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可不知的做事技巧:在这个社会上,会说恭维话的人,肯定比较吃香,办事儿顺利也顺理成章了。当一个人听到别人的恭维话时,心中总是非常高兴,脸上堆满笑容,口里连说:“哪里,我没那么好”,“你真是很会讲话!”即使事后冷静地回想明知对方所讲的是恭维话,却还是没法抹去心中的那份喜悦。因为,爱听恭维话是人的天性,虚荣心是人性的弱点。当你听到对方的吹捧和赞扬时,心中会产生一种莫大的优越感和满足感,自然也就会高高兴兴地听从对方的建议。
5.先声夺人,柔中带刚
《三国演义》中讲到,曹操率领大军南征,刘备败退,无力反击,大有坐以待毙之势。以刘备单独的力量,绝对无法与曹操的势力相抗衡,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与江东的孙权联手。此时,诸葛亮自愿出使到江东做说客。他此行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要把孙权卷进这场战争。如果是一般的使者,有可能为了请求对方出兵支援而低声下气。但是诸葛亮却完全相反,采用柔中带刚的方法,做出一副不卑不亢的态度,巧妙激发了孙权的自尊心。
当时,东吴孙权自恃拥有江东全土和十万精兵,又有长江天堑作为天然屏障,大有坐观江北各路诸侯恶斗的态势。他断定诸葛亮此来是做说客,采取了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等待着诸葛亮的哀求。
想不到诸葛亮见到孙权,开门见山地说道:“现在正值天下大乱之际,将军你举兵江东,我主刘备募兵汉南,同时和曹操争夺天下。但是,曹操几乎将天下完全平定了,现在正进军荆州,名震天下,各路英雄尽被其所网罗,因而造成我主刘备今日之败退,将军你是否也要权衡自己的力量,以处置目前的情势?如果将军的军势足以与曹军相抗衡,则应尽快与曹军断交才好。若是无法与曹军相抗,则应尽快解除武装,臣服于曹操才是上策。将军你是否已定好方针,决定臣服于曹操?时间剩下不多,再不做决定就来不及了。”
诸葛亮只字不提联吴抗曹的请求,好像专门为东吴的利益来点破迷津的。孙权当时只有26岁,是一位血气方刚的青年。诸葛亮明知他不会轻易投降,屈居曹操之下,只是采用反客为主的策略,激发孙权的自尊心。
第二,一番火力进攻之后,要考查一下效果,看看对方的反应。
例如,孙权听完诸葛亮一席话,虽然不高兴,但不露声色,反问道:“照你的说法,刘备为何不向曹操投降呢?”
第三,接招反击,将对手从心理上彻底击败,求人之事也就自然成功。
例如,诸葛亮针对孙权的质问,答道:“你知道齐王田横的故事吗?他忠义可嘉,为了不服侍二主,在汉高祖招降时不愿称臣而自我了断,更何况我主刘皇叔乃堂堂汉室之后。钦慕刘皇叔之英迈资质,而投到他旗下的优秀人才不计其数,不论事成或不成,都只能说是天意,怎可向曹贼投降?”
虽然孙权决定和刘备联手,但面对着曹操八十万大军的势力,又考虑到刘备新近败北,未必还有能力抵抗曹军,心里还存在不少疑惑——诸葛亮看出这一点,进一步采用分析事实的方法说服孙权。
“的确,我主是一败涂地,想要整军是比较困难。但曹操大军长途远征,这是兵家大忌。他为追赶我军,轻骑兵一整夜急行三百余里,已是‘强弩之末’。且曹军多系北方人,不习水性,不惯水战。再则荆州新失,城中百姓为曹操所威胁,决不会心悦诚服。现在假如将军的精兵能和我们并肩作战,定能打败曹军。曹军北退,自然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这是难得的机会,现在全看你的决定了。”
果然,孙权在诸葛亮激起自尊后又听到他中肯的分析,心情大悦,增强了信心,遂同意诸葛亮提出的孙刘联手抗曹的主张,这才有后来举世闻名的赤壁之战。诸葛亮真不愧为求人高手,把绵里藏针的计策运用得炉火纯青。你不可不知的做事技巧:
作为求人者一般居于弱势地位,当对方不肯轻易顺从你的意见,甚至显示出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时,求人者可以先示弱乞怜,然后进入正题,实施“恐吓”。如果这一办法不成功,也可以开始一上来就以“恐吓”压制住对方,从而让对方屈从和改变主意,就是反客为主。这种求人法带有明显的先软后硬、绵里藏针的色彩。历史上诸葛亮出使东吴,游说孙权与刘备联合抗曹的故事,就是反客为主的好例证。
6.给人好处要恰到好处
首先,我们需要对送礼进行一下总结。要给人好处,就要给得“恰到好处”,也就是说:不轻送,不滥送,不吝送!
第一,所谓“不轻送”就是“不轻易给对方”。
要让对方为这“好处”吃一些苦头,花一些心力,让他在“付出”之后才“得到”,这样子他才会珍惜这“得来不易”的好处。如果你因为身上有太多“好处”而随便给人,或想以“好处”来讨别人欢喜,那么不但他不会珍惜这些“好处”,对你也不会有任何感激之心,反而还会嫌少、嫌不够好,甚至一再向你要好处,你如不给或给得不如前次好、不如前次多,对方便要怪你、恨你,比你不给他好处还怨得深。
第二,“不滥送”,顾名思义就是“不乱给”。
该给多少都要有准则,否则会出现和“轻送”一模一样的后遗症,而且还会造成是非不明的结果。
第三,“不吝送”就是毫不吝惜地给,也就是前面说的要“敢送”。
这里的“不吝送”和“不轻送”、“不滥送”是没有矛盾的。“不吝送”是指应该给、必须给、不得不给时,就要慷慨大方地给,不怕给得多,只怕给得少。这种情形包括人家有恩于你时、奖赏有功的属下时、要重用某人时、要收买人心时,以及情势所迫时。如果你给得少,给得不干脆,那么这“好处”的效果,得不到别人的感谢也就罢了,有时还会招怨!
由此可见,“送”是一门艺术,那么在整个礼物馈赠过程中,送又是最后一环,送得好,方法得当,会皆大欢喜,境界全出。送得不好,让人挡回,触了霉头,定会堵心数日。所以,只有巧妙掌握送礼的技巧,才能把整个送礼过程划上一个漂亮的句号。常用的“送”的具体方法如下:
(1)移花接木
如果你送的是土特产品,可以说是老家来人捎来的,分一些给对方尝尝鲜,东西不多,又没花钱,不是单独儿给他买的,请他收下。
(2)瞒天过海
如果你送给对方的是酒一类的东西,不妨避谈“送”字,假借说是别人送你两瓶酒,来和对方对饮共酌,请他准备点菜。这样喝一瓶送一瓶,关系也近了,礼也送了。
(3)借梯登天
有时你想送礼给人,而对方却又与你八竿子拉不上关系,不好直接去送,你不妨选受礼者的生诞婚日,邀上几位熟人一同去送礼祝贺,那样一般受礼者便不好拒绝了,借助大家的力量达到送礼联情的目的。
(4)迂回包抄
老张有事要托小刘去办,想送点礼物疏通一下,可是又怕小刘拒绝伤了自己的面子。老张的爱人与小刘的对象很熟,老张便作起了夫人外交,让爱人带着礼物去拜访,一举成功,礼也收了,事也办了,两全其美。
(5)借花献佛
一位学生受老师恩惠颇多,一直想回报,苦无机会。一天,他偶然发现老师红木镜框中镶的字画竟是一幅拓片,和屋里雅致的陈设不太协调。正好,他的叔父是位在全国小有名气的书法家,手头正有他赠的字画。这位学生马上把字画拿来,主动放到镜框里。老师不但没反对,而且喜爱非常。
(6)人情当礼
有时送礼不一定自己掏钱去买,然后大包小包地送去,在某种情况下人情也是一种礼物。比如,你能通过一些关系买到出口转内销、出厂价、批发价、优惠价的东西,当你为朋友同事买了这些东西后,他们在拿到东西的同时,已将你的那份“人情”当作礼物收下了。你未花分文,只不过搭上点人情和工夫,而收到的效果与送礼一般无二。
你不可不知的做事技巧:
“送”的并不一定是都是有形的物,“送”的实质是“给人好处”。每个人都会有“给人好处”的经验,而也惟有给人好处,才能从别人身上也得到一些“好处”!如果从不给人好处,那么这个人不会有太大的成就。这正是“送”的意义所在。正如前面所说,给人好处还是有一些学问的,别以为“给”这个动作很容易。
7.劝导不如诱导
“婉求”就是求人办事不直接出面或不直取目的,而是绕开对方不应允的事情,选定另外一个临时拟定的虚假目的作幌子,让对方接受下来,当对方进入自己设定的圈套之后,自己的真实目的也就达到了。
婉求和诱导别人办事的最大特点就是含而不露或露而不显。
美国《纽约日报》总编辑雷特身边缺少一位精明干练的助理,他把目光瞄准了年轻的约翰·海,希望他帮助自己。而当时约翰刚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卸去外交官职,正准备回到家乡伊利诺州从事律师业。
雷特请他到联盟俱乐部吃饭。饭后,他提议约翰·海到报社去玩玩。从许多电讯中间,他找到了一条重要消息。那时恰巧国外新闻的编辑不在,于是他对约翰说:“请坐下来,为明天的报纸写一段关于这消息的社论吧。”约翰自然无法拒绝,于是提起笔来就做。社论写得很棒,于是雷特请他再帮忙顶缺一个星期、一个月,渐渐地干脆让他担任这一职务。约翰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放弃了回家乡做律师的计划,而留在纽约做新闻记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