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赚足了面子,袁术可就丢大脸了。袁术正在懊恼之际,张飞受了关羽壮举的感染,不甘示弱,大声喝道:“俺哥哥斩了华雄,咱们不趁此杀入关中,活捉董卓,更待何时!”
袁术听到张飞在大帐中又是一番大呼小叫,不由气上加气,大声呵斥道:“我们大臣尚且谦让,你一个小小县令手下的小卒,怎么敢在这里无礼?统统给我赶出帐去!”
自视极高的袁术先是侮辱关羽,现又侮辱张飞,夹带着把已成座上之宾的刘备也侮辱了一番。一个人只有内心足够强大,才不会轻易为外界的负面评判所动。而人在微贱时,自尊往往不稳定,很容易受伤害。袁术的言行,深深刺痛了刘备。就在这一刻,刘备发誓绝不放过袁术。此后,刘备终其一生,都把袁术当成了绝不宽恕的敌人。但此时此刻,刘备初入帷幕,并没有多大的话语权,他既不能为自己分辨,也没有能力维护兄弟。
就在这个时候,救星再一次出现了。这个人依然还是曹操。
曹操为关羽撑腰,是被关羽非凡的外表所吸引,而他这一次为张飞说话,则是因为袁术那种因门第高贵而目无余子的傲慢也伤到了曹操。曹操虽是汉相曹参的后裔,但他的祖父却是一个宦官,而宦官素来被士大夫阶层看不起,与袁术家的“四世三公”无法相提并论。
曹操说:“行军打仗,立功者赏,何必计较什么贵贱呢?”
袁术见曹操又来多事,更是暴怒,大声道:“既然你们重用一个县令,那我告退就是了。”世家子弟骨子里的那种傲慢与偏见溢于言表。大帐中的很多人不禁暗暗摇了摇头,在心里给袁术划上了一个大大的叉。
众人不欢而散。曹操却暗中给刘关张送去酒肉。酒肉是送给三兄弟的,但曹操真正想结识的只是关羽。
再说董卓得知华雄被斩,立即兵分两路,派李傕、郭汜增援汜水关,自己则带着王牌大将吕布,赶往虎牢关镇守。袁绍闻报,也分兵两路,派公孙瓒、孔融、张扬、陶谦等八路豪强去攻打虎牢关。刘关张自然也是在这一路。
这吕布手持方天画戟,胯下赤兔马,锐不可当。民间对于三国武将的功力有一个排名,说是“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这“一吕”指的就是吕布。
吕布出马,无人可当,一连斩杀了联军三四员大将,惊得八路豪强面面相觑。吕布得意洋洋,蔑视群雄。这时,张飞按捺不住,挺起丈八长矛,纵马直奔吕布,口中大喊道:“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吕布自姓吕,先后投靠丁原董卓而为义子,因此被张飞斥为三姓家奴)
两人大战十数合,张飞渐渐不支。关羽见状,担心兄弟有失,立即拍马上前,与张飞合战吕布。吕布从未遇到如此强大的对手,只好奋力迎战。
正是这一仗奠定了吕布三国第一勇将的地位。本来他的武功比关羽张飞稍强,是打不过关张联手的,但在情境催逼之下,他的潜能被极大地激发出来,竟与关羽张飞打了个不相上下。关羽此前“温酒斩华雄”的神迹犹在眼前,而吕布竟然可以独立对抗关张二将却不落下风!
实际上,关羽斩华雄,是因为受激后处于“高度唤醒”状态下的超常发挥。当关羽处于这一状态时,是天下无敌的。那一天如果不是华雄,而是吕布前来挑战,那么,关羽温酒斩的可能就是吕布了。但一个人不可能持续保持高度唤醒状态,关羽今天的武力处于正常状态,所以吕布才能抵得住关张联手。
但是,旁观者是不知内情的,只会以一个业已建立起来的固化认知来看待关羽。而当他们将关羽作为一杆秤来称量吕布时,吕布天下无敌的第一勇将的形象也就随之成型了。
刘备在一旁看得焦躁起来。
首先,刘备和关张有两层身份关系。一层是兄弟关系,另一层则是隐含着的君臣关系。君臣关系因刘备此刻不够显赫而不甚明显。而兄弟关系内隐的要求是“有难同当”。关羽已经冲上去帮张飞了,刘备显然不应该袖手旁观。
其次,如果关张联手还拿不下吕布,那么此前关羽斩华雄所树立起来的品牌价值(这是刘记团队此刻最为宝贵的资产)就要大大贬值了。
一想到这,刘备忍不住挥舞双股剑,拍马冲上去,加入了战团。
其实,刘备还是急了点。要是他再耐心等上几个回合,吕布就该力拙不支了。刘备这一上去帮忙,其实是帮了倒忙。
大将马战并不简单等同于打群架,倚多为胜。刘备武功比战局中的其他三个人差得太远。他一加入,自然就成了最薄弱的环节。关羽张飞反而得分心留神保护他,以免打赢了吕布,却丧失了老大。吕布眼看不支,瞅准刘备,急刺一戟,趁着刘备躲闪之际,飞马便走,急急退回虎牢关中。刘关张赶至关下,关上箭矢石块如雨骤落,刘关张只能收兵而退。
刘备虽然帮了倒忙,但勇猛无敌的吕布毕竟是被刘关张联手击退的。刘备自然和两位兄弟一起被视为英雄。这一段故事,也因此被称为“三英战吕布”。
吕布这一败退,极大地影响了董卓的信心。董卓随后派人去策反正在攻打汜水关的孙坚,被孙坚严词拒绝。董卓更为担心。本来只要他铁心死守汜水关和虎牢关,联军未必能轻易破关而入,但董卓慑于联军的威势,听从了谋士李儒的建议,主动弃守,并烧毁了都城洛阳,挟带着汉献帝迁往长安。
很多时候,放弃并不是因为实力不够,而是心力不够。董卓的主动放弃让联军得以不费吹灰之力,攻入关中。但这对联军来说,并非全是好事。因为,世上很少有靠得住的联盟。大功告成之日,往往是联盟分崩离析之时。
果然,曹操主张乘胜追击,永绝后患。但盟主袁绍却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对曹操的提议置之不理。十八路豪强中支持袁绍的不在少数。曹操顿时成了光杆司令。曹操痛恨这些人小成即安,缺乏长远打算。气愤之下,他带着本部人马追赶董卓,但却被打得大败,全军覆没,差点连命也丢了。曹操无颜回见各路诸侯,只好收拾残兵,自投扬州去了。
孙坚则抢先在后宫的熊熊火光中抢到了汉室的传国玉玺。他如获至宝,立即私自藏匿,不料却被袁绍探知。袁绍强行向孙坚索要玉玺。孙坚矢口否认,两人不欢而散,孙坚自顾自领兵回程。传国玉玺流落民间,意味着汉室已倾,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开始了。
袁绍随即写了一封信给荆州刺史刘表,让他半路截住孙坚。刘表依言行事,从此与孙坚结下世仇。
联军里的兖州刺史刘岱,向东郡太守乔瑁借粮。乔瑁不给,刘岱就翻了脸,连夜引兵袭击乔瑁,将乔瑁杀了,接管了乔瑁的部属。
袁绍眼看无力节制,引兵自去往关东。盟主一走,各路豪强纷纷作鸟兽散。至此,东汉末年豪强割据的局面正式形成,各路大佬为了争夺地盘,不念旧情,大打出手,不知掀起了多少腥风血雨。
对刘备来说,这一次的伐董之行,收获颇丰。他不但在时代的风云人物面前亮了相,露了脸,而且让自己汉室宗亲的身份获得了公认。更重要的是,这对刘备来说,还是一堂意味深长、意义深远的心理建设课。
此前,他屈居底层微贱职位,很少有与高层精英打交道的机会,难免有些自信不足。当他面对面与这些巨头大佬亲密接触后,也就有机会撩开他们的神秘面纱。这些所谓的精英人物,并非个个格局宏阔,也未必人人谋略远迈,好多人只不过是机缘巧合,窃据高位罢了。而其中有些人的拙劣表现,甚至让刘备觉得还远不如自己。由此,刘备的自信心得到了大幅提升。
明代张岱所著的《夜航船》一书中曾经记载:一个僧人搭夜航船出行。船舱拥挤,大家挤在一起睡觉。其中有一个书生高谈阔论。僧人知道自己水平低,蜷缩着脚,躺在那里不敢吱声。有人问书生:请问澹台灭明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书生道:当然是两个人。这人再问:请教尧舜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书生道:当然是一个人。僧人听了后,说道:既然如此,且容小僧伸伸脚。
刘备就像这个故事中的僧人一样,在见识了各路豪强的“真我风采”后,不但敢于伸脚,也敢于伸手,染指天下了。
这是刘备人生中极具里程碑意义的一次经历。
刘备跟着公孙瓒,回到了北平。公孙瓒为了表彰刘备的功劳,提升他担任平原国的国相。这平原国统辖包括平原县在内的六个县。按照规矩,公孙瓒是没有资格直接发布这项任命的。国相的级别与郡守相当,比县令高了不少。公孙瓒原本只能上表启奏皇帝,然后让皇帝发布正式任命。但现在汉献帝已经被董卓劫持到了长安,公孙瓒也就老实不客气,自行僭越了。
刘备在职位上再进一步,心情自然舒畅无比,决心要在平原相的位置上好好干出一番事业来。
心理感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