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为美好的未来做准备
34785000000012

第12章 充实人生需读书

读书分为谋生和谋心两种:谋生的读书是从小学一直读到大学,为的是找个工作,这不是真正的读书;而谋心的读书则是为了心灵的寄托和安慰,这才是真正的读书。在这样的目的下就应该博览群书,读得越杂越好。

——易中天

每一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我每爬上一级,就更脱离畜生而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更热爱书籍。

——高尔基

书是时代的镜子,历史的化石,知识的载体,文明的阶梯。书中有方法论,书中有道德经,书中有知识的清泉,书中有指路的明灯。

书中蕴藏着创造力、文化力、感召力、亲和力、意志力、洞察力、理解力、影响力、凝聚力、竞争力……是一切力量的源泉。

没有哪一种快乐,能像读书所带来的快乐那样悠长和醇美;没有哪一种收获,能像读书所带来的收获那样持久和丰厚;没有哪一种惬意,能像读书所带来的惬意那样宁静和安详;没有哪一种享受,能像读书所带来的享受那样愉悦和高尚。

读书,是在现实的生活中作精神的遨游。与书相伴,书使我们穿越时空隧道,“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与书相亲,书使我们抹杀空间距离,“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使我们走进圣贤先哲的精神世界,领略他们处世治学的智慧。

学生这一称谓明确地告诉我们,他们都是以读书、学习为主要生活的、充满希望的人。然而,我们的中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读书中吗?答案未必是肯定的。有些同学还没有真正地把自己的精力全部用在学业上,更没有把读书、学习作为充实生命的手段和途径。

那么,怎样做才是真正的读书呢?或者说怎样的读书才能使个体的生命焕发出光彩呢?请看高尔基的生动事例:

有人说,像高尔基那样出身低微成就声名显赫的人,在世界作家行列中绝无仅有。高尔基的父亲是个工人,在他五岁时就撒手人寰。成为孤儿随母亲寄居在外祖父家,但打击接踵而至:仅上了五个月学后,高尔基就因失学开始为人做佣工。一年之后,他的母亲也辞别了人世。

在高尔基成为知名作家前,他从事的职业之杂,也真让人为之惊叹:佣工、鞋匠店的学徒、船上厨房里的洗碗工、神像雕刻匠的小伙计、伏尔加河沿岸码头工人、花匠、坟场看更人、面包点饼师、绘图员、装修工……奇迹来自于高尔基对读书的嗜好。而他对读书的痴迷,仅源于一次偶然的际遇。在一只船上,一个爱读书的厨师使年幼的高尔基对书籍发生了浓厚兴趣。读书对识字不多的高尔基来说,是一个难以跨越的障碍。“一遍不懂,就读七遍。”这是厨师对他的教诲。从此后,只要是书,只要是带字的纸片,高尔基都会认真地看看。有一次,因为读书太入神,他竟然忘记给茶壶加水,结果茶壶烧掉了底。

对于那时的高尔基来说,读书更大的障碍是时间的匮乏。他的工作时间很长,经常是在14个小时以上。然而求学和读书的欲望异常强烈、意志异常坚韧的高尔基却在做完14个小时的苦力后,仍能够拿起书本来读。

“爱读书吧,就像一个饥饿的人扑向面包。”这是高尔基的名言。尽管生活清苦不堪,但他依然觉得“书籍使我变成一个幸福的人,使我的生活变成一首轻松而舒适的诗。”

成名之后的高尔基,对书的热爱更是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他将书比喻为人类进步的阶梯,“每一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我每爬上一级,就更脱离畜生而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更热爱书籍。”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他的东西都不在意。就是为了抢救这些书,他险些被大火烧死。但高尔基相信,是书籍拯救了他的人生,让他在最黑暗的处境中看到最美丽的希望。他深情地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不知读了高尔基的故事,同学们将作何感想。莎士比亚曾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一如高尔基的人生,因书籍创造了奇迹,用知识改变了命运。失意时读书,可使人重整旗鼓;得意时读书,可以使人头脑清醒;疑难时读书,可以使人得到解答或启示;求学时读书,可以使人学业突飞猛进;年轻时读书,可明奋进之道;老年时读书,能知健神之理。

在今天,虽然信息技术得到飞速发展,但书籍仍是我们获取知识与智慧的重要途径。书中为我们呈现的旖旎世界,仍值得我们沉迷其中。尤其是处在人生最关键时刻的高中生,书籍更是他们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战国时期,苏秦去秦国游说,多次给秦惠王上书也未被采纳。回到家中,父母妻嫂都不理睬他。于是他发奋读书,终于以合纵之策而身佩六国相印。书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读书是为了更好更多地获取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提升生命的价值,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一个人之所以能够不断提高,与他始终如一地学习是密不可分的。学习可以有很多方法,但始终如一的学习态度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庄子说,吾生有涯,而知无涯。一个人活得再长也总有死去的一天,但是知识的溪流却永不停歇地一直奔流着。坚持学习可以让人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反之若不能不断补充知识和积累知识,便会被时代的步伐所抛弃。著名作家歌德认为,谁落后于时代,必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在21世纪这个知识骤增的时代里,谁若不能不断供给自己新的知识,谁将会被时代所淘汰。

弗兰西斯·培根在散文《谈读书》中介绍了读书的三大功用:一为怡神旷心;二为增趣添雅;三为长才益智。怡神旷心就是使人即使独处幽居也心存生活情趣;增趣添雅就是使人善于言辩或烘托气氛;长才益智,顾名思义,就是使人在待人接物、处事方面更加精熟完满。虽然说有经验就能明辨事理,圆润地处理好各种事务,但若要通观全局并运筹帷幄,则还是博览群书者方能胜任。

此外,培根对如何读书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体会。首先,选书有道。书有好坏优劣,开卷未必全有益,需要区别对待:有些只需浅尝辄止,有些可以囫囵吞枣,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所以有的书只需知其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应当通读、细读、反复读。其次,读书境界分等级。读书境界可分为若干等级。狡黠者鄙视读书,无知者羡慕读书,唯有明智者读书,既能入乎其中,又能出乎其外,将立身处世、做人之道与书本中传递出来的人生智慧和经验结合起来,修饰剪裁,去留聚会,全在一心,所谓“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获得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著名物理学家黄昆,在燕京大学读书期间,经常挤时间阅读各种书籍。其中给他印象最深、影响最大的有两本书:一本叫《数学家》,讲的是牛顿以来数百年间最伟大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的生平和贡献;另一本叫《探索微生物的人们》,主要讲发现细菌以后一两百年中,科学家如何一个接一个地找到引发系列重大病症的细菌及其防治办法。科学家们对科学带来的追求和献身精神,给青年黄昆很大震撼,影响了他的人生道路,培养了他对科学的兴趣爱好。此外,黄昆还广泛阅读古今中外名著,尤其是英文小说。由此可见,读书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与成功是何等重要。

“读书之于我们也是性格的内涵,所以说读书事关性格,事关命运。”身为读书人却不喜爱读书,必然会导致个体头脑的空虚,精神的矮化。为了使自己的生命保持生生不息的活力,我们完全可以进行充分的自我设计,让自己多才多艺,让自己脱离庸俗,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而这一切都是需要借助读书,抓紧时间读书,读最新近的书,读有思想力的书,读富有创意的书,读对自己成长有助益的书,使自己的生命之树成长得更加蓬勃,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