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强打弱,以劣胜优,是指在军事谋略斗争中,避开强敌而打击弱小之敌,以积小胜为大胜。
刘基在《百战奇略》中说:“凡战强敌,初来气锐,我之势弱,难以相持,且当避之。伺其疲敝而击之,则胜。法曰: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意思是说:凡同强敌交战如果敌方初出师,士气旺盛,我军实力不如对方,难以与他们对敌。就应避开敌方锋芒。等到对方疲劳困顿时再寻机打他,则可取胜。兵法上说:避开敌人锐气,在他们松懈和退归时再去攻击他们。毛泽东在指导中国革命战争中非常重视这种谋略思想。他在总结井冈山斗争经验时提出了十六字作战方针:“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迫”。
这种谋略方法的理论基础很简单:战争主要是军事实力的对抗,当然其中充满智力的对抗。但毕竟离不开实力较量,力量强的优于力量弱的。尤其在敌强我弱之时,如果以实对实,必然吃亏,因此,必须避实避强;如果说要进攻的话,主要是击敌之虚,击敌之弱。这与前边提到的避实击虚与避强击弱基本精神一样,也略有区别。避强击弱,强调避开强大敌人,专打弱小之敌。
1949年9月,西北野战军为减轻陕北解放区粮食负担,并为南下准备开辟战场,决定以主力支持内线作战,以一部南下黄龙地区,转入外线活动,为此决定发起清涧战斗,打掉弱敌,然后扩大战果,为主力外线作战创造条件。当时,胡宗南九个半旅摆在延安、甘泉、富县一线,而延川、延长、清涧,子长、绥德各县兵力总共不过两个旅,而且各部之间孤立无援。彭德怀决定先拔掉清涧城这处钉子。他与毛泽东几经交换意见,取得统一认识,并进行周密布置。他命令第三纵队和教导旅从文安驿出发夺取延长、延川;第二纵队从金沙镇出发夺取涧漳城南的三十里铺。这两支部队打得顺利,为围攻清涧创造了有利条件。1947年10月6日,攻打清涧战斗打响。敌廖昂向胡宗南告急,胡竟不相信解放军主力会打清涧,我军苦战一夜,于第二天拂晓,占领清漳城的制高点——笔架山。接着解放了清涧城,俘敌七十六师师长廖昂,随后解放了延安东北广大地区,为以后主力转入外线作战创造了条件。
运用这种谋略,首先搞清敌人中谁为强,谁为弱,确定打哪个弱敌更好。在打弱敌之时,还应注意其他敌人的援助问题,应想办法使敌无援或虽有援我亦有办法对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