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那些被遗忘的历史
34649000000007

第7章  私房钱害死了崇祯帝

帝王档案

自古历史上不乏戏剧性的人物,而人生充满悲剧色彩的皇帝却是寥若晨星,为守私房钱而丢掉江山的皇帝更是鲜有耳闻,但明朝崇祯皇帝就是以这样戏剧性的方式辞世的。

崇祯皇帝本名朱由检,是明光宗朱常洛的第五子、明熹宗的异母弟弟、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也是亡国之君。他十七岁受遗命继承皇位,年号崇祯。崇祯皇帝即位后大力铲除阉党,他勤于政事,节俭朴素,裁撤边防驿站、免关税等举措节省了大笔国库开支。在他的领导下,举国上下开展着提倡节俭的运动。此外,因为喜爱攒钱,所以勤俭的生活使他的腰包越来越鼓。但谁料想他会将金钱看的比江山都重,最后无奈饮恨在煤山上的歪脖树上自缢而亡。钱真的那么重要吗?难道可以用它换取失去的生命?

死因揭秘

说来朱由检命也真够苦的,父亲明光宗是皇祖父明神宗所厌的太子,母亲是太子所薄的婢妾,幼年并不幸福。朱由检十七岁时受命于危难,还要替祖宗收拾烂摊子。初登王位的他做了一系列的举措,如:大力清除阉党、大力推行节俭运动等。作为倡导人和带领人,他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衣服破了舍不得换新的,让宫女缝补一下接着穿,以至于有一天他在听讲官讲书时,觉得内衣的袖子破损不堪,有损颜面,不得不不时地将袖子塞回去掩饰一下。只要提到皇帝,我们想到的就是整天吃着山珍海味,喝着琼浆玉液,但朱由检却整日只吃家常便饭,生活相当简朴。他还主张凡事从简、反对铺张浪费,真可谓是皇帝界凤毛麟角级的人物。因此,他的私房钱日渐增多,只进不出的小金库竟超过了国库。

朱由检在攒私房的同时,却没有想到李自成开始起兵造反。李自成在西安建立了政权,无数百姓蜂拥而至去投靠他,朝夕间便召集了百万人马。李自成带着百万大军攻陷了平阳和太原后直逼北京。面对声势浩大的起义军,朱由检有些慌了阵脚,急急忙忙地召见了吴三桂的父亲吴襄等户部和兵部的要员们,商讨如何调遣关外的吴三桂前来解围。

吴襄见朱由检已经慌乱,便先给他算了一笔军费账:如果要调遣吴三桂入京解围,就需要一百万两白银作为军费。但由于国库空虚,账面上显示的银子只有区区四十万两,远不足以保证军队顺利的到来。所以,他恳请崇祯慷慨解囊,从自己的小金库里拿出部分银子,充作军费,以解燃眉之急。可是让所有大臣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朱由检竟然拒绝了这个请求,他宁愿将自己的私房钱藏起来,也不愿意拿出来去做护国护家的大事。当时,满朝文武全都上书恳求,崇祯帝却以“内帑用尽”为由拒绝众臣。

对崇祯帝来说,让他拿出自己辛辛苦苦积攒的银子充作军饷,那无异于要了他的命。在王朝存亡之际,处理不当就会变成亡国奴、阶下囚。自作聪明的崇祯帝想通过让朝廷大臣为战争募捐来堵住这个偌大的资金缺口,他自己心里很清楚,若自己不出点血,臣子们何以出钱?崇祯帝如意算盘打得可真好,想让周皇后之父、国丈嘉定伯周奎代表皇室出十万两白银。谁想皇帝的丈人亦是铁公鸡,不买他的账,但在国家危难的紧急时刻,经太监徐高调解,周奎无奈交出了一万两白银。万事开头难,既然皇室的人都带头捐军费了,众大臣不得不交出属于自己的那份救国款。天灭明朝,谁也阻止不了。尽管军饷东拼西凑地凑了一些,但不料吴三桂却迟迟没有来解救皇城危机,反而做起了清廷的内应,令大明王朝颠覆于一夜之间。当然这都是后话,单说李自成攻占北京后,从朱由检的宫内就搜出了许多白银。这些白银的具体数额在工部员外郎赵士锦的《甲申纪事》一书中曾有提到过,说白银尚存有三千余万两,黄金也有一百五十万两。

历史上王室的颠覆原因五花八门,但像崇祯帝这样为了维护自己利益而致使灭国的真是少之又少,也许只有他才能做出这等事。都说钱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如他这般嗜财如命的人还真是为数不多,“中国版的吝啬鬼”这个称号他完全可以配得上。假若崇祯帝知道自己辛辛苦苦积攒的私房钱都进了别人的腰包,那他九泉之下一定不会瞑目的……可惜早已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