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铁铸剑,讲究火候的把握。做事情要恰到好处,该出手时就出手。什么时候该出乎,需要权衡态势而定。
唐朝初年,薛仁杲割据一方称王称霸,并不把李氏父子的唐军看在眼里。李世民刚刚打了败仗,领着队伍来到高邮,薛仁呆就派他的一员大将宗罗瞧领兵来打李世民的队伍。
李世民的部下经过一场败仗本来窝了一肚子的火,现在看到薛仁杲也敢来欺负,火更大了,纷纷要求出兵迎战。可是,李世民坚决不同意。他对部下说:“咱们刚打了败仗,士气不高,不宜迎战,应当坚守堡垒,等待战机。”
有的部下认为,当前群情激昂,同仇敌忾,可在这种有利的气势下一举击败薛仁杲,于是坚持出兵作战。李世民看一时说服不了,就下死命令:“谁再敢提出要打,就斩首示众。”这一下压住了部下,李世民就命令加固城防,筹集粮草,加强练兵。这样过了60天,对于城下薛军的辱骂挑战硬是置之不理。
这时,不断有薛仁杲的士兵悄悄跑来投降,李世民一打听,原来薛军粮食快吃光了,士兵饿得受不了。李世民觉得战机到了,就派梁实领一支人马到浅水原那个地方安营扎寨,目的是引诱宗罗喉来应战。
果然不出所料,宗罗喉领兵来攻打。但久攻不下,薛军疲惫了。这时,李世民又派庞王领一支人马到浅水原的南边布阵,引诱宗罗喉再战。当宗罗喉猛烈攻击,快取得胜利时,李世民却带领大军从浅水原的北边猛击宗罗眼的队伍。这完全出乎宗罗喉的意外,宗罗眼的士兵一下子被打得晕头转向,四处溃退。于是,李世民身先士卒,率领部队乘胜追击,如秋风扫落叶,打得薛仁杲只好屈膝投降,李世民一下子便收编了一万多人马。
为将之道,当守则守,当战则战,既不受部下的短见所鼓噪,也不为自己的情绪所左右,一切从敌我双方的态势去权衡而决定,李世民之所以打胜仗得天下,有赖于此。
权衡态势,把握时机十分重要。坚忍沉着,随时保持主动,打确有把握之仗,才是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