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老年人该怎么吃
34736300000013

第13章 老年养生饮食保健新理念——老年学研究专家公布最新报告

83.营养专家为老年养生指导的饮食方案知道吗?

从生理角度来说,衰老是由新陈代谢衰退所引起的。新陈代谢是生命存在的基本特征,人体的新陈代谢可分为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两类。随着年龄的增长,分解代谢超过合成代谢,生理上便出现各器官功能的衰退。生理衰老和病理衰老是相互结合的,一般总是病理性衰老先出现,而后继之以生理性衰老。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胸腺产生T淋巴细胞也显著减少,而使免疫防御能力减退。所以说,延缓衰老过程是长寿之道。

延缓衰老过程,膳食是起重大作用的,根据老年人生理特点,摄入理想的平衡膳食是最重要的措施。所谓平衡膳食,就是膳食中营养素种类和数量的搭配比较平衡、合理,适合用膳者机体的生理需要。

老年人应选用那些易于消化,外观能引起食欲的、美味可口、营养丰富、营养素的比例适当的食物。在配制和烹调上应照顾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老年人进食要定时定量,一日以3~4餐为佳。如果一日只用两餐会降低蛋白质的吸收率;餐数太多而量少也不好,会降低食欲。暴饮暴食或偏嗜某些食物而过量过食是最忌的。早、中、晚三餐食量的比例以3:4:4为宜。暴食有引起急性胃扩张及诱发心肌梗死的危险。偏食可引起营养素摄入的比例失调,甚至缺乏某些必需的营养素。食物品种的多样化,不但能满足必需氨基酸的需要,且可防止营养素不全而引起的代谢障碍和疾病。因此,老人除了吃大米和小麦面食外,还可多吃些杂粮。蔬菜、水果、土豆、胡萝卜等食物要常吃。

老年人以分解代谢为主,为负氮平衡,要注意补充蛋白质,但宜适量,以防增加肝与肾的负担。一般以每天每公斤体重给1克为宜。

老人可多吃些含果糖丰富的食品,例如:蜂蜜、蔗糖、水果罐头等。因为,老年人体内糖原储备较少,对低血糖的耐受力差,易感饥饿和头晕。果糖易转化为氨基酸,有代替部分蛋白质的作用,又不易变为脂肪。睡前或早晨起床时吃些甜点心,可以提高血糖。这样,晚上不感寒冷而易于入眠,晨起则精神饱满,不会头晕。

老人对脂肪的消化吸收能力较弱,且脂肪对心血管不利,故应加以限制。但是,适当的脂肪还是需要的。可以多用植物油、少用动物油、少吃油腻和油炸食物。

老年人胃酸分泌减少,影响了铁和钙的吸收,易患贫血。因此,要补充富含铁和钙的食物,例如:豆类、蛋、排骨汤、鱼、虾、瘦肉等等。

老年人对维生素的吸收能力也差,加以肠道中正常菌群生长慢而少,影响了维生素的合成。因此,增加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和维生素E是必要的。

老年人应吃淡食,按盐每日最好不超过6克,如患有冠心病、高血压,每日食盐更不宜超过5克。

老人的唾液分泌减少,舌上味蕾萎缩,牙齿脱落,不宜吃干燥、粗糙、坚硬、过烫、过冷、刺激强、味浓的食物。

老年人也有缺碘的倾向,多吃些海带、海藻、海蜇、海鲜水产是有好处的。

专家曾对广西巴马瑶族50名90~112岁老人的调查发现:他们基本上是吃素的。而且,所吃的食油主要为火麻仁油及玉米油,也有少数吃芝麻油及豆油的。因此,老人的饮食应以素食为主,适当吃些荤菜。同时,应多吃些含纤维素多的蔬菜,例如,芹菜、苜蓿、菠菜、油菜、胡萝卜、卷心菜、花菜等,可以防癌通便。还应多吃些菌类食品,如香菇、木耳、银耳、蘑菇等,对补充微量元素和抗心血管疾病是有益处的。

老年人对低度酒,例如:葡萄酒、啤酒、黄酒可酌情少量饮用,但勿过量。烈性酒应禁喝,烟禁吸,零食不宜多吃。

老年人的食物温度一般宜在10℃~50℃之间,夏季也不宜多吃冷饮。饮料中绿茶较好,但不宜太浓。红茶及咖啡以少饮为好。可经常饮食用未被污染的矿泉水,这对健康有益。

老年人除饮食而外,应该从事某些力所能及对社会有益的脑力或体力劳动,使生活充实,行动有目的,并配合适度体育活动,例如:打太极拳、气功、保健操、散步等等。

老年人要做到心情舒畅、精神愉快。这样就能达到老当益壮,延年益寿的目的。

84.老年养生为啥营养摄入要适量才能健康?

饮食营养与人的寿命长短关系密切。营养缺乏或过剩都是危害健康的,轻则患病早衰,重则早亡。这是有科学根据的。充足的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对胎儿、婴幼儿和青少年的健康发育和成长至关重要。特别是出生前后的营养不良,不仅对大脑的发育不利,影响成年后的智力,而且对体质和寿命都会造成很大影响。但对成年人来说,过分充足的营养或严重缺乏营养,都是有害的。

过分充足的营养会造成摄取的热量过剩,结果使人肥胖,容易患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加快衰老进程,使寿命明显缩短。自然界的一个明显例子是:野生动物一般都不肥胖,肥胖的只是经过人饲养的家畜。有人把捕捉到的野生动物中一种野生田鼠,用充足的高营养食物饲养,结果,一般均在早期就死亡,其生存天数大大短于在野外生活的野生鼠的寿命。另一试验是小白鼠,如让白鼠在饲料充足的情况下自由取食,则越是多吃越早死亡。由此表明,含量每增加百分之十,则死亡率增加百分之八。

患恶性肿瘤的人群中,一般肥胖者居多。子宫颈癌患者,胖和瘦的人,数量上并无明显差异,但是子宫体癌变患者中肥胖者居多,其平均体重约比未患病者重7~8公斤。

肥胖还呈现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胰岛素血症,在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体内,巨噬菌体细胞膜中的胆固醇含量大大增加,使噬菌能力下降。而淋巴球的膜被胆固醇饱和后,作用也受到抑制,从而抑制了细胞性免疫作用;过量的胰岛素也会抑制巨噬菌体的能力,降低人体的免疫力。此外,因胰岛素也对淋巴球以外的细胞有促进作用,故提高了恶性肿瘤发生的危险性。

统计资料证明:一般人群中发生恶性肿瘤的比例是三百分之一,但是,免疫不全的儿童和青年人,以及后天性免疫不全的成年人,发生恶性肿瘤的比例是百分之十。由此说明一个问题,营养过剩,摄取热量过剩,从免疫学的角度看是不足取的。因为,它是导致恶性肿瘤增多,平均寿命缩短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营养不良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使身体的抵抗力降低,易感染各种疾病。营养不良,一般以蛋白质为中心的热量摄取不足,并多数伴有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乏。从而引起各种免疫异常,易患各种感染症,例如:单纯发生皮疮疹和麻疹以及皮炎。同时,热量摄取不足的人,首先表现在体重明显减少。恶性肿瘤,重症的慢性疾病和手术后的病人,常因热量摄取不足而并发重症感染症。如能及时补充足够的热量,患感染症的几率就会减少,即使发病,程度也较轻。

有人把120名65岁以上老年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人,经过三年的研究分析,结果发现,限制热量摄入的生病天数和死亡数,都仅为不限制饮食(热量)组的50%。并且凡限制食量(热量)的,其体重都比不限制食量摄取的轻。因此,为了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人到中年之后,如能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节制饮食,每餐不吃得太饱,要健康长寿,就应稍稍饿一点,使体形消瘦一点,这是十分有利于健康的,所以,抗老防衰首先应当关注吃,平衡膳食,使营养素摄入均匀,做到不缺乏,又不过剩就要多学习饮食与健康的保养知识。笔者撰写科普读物中老年该怎么吃,就是为了帮助大家认识吃与健康的科普知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愿大家吃出健康,吃得健康长寿。

85.老年养生饮食保健新观点知道吗?

老年人由于基础代谢降低,各种生理机能相对衰退,因此,每日饮食中摄取的热量应适当减少,否则,过多的热量将在体内转化为脂肪积聚,以至引起肥胖。肥胖不仅增加心脏负担,而且,容易患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等凶险疾病。

60~69岁的老年人,其饮食总热量应比青年人降低10%~15%,70岁以上降低25%~30%,一般60岁以上的男性不超过1900千卡,女性不超过1600千卡。

老年人对脂肪吸收的能力较差,因而易使血脂浓度升高,久而久之,导致血黏稠度上升。易激发冠心病或其他血栓形成。研究知道:饮食中脂肪占总热量的40%以上时,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病明显增多。因此,老年人饮食中脂肪含量以占总热量的30%为宜。同时,总脂量中不饱和脂肪酸应占较高的比例。

人体葡萄糖耐量试验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对糖类的代谢率逐渐降低。因此,老年人过多吃糖可导致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还可诱发冠心病和心肌缺血或糖尿病。有人统计,60岁以上罹患糖尿病的患者比60岁以下的人多2.6倍。过量的糖还能使血液中性脂肪增多,这对老年人好比火上浇油,更易合并高血压、脑血栓和肾脏等病症。老年人每日供糖量以占总热量的55%~60%为宜,其中纯糖不要超过10%。过多的糖类还可导致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的缺乏。为此,60岁以上的老年人要控制甜食,70岁以上最好禁食砂糖。

人体衰老过程中,蛋白质以分解代谢为主。合成代谢变得十分缓慢,因而常常导致血清蛋白减少,使老年人出现饥饿性水肿,这说明蛋白质对老年人尤其重要。特别应供给充足的优质蛋白。例如蛋类、瘦肉、鱼虾类、奶类及大豆制品。一般每公斤体重每日需1克蛋白质,男性每天大约67克,女性57克即能满足需要。

老年人胃酸减少,使铁质吸收受到影响,因而易患缺铁性贫血。此外,由于慢性失血或吸收利用不良,也会造成老年性贫血。为此,老年饮食中应增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如黄豆、豆制品、猪血制品、绿叶蔬菜等。每日供铁10毫克左右即能满足需要。

微量元素锌对老年人健康十分重要。

老年人一旦发现味觉失灵,胃口不好,可能是缺锌所致。锌直接参与核酸与蛋白质的合成代谢。某些疾病如肺炎、气管炎、关节炎、肾炎、肝病以及饮酒过多,均可使血清锌下降。所以,要注意在饮食中补充含锌较多的食物,如麦芽、大豆、玉米、面粉等,可使症状缓解。老年人每日膳食摄取锌约为1.5毫克,最多不可超过15毫克。

摄盐过多会增加循环血流量和钠潴留,从而引起血管收缩和导致高血压。老年人必须限制食盐供给量,一般每日控制在6克左右为宜,如已患高血压及冠心病者,则要控制在5克以下,同时应禁食那些含盐量高的腌制品、卤制品、干咸食品等。

由于消化和吸收功能低下,老年人也常会缺乏维生素。据测定,老年人血浆及白细胞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成年人低。因此,增加含维生素丰富的西红柿、甜橘、鲜枣、柿子椒等果蔬是有益的。维生素B可提高体液免疫因子,增加老年人的机体活力和抵抗力。足够的维生素E可增强某些免疫细胞的功能。动物试验证明:维生素E能使啮齿动物的寿命延长50%。因此,在老年人的饮食中,应注意补充含维生素B较多的黄豆及含维生素E丰富的米、麦胚芽、麻油等食物。

生命依赖饮食营养。坚持平衡膳食,合理营养,实为延年益寿之本,但也不可偏废其他因素。

86.老年养生饮食保健有哪些新亮点

街道对90岁以上的老人评为健康老人,百岁以上的老人奉为寿星。为此,笔者对社区的健康老人和寿星走访,对他们的起居饮食、生活环境等都作了询问和记录,他们的长寿经对笔者颇有启发,可谓是健身长寿之经验也。

健康老人的饮食特点,可用“六要”来概括:

一要缓,细嚼慢咽;

二要暖,即少吃生冷;

三要软,不吃过硬的食物,以利消化;

四要少,忌饱食,不暴饮暴食,每餐七八分饱,晚饭更应少些;

五要淡,饮食少油腻,少甜,少盐;

六要洁,食物一定要新鲜清洁,炎热夏天尤需注意。

(1)食补胜药,坚持有啥吃啥

健康老人之饮食经验,其中有一条是有啥吃啥。从狭义上讲,是饮食随便,不偏食、不挑食,这是因为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来自各种食物,只有什么食物都吃,才能做到膳食营养平衡。各种新鲜蔬菜为人体提供大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不仅为维持人体健康所必需,还可降低胆固醇,对预防便秘和癌症也有一定作用。从广义上来说,祖国医学认为“人与天地相应”。古医书《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大论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随着四季气候之变化,饮食亦应有所不同。元代《饮膳正要》谓“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凉之,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冬气寒,宜食枣以温其寒。”就是说:蔬菜、鲜果、鱼肉虾蟹各有其时。以蔬菜为例:春天气候温暖,万物生长,可多食荠菜、豆苗、马兰头之类;夏季炎热,雨多湿重,宜多吃冬瓜、黄瓜、西瓜、丝瓜、西红柿之类瓜果;秋季气候转凉爽,宜多吃栗、菱、藕等;冬季天寒、万物封藏,吃桂圆、红枣,大有补益能健脾强身。顺时应天,人得终寿。无怪乎健康老人中常服补品者仅为不足百分之十,绝大多数老人都相信“药补不如食补”,“一日三餐是最好的补药”。

(2)八分为度,坚持定时定量

“定时定量,八分为度”,这是健康老人最为明显的饮食特点。完全符合老年人的生理特殊要求。我国晋代葛洪有言:“善养生者、食不过饱、饮不过多。”古医书《内经》则有“饮食自倍、脾胃乃伤”的记载。在民间则有“每餐少一口,活到九十九”的谚语。因为老人胃肠道功能降低,胃酸及消化酶都相应减少。老人体力活动不多,热能消耗也少,饮食如不以七八分为度,容易引起积食或肥胖,以至诱以其他老年性疾病。

(3)荤食亦要,坚持基本吃素

“吃素长寿”曾经是老年人的保健信条。其实绝对禁食肉食,纯吃素不足取。因为,这可能会造成蛋白质及其他营养成分供给不足,影响免疫功能,容易罹患疾病,并非长寿之道。笔者曾观察一组血脂异常患者,内有三分之一的人为使胆固醇降低,忌食肉类食品2~3年,却未奏效,反而引起心率减慢,血压不稳,心悸乏力,气血两虚之症。在此次走访的健康老人中,几乎都是荤素兼食,只是素多荤少而已。有些老人因血脂偏高,或因有冠心病、高血压,而不敢吃鸡蛋、牛奶。殊不知牛奶和鸡蛋中有较全面的氨基酸,被称之为“优质蛋白”,不但营养价值高,而且容易吸收,为老年人之营养佳品。老人每天吃一只鸡蛋,并不会增加胆固醇摄入量。近来已有不少报纸杂志提倡老人不必忌蛋忌奶。至于一瓶200毫升的牛奶,其胆固醇含量不过26毫克。笔者走访的健康老人,几乎都每天饮奶(牛奶或奶粉),说明老人忌奶是不足取的。

从健康老人之长寿之道来认识:生命依赖饮食营养,坚持平衡膳食,营养合理,实为延年益寿之本。但也不可偏废其他因素。在调查过程中,还发现老人坚持体育锻炼,精神愉快,情绪乐观等,都直接关系到健康与长寿,对此亦需十分重视。

(4)适量运动,坚持天天步行

从进化论的角度看,人体最适合直立步行,从医学角度看,步行能减少身体脂肪,增加肌肉;降低血脂、血压、血糖,减少各种慢性病;能改善体能;提高免疫力,而且几乎不产生运动伤害。步行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其优越性是许多昂贵运动所无法比拟的。在国际从事步行运动的人越来越多,把徒步旅游作为最时尚的休闲方式。

据专家报告:每周步行三、四次,经对照研究,能使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发病率分别减少28%、33%、42%。糖尿病康复俱乐部组织病友爬山,上山前后各测一次血糖,时隔两小时,结果所有病友的血糖都下降了。运动也是双刃剑,运动伤害和意外事故也不可忽视。然而步行运动是最为安全的,值得倡导。但也要注意“三有”,有恒,有序(即循序渐进),有度,适度适量,不攀比,不争强,不过量。

(5)知足常乐,坚持心理平衡

老人的健身之道的最大特点,知足常乐,心理平衡。老人的体会是心态好,真正是健康、幸福、长寿的金钥匙。

健康老人普遍认为:心理平衡并非心如枯井,更非麻木不仁。心理平衡是一种智慧的平衡,理性的平衡,它使人在错综复杂、变幻莫测的环境中正确地把握自己,对待自己,做到“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遇事莫大喜大悲,大惊大恐,而是冷静对待,理性分析,把握自己,适度应对。人的一百年生命确实是六十岁以后才能真正感悟、品味、活明白了的,但前提是要健康,由此归纳起来,人的一生要坚持读报、读书,只有在知识的海洋里,人才能丰富自己,做到精神不老。做人一定要神清气爽,才能百疾俱消。不忘古人训示:“君子量大,小人气大;君子不争,小人不让;君子和气,小人斗气;君子助人,小人伤人。”

最后摘录著名医学专家洪昭光教授的《养生要诀》作为本文小结:“日行八千,夜眠八小时,三餐八分饱,一天八杯水,养心八珍汤,健体八段锦,米寿八十八,茶龄百零八。”

87.老年养生保健提出哪些新措施

针对当前超重与肥胖人群呈现的加速上升趋势,“能量平衡”成为当前居民膳食营养问题的聚焦点、关键词。事实上,就97版(第二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而言,其建议中的中等能量水平的食物摄入量,可供给能量及主要营养素量与标准人的RDA相比,能量达94.8%、蛋白质达116.7%、视黄醇当量达93.2%、核黄素92.5%、钙达97.5%、锌达97%,谷物能量占总能量的62.5%,脂肪能量占27.1%,豆类及动物性蛋白质合占总蛋白质量的62.5%,动物性铁占铁总量的14.8%。应该说,这是一个营养较为合理的平衡膳食模式。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专家研讨,把握国人营养难题。找出了问题的关键正是居民膳食结构的不尽合理,这与《指南》的要求严重背离,其主要表现为:畜肉类及油脂的消耗过多和谷类食物的消费过少。专家们的调查发现:10年间,中国民间谷、薯类消费分别下降11%和49%,而城市居民每人每日的油脂消费量则由37克增至44克,而中国营养学会推荐量为每人每日不超过25克油脂。中国人吃油已太多了!北京居民每人每日膳食脂肪摄入量已达83克,而我国农村脂肪摄入也呈稳定增长态势。

专家们围绕居民“菜篮子”、“饭桌子”的吃饭问题中找到了慢性病发病率上升,超重和肥胖人群增多的原因:从能量平衡的角度看问题,导致居民超重率居高不下的环境因素,是通过增加能量摄入或减少能量消耗从而产生能量蓄积。

问题的原因找到了,是吃饭不当,吃的能量太多了,同时,又是动得太少了,也就是运动消耗能量不够,多吃少动。所以,专家们认为要解决国内吃饭不当,能量过剩的问题,仅仅是对能量摄入的控制,不足以解决“能量失衡”问题。只有将能量摄入、供给结构与能量消耗(如增加身体活动)等齐抓共管,才能真正做到“能量平衡”。专家们在近年研究已清楚证实:我国居民能量摄取与消耗之间的差距仅为188.3kJ/d,远低于美国人418.4kJ/d的水平。如果以具体食物为例,相当于40克米饭或25克水饺(约2~3个)或5克豆油所含的能量。因而更为突出的问题是:供能结构的不平衡。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我国居民脂肪供能比为35%,大城市居民更是达到38.4%,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30%的上限,而城市居民膳食中,谷物供能更低达41.4%,这低于平衡膳食宝塔60%~65%的要求。

88.老年养生保健确立怎样的饮食模式

专家呼吁:近年来,国人谷类食物摄入量迅速减少,这一变化趋势亟待逆转。

从国情出发,传统的以谷物类食物为主体的膳食模式不应打破,同时应进一步明确,每日膳食应尽可能多地摄入杂粮和薯类。但事实上,我国约40%居民不吃杂粮,16%不吃薯类。专家们一致呼吁,鉴于当前饮食日趋精细化的发展趋势,新版《指南》应特别强调“粗细搭配”。这不单单是建议要经常吃杂粮,而且,涉及怎样吃的问题,即主食的加工方式。例如:稻米、小麦不可碾磨太精,否则谷粒表层所含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和膳食纤维会大部分流失于糠麸之中。与此同时,针对社会上流传的“多吃谷物易患糖尿病”等误区,对营养与吃饭问题的误解,专家们指出,应在新版《指南》中给予科学的论述。正确指导国人吃饭如何吃,吃什么,怎么吃,教会国人科学地吃饭,要吃得健康,吃出健康,宣传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重,吃是人生第一大事,吃得不当能致病,吃得科学又能祛病防疾,疾病是可以控制的,膳食讲科学,祛病又健身,注意合理膳食,吃得科学,疾病是可以预防的,普及健身科普知识十分紧急,是关系一个民族繁衍与国家兴旺的大事。

当前,我国居民钙、铁、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的摄入不足仍普遍存在,但与此同时,谷类和蔬菜类食物消费减少以及奶、豆类食品呈现下降趋势或明显不足。对此,中国营养学会专家呼吁,每100克牛奶中含有钙114毫克,维生素A24微克以及身体必需的其他微量营养素。因此,应提倡国人天天喝点牛奶,以利提高国人健康素质,吃饭要讲营养。牛奶和豆类食品中营养素最丰富,对人体最有益。与此同时,针对当前需求尽快修订奶及奶制品的推荐摄入量。此外,针对社会调查得出的数据,国人吃饭的“菜篮子”与“饭桌上”,蔬菜摄入量由平均319克降至252克,每人日水果摄入不足一两。专家强调国人吃饭应多吃蔬菜、水果。而针对我国部分农村居民吃饭时吃酸菜平均食用频率每周1.7次的现状。专家们强调,酸菜中硝酸盐较高,不宜多吃,因此还应大力倡导国人吃饭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从蔬菜水果中获得营养素,提高国人健康水平。

此外,众多营养学界权威专家尖锐指出:水的问题已不容回避。当前已经不仅仅是要强调足量饮水的问题,更应引起注意的是,应尽快遏制城市中小学生中出现并正在蔓延的“以含糖饮料替代水”的错误做法。在教会国人如何吃饭的同时,新版《指南》中也要教会国人如何饮水的问题,因为人的吃饭问题涉及摄取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和水等诸多营养问题,各种营养素缺了多了都对健康有害,因此,吃饭也是一种科学,要吃得饱又要吃得健康,吃饭绝不是小事。因此,我国已于2006年把改善国民营养、提高全民族健康水平列入《中国国民经济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发展纲要》,把国人的吃饭问题列入国策,由此可见,国家对国人吃饭问题的重视。充分体现国家以民为重,民以食为天,人以食为本,食以安为先的指导思想。

89.老年养生保健有哪些新内容

就一些与吃饭相关生活行为模式对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的影响。专家们一致认为,随着在外就餐和吃零食夜宵的日趋增多,又成了国人吃饭问题中突出的营养过剩弊病。其已成为过多能量摄入的一大诱因,因此,应有所警惕。与此同时,必须指出:国人中有些人吃饭的方法不正确,也应当教会国人如何科学地吃饭,例如:进食快容易吃得过饱,造成能量过剩,人体容易超重发胖。因此,吃饭时应细嚼慢咽,同时应合理分配三餐。三餐吃饭吃得科学,吃得合理这对吃饭与健康大有好处,对各种吃饭中的误区值得作一番论述,普及吃与健康的知识,新闻出版部门要多出版一些关于指导吃的科学知识,指导国人为什么要吃饭,怎样吃饭,如何科学地吃饭才能吃出健康,吃得健康。

全民营养改善工作已被列入《十一五纲要》国策。对此应全面并引入国民生活模式的改进。主要为提出“突出运动”在今天国民健康中的地位,资料显示: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每年全球有300多万人因缺乏身体活动而死亡,每个国家有65%~85%的成年人,由于没有足够的身体活动而使健康受损。因此,专家们认为,新版《指南》不但要将推荐的食物给以量化,与能量消耗密切相关的运动频率、强度以及时间也应给予量化,以便于居民更好地增强身体活动,保持健康体重。

中国营养学会的专家们就《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再度修订已圈定核心:谷物为主,能量平衡,弱油少盐,突出运动。这是指导国人如何吃饭的科学纲领,也是吃饭与健康的准则。正值我国居民食物变迁的重要时期,专家们认为,当前亟待解决的是教会国人如何吃饭,即让百姓在吃饱的基础上,吃得科学合理。而这,需要在原膳食指南和宝塔基础上,根据最新科学证据和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特别是针对国民偏离合理膳食的主要问题,提出更为切合实际的新指南及膳食宝塔。这也正是再次修订《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意义所在。

90.饮食保健修订的新标准是怎样的

身体的健康状况犹如一座银行,需要收支平衡。中年保健好比“收入”,工作及生活好比“支出”。如果一味地要求身体“支出”,势必导致支大于收。出现收支不平衡,即消耗机体内存储备。逐步损坏人体健康,导致疾病发生或埋下隐患,因此,应注意一些疾病的先兆,对已出现的疾病不能采取忍受,随便使用点药物应付一下的态度。否则,等到疾病严重后再治就为时晚矣!

随着时间的过去,由中年步入老年,进而步入古稀之年。生活好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提高,然而,健康素质却在降低。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任何人都不能违背生命的自然规律。违背了必须会受到自然的惩罚,诸如:中年得病,肉体受痛苦,精神受折磨,最后英年早亡,人财两空。任何遵循生命自然规律的人,他们都会无病无痛,生命会自然凋亡,无疾而终,百年以后离去如在梦中。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维多利亚宣言》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这就是符合人类生命活动自然规律的健康生活方式。按照这种健康方式生活,就可以做到“60岁以前没有病,80岁以前不衰老,轻轻松松活100岁,快快乐乐一辈子”。这也是我们一再强调的21世纪以人为本,人以健康为重的养生新理念,健身新视点。

健康的生活方式,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合理膳食。要获得合理的营养,平衡的膳食,良好的饮食习惯是最重要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是为人体获得何种食物,也就是为提供食物维持生命和健康的重要物质基础。从儿童、青少年时期的良好发育到老年期的高质量健康生活,饮食习惯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饮食习惯决定了人的每天摄取食物是否对健康有利。饮食决定了健康,吃饭决定了生命,这个结论是一点也不过分的科学真理。

我国现阶段正处于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时期,食物供应丰富,可供选择的食品种类不断增加,应有尽有。随着经济收入的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的食物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专家调查:近10年来,居民膳食消耗最显著的变化是由谷类为主的膳食,趋向动物性膳食转变,而且特别趋向于消费畜肉类和蛋类食品,而不倾向摄入水产、禽类和奶类动物性食品。在动物性食品消费增多的同时,植物性的食物相对少吃了,特别是谷类与薯类食物消费量下降。调查显示:10年间,中国居民谷物、薯类消费分别下降11%和49%,而城市居民每人每日油脂消费量则由37克增至44克,大大超出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25克水平,中国人吃的油太多了,更为突出的问题是:供给结构的不平衡。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我国居民脂肪供给比为35%,大城市居民更是达到38.4%,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30%的上限,而城市居民膳食中,谷物供能比仅为48.5%,大城市则更低,只达41.4%,远远低于《平衡膳食宝塔》规定的60%~65%要求,严重违背了《膳食指南》要求。国人在吃饭问题上吃偏了,因此,专家们呼吁:“国人谷类食物量摄入的减少,这一严重变化亟待逆转。”从国情出发,中国传统膳食模式是以谷物为主不应打破,这是中华炎黄子孙吃饭问题上的优点,是区别西方膳食模式的根本之根本,决不能动摇改变。同时,应进一步明确,每日以谷物为主,应尽量多吃点杂粮与薯类。但是,事实上,近年来,我国约有40%的居民不吃杂粮,16%不吃薯类,为此,2008年1月15日国家卫生部发布新版《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07)。膳食宝塔共分五层,包括我们每天应吃的主要食物种类。膳食宝塔各层位置和面积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

谷类食物位居底层,每人每天应该吃250~400克。水1200毫升。

第一层:烹调油和食盐,每天烹调油不超过25克或30克,食盐不超过6克。

第二层:奶类和豆类食物,每天应吃相当于鲜奶300克的奶类及奶制品和相当于干豆30~50克的大豆及豆制品。

第三层: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每天应该吃125~225克(鱼虾类50~100克,畜、禽肉50~75克,蛋类25~50克)。

第四层:蔬菜和水果,每天应吃300~500克和200~400克。

(1)杂粮类

谷类、薯类及杂豆食物的选择应重视多样化,粗细搭配,适量选择一些含谷类制品,其他谷类、杂豆及薯类,建议每项摄入50~100克粗粮或全谷类制品,每周5~7次。

(2)蔬菜

蔬菜包括嫩茎、叶、花菜类、根菜类、鲜豆类、茄果、瓜菜类、葱蒜类及菌藻类。深色蔬菜是指深绿色、深黄色、紫色、红色等颜色深的蔬菜。一般含维生素和植物化学物质比较丰富,因此,在每日建议的300~500克新鲜蔬菜中,深色蔬菜最好占一半以上。

(3)水果

建议每天吃水果200~400克。在鲜果供应不足时可选择一些含糖量低的纯果汁或干果制品。蔬菜和水果各有优势,不能完全相互替代。

(4)肉类

肉类包括猪肉、牛肉、羊肉、禽肉及动物内脏类。建议每天摄入50~75克。目前我国居民的肉类摄入以猪肉为主,但猪肉含脂肪较高,应尽量选择瘦畜肉或禽肉。动物内脏有一定的营养价值,但因胆固醇含量较高,不宜过多食用。

(5)水产品类

水产品包括鱼类、甲壳类和软体类动物性食物,其特点是脂肪含量低,蛋白质丰富且易于消化,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建议每天摄入量为50~100克。有条件可以多吃一些。

(6)蛋类

蛋类包括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鸽蛋及其加工制成的咸蛋、松花蛋等。蛋类的营养价值较高,建议每日摄入量为25~50克,相当于半个至1个鸡蛋。

(7)乳类

乳类有牛奶、羊奶和马奶等,最常见的为牛奶。乳制品包括奶粉、酸奶、奶酪等,不包括奶油、黄油。建议量相当于液态奶300克,酸奶360克,奶粉45克,有条件可以多吃一些。

饮奶多者,中老年人、超重者或肥胖者,建议选择脱脂奶。乳糖不耐受的人群可以食用酸奶或低乳糖奶及奶制品。

(8)大豆及坚果类

大豆包括黄豆、黑豆、青豆,其常见的制品包括豆腐、豆浆、豆腐干及千张等。推荐每日摄入30~50克大豆,以提供蛋白质的量计算,40克干豆相当于80克豆腐干,120克北豆腐,240克南豆腐,650克豆浆。坚果包括花生、瓜子、核桃、杏仁、榛子等,由于坚果的蛋白质与大豆相似,有条件的居民,可吃5大项坚果替代相应量的大豆。

(9)烹调油

烹调油包括各种烹调用的动物油和植物油,植物油包括花生油、豆油、菜籽油、芝麻油、葵花籽油和调和油等,动物油包括猪油、牛油、黄油等。每天烹调油的建议摄入量为不超过25克或30克,尽量少用动物油。烹调油也应多样化,应经常更换种类,食用多种植物油。

(10)食盐

健康成年人一天食盐(包括酱油和其他食物中的食盐)的建议摄入量为不超过6克。一般20毫升酱油中含3克食盐,10克黄酱中含食盐1.5克,如果菜肴需要用酱油和酱类,应按比例减少食盐用量。

膳食宝塔是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核心内容,结合中国居民膳食的实际状况,把平衡膳食的原则转化成各类食物的重量,便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行。膳食宝塔提出了一个在营养上比较理想的膳食模式,同时注意了各类食物的种类介绍,便于选择。

人体衰老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过程。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容易发生代谢紊乱,导致营养缺乏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性增加。合理饮食是身体健康的物质基础,对改善老年人的营养状况,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为此,中国营养学会的专家们,针对我国老年人生理特点和营养需求,在一般人群膳食指南十条的基础上,补充四条内容:①食物要粗细搭配,松软,易于消化吸收。②合理安排饮食,提高生活质量。③重视预防营养不良和贫血。④多做户外活动,维持健康体重。组成《中国老年人膳食指南》。这是指导老年人健身益寿该怎样吃的膳食宝典,对避免由不合理的膳食带来疾病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老年人欲得长寿,就应科学地安排一日三餐,荤素搭配,坚持吃谷物为主,兼吃杂粮和薯类,能量平衡,减少烹调用油,吃清淡少盐饮食,在突出运动的饮食总纲领的前提下,粗细粮混吃,吃足蔬菜和水果,不暴饮暴食,细嚼慢咽,以济其耗。并要增强对营养科学与健身知识学习,多读健身科普读物,增强自我健身保护意识。揭开食物被人体吸收之谜;知道食物被消化之途径;了解食物被人体吸收之变化;对困扰老年人的营养问题要研究对策,懂得食欲缺乏及其防治对策,知道营养异常及其防治对策,知道偏食的危害及其纠正对策方法,重视老年营养不良症的危害及其对策方法,学习《中国老年人膳食指南》为健身益寿科学地吃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