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仙侠斩仙
3503100001223

第1223章 哪里找宝贝(上)

杨晨已经彻底的无语,高月的这一出,让他之前的一切打算都落了空。不知道高月到底是怎么想的,怎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不过,或许是七位仙子之前的心魔大誓让高月动了心吧,她一直就想要给杨晨多找几个能伺候杨晨的,仙子孙轻雪石珊珊和公孙玲都因为修行上的事情而无法长时间的陪伴杨晨,多找几个人,或许能让杨晨不会受到太多的干扰。

尤其这几位仙子的出身,三大宗门,太天门,乾坤门,五行宗,如果加上孙轻雪和石珊珊的青云宗和碧瑶仙岛,五大宗门齐全,相信有高月的那些话,这几位一定会把任何有企图的靠近杨晨的女子们赶开的。

这方面上,高月她们做的就完全不够,高月公孙玲出身纯阳宫,有时候无法做出这种态势,而石珊珊根本不关心其他的事情,孙轻雪则是杨晨怎么样高兴就行,多了这几个,却可以有效的做到这一点。也许这也是高月的考虑之一吧。

尤其有了高月的这个态度,三大宗门也会对杨晨对纯阳宫更进一步的拉拢,就算是日后想要对付太天门,只要瞒住陶珺琪一个就行。甚至于可以通过这一点,来团结其他四大宗门的人。

既然高月都点了头,而且亲自出面,杨晨当然不会做出和高月截然不同的态度。对待七女的时候,脸色也放松了许多。

“其实,这一味药,你们宗门可不一定有。”杨晨说着,手上突兀的出现了一片玉简,交给了陶珺琪。

陶珺琪一愣,拿过来神识一探查,脸上就露出了一种古怪的神色。然后,很是古怪的将玉简交给了旁边的慕容,慕容五姐妹轮番看过后,又交给了师无双,大家的脸上,都是一副说不出的表情。

“这只是个神话传说,相公!”师无双一字不漏的看过之后,这才苦笑着将玉简还给了杨晨:“这样的桃子,哪里可能凡间有啊!”

玉简中记载的不知道是哪里的一个民间传说,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搜集来的玉简,记载的这种杂事。其中的一篇,就记载了一种食之增寿的仙桃。

通常对于这种民间传说,大家都是一笑了之的,当做聊天解闷的东西无可厚非,但要当真,可就是惹人笑话了。所以众女才都是那样的神色,实在是想不到,堂堂的元婴高手,五品炼丹师,怎么会相信这么无稽的事情。

“有时候,人们觉得我能成为五品炼丹师,一定是有什么秘密。我能得到一些好东西,也同样是如此。”杨晨笑了笑,冲着身边的七女道:“今日里,就让你们看看,我是怎么样拿到一些旁人拿不到的东西的。”

杨晨面前摆好了桌子,茶壶茶杯,冲泡好一壶酽茶,每个人都有份。大家围着桌子坐定之后,杨晨才又拿出了另一片玉简道:“这是我收藏的数十万杂书当中的其中一部,看看里面的记载。”

大家轮番看了一遍之后,里面依旧还是民间传说,有猴子吃了仙桃,变成了猴精什么的。

“这一篇是从青云宗的藏书中得到的。”杨晨又拿出了一片玉简。

众女再看,依旧还是民间传说。在两片玉屏的后面,有一颗仙桃,吃了之后可以马上升仙云云。服用之后马上渡劫飞升,这种事情木明远已经做过一次,但绝不是什么仙桃,而是杨晨炼制的丹药。众女虽然觉得有些无稽,但是表情已经慎重了许多。

“这一篇是碧瑶仙岛的藏书。”杨晨似乎是诚心要给众女表演一次如何从民间传说中寻找绝世珍宝一般,又拿出了一片玉简。上面还是民间传说,仙桃,有缘者得之云云。

“太天门的藏书里也有类似的传说。”杨晨这次拿出的是从太天门得到的藏书。内容不外乎如此,某个渔民不小心迷路进了一个桃林,吃了一颗桃子之后睡着,醒来就已经再也找不到那个桃林什么的。

“五行宗的也有。”又是一片玉简,直接给了慕容五姐妹。民间传说,有人看到电闪雷鸣之夜,一颗桃核从天而降,化为一座小山,山前两个大门死死关住。

“乾坤门同样也有类似的。”这片玉简给了师无双。一样是民间传说,某片荒山,一夜之间变成了桃林,落英缤纷。文人骚客四时常来,经久不衰云云。

“这些都是传说,还有一些属于有文人记载的,吃了某地的桃子身轻体健的等等。”杨晨几乎一下子拿出来数十片玉简,都放到了桌上,任由众女一一的查看。

众女都是拿着这些玉简探查半天,但始终无法有效的把所有的线索串起来。

“相公,这里面难道还有什么奥妙?”师无双自问才思无双,马上问了出来。相公两个字叫的相当的纯熟。

杨晨心中暗叹一声,看了看其他六女。陶珺琪和慕容五姐妹都同样等着杨晨的回答,杨晨拿起茶杯,呷了一口,这才说道:“这些文人骚客记载的,没多少用处,只是用来佐证的一些东西。”

“这又是为何?相公!”师无双还是有些不明白:“按道理,他们才算是言之有物之人啊!”其他众女也是跟着点头。

“子不语怪力乱神,这些家伙们,从来不相信某些东西的。”杨晨摇了摇头,很是不齿的说道:“而且,文人们记下来的东西,有时候不一定就是真的。”

这点众女倒是同意,陶珺琪转而疑惑的问道:“相公,那莫非那些传说才是重点?”陶珺琪也几乎是每句话都要加上相公,生怕杨晨赖账一样。

“说的没错。”杨晨很肯定的回答道:“那些传说才是真正的重点。正因为是传说,所以某些人记载的时候,才不会有意识的修改,我们才能看到原本的面貌。文人们留下的那些东西,早已经不知道被自己或者别人改过多少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