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的一天,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手来到一所小学进行实验。他们从1~6年级中各选了3个班级,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然后,罗森塔尔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名单中选出的“最有前途”学生是罗森塔尔随便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对那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发现:凡是在名单中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他们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显然,罗森塔尔的“谎言”发挥了作用。这个“谎言”促使老师对名单上的学生进行肯定的评价,而老师的肯定让这些学生变得更加自信、自强,使他们各方面有了异乎寻常的进步。这个实验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1.什么是心理暗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方招募了一批纪律散漫、不听指挥的人到前线打仗,当局请来心理学家帮助管理这些人。心理学家要求这些人每个月都给家人写一封信,信的内容由心理学家拟好,告诉亲人他们在前线如何勇敢,如何听指挥和立战功等。半年之后,这些人竟都变了样,变得像信中所说的那样勇敢和守纪律。是什么力量使他们变“好”了呢?就是那良好愿望的暗示作用。大人都如此,又何况孩子!
所谓心理暗示,是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
“罗森塔尔效应”说明心理暗示对孩子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积极的心理暗示,如同温暖的阳光和丰腴的土壤,能让孩子茁壮成长。
消极的心理暗示,好像冬季的寒风,吹得孩子心灰意冷,甚至自暴自弃。
心理暗示的教育效应对各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学龄前的孩子。父母作为孩子心目中最重要的权威人士,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然而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一些言行,常常会对孩子产生不正确的心理暗示。比如:
妈妈教了孩子很多次加法,可孩子还是一再犯错,家长很烦躁:“怎么这么笨啊!”
看见比较麻烦的事,或者孩子不擅长的活动,家长就说:“这个我们家孩子不会的!”
实际上,父母不经意间说出来的话或表现出来的行为,给自己的孩子带来了消极的心理暗示。如果父母不止一次地这么对孩子说,孩子就会认为自己真的是很笨、很麻烦,有很多事不会做,从而否定自己,变得不自信,甚至觉得父母不爱自己,产生不健康或是不准确的自我认识。这样的心理暗示,一旦转变成自我暗示,就会对孩子身心各方面都造成不良的后果。
与此相反,积极的心理暗示会让孩子产生完全不同的感受。健康乐观的心理对孩子各方面的发展都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所以父母应该这样做:
让孩子相信父母,相信自己,有自尊心和自信心,认为自己是个有用的人。
让孩子成为一个乐观、开朗,能够积极应对艰难挫折的人。
让孩子有信心,也有能力挖掘自己的潜力,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难题。
2.学会积极暗示
要正确运用心理暗示,对孩子采取有效且有益的教育,父母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观念。
作为孩子的教育者和引路人,父母不仅要爱自己的孩子,还要完全信任自己的孩子。父母应当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把孩子看成是一个自主独立的人;在具体事件的处理上,要敢于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挑战,相信孩子能够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问题。但是,父母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孩子毕竟是在尝试,失败在所难免,所以切不能在孩子失败之后,发出“就知道会是这样”的感叹。这不仅是对自己的否定,也会伤害到孩子。失败对于孩子来说,是难得的生活经验,是成长过程中积累的财富。
(2)行为。
要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鼓励和表扬。不论孩子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要如此。当孩子成功时,父母可以针对他的成功事件进行口头表扬,同时让他感觉到他的成功给父母带来了喜悦;当孩子失败时,父母也要找出孩子的长处,鼓励一番。哪怕只是一句“铅笔姿势握得比以前好了”也会让孩子感到满足。之后,当家长再提出“写字可以再写得慢一点,要一笔一划”的要求时,孩子就能愉快而坦然地接受。
其实,心理暗示的关键,在于让孩子有积极的心理体验,特别是在他表现不够好的时候。虽然孩子年龄小,但他也会产生内疚、自责的情绪。如果父母只是一味地批评和指责,等到下次再出现类似的情况时,孩子就会失去信心和耐心,长此以往会让他形成自我否定的思维定势。
总而言之,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给孩子积极、正确的心理暗示,多让孩子体验积极的情绪情感,让孩子形成既切合实际情况又不失积极性的自我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