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为美好的未来做准备
34785000000018

第18章 学习亦须重合作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孔丘

一个人从另一个人的诤言中所得来的光明比从他自己的理解力、判断力中所得出的光明更是干净纯粹……

——培根

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合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在学习上的合作更是特别重要。中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学生曾参曾深有感触地说:“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美国的维纳·罗森勃吕特教授研究出一种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使每一个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进行有效地思考,解决具体问题,实现有效的提升与发展。

关于合作的意义,我们还可以从下面这则经典的故事去体会:

外国有一位从事教育研究的老太太,她带自己的玻璃球游戏周游世界。每到一个国家都会邀请当地的儿童尝试做一种游戏。要求孩子们把一个个拴了线的玻璃球放在一个瓶子里,每人拽着属于自己的线。谁先把球从瓶子里拽出来,这个漂亮的玻璃球就属于谁了,而且还有丰厚的奖品。这让孩子们兴趣大增。在很多国家,不等老太太发令,就会有性急的孩子拽出了玻璃球。等到真正得到开始的命令后,大家更是争先恐后地猛拉硬拽。结果是大家的玻璃球全堵在瓶口,谁也无法将球拽出。老太太规定的15秒钟很快就过去了,急于得到奖品的孩子们往往气得相互埋怨。老太太虽然听不懂孩子们的话语,但从他们的表情也能猜出他们的意思,于是她总是和蔼地送给孩子们一些纪念品,但又总是带着失望离开。

当这位老太太来到中国时,照例又拿出玻璃球来做这个游戏,请中国的孩子玩。游戏开始后,这个已经不再抱有希望的老太太却看到了奇迹:这些孩子迅速而有秩序地一一拽出了玻璃球。最小的孩子最先拽出玻璃球,最大的孩子最后拽出玻璃球。年龄正好与出球顺序相反。老太太颇感意外与诧异,问中国孩子为什么这么谦让,孩子们说平时他们都是这样合作做事的。老太太感动地说:“正是合作精神使你们共同赢得了胜利!”

原来,玻璃球游戏的瓶口仅能容一个玻璃球通过,如果参与者只顾自己尽快拽出球来,而不考虑与他人合作,那么,大家就只有眼瞅着在玻璃球瓶口打转而相互埋怨了。

不知你是否体会到,只有建立在彼此负责的基础上合作,才能有效地避免各自为政的情况出现,从而共同赢得胜利。换一句话来说,合作学习离不开相互的信任和依赖。对于这一点,毕业于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三中学的杨竺松,深有感触。杨竺松2006年以理科678分的总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他说,在高中阶段学习既不要小家子气,又不要认为把自己的心得告诉别人会削弱自己的优势。要用对待朋友的心来对待学习上的竞争对手,要坚信只要形成一个勤于交流、重视相互学习的群体,共同探讨遇到的难题,澄清知识上的疑点,分享解题的经验和快乐,就能让一个人拥有多个人的才智。

杨竺松非常感谢复读时所在班级那种美好的互助氛围。课间,几个平时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经常坐在一起,互相考对方生物课本上的知识点,考对方某个英语单词的生僻含义和用法,考对方古诗文的背诵,还把最近遇到的比较有新意的数学题写下来,大家传着做,最后再坐在一起说自己的解法。就是在这种非常有意义的交流中,他和他的同学获得了凭借一个人的力量根本无法取得的学习效果。2006年夏天,杨竺松他们班几个经常在一块交流的同学中,有两人考入清华大学,两人考入北京大学,还有两人分别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这是对杨竺松和他的同学们重视学习交流的最大肯定。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可以从以下五种方法建立相互信任和依赖。

一是正目标相互依赖。这种方法是指全组有一个或若干个共同的目标,如合作写一篇调查报告或作文,共同完成一套试题,共同进行一个实验等。在这种合作性的目标结构下,小组所有成员共同承担责任,组内没有竞争,有利于调动所有成员的积极性和兴趣。

二是正奖励相互依赖。这种方法是指小组取决于小组内每一个成员的成绩,例如,小组分段朗读英语课文,只有小组每个成员的错误都不多于五处时,小组的朗读成绩才能获得优秀。正奖励相互依赖打破了由好学生包揽一切或小组成员各自为政的局面,可以推动小组成员相互帮助,相互提高,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三是正角色相互依赖。这种方法是指为完成某一学习任务,组员分别承担互补的、有内在关联的角色。在小组活动中,不同成员可以分别承担不同的角色。每一种角色在追求共同目标背景下,小组所有成员都应认真履行自己的角色职责,从而实现理想的配合,达到理想的效果。

四是正资料相互依赖。这种方法是指每个小组成员只占有完成任务所需的一部分信息或资料。要想成功,必须共享他们的信息或资料。如若干人的小组共同享有一份阅读资料,在规定的时间内又不能保证小组每一位成员都有机会阅读完整的资料,这就迫使小组成员必须进行分工。不同的组员负责阅读材料的某一部分,然后通过相互交流使所有的成员对资料都有完整的认识和了解。

五是正身份相互依赖。这种方法是指小组成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或标志,如设计小组的名称、口号、标志等。共同的身份有助于激发小组成员对所在小组的归属感,增强小组的凝聚力。

即使班级里没有建立相应的学习小组,那么也要尽可能与同学建立互信的协作关系。正如萧伯纳所说的,“一个苹果在交换后还是一个苹果,而一个思想却在交换中变成两个思想。”学习中的确会有这种情形,一道本来大家都无法独立完成的难题,经过大家的讨论,相互提示,步步推理,最终却顺利地寻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和正确的答案。其中的道理就在于,每个人的思维方式、知识结构不同,原来做不出来,可能是在某一环节上卡了壳,或者误入歧途。而当大家共同讨论时,却达到了优势互补,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门径。

有的同学也可能认为,合作当然有好处,可是,要我问别人还可以,要是我把他给教会了,下次考试他就会比我多几分,名次也许会超过我呢。其实,我们参加高考时的竞争对象绝不仅限于本校本班的这些同学,而是全省乃至全国的考生。面对如此庞大的考试军团,你所面对的“小股部队”是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

有很多高考状元都有类似的感悟,他们从不担心为同学讲解会耽误自己的时间,相反把这种活动当做检验自己学习效果的机会。只有自己理解得非常清晰的问题,才能给别人讲清楚。同时,在这种讲解过程中,自己的知识得到进一步强化,那种印象甚至可以终生难忘。贵州的齐安焱同学在2004年高考中获得了本省状元,他认为在相互交流之中,别人确实可以从你身上学到很多,但你同样可以从别人的思想中获得教益。“在这种友好的环境中学习起来心情也比较愉快,学习效率也可以提高很多。”

成功的合作是以每个人自身具备不可替代的实力为基础的,要使合作长久有效,每个人都应努力提高自己,学会独立思考,尽力自己解决问题,而不能把所有问题都推给别人解决。如果那样,这种合作将不会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