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荒原生命的奇迹
36173200000012

第12章 沙漠肉食和杂食哺乳动物(3)

早春二月,正是兔狲的动情交配期。为了求爱,在半夜三更,它们就会像“夜猫子乱叫”那样,发出比猫叫声更为尖厉、粗野而刺耳的高亢嗥叫声,在荒野地里传得很远。若是同时出现几只雄兔狲,那叫声就更为热闹,成为悠扬的大合奏,同时也就会出现一场激烈的争偶决斗,获胜的一方才有资格与雌兔狲交配。兔狲实行“临时夫妻”制,短暂的“蜜月”过后,便各奔东西。4~5月份,当冬眠的鼠类在地面上大量出现时,雌兔狲也到了临产期,一般每胎生3~4仔,有时多达6仔,由雌兔狲单独哺育抚养。这时,它还得把幼仔隐蔽好,因它们的“爸爸”若寻到,就毫不客气地把它们当老鼠一样吃掉。为了喂饱幼仔,雌兔狲特别辛苦,比平常更大量地捕杀鼠类。狼、猞猁、狐狸及金雕等是兔狲的主要天敌。

沙漠之王——美洲狮

猫亚科的最大的动物是美洲狮,它的体长一般为1.3~2米,尾长约1米,肩高55~80厘米,体重35~100千克,雄性美洲狮的体重要比雌性要大出40%。

美洲狮是单色的大型猫科动物,其体色从灰色到红棕色都有。热带地区的美洲狮的体色更倾向于红色,北方地区的美洲狮的体色多为灰色。美洲狮的腹部和口鼻部都呈白色,眼内侧和鼻梁骨两侧有明显的泪槽。美洲狮的四肢和尾巴都又粗又长,后腿比前腿长,这有利于它们轻松地跳跃并掌握平衡,美洲狮有着宽大而强有力的爪子,这有利于它们攀岩、爬树和捕猎。

美洲狮一般生活在半沙漠地带,喜欢在隐蔽安宁的环境中度过一生。它们不善合群,群体通常只有母子,它们共同守护领地,用尿液标出边界。雄性的领地大于雌性,并且在一头雄性的领地内有多只雌性。美洲狮的叫声非常响亮,但不能吼叫,只能发出刺耳而尖锐的高鸣。

美洲狮通常在春末夏初时繁殖,繁殖期间,雌性美洲狮会在山洞里或在某一隐蔽的地方生下幼崽。雌性美洲狮一般是单独抚养自己的后代,幼崽出生后,雌性美洲狮会把它们舔得干干净净。初生的美洲狮幼崽是闭着眼睛的,大约需要2周的时间,它们的眼睛才能睁开。在这期间,美洲狮幼崽除了起来吃奶外,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睡觉。

刚出生的美洲狮幼崽完全依靠雌性美洲狮过日子,从妈妈那里得到它们所需要的食物、温暖和安全。但是,为了生存,美洲狮幼崽必须逐渐学会许多东西。当美洲狮幼崽长到3个月大的时候,雌性美洲狮便带它们外出。雌性美洲狮会先非常耐心地把自己的幼崽们聚集起来,然后带它们到存放猎物的地方去。不过,在大多数时候,雌性美洲狮去捕猎时只会带一只幼崽出去,而把其余的留在窝里,因为这样才能更好地训练它进行捕猎。

美洲狮的天敌主要是美洲的黑熊、棕熊和狼。熊是有名的食腐动物,它们喜欢白白享用别人囊中的美食。虽然美洲狮比较凶猛,但是熊从美洲狮口中夺走猎物,并不用花费太大的气力,美洲狮很少会对熊采取暴力抵抗,无论多不情愿,美洲狮通常都会放弃猎物,把美食让给熊。而在美洲狮和狼群的冲突中,美洲狮经常成为狼群的手下败将,饥饿的狼群有时会将美洲狮作为果腹的食物。

速度之王——猎豹

猎豹又称印度豹,是猫科动物的一种,也是猎豹属下唯一的物种,现在主要分布在非洲与西亚。同其他猫科动物不同,猎豹依靠速度来捕猎,而非偷袭或群体攻击。猎豹是陆上奔跑最快的动物,全速奔驰的猎豹,时速一般可以超过120公里,是普通人的5倍,相当于人类中百米世界冠军的三倍快,但不能长时间奔跑,长期奔跑会导致猎豹体温过热,甚至导致死亡。猎豹不仅是陆地上速度最快的动物,也是猫科动物成员中历史最久、最独特和特异化的品种。

猎豹有两个亚种,一个是非洲亚种,一个是亚洲亚种。猎豹主要分布于非洲,曾生活在亚洲的印度,印度的猎豹现在已经灭绝。在北美的得克萨斯、内华达、怀俄明曾发现了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猎豹化石,那时候的猎豹大约是生存在一万年以前,是地球上最后一次冰期。所谓的冰期是由于地球气候变冷,在地球的两端,南北极两端覆盖着大面积的冰川,就称为冰期。那时,猎豹还广泛分布于亚洲、非洲、欧洲和北美洲。当时的冰期气候变化导致大批动物死亡,这时候就使得在欧洲和北美洲的猎豹以及亚洲、非洲部分地区的猎豹都灭绝了。

猎豹的外形和它们其他多数的猫科动物远亲不怎么相像。它们的头比较小,鼻子两边各有一条明显的黑色条纹从眼角处一直延伸到嘴边,如同两条泪痕,这两条黑纹有利于吸收阳光,从而使视野更加开阔。它们的身材修长,体型精瘦,身长约140~220厘米,高约75~85厘米。它们的四肢也很长,还有一条长尾巴。猎豹的毛发呈浅金色,上面点缀着黑色的实心圆形斑点,背上还长有一条像鬃毛一样的毛发(有些种类的猎豹背上的深色“鬃毛”相当明显,而身上的斑点比较大,像一条条短的条纹,这种猎豹被称为“王猎豹”。王猎豹曾被认为是一个独立亚种,但后来经研究发现,它们独特而美丽的花纹只是基因突变的产物)。猎豹的爪子有些类似狗爪,因为它们不能像其他猫科动物一样把爪子完全收回肉垫里,而是只能收回一半。

猎豹经常栖息于丛林或疏林的干燥地区,有时也游走在荒漠边缘。猎豹平时独居,仅在交配季节成对,也有由母豹带领4~5只幼豹的群体。以羚羊为主要食物。除以高速追击的方式进行捕食外,也采取伏击方法,隐匿在草丛或灌木丛中,待猎物接近时突然窜出猎取。母豹1胎产2~5仔。寿命约15年。

猎豹的猎物主要是中小型有蹄类动物,包括汤姆森瞪羚、葛氏瞪羚、黑斑羚、小角马等。为了追求更高的速度,猎豹渐渐进化得身材修长,腰部很细,爪子也无法像其他猫科动物那样随意伸缩,在力量方面也不及其他大型猎食动物,因此无法和其他大型猎食动物如狮子、鬣狗等对抗,虽然捕猎成功率能达到50%以上,但辛苦捕来的猎物经常被更强大的掠食者抢走,在这样的情况下,猎豹会加快进食速度,或者把食物带到树上。非洲的马塞族人对猎豹也不太友善。马塞族是游牧民族,他们不会随意猎杀野生动物,因为他们认为只有自己放养的牲口才适宜食用,但他们会用手中的长矛抢走猎豹的猎物,不是为了吃,而是用来喂狗,这样它们便可省下喂狗的食物。可怜的猎豹只能重新捕猎,但高速的追猎带来的后果是能量的高度损耗,一个猎豹连续追猎5次不成功或猎物被抢走,就有可能会被饿死,因为它们再没力气捕猎了。幼豹的成活率很低,2/3的幼豹在一岁前就被狮子、鬣狗等咬死或因食物不足而饿死。

致命獠牙——野猪

野猪又称山猪,分布范围很广,除澳大利亚、南美洲和南极洲外,世界各地均有分布。野猪是一类偶蹄目猪科猪属的动物,在不同的大洲有不同的种类,其中比较奇特和典型的种类有非洲红河猪、须野猪、鹿豚、疣猪、西貒等。

野猪是一种普通但又使人捉摸不透的动物,大多集群活动,一般4~10头成一群,栖息于山地、丘陵、荒漠、森林、草地和林丛间,喜欢在泥水中洗浴,目前尚不清楚其是否具有夜行的习惯,但它们一般白天不出来活动,中午进入密林躲避阳光,晨昏时分才出来觅食。它们大多在熟知的地段活动,每群的活动范围一般为8~12平方千米。另外,它们一般在领地中央的固定地点排泄,粪便的高度有时可达1.1米。

雄性野猪打斗时,互相从距离20~30米远时开始突袭,失败者翘起尾巴逃走,而胜利者则用打磨牙齿来庆祝,并以排尿来划分领地。野猪打斗时可能造成头骨骨折甚至死亡,因此雄性野猪喜好较长时间地在岩石、树桩和坚硬的河岸上摩擦其身体两侧,以此把皮肤磨成坚硬的保护层,避免在搏斗中受到重伤。在与其他群体发生冲突时,雄兽负责守卫群体,通过哼哼的叫声与种群进行交流。

小贴士

有人发现,在欧洲阿尔卑斯山上,有种野猪会“气功”。原来,冬天野猪为了尽快下山觅食,会立刻“运气”,使身体呈圆桶状,然后滚下山。这样,不论山多陡、石头多硬,也不会伤到它。

野猪的嗅觉敏锐,它们甚至可以用鼻子分辨食物的成熟程度,甚至可以搜寻出在2米厚的积雪下埋藏的一颗核桃。雄性野猪还能凭嗅觉来确定雌性野猪的位置。除此之外,野猪的鼻子还十分坚韧有力,其力度之大甚至可以推动40~50千克的重物,因此野猪常常把自己的鼻子当做武器或用来挖掘洞穴。

野猪十分善于奔跑,在被猎犬追逐时,它们可以连续奔跑15~20千米。野猪常常在河川中的沙洲上睡觉,这样,一旦遇到危险,它们便可以立即渡河而去,以确保自身的安全。

虎、狼、熊、豹、猞猁等野生动物都是野猪的天敌,因此野猪必须时刻警惕任何可能的突然袭击。野猪机灵凶猛,警惕性很强。它们身上的鬃毛既可以起到保暖的作用,又可以用来向同伴发出警告。当遇到危险,野猪会立即抬起头,突然发出“哼哼”的声音,同时倒竖起鬃毛,警告敌人。而且,即使是豹也不好对付野猪的长獠牙,在遇到野猪群时,豹不敢贸然进攻,只会在远处进行咆哮恫吓,然后追逐在逃窜中落单的野猪。

雌性野猪一般18个月性成熟,雄性则要3~4年,它们是“一夫多妻制”发情期的雄性之间要发生一番争斗,胜利者占据统治地位。它们的繁殖期集中在1~2月或7~8月的雨季之前。雌性野猪妊娠期112一130天,每胎2~6仔,有时甚至多达11仔,幼崽在8~10周时断奶。雌性野猪可谓“英雄母亲”,群体中的任何一只雌性野猪都会照顾幼崽。它们通常在将要分娩的几天前就开始寻找合适的位置建造“产房”。“产房”一般选在隐蔽处,它们叼来树枝和软草,铺垫成一个松软舒适的“产床”,为刚出生的幼崽遮风挡雨。

野猪的繁殖率和幼崽的存活率都很高。食物丰富的时候,一头最佳年龄的雌小生野猪一年能生产2次。幼崽出生后,身上的颜色会随年龄变化:从刚出生到6个月期间,幼崽身上有土黄色条纹,可以很好地伪装自己,之后条纹逐渐褪去。在2个月到1岁期间,它们的身上是红色的,直到1岁以后,野猪进入成年期,身上的颜色才变成黑色,常被人们称为“黑野猪”。野猪在出生后的一年内,体重能增加100倍,这种生长速度在脊椎动物中是罕见的。

灭鼠功臣——沙狐

狐狸有许多种,主要有分布在森林、草原和绿洲中的赤狐,有生活在草原、荒漠中的沙狐,有昆仑山、阿尔金山高山地带的藏狐。按体型,以赤狐最大,体长大于70厘米,毛色红棕为主,可算是狐狸中的“老大哥”。藏狐身材中等,背毛棕褐色为主,而以沙狐最小。

沙狐同它的同族兄弟一样,都属食肉目犬科兽类,体长50~60厘米,尾长25~35厘米,体重2~3千克。毛长而柔软,夏毛近淡红色,冬毛淡棕色,耳背和四肢外侧灰棕色,鼻周、腹面和四肢内侧为白色,尾末端灰黑色,外貌不及赤狐华丽。

它四肢短,尾粗大,耳尖。吻部有长须,既是测量洞口宽窄的尺子,也是辨别食物的感官。

沙狐主要分布于青海、甘肃两省广阔的草原、丘陵和荒漠等人烟稀少的地方。另外,陕西、宁夏及新疆境内也有分布。开阔的草原及半荒漠草原,还有沙漠边缘地带,是沙狐喜爱活动的地方。它平时无固定的住所,是个“流浪汉”,走到哪里,吃住就到哪里,多在旱獭的废弃洞、红柳包、胡杨树下的洞中栖居,白天蜷缩在洞中,抱尾而眠,夜晚出来活动。它的听觉、嗅觉极为发达,生性多疑,性格狡猾。它的行动极为敏捷,神出鬼没,虽有众多的天敌,如天空中的金雕、猎隼、胡兀鹫,地面上的棕熊、雪豹、狼和猞猁,但仍保持着自己家族的繁荣。

在严冬季节,当西伯利亚寒风呼啸、不断吹来鹅毛大雪覆盖大地的时候,正是荒原上沙狐寻找配偶、“谈情说爱”、开始建立小家庭的日子。黄昏后,动情的雌狐便坐在沙土丘上,头向空中扬起,整夜吠叫:“呜——”音细而长,近似小狗的长鸣,以引诱雄狐。而远在数千米之外的雄狐回答的叫声,短促而更为性急,若几只雄狐同时集聚到雌狐身边,便会互相争斗,在雪地里跟随雌狐奔跑滚打。争斗得胜的雄狐便与雌狐结成伴侣,兴奋地一起在雪地中翻滚,尽情玩乐,把深厚松软的雪地当做“洞房”,以度“蜜月”。它们共同在雪下找寻不冬眠的沙鼠当做美餐,一起采摘干枯的野果充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