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那些被遗忘的历史
34649000000026

第26章  唐室砥柱狄仁杰

历史档案

要说起狄仁杰这个人,今天,我们肯定不约而同地想到“神探狄仁杰”这部热播的电视连续剧。从“神探”二字便可一眼看出此人审案查案能力那是相当了得,历史中真实的他担此称号确实是实至名归。在唐朝,说到狄仁杰,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且还会竖起大拇指道一声赞,后世的人称他是“唐室砥柱”,便足以见他当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此,当听说女皇武则天因他去世,而泣言说大唐的朝堂空了,也就不足为奇了。狄仁杰在武则天做皇帝的时候曾担任过唐朝最高司法职务大理丞,掌管着国家刑法,在他任期一年里,处理的案件涉及有一万七千人之多,案件处理后竟没有一人再上诉申冤,做的如此公平公正,恐怕只有狄仁杰了。

历史揭秘

狄仁杰出生于并州太原,字怀英。他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他的祖父狄孝绪,曾是贞观年间的尚书左丞。他的父亲狄知逊,也曾当过蒙州的长史。要放在现在,他是名副其实的高干子弟。出生在条件如此优越的家庭,狄仁杰在少年时代从来没有为生活而发过愁。不过,狄仁杰也没有如时下里那些纨绔子弟那样成天无所事事。他的家庭不仅是官宦之家,同时也是书香门第,在此熏陶感染下,他刻苦读书,专心致志学习,当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乖孩子。

狄仁杰靠着这样的毅力,如梅花般经历了一番彻骨寒,终于迎来了梅花扑鼻之香。他顺利通过了科举考试,正式步入仕途。起初,狄仁杰的仕途并不是一帆风顺。他刚出任汴州参军的时候,虽然他想有一番作为,可是无奈刚上任不久,就被人诬告。好在,当时身为工部尚书的阎立本恰巧是河南道黜步使。既然有人告,那么就得审。阎立本对狄仁杰例行公事查问一番后,他发现狄仁杰不仅有才还有德,可以说是一个难得的德才兼备的人才,他很欣赏这个年轻人。于是,在案件调查清楚后,阎立本不仅还了狄仁杰的清白,还同时举荐他到并州当法曹。可以说,狄仁杰这匹千里马遇到了赏识他的好伯乐。当然,他也没有辜负伯乐的期望,他到了并州后,工作十分出色,业绩相当突出,狄仁杰的贤名也因为他的作为而远播。

由于狄仁杰在任职中表现的非常优秀,逐渐地崭露头角,后来又被上调升任掌握刑狱的大理丞。狄仁杰处理起刑狱案件,那更是如鱼得水,他做事公正果断,纪律严明,效率极高,似乎在他的手里就没有什么破不了的案件。仪凤元年,当时的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和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因为误砍了唐太宗昭陵上的柏树,而被狄仁杰判处两人免官。可是,唐高宗知道后不同意狄仁杰的判罚,唐高宗认为这两人是罪不可赦,只有死才能抵消掉他们对祖宗的侮蔑。可是,狄仁杰却认为,这两人虽然有罪,但罪不当死。他向唐高宗据理力争,可是,盛怒下的唐高宗根本听进去任何话。狄仁杰依旧不善罢甘休,采用曲线救国的方法对唐高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好说歹说才让唐高宗的怒气稍为缓解。等到清醒之后的唐高宗,自然知道事情的利弊,当即免了权善才和范怀义的死罪,把他们流放到岭南去了。能够与一国之君据理力争,足以看出狄仁杰就是一个不畏权势、刚正不阿、有胆有识的人。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很快的升任为侍御史,其职责主要就是举劾非法,督察郡县。狄仁杰到任上后,秉持着他一贯的做事手法,不畏权势、公正严明,敢于向那些恶势力宣战并且也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他也因突出的工作表现而得到了唐高宗的高度赞许。唐高宗称赞他是真正的大丈夫。

唐高宗病逝后,女主武则天当政。武则天当政之初,政局并不稳定,武则天就依靠李义府和许敬宗等人,贬杀了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一些国之元老重臣。另外,她还幽禁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唐宗室皇戚也没有躲过被她诛杀的厄运。如果说武则天是站在尸骨上面成功的,手上沾满了血淋淋的鲜血一点也不为过。成功后她开始拉拢武氏家族这些自己人,给他们封官加爵,让他们手握重权,逐渐培养自己的一方势力。

自然,李唐宗室也不是吃干饭的,他们对此强烈不满,俗话说的哪里有不满和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反抗最严重的要数当时豫州,为了尽快稳定和恢复豫州的局势,武则天只好派狄仁杰出任豫州刺史,希望他能够摆平豫州糟糕的情况。狄仁杰保持一贯做事风格,把任务完成得很漂亮,令武则天很是满意。在武则天当上了皇帝后,她开始重用狄仁杰,最后任他为宰相,成为武则天的左膀右臂。

一般来说,都道同行相嫉,更何况是同朝为官。可是狄仁杰不是这样的人,在他为相时,曾先后为武则天荐举了桓彦范、敬晖、窦怀贞、姚崇等数十名人才,这些人有的后来当了宰相,有的为名臣,为大唐的强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姚崇就是玄宗时有名的宰相。

狄仁杰不仅主动向武则天举荐人才,有时候,武则天也主动让狄仁杰推荐人才。一次,武则天让狄仁杰给他推荐几个人才,狄仁杰当时推荐了时任荆州长史的张柬之,并称张柬之有宰相之才。武则天非常相信狄仁杰识人的眼光,对他的话高度关注与信任,次日就把张柬之提升为洛州司马。

可是,没过几日,武则天又问狄仁杰要人才,要能当宰相的人才。这次,狄仁杰委婉地提醒武则天,说之前曾推荐过的张柬之还没有用,言下之意就是说张柬之可以。武则天本来已经任命张柬之为司马,可她看到狄仁杰的意思,她是大材小用了。武则天决定先看看这个张柬之到底有什么本事,让狄仁杰如此欣赏。于是,她先任命张柬之为秋官侍郎,后来,发现张柬之真的是有大才的人,才又任命其为宰相,这在当时也成为一个人们津津乐道的美谈。

狄仁杰用人能够知人善任,用其所长。在当时,唐朝那可是泱泱大国,万国来朝。当时,唐朝边境上的许多游牧民族,包括凶悍非常的契丹部落也都纷纷表示归顺臣服于唐朝。当时的契丹,就是在将领李楷固和骆务整的带领下归降的。他们的归降,让唐朝平静的朝堂掀起了一丝波澜。众位大臣都在讨论着到底如何处理此事为妥,有的大臣秉着“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的原则,认为应对其施以极刑,并且诛灭九族。这提议听起来虽然有点狠,但还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在此之前,契丹和大唐之间历来纷争已久,因此而丧命的人也不计其数,为了为那些枉死的冤魂野鬼讨个公道,想要他们死也是情有可原的。

可是,狄仁杰却不同意,他跟这些人的想法不同。他向武则天请求,让她赦免李楷固和骆务整,并且还请求武则天任命李楷固和骆务整为将军,让他们各自领兵去攻打契丹残余的部落。这样,知己知彼,自然是事半功倍。这样两全其美的办法,武则天自然是欣然应允。当李楷固和骆务整得胜回朝后,武则天是非常高兴的。在庆功会上,武则天还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大力夸赞了狄仁杰一番,说他有知人识人之明。

狄仁杰举荐人才,一向都是以德才品行为标准,而且是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只要够有才干,他都一视同仁。他的儿子狄光嗣,就是狄仁杰自己向武则天推荐的。要说,一般的作为父亲向领导推荐自己的儿子,多少有些惹人话柄。可是,狄仁杰敢作敢为的风格就是这样,他认为自己的儿子能够胜任武则天所要求的尚书郎一职。后来,武则天还真的就任命狄光嗣为地官员外郎,事实证明,狄光嗣在任上做得很称职。由于狄仁杰的举贤任能,曾多次受到武则天的称赞。要说,狄仁杰桃李满天下,也一点不为过,不知道得有多少人感谢他的知遇之恩。

宦海沉浮,狄仁杰可以说是兢兢业业。他不论做什么,任什么职位,他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全心全意的为天下的老百姓服务。他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实,很真诚,正因为他的真诚,他也赢得了很多人的真诚和爱戴。狄仁杰他承下启下,为武则天时期的兴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不愧为唐室的中流砥柱。放眼历史,如狄仁杰这般人物,也不可多见,这样的人才更是可遇而不可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