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古老而神秘”向来是对此特点的概述,但除掉这些显著的特点之外玛雅总还有一些有据可循的特点,例如下面粗略归纳出的几个特点:
1.玛雅的文明属于是石器文明。根据考察和研究的证据显示,专家学者们一致认定:玛雅人虽然有着聪慧的大脑、创造出了高度的文明,但却并没有发明和使用任何的青铜器,更别说发明和使用铁器了。因而,这个事实告诉我们:玛雅文明只是属于是一种蒙昧时期的高度文明。
2.玛雅人掌握了很高的连现代建筑专家都惊讶的建造技术。事实证明出:玛雅人不会使用铜铁,也不会使用轮子和用轮子制造出车(即使对于轮子的概念玛雅人在陶器以及一种小玩具等文物中提到并出现过,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并没有实用化)。而这,又是最让那些建筑学家们不能解释的问题之一:既然不懂这样的概念,那玛雅人究竟是利用何种技术建筑那些有着高超技术的建筑群的呢?那些需要现代高科技的帮助才能放上去的巨大的石头,玛雅人怎样将他们放到了合适的建筑位置呢?
3.玛雅人在农业生产上以玉米为主食,所以他们的文明又称为是“玉米文明”。玛雅人在这种文明中表现出了不同于别的人类文明的地方,例如:他们并不饲养牛、马、猪、羊等家畜,也没有出现过畜牧业的痕迹。经过考察发现:玛雅的农民只是采用一种极原始的米尔帕耕作法来耕种。
4.在科技上,玛雅人的数学中采用二十进制,发现并使用了“零”的概念(另一种说法认为零是由奥尔梅克人传授给玛雅人的),也掌握了高度的数学和天文历法知识。至于究竟是怎样掌握的这些高度发达的知识,专家们也不能给出确切的意见。
5.在文化上,玛雅人使用他们自己独特的象形文字——玛雅文字。
一直以来,玛雅文明就广泛地受到很多探险家们的关注,但随着他的面纱被越来越多地揭开、越来越多的人被它的神秘所吸引,玛雅文明开始引起学术界的关注。特别是19世纪末发掘出了一批重要的玛雅遗址,全世界人们的目光都被吸引到了这上面来,因而开始了玛雅文明的现代考古学研究。20世纪50年代后,还形成了专门的玛雅学,成为世界考古学及历史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关于玛雅文明的研究越来越深,玛雅的神秘也一点点地被揭开,其中一点就是,经过对比研究发现,玛雅文明同中国的“东方神秘”文明有许多的神似之处。
首先,这种相似之处表现在文字使用上。
从上面的文化特点中我们便知道:玛雅人使用的也是同中国古人一样的象形文字,并且根据专家们的研究结论可知:玛雅的文字发展水平同中国的象形文字比较相近。唯一不同的只是在符号组合上玛雅象形文字比汉字更为复杂些,所以今天尚未有人能将他完全解读、搞懂。这也就更加显示出了玛雅人的神秘之处。
而这仅仅是种巧合,还是说明了什么呢?
如果硬说玛雅文明和中国文明有联系似乎又说不过去。地域上来讲,一个位于南美洲,一个位于亚洲,相差的距离不是十几二十公里;起源看起来,一个民族形成于约公元前1500年,另一个民族却几乎是在人类诞生之初就已形成;人种上更说不过去,一个是印第安人,有印第安人的信仰和生活方式,一个却是华夏种族……
但是,如果否认这种千丝万缕的联系,仿佛更是说不过去,因为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了两者之间肯定具有某种相关性。
例如:在艺术创作上,玛雅遗迹中显示出玛雅人有很多类似于中国古代文明的艺术品。
“陶瓷”素来以中国著称。考据历史可知:在古代,乳状袋是中国史前陶器中最有特色的容器形状。但是,在后世对玛雅遗址的开采中却惊奇地发现,这种中国史前陶器中才具有的容器形状竟然在美洲多支印第安民族的陶器上也有看到。难道不是两者有关联的例证?
另外,1996年11月1日纽约的《世界日报》曾报道:来自北京的甲骨文专家(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人员陈汉平)在华盛顿举办的一项美洲奥尔梅克文明展览中,发现了一件1955年墨西哥出土的拉文塔第四号文物的玉圭。这本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但让人觉得奇怪的是:这件出土的玉圭上面刻着的四个符号,竟然是3000多年以前中国商代的甲骨文。而当陈汉平按照中国甲骨文的意思还真的翻译出了这四个竖形排列的符号大意:“统治者和首领们建立了王国的基础。”
除了这些例证外,还有一些别的很有力的证据可以证明玛雅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和中华文明有相似之处。美国俄克拉何马中央州立大学的华裔教授许辉就是一例。他曾经寻觅到200多个奥尔梅克的玉圭、玉雕,在上面也发现刻有类似于甲骨文的符号。
许辉曾经两次将发现的其中146个甲骨文带回过中国,也请教了很多位中国甲骨文方面的权威专家,最后这些专家们一致得出的鉴定意见是:“这些字属于先秦的文字字体”。参与鉴定的南京大学历史系的范毓周教授甚至还说:许辉带来的文字,与甲骨文的相似根本就不只是个别的、孤立的。
既然教授经过研究之后能得到“不是个别的、孤立的”这个结论,那我们就可以大胆地推导出:许辉带回国的文字与甲骨文是有联系的。但问题是,处于南美洲的印第安人怎么受到了来自古老亚洲国度——中国的文化影响呢?他们是怎样发生联系的?
难道是因为彼此在宗教信仰上的相近乃至相同?
玛雅人是出了名的崇尚宗教,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宗教扮演着很重要的一个角色。仔细研究,我们又会从宗教中发现一个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事:他们文化中那个叫羽蛇神的神。不论是在造型上还是用途上都和中国传说中腾云驾雾的龙有些神似。关于这个的例证,可以从玛雅壁画羽蛇神的头像、玛雅祭司所持双头棍上的蛇头上看出来。而且,玛雅人信奉羽蛇神的目的也和中国古人祭拜龙一样,都是为了祈雨。
这就产生出了一个问题:玛雅人和中国的古人究竟都是根据什么来创造出了这个相似的形象呢?是具有高法术的玛雅祭司窥见了上天的秘密,还是中国古人真的见到过传说中长了犄角的龙王?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无从考证答案,但是有一点却毫不含糊:玛雅文明总是和中国那神秘的东方文化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在玛雅的废墟当中,人们曾经还发现了一张能说明上面这个结论的图,仔细看过这张图后就会发现,那张图非常类似于中国古代的太极图,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阴阳鱼”。
还有,玛雅人也和国人一样,在对玉上面的喜爱和造诣都非常相近。
中国人向来就喜爱玉,并且在玉的雕琢上也拥有相当高的造诣。可是,南美洲的玛雅人竟然也非常地喜欢玉,并且也同样地具有精巧的玉器雕刻能力。
在玛雅出土的很多文物中,我们都能看见很多的玉器雕刻得非常精美,那精湛的技术堪比中国玉器。并且,在玛雅的文化中,他们也同国人一样将玉与生命、繁衍联系在了一起。甚至有些玛雅玉器还与江南史前文化——良渚文化的玉饰惊人的相似。
在得出了玛雅文明堪比古中国文明这个结论之后,我们就可以再总结出了玛雅文明的一个显著特点——古老、神秘。
但是,这似乎已经不能再称为是对玛雅文明特点的概述,因为只要是说到玛雅文明,这四个字仿佛就永远是它的代名词。那么,除掉这很显著的特点之外,还能再为玛雅文明总结出几个特点吗?
玛雅人虽然具有相当的建筑技巧,但他们的建筑艺术却并不止表现在垒壁筑墙上。所以,确切地说起来,他们不仅仅是建筑师,还是艺术家。
玛雅遗址中乌克斯玛尔的总督府,竟然是由22500块石雕拼成的图案,并且仔细观看这些图案就会发现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因为竟然毫厘不差;而奇琴·伊察的武士庙,虽然屋顶已经消失,但那巍然耸立的1000根纪年石柱却仍能再现出当年建筑的气魄。
所有存在的证据都指向一个事实:玛雅人创造的文明不仅仅可以用“精湛、优秀”来形容,还可以用“具高度艺术感”来总结。为何如此说?因为从他们对坚硬石料进行镂空加工的处理中;从他们将建筑设计的布局设计的严谨,结构的宏伟上;从他们能用废弃物和土堆砌出金字塔式的台庙;从他们能在建筑上附上大量含高艺术价值的壁画中……我们也都可以看出来。
五、玛雅文明遗址
今天我们研究的玛雅文明,都几乎是从玛雅的遗址中考证、分析之后才推测出来的。从地理位置上来看,玛雅人留下的建筑表明他们的建筑区域全处于热带雨林中。那里的环境并不是很理想,不仅既高温潮湿,又是流行病最盛行的地方,还到处充满了可怕的野兽。
但是,从农业和物产方面来看,玛雅人仿佛又是做出了比较明智的选择。
玛雅人居住的高地,是沿太平洋的高山组成。那些海拔高的地方比较寒冷,覆盖着松树,即使环境这么恶劣,但这对于玛雅人发展农业文明有相当的帮助。
玛雅人居住的低处,有谷地,有草地,雨季时湖泊连成一片,谷地山坡上森林茂密。最重要的是,这一带物产相当丰富。除了几乎可以找到所有中美洲作物品种和野生动植物,这里还蕴含着古玛雅巨石建筑必备的三个条件——石器、木质、建筑岩。
由此,我们不得不对玛雅人的睿智深表佩服,也惊叹于玛雅文明的发展模式。
蒂卡尔玛雅遗址(Tical)
在危地马拉佩藤地区的热带丛林中,镶嵌着一颗最大最华美的明珠——蒂卡尔。它东北距弗洛雷斯约35公里。大约发现于1696年,发掘于1848年,1955年开始对外开放。蒂卡尔是古代玛雅最大城市之一,建筑在沼泽环绕的丘陵上,由九组建筑群和大广场组成,以桥梁和堤道相连。占地面积约2.6平方公里。这座城市在公元800-900年间被遗弃。1963年起进行大规模发掘。目前,它已经成为一个考古、旅游胜地。
蒂卡尔是玛雅古典时期最大的城邦,此时玛雅的文明中心已经从南部转移到中部。公元292年,“美洲虎之爪”王开创王朝,建功立业,为蒂卡尔日后称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他之后,“蜷鼻王”、“暴风雨天王”逐渐把蒂卡尔推上了昌盛的巅峰。但在公元6世纪中叶时,由于受到来自墨西哥北部移民大迁徙浪潮的冲击,蒂卡尔发生了巨大的政治动荡,王朝风雨飘摇,城市建设一度停滞。100多年以后,蒂卡尔才又重新恢复了生机;从7世纪末到整个8世纪,蒂卡尔再次冠绝当世,连续出现三个强大的国王:阿卡高王、雅克京王和奇坦王。今天考古发掘所看到的美轮美奂的蒂卡尔城,就建于这三个国王的太平盛世之时。第二次盛世时,蒂卡尔城市面积超过65平方公里,居民达到5万多人,共有3000座以上的金字塔、祭坛、庙宇、石碑等遗迹;影响的区域方圆500平方公里,控制着近200万人口。仅仅在城市的中心区域,就有大型金字塔十几座,小型神庙50多座;它们以古老的中心广场为核心分布四周,旁边还有装饰着浮雕彩画的王宫和廊庑围绕的市场。好几条高出地面的石砌大道,连接着各个宗教中心。
蒂卡尔遗址中包括几百栋重要的古代建筑,只有一小部分在考古中被发掘。存在显著的建筑有六座顶上有着神庙的阶梯金字塔。他们被早期的探险家用数字编号。这些金字塔大约建造于7世纪末到9世纪初,当时正处于蒂卡尔的巅峰时期。一号神庙在695年左右建成。三号神庙于810年建成。最大的四号神庙,有72米高,于720年建成。五号神庙在750年左右竣工。六号神庙建成于766年。在城中还有古代皇宫的遗迹。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小金字塔、宫殿、住所、石刻纪念碑以及一些用来进行古代玛雅球赛的球场。似乎还有个用作监狱的地方,那里的门窗都有被木条横过的痕迹。
蒂卡尔的住宅区占地60平方公里,大多数还没有清理发掘。蒂卡尔被一圈6米宽的的沟渠和城墙围绕着。只有9公里被勘探过,至少圈起了125平方公里的土地。经过研究发现,这不只是有防御用途,还是一个运河系统的一部分。
蒂卡尔作为一个巨大的古代遗址,关于它的消息在当地从来没有消失过。关于蒂卡尔两手或三手的资料到了十七世纪才开始被人们所知。由于遗址离现代都市非常遥远,直到1848年才有第一个科学考古远征队来到蒂卡尔。19世纪和20世纪初,有许多探险队到蒂卡尔研究、绘制地图和摄影。
1951年以前,考古工作者们抵达蒂卡尔遗址的旅程是非常艰辛的,往往需要许多天的步行或是骑骡穿过丛林。1951年,在遗址附近建造了一座小型机场,大大改善了这种状况。从1956年到1970年,宾夕法尼亚大学在遗址进行了大型的考古发掘。1979年,危地马拉政府开始了一项长远的考古发掘计划,直到今日。
目前,蒂卡尔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并对公众开放。蒂卡尔国家公园包括三部分:蒂卡尔遗址、圣·米盖尔·拉·帕罗塔达生物保护区(San Miguel La Palotada Biotope)和玛雅生物保护区(Maya Biosphere Reserve)。
科潘玛雅遗址(Copan)
科潘玛雅遗址古城的遗址,位于首都特古西加尔巴西北部大约225公里处,靠近危地马拉边境。遗址坐落在13公里长、2.5公里宽的峡谷地带,海拔600米,占地面积约为15公顷。这里依山傍水,土地肥沃,森林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