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身为商人,要想于商海千帆竞渡中拔得头筹,就必须具备战略家的思维和胸怀。只要你眼光独到,总能发掘出别人从未发现的机会,从而获得令人羡慕的财富。眼界准,就能把握机遇,在经营中不走或少走弯路;眼界宽,就能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大潮中以小见大,看得全面透彻;眼界高,就会追求无止境,创业更辉煌。
1比别人看得更远更准
视野狭窄的人看见的只是江上的浮萍,眼界开阔的人看到的则是涌动的大江潮流。有些人并不缺乏致富的愿望,也不缺乏致富的手艺以及资源,缺乏的只是一种眼界。眼界开阔的人能够看出潜在的商机,可以很有效地拉近自己与成功的距离。
“假日客栈之父”美国巨富威尔逊在创业初期,全部家当只有一台分期付款“赊”来的爆玉米花机,价值50美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威尔逊的生意赚了点钱,便决定从事地皮生意。当时干这一行的人并不多,因为战后人们都很穷,买地皮修房子、建商店、盖厂房的人并不多,地皮的价格一直很低。
听说威尔逊要干这不赚钱的买卖,一些朋友都来劝阻他。但威尔逊却坚持己见,他认为这些人的目光太短浅。虽然连年的战争使美国的经济衰退,但美国是战胜国,它的经济会很快复苏的,地皮的价格一定会日益上涨,赚钱是不会成问题的。
威尔逊用自己的全部资金再加一部分贷款买下了市郊一块很大的地皮。这块地由于地势低洼,既不适宜耕种,也不适宜盖房子,所以一直无人问津。可是威尔逊亲自去看了两次之后,便决定买下那块杂草丛生的荒凉之地。这一次,连很少过问生意的母亲和妻子都出面干涉。可是威尔逊却认为,美国经济会很快繁荣起来,城市人口会越来越多,市区也将会不断扩大,他买下的这块地皮一定会成为“黄金宝地”。
事实正如威尔逊所料,3年之后,城市人口剧增,市区迅速发展,马路一直修到了威尔逊那块地的边上。大多数人这才突然发现,此地的风景实在迷人,宽阔的密西西比河从它旁边蜿蜒而过,大河西岸,杨柳成荫,是人们消夏避暑的地方。于是,这块地皮身价培增。许多商人都争相出高价购买。但威尔逊并不急于出手,真是叫人捉摸不透。
其实这便是成功经营者高明的地方,威尔逊自己何尝不知道这块地皮的身价,不过他看得更远:此地风景宜人,必将招来越来越多的游客,如果自己在这里开个旅店,岂不比卖地皮更赚钱?于是威尔逊毅然决定自己筹措资金开旅店。不久,威尔逊便盖了一座汽车旅馆,取名为“假日客栈”。
假日客栈由于地理位置好、舒适方便,开业后,游客盈门,生意兴隆。从那以后,威尔逊的假日客栈便像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美国与世界其他地方,这位高瞻远瞩的“风水先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做生意如同下棋一样,平庸之辈往往只能看到眼前一两步,而高明的棋手则能看出后五六步甚至更多。能遇事处处留心,比别人看得更远、更准,这样作出的决策才可能切合市场发展的需要,达到决胜于千里的目的。
“世界旅店大王”希尔顿生命里有3条原则:信仰、努力和眼光。不论做哪一行,若想做得比别人更出色,他认为首先必须具备高瞻远瞩的目光,唯有如此,才可作出正确的决策。把握不了市场的变化,看不出行情的发展趋势,决策便很可能失误。
2看清楚未来的危机和契机
经营企业如同行军打仗,需要以战略的眼光和全局性的思维来对待。在现代市场的竞争中,企业的资本、规模、名气已经降到第2位了,企业领导者的策略、能力更能决定企业的成败衰荣。如果将前者视为公司、企业在商战中的兵力,后者则是企业的谋略。商战之中并不仅仅凭兵力多寡决定胜负,还要在企业领导者之间斗智斗勇。因而,企业领导者不要为一时的成就迷惑,见喜不见忧,甚至妄自尊大。
综观当今世界,企业间更新、淘汰的速度越来越快,呈现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景象。当一些著名大企业江河日下,难挽颓势之时,一大批中小企业却如旭日初升,光华显现。美国每年创立的四、五十万家新企业中,约有一半以上五年之内就会倒闭。企业要想保持昔日辉煌,越来越难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场竞争是一场不进则退、永无止境的竞赛。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保持高层次的危机意识是一个优秀领导者应具有的意识。
这个世界变化太快的一个表现就是,危机接连不断地出现。我们要时刻保持危机意识,早作打算,化险为夷。英特尔的首席执行官葛鲁夫说过:“只要事关企业管理,我就相信偏执万岁。”正是这种近乎偏执狂的严格与执着使得英特尔在葛鲁夫领导下一步步走向辉煌。
葛鲁夫总有一种危机感,这种感觉使他能够预见到危险并先危险一步采取行动,带领英特尔成功地完成3次战略转移。
英特尔的第一次战略转移发生在1985年。20世纪70年代初,英特尔的存储器几乎享有90%的市场占有率;而到了1985年前后,英特尔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很快下降至两成以下,而且公司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公司40%的营业额与100%的利润都来自微处理器,但80%以上的研发费用却花在存储器上。勿庸置疑,英特尔出现了严重的策略失调。葛鲁夫力排众议,坚决地砍掉了存储器生产而把微处理器作为新的生产重点。到了1992年,微处理器的巨大成功使英特尔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企业,超过了当年曾在存储器业务中打败自己的日本半导体公司。
英特尔公司的第2次战略转移是在1991年。这时全球通讯产业正悄悄地发起一场革命,各种线上服务业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个人电脑的多媒体风潮也正方兴未艾。在第2次转型过程中,葛鲁夫就在1991年的公司股东大会上,以个人电脑表演影像沟通,当场与散居世界各地的人进行视讯会议,让所有员工体验个人电脑在通讯与图形影像处理能力上的进步,以了解公司转型的必要性。
英特尔公司的第3次战略转移发生于1997年。计算机制造商和软件公司(尤其是微软)开发的新功能和程序要求更加强大的计算机功能,英特尔就不断生产出新的芯片满足需求。英特尔用其利润再投资开发生产新的芯片,为进入下一个周期做好准备。看上去这个循环完美无缺,可一旦这个趋势停止,人们不去买拥有更多功能的芯片,就没有资金开发下一轮的新产品。忧心忡忡的葛鲁夫意识到把生产建立在别人为其创造的需求上无异于自杀。于是在1997年前后葛鲁夫又迈出了激进的一步,他要把英特尔由产品的供应商转变为世界领袖和主导潮流的公司。为了向新世纪生死攸关的战略转移,葛鲁夫实行了看似与制造芯片无关的一系列计划。他投资于与微处理器没有多少关联的项目,却促进了市场的发展。
葛鲁夫说:“穿越战略转折点为我们设下的死亡之谷,是一个企业组织必须经历的最大磨难。”然而葛鲁夫成功地带领英特尔公司渡过了多次这样的磨难。他曾经说:“在这个行业里,我有一个规则:要想预见今后十年会发生什么,就要回顾过去十年中发生的事情。”过去的十年中,葛鲁夫把英特尔变成了也许是技术世界中最为自力更生的公司,在这一过程中,他给英特尔打上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美国管理大师约翰·科特说:“没有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的领导者,不是一个卓越的领导者。”领导者最危险的意识是认为在完全胜任的领域可以放松一下。比如,公司在同行业或全国占有40%的市场份额,而最强的竞争对手只占10%。这时人的本性会使你因竞争差距大而感到自满,并且轻视任何一个敢于向你的领先地位发起挑战的“暴发户”。但正是这些不值一提的竞争者可以把你毁掉。
赫伯特·曼利的故事更能说明这个道理。赫伯特·曼利是美国业余高尔夫球顶尖高手之一。他曾经参加过一场美国业余锦标赛,对手是一个15岁的男孩,男孩被父母和邻居们簇拥着。比赛中,当曼利领先男孩4杆时,男孩竟在众目睽睽之下放声大哭。曼利感到他让男孩在父母面前丢脸,他非常内疚。因此接下来的比赛他打得很糟,最终输给了男孩。曼利向他的教练、一个著名的职业高尔夫球手描述了这件事。职业高尔夫球手说:“你不应被男孩的哭声所动,在赛场上,你只能想到让对手没有任何喘息的机会,并且打翻他,碾碎他。”
所以,在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时不应放松。对于一个不能居安思危的管理者来说,直正的危机来得比他想象得快。任何公司都有一种危险的倾向:业务顺利时便洋洋自得,成功好像是想当然的。还有一种更危险的倾向:有些人固执地反对任何形式的改变,他们坚信“水来土挡”的信条。顺境时他们很难想象逆境是什么样子,会以为现在的成功不会结束,或他们可以不断地重复成功。其实,他们没有认识到,领先地位总有要改变的时候。
这种“成功会带来成功”的错误推理忽略了一个关键因素:竞争对手。他们会打断你的好梦,并且办法很多。比如:其一,提高产品质量,削减你的市场份额。其二,降低产品价格,减少你的利润额。其三,发明新的产品,把你挤出市场,等等。因此,当你正设计不受外界干扰的稳定增长曲线时,肯定有人在想方设法抹去它或替代它。
在竞技场上,今天胜利而明天就可能落败,所以,领导者应该不断地提醒下属“变化比计划快”,督促他们远离“成功导致成功”的错误想法。
企业最大的危机和挑战往往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内部;不是来自竞争对手,而是来自自我。企业领导者只有不断认识自我,超越自我,才能使企业本身有所突破;企业领导者只有不断奋进,不断创新,才能使企业得到拓展。一个企业从上到下时刻都有一种危机感,那么这个公司就不会被时代所抛弃,就会永远处于发展的前列。
3为明天的生意做准备
管理大师约翰·科特说:“领导者做出任何一个决定时,事先具有准备和预见是成败的关键。而要具有正确的预见,就必须具有超前的思维。”在充满竞争的市场上,企业领导者只有想在他人前面,才能做在他人前面;才能把握先机,获得发展,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的领导者要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它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看作一个生生不息的不断变化过程,在此过程中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因此,企业领导者必须把握未来环境的变化趋势,了解社会未来的需求,不断开发新的产品。当企业面临困境时,要看到光明,看到转机;当企业顺利发展时,要居安思危,辨识潮流,及早开发换代产品。企业的生产设备、组织机构和经营战略、策略,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从而能够在新环境中保持自身的生存、发展和壮大。
20世纪40年代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有一家规模不大的自行车厂,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生意萧条。工厂主杰克·威尔看到战时百业凋敝,只有军火是个热门,而自己又与它无缘。于是,他把目光转向未来市场。经过一番思考,他告诉儿子,自行车厂需要转产改行。
儿子问他:“改成什么?”杰克说:“改成生产残废人用的小轮椅。”儿子当时大惑不解,不过还是遵照父亲的意思办了。经过一番设备改造后,一批批小轮椅面世了。战争越来越残酷,受伤的人自然也就越来越多,许多在战争中受伤致残的士兵为了出行方便,纷纷购买小轮椅。杰克工厂的定货者盈门,新产品不但在本国畅销,连国外也来购买。
杰克的儿子看到工厂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滚滚赢利,在满心欢喜之余,不禁又向其父请教:“战争即将结束,小轮椅如果继续大量生产,需要量可能已经不多。未来的几十年里,市场又会有什么需要呢?
老杰克成竹在胸,反问儿子:“战争结束了,人们的想法是什么呢?”“人们对战争已经厌恶透了,希望战后能过上安定美好的生活。”杰克进一步指点儿子:“那么,美好的生活靠什么呢?要靠健康的身体。将来人们会把身体健康作为重要的追求目标。所以,我们要为生产健身品做好准备。”于是,生产小轮椅的机械流水线,又被改造为生产健身器。
最初几年,销售情况并不太好。这时老杰克已经去世,但是他的儿子坚信父亲的超前思维,仍然继续生产健身器。结果就在战后十多年左右,健身器开始走俏,不久便成了热门货。当时杰克健身器在美国只此一家,独领风骚。老杰克之子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产品的品种和产量,扩大企业规模,终于使杰克家族进入到亿万富翁的行列。
事先具有准备和预见是做事成败的关键。通过观察和对当前形势的分析,然后预见以后事情的发展趋势,是成功商人的强项,而且他们的预见分析往往很准确,用“料事如神”来形容他们的预见力一点也不为过。
大量事实证明,古往今来许多商界成功者不仅是那些最勤奋的人,那些知识最渊博的人,而且还有一些懂得如何去正确思考、最善于利用头脑力量的人。他们运用一种高智能的眼光,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事物的历史、现状,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获得常人不能得知的信息,从而提前做出正确的决策,取得商业上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