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为美好的未来做准备
34785000000036

第36章 从容交往蕴才华

从古至今,那些人与人之间美好的友情,成为人与人之间事业的纽带,在创造美好事业的过程中,它使人们凝结成一种美好的力量。

——李燕杰

一个人从另一个人的诤言中所得来的光明比从他自己的理解力、判断力中所得出的光明更是干净纯粹……

——培根

有一次,中央电视台《小崔说事》栏目组请了三个小孩,都是十一二岁,一个是北京通州的,一个是北京密云的,一个是四川的。每个孩子都表演了自己的绝活。四川小孩发明了一个洗脚器,一按按钮,水就可以灌进来,再按按钮水就停了,按个按钮就开始加热,把脚放进去,洗完后再按个按钮水就排出去了,不用动就洗完脚了。他说,“我看书的时候我妈妈老让我洗脚,我觉得很烦,所以就发明了这个洗脚器。”崔永元问他这个发明难吗?他觉得不难,很简单。崔永元问他什么是困难,小孩说:“最困难的是和人打交道。”他说因为发明洗脚器很容易,和人打交道是很难的。这个男孩说出一个真理,人与人的关系不像物理、数学关系那样简单,擅长社会性发展和擅长技术难度是不一样的。社会交往是一门很重要的才华和素质。

作为中学生,可能每个人都会常常构想自己的未来,描摹长大以后的成功形象:职场上应对自如的管理人士,商场里妙语生花的谈判高手,讲台上侃侃而谈的渊博教师,政坛上深谋远虑的领袖人物,企业里叱咤风云的决策高管……不可否认,这一切成功都需要有很强的与人交往的能力。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中学生的表现却令人担心,以个别男生为例,他们常常是以自我为中心,攻击性强,不合群,女性化严重……因此,他们有时会表现为不愿见陌生人、不敢与陌生人说话、无法与别人正常相处等现象。这样的表现如何能与那些成功人士的形象挂上钩呢?

卡耐基曾经说过,一个成功者,专业知识所起的作用是15%,而交际能力却占85%。这也就是说,人际关系的和谐,交往本领的高强,是社会判断成功者的重要标准。

通过上面的叙述,我们可以理解,所谓社交能力,就是指在一个团体、群体内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以及与他人传递思想感情与信息的能力。社交能力是一个人的知识、人品、修养以及各种心理能力的综合,反映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

我们的一切教育,归根结底就是要使每个自然人顺利地社会化,成为一个社会人。很难想象,离开了社会,离开了与社会的交流,一个人的生活将会怎样。每个人都必须与人交往,这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将来我们步入大学,走向社会,都必须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而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能否得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主要在于我们是否具备足够的社交能力。

简单地分析一下,中学生在学校以及社会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不敢进行交往。在学校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有的同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只是每个人反映出来的程度不同,有一部分同学由于害羞、自卑等心理问题,在这方面反应特别强烈。他们常常表现为容易紧张,心跳气喘,面红耳赤,两眼不敢直视对方,交谈时语无伦次,词不达意,在人多的场合或者在集体活动中尤其感到恐惧,不敢和人打交道,不敢表现自己,严重时还可能导致社交恐惧症。

第二是不愿与人进行交往。例如,有的同学缺乏基本的合作精神,甚至视同学为敌对;有的同学群体意识淡薄,以自我为中心,对周围的人与事漠不关心,我高兴开心时就可以理你,否则就拒人千里之外;有的同学遇事总是回避退让,整日郁郁寡欢,缺乏参加社交活动的愿望和兴趣,习惯于自我封闭,孤芳自赏,喜欢独往独来,不愿抛头露面……

第三是不善于交往。有的同学未了解和掌握社交的一些知识和技巧,在交谈的过程中显得过于生硬,书生气太足,不容易被他人理解;有的同学不注意交往中的“首因效应”、“第一印象”,不注意沟通方式,在劝说他人、批评他人、拒绝他人时不讲究艺术性;有些同学不注意交往的原则,开玩笑不注意场合,不懂得给人留面子,或出言伤人,伤害对方的自尊心,或不懂得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或不懂装懂夸夸其谈……

其实,进入中学以后,从我们所处的年龄阶段来说,每个人都会有强烈的社交欲望,这是心理发展的必然需求。但有的学生却常常感到社交的困难。究其原因,是许多学生对社交追求往往带有较浓的理想色彩,以理想模式为标准来衡量生活中的社交关系,从而导致了高期待与高挫折感并存。这样一来,便很容易让自己陷入一种矛盾之中,一方面恐惧于社会交往,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另一方面,却又非常渴望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渴望形成一个良性的社交圈。而造成这种矛盾的主要原因,正是由于欠缺一定程度的人际交往能力造成的。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想关心别人却不知从何处做起,想赞美别人却不知如何开口,想协调人际关系却越协调越复杂,想与人为善却控制不了自己的冲动而语言生硬……

通过社会实践,我们都能看到,在现代社会中,良好的社交能力可以使自己的设想和创造得到实践的检验和认可,这是一个人带来成功的重要条件;而在未来,我们在社会里和在工作中,与人相处的能力会变得越来越重要,甚至超过工作本身。一项针对中学生社交适应能力的调查显示,有41.98%的学生认为,社交能力的训练是“找工作时对自己特别有帮助的内容”,大大超过了专业能力训练、基本知识与技能训练等其他知识能力。在回答“你感到自己特别欠缺的素质是什么”时,选择“社交能力”的比例高达34.8%,排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技能、基础知识等之前,位列榜首。

身为一名当代的中学生,在我们进入校门的那一刻,就已经决定了自己的社交需要——良好的社交能力以及良好的社会关系是每个中学生快乐学习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中学生的必修内容,更是让自己更加成熟而必须掌握的技能。

要善于与他人进行恰当的交往,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细节:一是快速记住他人的名字,主动与人打招呼。卡耐基认为,人最喜欢听到的是自己的名字。当你能准确地叫出他人的名字时,实际上你与他的距离已经拉近了。如果称呼得当,会让人觉得受到了礼遇,备受重视,这样就会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二是要举止大方,坦然自若,这样会让别人感到轻松自在,能极大地激发对方与你进一步交往的动机和欲望。三是培养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和举止特点。做到幽默而不失分寸,风趣而不显得轻浮,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魅力。四是注意语言的分寸尺度和技巧,用真心去安慰受创伤的人,鼓励失败的人,赞美真正取得成就的人,帮助暂时遇到困难的人。

细心的同学也许早有感悟:我们在学校生活中,常与同学交往,可以交流各自的思想观点,可以交谈对社会现象的不同认识,在论辩中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常与老师在一起,可以交换读书心得体会,理清不同的解题思路,从中了解为人处事的一些经验与智慧,受到深刻的启迪与教益;常与学校领导交流,可以充分交换自己对一些问题的不同见解,锻炼自己在“大人物”面前不怯场的胆量;常与学校的员工打交道,可以让我们了解到不同阶层人士的工作状态和奉献精神,从中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在中学阶段建立起良好的社交圈,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环境,培养自己健康的社会交往能力,将有利于我们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个性品质,更能让我们在未来的大学和社会生活中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