已上报国务院,待批准后即组织实施。

“11·24”特大海难事故发生后,中央领导同志十分关注,国务院专门成立了“11·24”特大海难事故调查处理领导小组,交通部、山东省和有关的10个省派出得力干部奔赴烟台海难现场参与处理遇难者的善后工作。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积极参与对“大舜”号遇难者的救助工作,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记者从国务院“11·24”特大海难事故调查处理领导小组获悉,目前这一海难的处理工作已基本结束。获救的22名遇难生还者,经过精心护理治疗都已康复出院;263位遇难者亲属已按规定领取了赔付金,先后来烟台的2200余名亲属绝大多数已返回。

使命——“大舜”号沉船潜水救捞纪实

新华社1999年12月14日电(新华社记者徐冰)

(略,详实内容参见本书第三章、第六章)

“11·24”特大海难事故原因基本认定

新华社北京2000年3月17日电(记者贺劲松)来自国家经贸委安全生产局的最新消息说,“11·24”特大海难事故原因基本认定。

国家经贸委安全生产局局长闪淳昌今天说,“11·24”特大海难事故发生以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11·24”特大海难事故调查处理领导小组在国务院直接领导下,一直在抓紧工作,通过大量调查取证,现在可以基本认定:“11·24”特大海难事故是一起在恶劣的海况和气象条件下,由于决策失误,操纵不当,烟大公司及其上级主管单位在安全生产管理上存在着严重问题而导致的重大责任事故。

目前,“11·24”特大海难事故调查处理领导小组已进入责任调查阶段,并在抓紧“大舜号”轮整体起浮打捞工作。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11·24”特大海难事故调查处理领导小组将本着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对事故的直接责任者及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提出严肃处理意见。

“11·24”海难沉船“大舜”轮成功起浮

新华社烟台2000年6月1日电“11·24”特大海难事故沉船“大舜”轮今天成功起浮,并被拖向指定锚地,轮船清理及其他善后处理工作将陆续展开。

打捞分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是将“大舜”轮后部上层部分钢板切除,顺利地将沉船从4米深坑内向深水区移位60多米;第二步是采用三艘浮吊船同时起吊办法,成功地将倒扣海底的“大舜”轮扳正,开创国内打捞史上同时采用三艘浮吊船打捞沉船的先河;第三步是安装用于起浮的4对800吨浮筒,实现起浮打捞。“11·24”特大海难有关责任人员受到严肃处理新华社北京2000年11月22日电(记者韩振军、李佳路)

(略,详实内容参见本书第十章)

山东省委、省政府发出“警示令”

新华社济南2000年11月24日电(记者张民华)山东省委、省政府今日发出“警示令”,要求各地认真吸取“11·24”特大海难事故教训,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为了以“11·24”特大海难事故为鉴,山东省决定把每年的11月24日作为全省“安全生产工作的警示日”。

“警示令”说,党中央、国务院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对事故责任者进行了严肃处理,再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深刻吸取这起海难事故刻骨铭心的教训,从根本上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警示令”要求全省各地进一步落实责任制,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发展、安全与稳定的关系,切实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对发生重大、特大安全事故的地区、部门和单位,不仅要追究直接责任者的责任,还要追究领导者和管理者的责任,决不姑息迁就。

据悉,《山东省水路运输安全管理办法》近日已颁布,“警示令”强调各级、各有关方面要认真组织实施。山东烟台中院公审“11·24”大舜号海难4名责任人新华社烟台2001年7月2日电(记者徐冰)烟台中级人民法院今天上午8时开庭,公开审理发生在1999年11月24日的山东“11·24”特大海难事故的四名直接责任人。

被起诉的这四名犯罪嫌疑人为:原山东省烟大汽车轮渡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峰、原山东省烟大汽车轮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传龙、原山东省烟台海上监督局监督科副科长都基军、山东省烟大轮渡股份有限公司海监室监督员范世会。烟台市人民检察院作为公诉人对上述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五位律师到庭出任这四名犯罪嫌疑人的辩护人。

烟台市各界人士及犯罪嫌疑人的家属共400余人旁听了今天的审理。“11·24”特大海难直接责任人高峰等4人被判有期徒刑新华社烟台2001年11月15日电(记者徐冰)山东省烟台市中级人民法院于今天9时,对“11·24”特大海难事故的4名直接责任人员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玩忽职守一案,进行公开宣判。

1999年11月24日,山东航运集团有限公司控股企业——烟大汽车轮渡股份有限公司所属客滚船“大舜”号轮,从烟台驶往大连途中在烟台附近海域倾覆,282人遇难,直接经济损失约9000万元。烟大汽车轮渡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峰、副总经理于传龙等4名责任人员已于去年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今天,法院以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判处被告人高峰有期徒刑6年;判处被告人于传龙有期徒刑5年;判处被告人、山东省烟大轮渡股份有限公司海监室监督员范世会有期徒刑5年;以玩忽职守罪判处被告人、原山东省烟台海上监督局监督科副科长都基军有期徒刑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