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电影编剧学
35217000000014

第14章 蒙太奇思维是影视剧作的构思和形式(2)

第二个不同之点是:电影的蒙太奇语言使得舞台上不能表现的东西在电影中变为可能,这就是动作的平行发展。在实际生活中,几个场面同时发生这是常有的事,比如一边是病人垂危,一边是急救车闻讯出动。但要同时表现这两个平行动作,在舞台上显然是难以做到的。但由于美国电影导演格里菲斯发明了“平行蒙太奇”(或称“交叉蒙太奇”),电影可以使发生在同一时间内交替出现的场景呈现在观众眼前,使之和实际生活相似。而且,由于场面和场面之间的相互加强,能给人以动人心魄的印象。如果我们电影剧作者把病人垂危和急救车闻讯出动这两组镜头交替组接起来,就会产生紧张的气氛,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第三个不同之点是:运用电影的蒙太奇,还可以打破戏剧所受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创造出一种新的电影的时间和空间来。电影在时空转换上享有极大的自由,这也是电影编剧必须掌握的一个特点。戏剧中的“三一律”在电影中是不适用的。电影完全可以突破舞台有限的空间,把电影所要表现的冲突外延到广阔的空间去。阿盖忒说,“戏剧的本质是:每件事情都是发生在一个由人工照明的小匣(译注:指舞台)中的;电影的本质是:它拥有整个充满日光的世界作为活动场所。”例如,在曹禺的名著《雷雨》中,只用了两个场景:周家客厅和鲁贵家的一个小套间。这无疑是受舞台只可能有几个场景的限制。因此,鲁妈和周朴园过去的一段生活,完全是通过他们的嘴说出来的。电影则完全可以不必拘泥于此。而且,由于电影表现空间的自由,也丰富和扩大了电影中的生活画面,使之更加逼肖自然。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将在下一节中去谈。

在时间上,戏剧也要求高度集中,往往一个长达数十年的戏剧故事,能够表现在舞台上的,也不过是从中择取的那几个生活片段的实际时间。《雷雨》的故事长达30年,然而表现在舞台上的时间还不到24小时。电影则不然,它可以利用各种电影手段,按照时间的顺序一直叙述下去,造成一种连续绵延的时间印象。巴拉兹举过一个例子:表现长期过流浪生活,可以脚不停地走,在化入化出的画面里看到坚实的军靴变成碎片,草鞋也变成碎片,接着是包在脚上的破布化成碎布块,最后我们看到的是流着血的赤脚。行进中的这四个镜头,实际放映时间不过三分钟,可感觉上却似过去了几个月、甚至几年。这就是所谓的“新的电影时间”。这一时间和映出所占用的时间完全不相等同,可是观众却完全可以接受,能够产生出实际时间长度的效果来。

总括起来说,镜头的迫近人物,动作的平行发展和时空的自由转换,是电影和戏剧的三个主要不同之点。而造成它们之间这种种区别的,就是电影的蒙太奇。电影剧作者要使自己所写的电影剧本突破舞台框框,具有电影剧本自身的特点,注意和掌握这三个主要方面是很重要的。

下面我们来谈谈蒙太奇的种类。蒙太奇的种类很多,但为了电影剧作者更好地掌握其性质和功能,我们不妨把它们分成两大类,这就是叙事性蒙太奇和表现性蒙太奇。

所谓“叙事性蒙太奇”,顾名思义,它们是用来讲清楚故事,交代清楚情节的。它们是蒙太奇中最简明和直接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们起到连接段落与段落,转换场景与场景,贯穿动作线索的作用。正是由于有了叙事性蒙太奇,才使影片显得清晰易懂,并且凝聚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所谓“表现性蒙太奇”,是指用来加强情绪感染力的那种蒙太奇。拍电影和写文章一样,要文字通顺,叙述清楚,就要依靠“叙事性蒙太奇”;要把内容表现得生动优美,给人以艺术的享受,这又要依靠“表现性蒙太奇”。表现性蒙太奇往往以镜头和镜头的对列为基础,利用画面之间的类比、象征等关系,来获得独特的艺术效果。可见,表现性蒙太奇追求的是镜头和镜头组接后所产生出的“新的含义”,正如爱森斯坦所言,“不是二数之和,而更像二数之积。”所以,如果说“叙事性蒙太奇”讲求镜头和镜头之间的连接,以达到镜头间线索的连贯,那么,“表现性蒙太奇”讲求镜头和镜头之间的对列,用以迸发出艺术的感染力量。

叙事性蒙太奇可以分为连续式、平行式、交叉式、积累式、复现式和颠倒式等几种基本形式。表现性蒙太奇又可分为对比蒙太奇、隐喻蒙太奇、象征蒙太奇、抒情蒙太奇等。下面,我们分别举例做一些介绍,以便读者掌握。

连续式蒙太奇这是电影中运用得最多的一种蒙太奇手法,因此是影片的主要叙述方式,它按照电影故事的结构顺序、情节线索的发展,条理分明、层次井然地表现下去,造成叙事上的连贯性。如美国在1990年拍摄的影片《漂亮的女人》,描写一个妓女在偶然的机会中遇上一个亿万富翁,他们开始的时候彼此还有些警惕,后来,男的发现女的虽身为妓女,但不仅长得漂亮,而且心地善良、单纯、有自尊,不甘心堕落,于是逐渐萌发爱心,终于同意和她结合。这个故事显然属于一个古老童话的翻版:贫穷、善良的灰姑娘遇上了地位显赫、高贵的王子,然后王子把她从苦难和贫穷中拯救出来。而这个现代的灰姑娘式的“童话”,最多也只能给观众带来不切实际的幻想。但影片从他们偶然相遇,到彼此逐渐了解,直至两人相爱,完全是随着时间的顺序,人物动作的连续性,以及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因果关系,表现出他们两人的感情变化。正是由于这种叙述上的连贯性,不仅把故事讲述清楚了,而且显得十分通俗易懂。

平行式蒙太奇平行式蒙太奇和连续式蒙太奇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是单线索的,而前者是多线索的。平行式蒙太奇把发生在同一时间内不同场合的事件平行地叙述出来,因此,它具有同时性。而这种同时发生的平行事件,往往互相衬托和补充,使得矛盾更加激烈。比如在美国影片《致命的诱惑》中,一方面是母亲打开房门,发现炉子上的锅开了,她走过去,揭开锅盖,骇然发现一只兔子被煮熟了;另一方面,女儿正奔向兔窝,去看她心爱的兔子。这两个镜头的同时展现,形成了对照,观众脑海里很容易产生联想:女儿心爱的东西不知被谁煮熟了。所以,库里肖夫说过:“通过平行式蒙太奇来表现出所发生的动作的对照和比拟,就可能给予观众以联想和比喻。”

交叉式蒙太奇如果让具有同时性的两个以上的平行动作或场面交替出现,这就是交叉式蒙太奇。交叉式蒙太奇由于让两个动作或场面交叉出现,相互加强,因此能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印象”。这种蒙太奇最早出现在格里菲斯拍摄的影片中,后来在西部片中经常被运用,如一方面是盗贼劫夺,另一方面是英雄营救,故被称为“最后一分钟营救”。在日本影片《追捕》中,一方面是杜丘在逃,另一方面是侦缉队员在追捕,而在警视厅内又有人在指挥,镜头在这同一时间内的三个不同场景间反复切换,造成激烈而又紧张的气氛。又如在英国著名影片《三十九级台阶》中,希腊首相来访,德国间谍企图谋杀首相,他们用楼顶上的大钟来引爆炸弹,当时针指向45分时炸弹就要炸响。而此时离45分只剩下短短的一分钟,怎么办?加拿大热血青年汉奈爬出楼外,将自己的身体悬挂在时针上,阻止时针指向45分。此时英国警察赶来,消灭掉想杀害汉奈的间谍,并拆除引爆装置。于是镜头在间谍、英国警察和汉奈之间反复切换,造成一种紧迫感和紧张感。接着,英国警察把悬挂在时针上的汉奈拉回来,镜头再一次在英国警察、汉奈和楼下仰望的群众间反复切换,把观众的情绪推向紧张的极点。可见,交叉式蒙太奇是通过镜头的交替,把观众的视点不断地从这一点移向那一点,让他们看到同时发生的两个方面的情况,从而引起他们的强烈关注,是一种激发观众情绪的蒙太奇手法。

积累式蒙太奇把一连串性质相近、说明同一内容的镜头组接在一起,造成视觉形象的积累效果,叫做积累式蒙太奇。如在影片《城南旧事》的一开始,用了三组镜头:“蜿蜒的长城,长城上倾塌的箭垛、烽火台,长城脚下随风摇曳的荒草”,“大道上缓慢行进着的骆驼队,懒洋洋地骑在驼峰上的人,沉重的驼步扬起大道上的尘土,风沙中夹着悠悠的驼铃声”,“碧云寺飞檐上的铃铛,枫叶萧萧,满山红遍的枫林”。并配以深沉的旁白:“不思量,自难忘,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是多么想念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呀!而今或许已物异人非了,可是,随着岁月的荡涤,在我,一个远方游子的心头却日渐清晰起来。”表述了一个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又如在影片《天云山传奇》中,描写冯晴岚去世,也用了一组镜头:“桌边,蜡烛燃尽了最后一段,斑斑烛泪,一缕青烟”,“竹竿上,挂着冯晴岚那件曾经是美丽鲜艳的破羊毛背心,它在晨风中微微晃动”,“灶边,切了一半的咸菜和案板、刀”,“缀有补丁的褪色旧窗帘半掩着窗户,一动不动。”影片用这一系列“睹物思情”的方式追念死者冯晴岚。

复现式蒙太奇影片的前面已经出现过的画面,包括人物的动作或对话,场面、道具、音乐等等,后面重复出现,产生出前后呼应的艺术效果,叫复现式蒙太奇。如美国在1940年拍摄的影片《魂断蓝桥》中,就曾多次运用复现。影片开始时罗依和玛拉出现在滑铁卢桥上,警报响起,匆忙中,玛拉的手提包跌落,包中的吉祥符滚出;影片结束时,仍然在滑铁卢桥上,玛拉被战车撞死,手提包跌落,包中的吉祥符又一次滚出。这是人物动作、场面以及道具的复现。又如,在这部影片里,吉祥符先后出现六次,这是道具的复现,起到了贯穿始终、结构影片的作用。再如,影片的序幕和尾声,都是罗依手执吉祥符,站在滑铁卢桥上,耳边响起玛拉的声音:“这给你。……它会给你带来运气,……你现在不会忘记我了吧?”“我爱过你,别人我谁也没有爱过,以后也不会。这是真话,罗依!我永远也不……”这是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以及场景、道具的复现,表现出一个老军人哀怨、悲切和无限眷恋的心情。

颠倒式蒙太奇把剧情从现在转到过去,又从过去转回到现在,造成倒叙或插叙的艺术效果,这就是颠倒式蒙太奇。如我们上面提到的美国影片《魂断蓝桥》,整个影片的故事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贵族军官上尉罗依和芭蕾舞女演员玛拉相识、相爱,但由于等级差距,终于不能结合,玛拉含恨而死。影片在处理这一故事时,却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写起:已经是上校的罗依在参战前来到滑铁卢桥上,追忆发生在上次大战时与玛拉的那段悲欢离合的故事,影片结束在罗依的回忆终止上。这里使用的就是颠倒式蒙太奇,不仅使影片增强了悬念,而且给整部影片蒙上一层老军人回忆所产生的哀婉动人的情调。

以上介绍的是属于“叙事性蒙太奇”的几种蒙太奇类型。熟悉并掌握这类蒙太奇,对于剧作者运用各种方式去讲述故事无疑是有裨益的。

下面再介绍一下属于“表现性蒙太奇”的几种蒙太奇类型。

对比蒙太奇把不同内涵,不同画面形象的镜头组接起来,造成强烈的对比关系,这就是对比蒙太奇。如将一贫一富,一美一丑组接起来,就会强调出不同对象的本质。诚如普多夫金在《论电影的编剧、导演和演员》一书中所说:“这就仿佛是在强迫观众不得不把这两种情形加以比较,因而收到互相衬托、互相强调的作用。”对比蒙太奇可以用在镜头和镜头之间,也可用在场面和场面、段落和段落之间,以造成强烈的对比效果。如在苏联导演丘赫莱依拍摄的影片《晴朗的天空》中,飞行员因被俘过而不被信任,他屡次上访也无结果,而在斯大林去世后,有关部门不仅给他改正了错案,并颁发给他一枚勋章。导演将这两段戏形成鲜明对比,相互衬托,相互强调,再清楚不过地表现出丘赫莱依的观点。

隐喻蒙太奇它和对比蒙太奇的不同之处在于,对比蒙太奇是将两个截然相反的事物放在一起,形成对比,而隐喻蒙太奇则是将外表相同、实质不同的两个事物加以并列,以此喻彼,故又称“类比蒙太奇”。在这方面,最为人知的例子有:爱森斯坦在他的影片《罢工》中,将宰牛和屠杀工人并列,隐喻在反动统治下,工人就像牲口一样遭人残杀;又如在卓别林拍摄的影片《摩登时代》里,把羊群和群众并列,隐喻任人驱使的工人的非人生活。在这两个例子中,遭屠杀和被驱赶是相似的,但牛、羊和工人的实质又不相同。将它们并列起来,加以类比,正是为了突出其相似的特征。

象征蒙太奇用某一具体事物去和另一事物并列,用以表现出这一事物的某种意义,叫象征蒙太奇。在我们上面提到过的苏联导演丘赫莱依的影片《晴朗的天空》里,就有一个著名的象征蒙太奇的镜头。苏联飞行员屡次上访,毫无结果,突然,有人告诉他:“斯大林死了。”接着,影片用了18个镜头描写冰河解冻、春潮激荡。无疑,影片在这里是用冰河解冻来象征政治上的解冻。因此,《晴朗的天空》这部影片也被认为是苏联“解冻电影”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