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刘备坐困新野,忍把韶华,换了浅斟低唱之时,刘表年事渐高,身体开始出状况了。刘表不得不提前考虑接班人的安排。
这本来并不是一个问题。“立嫡以长”是一条基本的规则。但此时刘表后妻蔡氏一党的势力已经坐大,正苦心积虑要将刘表前妻所生之长子刘琦排除在外,扶立蔡氏所生的幼子刘琮为荆州之主。
刘表眼看蔡氏一党咄咄逼人,非常担心自己死后会出现骨肉相残的局面,内心犹疑不决。
这一天,刘表请刘备赴宴。席间两人对饮,饮至中间,刘表想起了身后心事,竟掉下了眼泪。刘表年轻时也是一方俊杰,否则也不可能稳居荆州这么多年。但他天性中有不少软弱成分,选择接班人带来的纷争与烦恼让他不堪重负,以至于在刘备面前黯然泪下。
刘备忙追问缘故。
刘表虽曾对刘备有过防范心理,但看他这六年来一直恭谨有礼,从未有过僭越之举,戒心慢慢就变淡了。刘表之所以要对刘备吐露真言,也是因为他虽身居高位,却很难找到真正可以交心的人。
刘表叹了一口气,说:“玄德,你是我宗亲骨肉,非比外人,又一向老成持重,所以我要和你说说我的心事。我的长子刘琦,虽然贤能,但生性懦弱,不足立事。后妻蔡氏生的幼子刘琮,十分聪明。我想废长立幼,但与礼法不符。如果立长子,现在蔡氏势大,必生变乱,因此很难决断。玄德你看如何?”
立储是最大的秘密。刘备见刘表对自己毫不隐瞒,颇为感动。在袒露互惠效应的作用下,刘备也直言快语地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自古废长立幼,没有不出乱子的。如果兄长担心蔡氏权重,不妨徐徐削弱,千万不可溺爱幼子!”
刘表听了,默然不语。但可怕的是,蔡夫人自刘备一来,就躲在屏风后面偷听两人谈话。刘备的这番话,一字不拉,全都被蔡夫人听在了耳中,从此对刘备恨之入骨。
刘备见刘表并不表态,顿时知道自己失语了,从此再也不对此事发表看法。
此后,刘表因名士许汜来访,又请刘备前来作陪。
这许汜喜欢纵论天下人物。这也是汉末名士的经典做派。席间,谈到了陈登。许汜满脸不屑,说:“陈元龙乃湖海之士,骄狂之气至今犹在。”陈登是刘备的故人,在徐州时倾心帮助过刘备。刘备听许汜如此评价陈登,深感不爽,于是就问许汜:“您认为陈元龙骄狂,有什么依据吗?”许汜说:“我曾路过徐州,去见陈元龙。他毫无待客之礼,很久也不搭理我,自顾自地上大床高卧,而让我坐在下床。”刘备说:“你素有国士之风。现在天下大乱,连天子也流离失所。元龙希望你忧国忘家,希望你忧国忧民,伸张匡扶汉室之志。可是你呢,整天忙着购地买房,说的话没有一句有用的。这是陈元龙最忌讳的,他凭什么跟你说话呢?如果当时在场的是我,我会自己睡在百尺高楼上,让你睡地板,怎么会只是上下床的区别啊!”
许汜听了,一张脸涨得通红,虽然一向能言善辩,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刘备在荆州寄人篱下的这些年,十分克制,从未当面撕人家脸皮。他为什么要对许汜毫不客气呢?
这自然是因为陈登有恩于刘备,刘备出于回报心理而着意维护陈登。但这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刘备心情郁积已久,许汜适逢其会,成了刘备发泄情绪的替罪羊了。
刘备这一发作,席间的气氛都是变得尴尬起来。刘备转念一想,略微后悔自己的失态,于是起身去上厕所,以化解这沉默的气氛。但是如厕时,刘备却受了更大的刺激。
刘备看见自己大腿上赘肉(髀肉)横生,不禁顿生感慨。刚刚他指摘许汜只知道求田问舍,不思匡扶汉室,可自己这几年来又做了什么呢?还不是一样一无所成!
刘备回到座中,情绪波动,无法抑制,忍不住潸然泪下。
刘表见了,急问缘故。刘备忍不住将心事倾诉了出来:“我以前千里征战,身不离鞍,大腿上没有一点赘肉。现在天天安逸舒适,大腿上全是赘肉了。眼看日月蹉跎,老之将至,而功业不成,所以伤悲落泪。”
刘备的眼泪,是积攒多年情绪在偶发事件刺激下的宣泄,这个口子一开,短时间内是不会停歇的,只会带来更多的宣泄。
刘表听刘备这么一说,不由想起了刘备的一件往事。刘表说:“我听说当年你在许都的时候,曹操曾经与你青梅煮酒论英雄。贤弟列举了很多当世名士,但曹操都不以为然。最后却说: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曹操拥四十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但却如此高看贤弟,贤弟何必伤悲呢?”
刘表的意思是想通过曹操的高度评价来安慰刘备。但刘表这么一说,更加勾到了刘备的伤心之处。都说刘备是当世英雄,可这英雄却只是蛰居新野,一事无成。这又算得上哪门子英雄啊?
刘备再也忍不住了,他借着内心的情绪冲动,直抒胸臆,豪气干云地说道:“我刘备要是有了根本之地,哪里会怕天下那些碌碌无为之辈!”
刘表听了,脸色顿时变了。他原本是好意宽解刘备。但刘备这么一说,等于是当面挖苦刘表了。青梅煮酒论英雄之时,刘备也曾提过刘表的名字,但曹操却说“刘表乃酒色之徒,非英雄也”。刘备公然藐天下视碌碌无为之辈,打击面太大,把刘表也包括进去了。刘表脸上当然挂不住了。
刘备知道自己又一次失语了,连忙称醉告退,宿于馆舍之中。
刘表闷闷不乐,退回后堂。
早就对刘备怀恨在心的蔡夫人,得知刘备醉宿馆舍的消息后,立即找来兄弟蔡瑁商议,决意将他除掉。
蔡瑁连夜点起军马去杀害刘备。伊籍闻讯,急忙通报刘备。刘备匆匆逃离。
等蔡瑁赶到馆舍,已是人去楼空。蔡瑁大怒,随后却想出了一个极其恶毒的阴招。他找来纸笔,在馆舍墙上题了一首诗:
困守荆襄已数年,眼前空对旧山川。蛟龙岂是池中物,卧听风雷飞上天!
这首诗明显能看出题诗者内心的不满和膨胀的欲望。蔡瑁的这个赃栽得非常高明。
刘表闻报,并不相信刘备会做出如此行为,亲自来到馆舍察看。看了之后,刘表顿时怒火腾然而起,拔出长剑,说:“我一定要杀了这个不义之徒!”刚要下令缉拿刘备,忽地猛然想起:“我和玄德相处这么多年,从来没见过他写过诗。莫非其中有诈?”
蔡瑁的栽赃确实高明,只是他实在太高估刘备的能力了。刘备自小不爱读书,此后虽然读了一些经典,但写诗对他来说,实在是一件力所不能及的事。
东汉末年,最盛行的是四言乐府诗(曹操的《短歌行》、《观沧海》、《神龟虽寿》、《步出夏门行》都是传颂一时的名篇),此外就是五言诗(如曹植的《七步诗》)。七言诗的形式也已经出现,但会写的人及热衷于写的人并不多。
关于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七言诗,一般有两种说法。
一说是东汉张衡所作的《四愁诗》: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后世大家鲁迅曾仿此而作打油诗“美人赐我蒙汗药”以讽时弊)。
另一说是曹丕所作的《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为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但其实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曹丕之作显然是在张衡之作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
由此可见,刘备之时确实已有七言诗这种诗歌形式了,但以刘备的水平,显然是写不出来的。由此亦可见,栽赃陷害刘备的蔡瑁文学修养非常高,是个高手。
刘表一想到这一点,马上心地澄明,知道必是有人设计暗害刘备。
馆舍之外,蔡瑁早已准备好军马,只等刘表看完后,暴怒发作,就要去新野将刘备歼灭。没想到,刘表从馆舍中走出,却下达了休兵令。
蔡瑁心有不甘,又与其姐谋划。蔡夫人说:“你军权在手,为什么不自己动手呢?”蔡瑁得了指示,回去又去想新的办法,必要搬掉刘备这块拦路石。
又过了一段时间,荆州秋收完工,仓廪丰足。按照惯例,要举办一次欢庆丰收大会,包括宴会、游猎等活动。蔡瑁筹备完毕,请刘表出席。刘表因身体不适,让两个儿子代为参加。蔡瑁一看有机可乘,连忙说:“两个孩子年纪尚小,恐怕在礼节上会有疏失。”刘表说:“那就请我玄德贤弟前来主持。”
这正中蔡瑁下怀,他立即去告知刘备,并安排好了暗杀之计。
刘备带了赵云当保镖,前去赴会,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经命在旦夕……
心理感悟:推己及人其实是一种严重的错误。
袒露互惠效应在人际交往中,率先吐露自身秘密的人等于施惠于他人,往往会获致对方在言行上的信任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