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的蛋白质含量达40%~50%,油分含量为20%左右。可做很多美味食品,亦可作饲料,工业上用途也很广泛。大豆的蛋白质和油分的含量取决于土壤和水分。在土壤较肥沃、水分较充足的条件下,生长的大豆,含油量较高,蛋白质含量则较低;反之,蛋白质含量高而油分含量则较少。东北是高油分大豆产区,长江流域则是高蛋白大豆产区。
大豆蛋白质为多种氨基酸所组成,比谷类作物多3倍,比薯类作物多16倍,比猪、牛、羊肉高1倍,比鸡蛋高55%,而且容易被人体吸收。大豆还是植物中唯一可以代替肉、蛋、奶等动物性蛋白的食品,被称为“植物肉”。自古以来,物美价廉的大豆,一直是我们祖先喜爱的富有营养的食品。
大豆有广泛的用途,是工业和医药的重要原料。可制油漆、照相胶卷、卵磷脂、人造橡胶、人造纤维、塑料、电木、防水剂及多种维生素、抗生素等400多种产品。据现代医学研究,经常吃豆油还可以防止动脉血管硬化。
大豆分为黄种、黑种和青种。黄种生长在亚洲,黑种早在7000多年前就出现在我国的南方,花开花落,一代传一代。大豆的传宗接代,靠的是体内20对染色体,由野生进化为人工栽培种,而且形成了大家庭。
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大豆的作用越来越大。早在秦汉时期,大豆就已成为人们做饭煮粥的主要食品,另外还被做成豆豉、黄酱。到了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经过研究,将大豆磨成浆、过滤、煮沸、点卤凝固,从此,白嫩鲜美的豆腐开始问世。大豆后来又被用来制酒、榨油,做各种豆制品,用途更为广泛。
我国大豆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1973年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的万国博览会上,首次展出我国大豆,深受世界好评,被誉为“东方一宝”和“中国珍珠”。
我国古代先民很早就总结出栽培大豆和其他豆类都有“养地”的作用。大豆和禾本科作物相互轮种或者套种,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施行。这是保养地力和达到农作物全面增产的一种很好的方法。我们的祖先虽然在当时还不完全知道这是由于根瘤菌固氮的共生作用,可是,这对于推进农业发展却是一个很重要的贡献。
最早栽培大白菜的国家
大白菜又称结球白菜、黄芽菜、包心菜,学名叫菘。是十字花科、芸苔属,一年或两年生草本植物。原产我国,栽培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栽培。在《名医别录》、《齐民要术》等古籍上已有记载。后来大约经过500年,到宋朝时有了实心白菜。宋代苏颂所著的《本草图经》上,已有“牛肚菘”的记载。元末明初时,我国种植大白菜已有丰富经验。据1366年问世的《辍耕录》记载,当时我国出产的大白菜,有“大者到十五斤”重的。
大白菜原产于我国,外国栽培的白菜,都是由我国传入的,像越南、朝鲜、日本所栽培的都是。1875年,我国曾将三棵大白菜送到东京博览会展出,而后在日本爱知县试种,从此传到日本各地。前苏联、尼泊尔、孟加拉、欧美等国的白菜同样引自中国。
大白菜是我国的主要蔬菜,号称“当家菜”。从秋末到冬春,它是食用时间最长、消费量最多的一种叶菜,现在全国各地都有栽培。华北是我国大白菜的主要产区,其中以山东省胶县、福山、即墨,天津市,河北省的唐山、徐水等地为著名产区,很负盛名。在东北、华北、西北等地栽培面积很大,约占秋菜面积的40%左右,而产量则占50%以上,是“种一季,吃半年”的蔬菜。
当前,我国栽培的大白菜,主要有北京的抱头白、抱头青、翻心白、拧心白,上海的小白口,天津的筒筒白、青麻叶,河北徐水核桃纹、玉田大包尖,山东的福山包头、济南小包头,胶州白菜、城阳青、二牛心,太谷二包头、山西大毛边,郑州二包头。以上品种,适应性强、品质好、产量高、耐贮藏。
大白菜营养成分很多,特别是维生素C和钙的含量很高,是人体得到各种维生素和矿物盐的主要来源。它易于消化,风味好,炒、烧、煮、做馅、盐腌、酸渍、做泡菜都可以,且鲜美可口。
吃法很多,可以和各种肉类一起吃,也可以和香菇、虾米一起炒,或者红烧。白菜同猪肉和笋一起烧醋溜白菜,味道十分鲜美。
中国大白菜自古以来为国内外消费者所欢迎。
在南齐时代,当文惠太子向周思页询问哪种蔬菜最好吃时,回答:“一是早春的韭,一是晚秋的菘。”
明代王世懋对大白菜评价很高,誉为“蔬菜中的神品”。
日本人对中国大白菜的评价是:“山东莱,山东原产,重之一种也。至大适人之嗜好……以其性质极优,未成叶球者,亦纤维不多,诸菜中最良品也。其味甜美,质极柔脆,其结成叶球者,煮食殊美。”
棉花产量最大的国家
我国是世界主要产棉国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很重视棉花生产,制定了一系列发展棉花的方针政策,推广了科学植棉技术,棉花生产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尤其是1978年以后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掀起了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棉花单产、总产都有大幅度增长,出现了迅猛发展的局面。1979~1982年棉花产量递增11%,1983年皮棉总产4637万吨,比1949年建国初期的4445万吨,增长10多倍,跃居世界首位,成为原棉出口国。
我国棉花生产的发展,总是和植棉科学的进步相伴随的。我国棉花科学技术工作,是从我国棉花生产的特定条件出发来进行研究和推广的。在以应用科学为主,同时重视基础研究的方针指导下,国家设有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还在15个重点产棉省(区)设立专业棉花研究所或经济作物研究所。据不完全统计,专门从事棉花科学研究的人员将近1000人,这是促进我国棉花科技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与此同时,实行科技人员和群众结合,实验室与试验场、农村基地结合,积累了丰富的科学植棉经验,获得了一批研究成果。建国初期,引种岱字棉成功,产量高、品质好、适应性广,到1958年全国种植面积达5248亩,占棉田总面积的617%,成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
我国自育的陆地棉品种共264个。全国棉花品种资源已搜集和保存了3800个,部分材料已进行了研究利用,为我国品种选育提供了丰富的种植资源。全国棉花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及中、低产盐碱地植棉技术的开发,探明了高产棉花生育进程的合理模式,并将这些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实践,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棉虫综合防治技术和植物生长激素的应用等也取得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建国30多年来,我国自育的棉花品种有264个。自育品种的推广面积,在1958年全国普及陆地棉时仅占88%,到1981年已提高到90%以上。同国外引进的品种相比,自育品种的主要优点是丰产、早熟。从70年代历次对国外引进品种试验中可以看到,自育品种在丰产性上一般均超过引进品种。如徐州1818、徐州142、洞庭1号、岱红岱、沪棉204、中棉所3号、南通5号和鲁棉1号。山东省棉花所继选育推广高产稳产新品种鲁棉1号后,1983年3月又选育成功鲁棉2号和鲁棉3号两个新品种。以上这些品种,都对棉花生产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促进棉花生产的发展还有下列因素:增加化肥用量,发展水利设施以及科学施肥、灌水技术的推广,塑料薄膜育苗移栽,塑料薄膜地面覆盖栽培,棉花耕作制度的改革,综合防治病虫害措施的实施,等等。
芝麻产量最大的国家
芝麻是我国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1956~1959年,太湖流域的吴兴县钱山漾和杭州水田贩这两处遗址的出土物中都发现有芝麻。据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考证,它们的年代,相当于公元前770~前480年(春秋)。可见,我国栽培芝麻的历史,至少已有2000多年了。芝麻种植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分布地域很广。南至广东,北到黑龙江,东南至台湾,西北到新疆都有栽培。而以河南、湖北、江西、安徽四省种植较多,是我国芝麻的集中产区。芝麻在我国的种植,按播种季节划分,有春播、夏播、秋播之别,以夏播为多。我国芝麻的种植面积较大,产量较多,据农牧渔业部1984年统计:芝麻种植面积是858千公顷,总产量是467千吨,居世界第二位。
芝麻种子的油分丰富,一般含油率在54%左右,每100斤芝麻可出油46~50斤。芝麻油的品质好,气味芬芳,是著名的香油,生食、熟食均可,是人们最喜爱的食用植物油。尤其是作为供给国防、矿井战线的特需食油,更有重要意义。用芝麻和麻油制作的糕点、麻酱等副食品,风味别致,营养丰富,在国内外市场上深受欢迎。
芝麻除食用外,还是若干日用工业品的优质原料和机械工业的润滑剂及保护剂。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芝麻及其副食品的加工利用方面有着更为广阔的前途。
作为对外贸易的出口商品,芝麻有着广泛的国际市场。它对加强国际贸易,换取工业机械装备等生产资料,加速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具有一定的作用。
芝麻,尤其是黑芝麻,还是一种药物。早在公元前3世纪的《神农本草经》中,即有“胡麻,味甘平。主伤中虑赢。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髓脑”之说。黑芝麻在今天的中医治疗中,仍常作为药物被利用。
芝麻的副产品,榨油后的麻饼和磨油后的油渣,均是良好的饲料和肥料。在麻饼或油渣中,一般含蛋白质38%,碳水化合物25%,粗脂肪10%,是家畜的精饲料。另外,它还含有大量的植物营养元素。据分析,约含有6%的氮,3%的磷,15%的钾,以及其他的有机物,因而又是一种优质肥料。种植烟草,如施用麻饼或油渣,烘烤出的烟叶,油分较高,质地细腻,光泽纯洁,叶色金黄,烟味醇香。若施用于西瓜、甜瓜、甘蔗、柑桔,则提高糖分,减少纤维。
由于芝麻生育期短,一般只有90~100天,卷茬早,茬口直,因而有利于轮作换茬及间作套种。对后茬作物,特别是对黄河流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小麦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是冬小麦的好茬口,历来受到重视,故有“芝麻茬,小旱垡”的评价。可见,种好芝麻,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的增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此外,芝麻的花多,蜜腺丰富,花期较长,是一种好蜜源。
总之,种好芝麻,对提高人民生活,发展工农业生产,支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最大的蜂蜜出口国
凡蜜蜂赖以采花酿蜜和生存的植物(包括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统称蜜源植物。我国幅员辽阔,能够开花的植物丰富多彩,又,我国由北而南地跨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五大气候带,一年四季都有开花的地方,使蜜蜂采蜜有了广阔的天地。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被利用的蜜源植物有9857种,分属于农作物、果树、蔬菜、瓜类、牧草类、林木、花卉、香料和饮料等16类。我国有15亿亩耕地,在15亿亩的农作物中,属于蜜源植物的作物有4~5亿亩。其中紫云英1亿多亩,是我国最大的作物蜜源,主要分布于南方各省(区),以长江中下游最为集中;油菜约5000万亩,分布几乎遍及全国,泌蜜丰富,产量稳定,享有“铁蜜源”之称;棉花和芝麻约1亿亩,主要分布于华北、华东和西北各地,花期长,泌蜜多;苕子、草木樨、紫苜蓿各有1000多万亩,主要分布于东北、内蒙古和西北各地,泌蜜丰富,蜜质优良;向日葵和荞麦各有1000~1500万亩,主要分布于东北、内蒙古和西北各地,是我国的秋季大蜜源;果园3000多万亩;还有大量的瓜类和蔬菜类蜜源植物。我国的森林有17亿多亩,其中许多是蜜源树种,能为蜜蜂提供大量的优质花蜜和花粉。东北林区有锻树约500万亩,近几年放蜂100多万箱,产蜜2万多吨,是我国最大的林木蜜源基地之一。
我国中部地带有刺槐、紫穗槐1500万亩,枣树约360万亩,是夏季的大蜜源。南方的按树约500万亩,以广东的雷州半岛和广西南部为最多,对蜂群春繁、越夏和采蜜价值很大。东南沿海的荔枝、龙眼约120~150万亩,以蜜源丰富著称于世。浙江和金沙江两岸的乌柏绵亘千里,太行山的荆条漫山遍野,亚热带山区的鹅掌楸、桧木、水锦树、杜英、猴欢喜、毛药红淡,寒温带的胡枝子等,都是大宗的林木蜜源植物。
在50亿亩草原上,生长着丰富多彩的蜜源植物。天山和阿尔泰山的荆芥、牛至、新塔花、老鹤芹、大蓟等构成秋季主要蜜源,单产高、蜜质好。天山、祁连山和六盘山区的香植属各种数量极多,蜜蜂采不胜采。青藏高原的瑞多草,云贵高原的野坝子、香茶菜等,为我国西南部的秋、冬季主要蜜源植物。黄土高原的百里香,沙荒草原的老瓜头等,都是优良的蜜源植物。
由于蜜源植物丰富,我国的蜂群增殖速度快,蜂蜜产量逐年增加。建国初只有蜜蜂50多万群,1975年增至300万群,1981年发展到600万群,6年增长1倍。蜂蜜产量由建国初期的1万吨,增至1985年的11万吨。蜜蜂群数和蜂蜜产量均名列世界前茅。蜂蜜年出口量约5万吨,占世界总出口量的30%,居世界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