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琬,字公琰,湖南湘乡人。他在年少的时候就因为才能闻名一方。刘备入蜀,任命他为县令。蒋琬十分委屈,觉得施展不了自己的才能,便终日酗酒,不理政事。有一次刘备出巡,正好发现蒋琬烂醉如泥,无法出来迎接。刘备不由得大怒,下令要处死蒋琬。幸好诸葛亮及时劝阻,他对刘备说:“蒋琬是做大事的,让他做一个小小县令实在是太屈才了。请求主公饶恕他,日后他定当奋力报国。”
刘备听了,就赦免了蒋琬。从此以后蒋琬工作勤勤恳恳,再也不借酒浇愁了。不久,刘备将他调至京师,升为尚书郎。等到刘备去世,诸葛亮就直接把蒋琬提上来当自己的副手。诸葛亮对蒋琬十分信任,并在自己率军出征时,将后方大事托付给蒋琬。
蒋琬一心想报答诸葛亮的恩德,加上自己确有非凡的治事才能,把后方政事处理得井井有条,果然不负诸葛亮的期望。诸葛亮非常满意,在临死前,推荐蒋琬做了自己的继承人。由此蒋琬开始主持朝政,位居高位。
蒋琬虽然受到诸葛亮的极力推崇,但毕竟资历浅,难免会有人不服。朝中有个大臣杨敏,平日高傲自大、目中无人,对蒋琬十分不服气。
有一次,几个官员在一起闲聊,说起了蒋琬。其中一个人说道:“蒋大人真是治国有方,大小政事都能处理得井井有条。难怪诸葛丞相那么器重他。”
另一个人附和道:“是呀!蒋大人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不过也多亏诸葛丞相慧眼识人。若不是诸葛丞相上次极力劝阻先帝,蒋大人恐怕早就不在人世了。”
“诸葛丞相和蒋大人真是国家的栋梁呀!现在诸葛丞相仙逝了,蜀国就靠蒋大人来治理和兴旺了。”
这时一直坐在角落,半天不说话的杨敏突然冒出一句:“谁能比得过诸葛丞相英明呢?我看这蒋大人,处理问题的能力也不过如此,哪能与诸葛丞相相提并论呢?”
众人听了,都觉得杨敏目中无人,太过自大了。
有一个与杨敏不和的人,悄悄地把这事告诉了蒋琬,并说:“这杨敏也太目中无人了,竟然敢诽谤蒋大人您。对这种人应该给予惩戒,以示大人您的威严。”
没想到蒋琬听了,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十分坦然地承认说:“论才能,论德行,我都与诸葛丞相相差甚远,杨敏说得一点都没错。”然后又对这个告密的人说:“大家在一起聊天,难免会议论别人。以后这些事情,就不要来报告我了。”
后来,杨敏不知做了什么错事,被捕入狱了。人们认为杨敏曾经得罪过蒋琬,这次是必死无疑了。可是令人意外的是,蒋琬一点都没有记仇。他秉公执法,并没有借机处死杨敏。
后来这件事渐渐地传了出去,人们都说蒋琬是“宰相肚里能撑船”。智慧维生素 在江西佛香山弥陀寺中有一尊弥勒大佛,在他身旁,有一副意味深长的对联,上联是:“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下联是:“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这副对联,既是弥勒佛生动形象的写照,又是其宽容忍让的处世之道的艺术再现。正如故事中的诸葛亮之于蒋琬,蒋琬之于杨敏,他们宽容地对待他人,也成就了他们的美名和事业,所以,宽容既是一种哲学,也是一种处世之道。启悟茶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个远行的苦行僧走到一个荒僻的村落中。他看见一团昏黄的灯光从巷道的深处射出来,身旁的一位村民说:“这是孙瞎子挑着灯笼过来了。”
等那灯笼渐渐近了,苦行僧上前问道:“敢问施主真的是一位盲者吗?”那挑灯笼的盲人回答:“是的,从踏进这个世界里,我就一直双眼混沌。”
僧人问:“既然你是盲人,那你为何挑一盏灯笼呢?”盲者说:“现在是黑夜吗?我听说在黑夜里没有灯光的映照,那么满世界的人都和我一样是盲人,所以我就点燃了一盏灯笼。”
僧人若有所悟地说:“原来您是为别人照明?”但那盲人却说:“不,我是为自己。虽说我是盲人,但我挑起了灯笼,既为别人照亮了路,也更让别人看到了自己,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碰撞我了。”
生命就如一盏灯,在照亮别人的同时,也照亮着自己。依靠相互间的信赖和帮助,你就能够完成伟大的事业,并能有伟大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