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个小男孩要去上学了。在他眼里,学校是那么的大。小男孩发现进了校门口后,就是他的教室时,他感到很高兴,因为在这里,学校已不再是那么大了。
一天早上,老师开始上课,她说:“今天,我们学习画画。”小男孩显得很兴奋:“好哇!我喜欢画画。”
狮子和老虎,小鸡或母牛,火车以及船儿……他会画许多东西。
他高兴地拿出画笔,开始画了起来。
“等等,现在还不能开始。”老师突然说道。老师停了下来,直到全班都很认真地看着她。老师又说:“现在,我们来学画花。”
男孩喜欢画花儿,他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他开始用粉红色、橙色、蓝色蜡笔,勾勒出他自己的花朵。
“等等,我要教你们怎么画。”老师又打断大家。
于是她在黑板上画了一朵花。花是红色的,茎是绿色的。“看这里,你们可以开始学着画了。”
小男孩看看自己画的,又看看老师画的,他比较喜欢自己的花儿。
但是他不能说出来,只能把老师的花画在纸的背面,那是一朵红色的花,带着绿色的茎。
另一天,小男孩进入教室,“今天,我们用蒙古土来做东西。”老师说。
男孩心想:“太好了。”他喜欢玩蒙古土。蛇和雪人、大象以及老鼠,汽车、货车,他都能够用土捏出来。
“现在,我们来做个盘子。”老师说。
男孩心想:“嗯,我喜欢。”他喜欢做盘子,没多久各式各样的盘子便出笼了。
“等等,我要教你们怎么做。”老师又打断了他。她做了一个深底的盘子。 “你们可以照着做了。”
小男孩看看自己做的盘子,又看看老师做的。
他真的比较喜欢自己的,但他不能说,他只是将蒙古土又揉成一个大球,再照着老师的方法做那个深底的盘子。
很快的,小男孩学会看着、等着、仿效着。
很快的,他不再创造自己的东西了。一天,男孩全家人要搬到其他城市,而小男孩只得转学到其他学校。
这所学校显得更大,教室也不在校门口边。现在,他要爬楼梯,沿着长廊走,才能到达教室。
第一天上课,老师说:“我们今天学习画画。”
男孩想:“太好了!”他等着老师教他怎么做,但老师什么也没说,只是沿着教室走。
老师来到男孩身边,“你不想画吗?”她问。
“我很喜欢啊!今天我们要画什么?”
“没有什么限制,你们自由发挥吧。”
“那,我应该怎样画呢?”
“随便,只要你喜欢。”老师回答。
“能够用任何颜色吗?”
“要是每个人都用一样的颜色,画相同的图案,我怎么区分是谁画的呢?”老师对他说。
于是,小男孩开始用粉红色、橙色、蓝色画出自己的小花。小男孩喜欢这个新学校,即使教室不在校门口边。智慧维生素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的思维都是有区别的;孩子开始总是喜欢用自己的方式认识、描绘客观事物。因此,应该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不应使他们的思维局限在一个固定的模式上。只有打破常规,用本能去思考问题,才会取得观念上的突破。启悟茶
歌德小的时候整天有些不可思议的问题,面对一些不符合逻辑的问题妈妈并没有呵。斥他,相反还夸他是爱动脑筋的孩子。
歌德5岁的时候,有一天,妈妈正在做饭,歌德坐在门口的小凳子上看着。他忽然向妈妈问道:“星星是从哪儿来的?”
妈妈没有急于回答他,而是说:“你想想看。”
歌德出神地注视着母亲揉面的动作。母亲揉面,揪面团,做面饼……
看了好一阵子,歌德突然说:“我知道星星是怎么做出来的了,是用做月亮剩下的东西做的。”
妈妈听了先是愣了一下,然后特别激动地亲吻了自己的儿子:“宝贝儿,你的想象真奇特。”爸爸听了这件事以后也非常高兴,赞美他的回答是世界上最棒的。后来这位歌德成了世界著名的哲学家。
在我们周围,有很多父母大都会惊叹发明家的想象力:“人家那脑袋是怎么长的?”其实,每个人在孩提时代都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只不过,有的被注意到了,更多的则被忽视了,被嘲笑了,甚至被扼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