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世界商之道
36201300000018

第18章 唯利是图大方赚钱

美国犹太作家索尔·贝娄说:“对犹太人来说,金钱是唯一的阳光,它照到哪里哪里亮。”犹太人信仰上帝,更热爱金钱。犹太人精英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犹太人的世俗上帝是金钱。钱是以色列人的妒忌之神,在他面前,一切神都要退位。唯利是图是犹太人经商致富的动力之源。犹太教典籍也鼓励犹太人不遮不掩、堂堂正正、大大方方地向“钱”进军,这在全世界民族中绝无仅有。

1爱上帝更爱金钱

犹太教典籍《塔木德》上说:“《圣经》放射光明,金钱散发温暖。”这句话说明,犹太人信仰上帝,更热爱金钱。这句话里的《圣经》指的是《旧约》,犹太人信仰《旧约》和上帝耶和华,不承认《新约》和基督。

尽管在宗教信仰上耶和华对犹太人的生活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非常实际的犹太人为了金钱,甚至会放弃自己的信仰。事实上犹太人为了取得“钱”上的成功而放弃犹太教信仰的从来不乏其人。在著名的犹太银行家中,伦敦的哈姆勒,柏林的布莱希罗德等都皈依了基督教。这说明,在犹太人的眼里,金钱比上帝更实用。

犹太人的价值观标准是金钱,为了钱,追求钱,犹太商人的人生目标简单直截,清晰明确,这对金钱上的成功极有助益。《塔木德》里提到许多有关金钱的教诲。例如:

“钱会给予我们向神购买礼物的机会。”

“钱不是罪恶,也不是诅咒,钱会祝福人。”

“伤害人们的东西有三种:烦恼、争吵、空钱包,其中空钱包最伤人。”

“一旦钱币叮当作响,坏话便立即戛然而止。”

“人的身体各部分皆依靠心生存,心则依靠钱包为生。”

“财产越多,担心也就随之增加。但如果没有财产,担心的事情将更多。”

《塔木德》中的很多话富有一针见血的哲理,如此文化背景下的犹太商人赚钱时思想上无挂无碍,极讲实际,只要形式上不逾矩,他们无所不为。在他们眼里,只要有利可图,钻石和棺材生意绝无二样。因此,往往就在其他民族思想上拘囿不开的地方,犹太人轻易地取得垄断地位,获得高额利润。

重视现实生活的犹太人把金钱看成是比天国的精神上帝更为实在的世俗上帝,因为他们必须靠金钱生活。正如《塔木德》上教诲的,“金钱得以使我们的肉体生存,之后我们才能膜拜上帝。”因此,在犹太人观念中,钱居于生死之间,在他们的生活中处于中心地位。

人们熟知的犹太富翁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洛克菲勒对儿女的教育是从小就培养他们善待金钱的意识,他对孩子们的零用钱始终卡得很紧,规定零用钱因年龄而异。七八岁时每周3角,十一二岁每周1元,十二岁以上者每周2元,每周发放1次。

洛克菲勒还给每人发一个小账本,要他们记清每笔支出的用途,领钱时交他审查。钱账清楚,用途正当的,下周递增5分,反之则递减。同时允许做家务活可以得到报酬,补贴各自的零用。例如:逮100只苍蝇1角,逮一只耗子5分,背柴、垛柴、拔草各若干,孩子们便抢着去干。后来当副总统的二儿子纳尔逊在9岁时,便和比他小2岁的弟弟劳伦斯主动要求合伙承包替全家人擦鞋,皮鞋每双5分,长统靴1角。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洛克菲勒全家老小各自吃配给的粮食,烤蛋糕时洛克菲勒要儿女们交出等量的食膳。此时男孩子们合办“胜利”菜园,种瓜菜卖给家里和附近的食品杂货店。纳尔逊12岁和劳伦斯10岁时还合伙养兔子卖给医学研究所。正是这种“善待金钱”的做法,使洛克菲勒家族创出了伟大的奇迹。

犹太人认为赚钱是天经地义最自然不过的事,如果能赚到的钱不赚,那简直就是对钱犯了罪,要遭上帝惩罚。犹太人有一段这样的对话:

犹太银行家赖得利希的儿子问他父亲:“什么叫Capitalverbrechen?”

老赖得利希说:“如果你的钱不能带给你至少10%的利息,那么你就对资本犯了罪,这就叫‘Capitalverbrechen’。”

“Capitalverbrechen”由“Capital”(资本)和“verbrechen”(犯罪)两词构成,两词合起来的意思为重罪。能赚的钱不赚,这样的行为看作是对上帝犯下的重罪。这在世界上只有犹太一个民族会这样看。

犹太人爱钱,但从来不隐瞒自己爱钱的天性。所以世人在指责其嗜钱如命、贪婪成性的同时,又深深折服于犹太人在钱面前的坦荡无邪。只要认为是可行的赚法,犹太人就一定要赚,赚钱天然合理,赚到钱才算真聪明。这就是犹太人经商智慧的高超之处。

几千年来,苦难深重的犹太人四处漂泊,遇到了其他民族所未有过的苦难、艰辛、饥饿、折磨、欺侮、杀戮……犹太人隐藏着内心的苦楚和悲凉,精心地侍奉他们的世俗上帝金钱。犹太人把每一次迫害当作一次挑战,在困苦中艰难地寻找商机,匆匆奔波,或买或卖,苦苦地把经商赚钱当作生存的手段。在一次又一次的迎接挑战中,犹太人获得了举世瞩目的商业智慧和商业战绩。2爱财无罪贪财是万恶之根犹太民族曾经出了不少哲学家,但是,犹太人却把金钱视为古今第一哲学家,认为一个人若能读懂金钱又怎能不成为哲人?在犹太人眼中,钱没有善恶之分,主观地区分金钱的性质是一件荒唐的事,那样做不但浪费时间又束缚思想。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和应用各种能够赚钱的方法。

犹太教典籍《塔木德》上说:“金钱没有臭味,它是对人类安逸生活的祝福。”深受《塔木德》熏陶的犹太民族能够客观地对待金钱,认为金钱是善是恶完全取决于使用金钱的人如何来运用它。金钱可以购买军火、毒品,同样也能够用来建造医院、教堂,故而赚取庞大数目的金钱并不是罪恶,使用金钱来造福社会还是危害大众,要看握有金钱资源的人们具备何种的观念。

犹太富翁洛克菲勒曾经说过:“让那些清高的人说他们所能说的吧,事实上是金钱造就了人。”这句话的确有一定的道理,在一定程度上崇尚金钱也是一种崇高的生活信念。许多不以挣钱为目的的人常常批评金钱的追求者过于自私,然而,不能否认,金钱是世界前进的原动力之一。不要忘记,正是洛克菲勒捐出了一块地,后来成为联合国的所在地。如果没有巨大的财富,很难想象能做这样一件流芳百世的大事。

洛克菲勒出身贫寒,在他创业初期人们都夸他是个好青年。当黄金像贝斯比亚斯火山流出的岩浆似的流进他的金库时,他变得贪婪、冷酷。宾夕法尼亚州油田地带的公民深受其害,有的受害者做出他的木偶像亲手将“他”处以绞首之刑。无数充满憎恶和诅咒的威胁信涌进他的办公室,连他的兄弟也十分讨厌他,特意将儿子的遗骨从洛克菲勒家族的墓园迁到其他的地方。他说:“在洛克菲勒支配下的土地内,我的儿子也无法安眠。”

在洛克菲勒53岁时,疾病缠身,人变得像个木乃伊。医师们终于向他宣告一个可怕的事实:他必须在金钱、烦恼、生命三者中选择其一。这时,他才开始省悟到是贪婪的魔鬼控制了他的身心。他听从了医师的劝告,退休回家,开始学打高尔夫球,上剧院去看喜剧,还常常跟邻居闲聊。他经过一段时间的反省,开始考虑如何将庞大的财富捐给别人。

起初,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捐给教会,教会不接受,说那是腐朽的金钱。但他不顾这些,继续热衷这一事业。他听说密歇根湖畔一家学校因资不抵债而被迫关闭,他立时捐出数百万美元而促成如今国际知名的芝加哥大学的诞生。洛克菲勒还创办了不少福利事业,帮助过很多黑人。从此以后,人们才渐渐地理解他,开始用另一种眼光来看他。他造福社会的“天使”行为,不但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还给他带来用钱买不到的平静、快乐、健康和高寿,他在53岁时已濒临死亡,结果却以98岁高龄辞世。

洛克菲勒的事例说明,一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他对金钱的态度也会不同。一个没有什么钱财的人,或者说总是在为钱发愁的人,他们对于金钱的批判和对金钱有关问题的研究都是出于感觉,有时候甚至是很偏激的。因为他们的思维中已经像掺沙子那样掺进了由于贫困而仇视金钱的情感。

只有真正拥有金钱的人才会了解金钱的缺点以及精神的可贵。金钱能为人服务,能帮助我们实现人生目的。我们对于享受,对于欢乐,对于幸福,对于情爱,对于道德,对于公理,对于正义的需求,首先是要产生需求,然后才去追求,而离开金钱,我们的一切人生目的都只能是梦想,而最终演化为满腹牢骚。然而,如果失去人生目的,金钱就只能是洪水猛兽,只能是人类欲望的帮凶。二者就是这样的关系。

《塔木德》上说:“贪财是万恶之根。”“有些人对钱的本质进行了污辱和损害,自身也留下无尽的痛苦和悲哀。”《塔木德》用这些话告诉犹太人:金钱不是万恶之源,贪财才是万恶之根,爱财但不要贪财。

哲人说:“利益在后面推动着所有种类的善行与恶行,使一些人近视,使另一些人眼明。”这是在告诉人们:一个人必须安排好他的利益等级,使之井然有序。在我们同时急着做许多事情时,我们的贪婪常常会扰乱这一秩序,结果因为欲望太多,而错过了那些最重要的事情。所以要管住自己,不要从事坏名声的行业,更不要做那种只会带来狼藉声名而不会带来声誉的无聊的事。

《塔木德》阐述的是人类精神光辉照耀下的金钱和金钱保护下的人类精神,它告诉世人:金钱是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工具,精神是物质力量对生活的支持。不管社会发展到怎样的时代,我们的生活都应该是很有秩序的,我们的心灵不再是孤苦的妄想大师,我们是依靠愿望和实力在建造未来。在我们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帮助了周围的人,在赚钱的过程中也为别人提供了有价值的服务,在花钱时也给别人提供了工作机会。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是永远充满生命力的真理。3心中有金钱更要有道义历经2000多年的流散,犹太人和金钱形成了不可分割的关系。尽管犹太人把金钱奉为上帝,但他们并没有完全成为金钱的奴隶。他们把钱当作一柄双刃剑,认识到金钱可以让人生存,也可以腐蚀掉一个人的灵魂。所以,他们要求自己在金钱面前灵魂要纯正。

《塔木德》上说:“金钱是窥视人格的一面镜子,既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卑微,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高尚。”为了便于人们形象地理解这个道理,书中还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所罗门时期的某个安息日,有3个人来到耶路撒冷。由于身边带钱过多不方便,大家商议将各自带的钱埋在一块,然后就出发了。结果,其中有个人又偷偷地溜回来将钱挖走了。第二天,大家发现被盗了,便猜想一定是自己人所为,但又没有证据是哪个人所为。于是,3个人便一起来到素以断案英明的所罗门王那里请求仲裁。

所罗门王了解事情经过后什么话也没问,只是说:“这里恰好有道题解不开,请你们3位聪明人帮忙解决一下,然后我再为你们裁决。”所罗门的问题是这样的:有个姑娘曾答应嫁给某男,并订了婚约。但不久以后,她又爱上了另一个男子,于是,她便向未婚夫提出解除婚约。为此,她还表示,愿意付给未婚夫一笔赔偿金。但这个男青年无意于赔偿金,痛快地答应了她的要求。由于姑娘很富裕,不久又被一个老头拐骗了。后来,姑娘对老头说:“我以前的未婚夫不要我的赔偿金就和我解除了婚约,所以,你也应该如此待我。”于是,老人也同样答应了她的要求。

所罗门讲完故事后,询问那3个人,姑娘、青年和老头,谁的行为最值得赞扬?

第一个回答:“男青年能够不强人所难,不拿一点赔偿金,其行为可嘉。”

第二个认为:“姑娘有勇气和未婚夫解除婚约和真正喜爱的人结婚,其行为可嘉。”

第三个人说:“这个故事简直莫名其妙,那个老头既然为了钱才诱拐姑娘的,可为什么不拿钱就放她走了呢?”

这时,所罗门王大喝一声:“你就是偷钱的人!”然后,所罗门解释道:“他们两人关心的是故事中人物的爱情和个性,而你却只想到钱,肯定你是小偷。”

《塔木德》记述这则故事告诫人们:对于钱的态度是一个人人格高低的体现,品行卑劣的人心中只有钱而没有道义,而高尚的人由于注重道义而往往忽视钱。无论是在处世交往中,还是在商业经营活动中,犹太人往往根据一个人对于金钱的态度来判断一个人。

《塔木德》除了告诫人们在金钱面前要保持纯正的灵魂之外,还一再告诫人们不取不义之财。《塔木德》中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位拉比(犹太教士)以砍柴为生,经常把砍好的木柴从山上运往城里卖。为了缩短往返路程以便节省时间用来研读《托拉》(即《摩西五经》),拉比决定购买一头驴子帮忙驮货。于是拉比向城里的阿拉伯人买了一头驴子。弟子为此感到高兴,帮忙用河水来洗刷驴身。就在洗刷之际,突然从驴子的颈项间掉落一颗钻石。弟子们庆幸说:“这下子拉比可以脱离贫苦的砍柴生活,拥有更多的时间来进修和教导我们了。”可是,拉比却令弟子立即返回城里将钻石归还阿拉伯商人。

弟子不解其意,问道:“这不是您所购买的驴子吗?”

拉比回答:“我买了驴子,但是不曾买过钻石。我只取自己应得之物,这才是正当的行为。”然后,拉比带着钻石亲自送往城里归还阿拉伯人。

阿拉伯人反问道:“你买了这头驴子,而钻石就附在驴子身上,你何必送来归还呢?”

拉比答道:“根据犹太人的传统,我们只能获取所买之物。钻石并非我所购买的东西,因此特地送来归还给你。”

阿拉伯人听后,不禁由衷赞赏:“你们的神,一定是位伟大的神啊!”

由于遵守《塔木德》的教诲,犹太人对待金钱都能保持纯正之心,如果是在经商,从不走歪门邪道,他们相信,即使赚到了不义之财,也会很快地失去。所以,他们认为,成功的经营需有一颗正直的心。重要的是不受私欲诱惑,以纯正之心观察事物,而且经常审视自己,告诫自己。

如何做到心地纯正?《塔木德》上说:“锅炼银,炉炼金,上主炼人心。”犹太人认为,纯正之心需要耐心培养。正如学围棋的人,大约下过一万次棋便可拥有初段的实力,培养纯正之心的情形也是如此。首先,早晚要着意于培养纯正之心,并反省自己的日常行为是否端正,这样持续一年、两年,做一万次,经过10年以后,即可达到纯正初段的程度。到达纯正初段时,才能算是拥有正常人的心态。这时,所有的判断和行动大致不会有什么差错了。4在变通守法中钻缝经营《塔木德》上说:“神圣的契约可以是商品,宝贵的时间可以是商品,但良知和尊严绝对不能出卖。”公元70年后,犹太人失去了祖国,到处流浪,到处受非人的待遇,有不少人不再信仰犹太教的伦理。犹太人在经商时只遵守法律,而有时不讲人道与道德。这样,他们可以充分利用许多别人不屑利用的机会而致富。

犹太富豪迈耶的经商原则是六亲不认。他认为,在商业行动中,一些微不足道的感情用事,比如信任老朋友和亲戚,甚至兄弟姐妹,其结果一般是放弃了保证,以信托的方式贷出款项或是经营,结果一定是很惨的。在商业战争中,“人应该像机器一样,虽然机器有时也会出点儿毛病,但是,它要比人的错误少得多”。这便是成功的保证。

正是这些原因,犹太人中的一部分人只要有机会,只要不违法,哪怕做法过于残忍、刁钻、卑鄙,他们也要大赚其钱。例如,在契约条文上设圈套;趁着发生灾难、战争和各国间汇价浮动以及别人破产之机,落井下石,大发其财。

《塔木德》上说:“经营什么都可以,但不可以触犯法律。”在法律的尺度之内赚钱,这是犹太人的一个经商原则。然而在实际经营活动中,犹太商人也常常遇到种种法律规则与经营目标发生冲突形成两难的情境,这时,他们的基本策略是“在变通中守法”。有这么一个笑话,也许可以作为犹太商人这一策略的幽默解说。

以色列的住房问题严重,几个德裔犹太人只好将一个报废的火车车厢作为临时住所。有一天晚上,几个德裔犹太人穿着睡衣在寒风中颤抖不止地来回推着车厢。一个本地犹太人不解地问:“你们到底在干什么?”“因为有人要上厕所,”推车人耐心地说,“车厢里写着:停车时禁止使用厕所。所以,我们才不停地推动车厢。”当火车车厢已经报废时,作为列车运行中的规定理当自然失效。但德裔犹太人还是本能地想出让列车“动起来”的点子。

这则笑话表明两层意思:一是遵守法律的观念已深入犹太人的骨髓,二是遵守法律的灵活性,出于利益的需要,变通法律的智慧和能力又使他们仅仅在形式上遵守法律。

犹太人把纳税看成是商人和国家订立的神圣契约。无论发生什么问题,都要履行契约,偷税、漏税、逃税是无法原谅的。假如一个人从海外旅行归来,把钻石藏在鞋里或者其他的某处,企图不缴税入境,而且还真的蒙住了海关人员,那么犹太人知情后一定会说:“像钻石之类装饰品的关税一般不会超过8%的比例。依法纳税,堂堂正正地进入国境,只要提价8%把钻石卖出就可以保本,提价18%就可以赚取10%的利润。这样简单的问题怎么他就不知道呢?难道8%的关税就能买去一个人的良知吗?”

犹太人不偷税漏税,但通常会在税收上想方设法合法避税。当然,避税不应是商人的根本目的,也不能够通过避税迈入富人的行列,它的根本目的在于促使管理者对决策进行更加细致的思考,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犹太人在长期的商场历练中总结出了一套合法避税的办法,对合法避税有着这样的认识:合法避税是经营活动与财务活动的有机结合;合法避税是经营时间、地点、方式、手段的精巧安排;合法避税是会计方法的灵活运用;合法避税是决策者超人的智慧和高超的管理水平的精彩体现;让避税行为发生在国家税收法律法规许可的限度内,做到合理合法;巧妙安排经营活动,努力使避税行为兼具灵活性和原则性;避税行为围绕降低产品价格而展开,以避税行为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充分研究有关税收的各种法律法规,努力做到在某些方面比国家征税人员更懂税收。

犹太人的这些避税方法合理合法,取得了很大的成功。1976年,犹太富商莫蒂默·莫尼律格斯的收入为100万美元,为把本年的纳税减少至最小限度,他决定用计核减收入50万美元。有何计可施呢?莫蒂默绞尽了脑汁,终于想到了那艘祖传的游艇。那是一艘250英尺长的笨重家伙。如果将它核价50万美元,然后作为自己年收入的一部分再捐给一家非赢利机构,岂不是既躲避了纳税又卸下了包袱?因为当时的税法规定:慈善捐赠可以减免税款。这个空子是不能不钻的。

莫蒂默找了一位愿意合作的游艇核价人,此人欣然应允将莫蒂默的老古董核价为50万美元。因为他深知,此买卖做成后可以得到一笔上好的佣金。得到估价表后,莫蒂默来到了一所学校,表示愿意为该校尽一点菲薄之力。校长接过估价表后心照不宣,立即向税务局写报告,赞颂莫蒂默先生慷慨解囊,捐赠学校一艘游艇,并说明这艘游艇已经专家核准,价值50万美元。

学校得到游艇后要将它出售以取得捐款,那位精明的估价人自告奋勇,愿意代为出售。然而不幸的是,他使出浑身解数也不能以超出15万美元的价格卖掉这件老掉牙的货。这倒没关系,学校还是白白得了15万美元,估价人也得到了一笔可观的佣金。这位年收入100万的莫蒂默,由于纯收入减少了一半,他要纳税的收入只剩下50万美元,按照当时70%的税率,他只需纳税35万美元,另一份35万美元的税款就这样被他轻而易举地躲避过了。

“纳税天经地义,避税合理合法。”《塔木德》早就有过类似的表述。犹太人在做到“合法避税”的同时又做到“绝不漏税”,从根本上来说,这应该得益于由《塔木德》所承载下来的智慧。实际上,犹太人很早就有严密的交易规则和周详的交易律法,这使他们能跨越国界、跨越民族、游刃有余地穿行于各国市场。精明的犹太人还不忘熟读各驻在国的商业法规和法令,找出其漏洞,或找出从事某项交易有利的规章,以便精研对策,从中牟利。5做生意只有利益没有禁区犹太人善于发现赚钱的机会,他们发现机遇的头脑是在特定的环境下磨炼出来的。他们之所以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从事放债和贸易这些获利颇丰厚的行业,他们首先知道自己的生意在哪里,对每一个赚钱机会有一种超乎寻常的敏感。

不知从何时起,犹太人有个“不能在安息日工作”的规矩,要求人们必须在家休息,并勤做功课。但偏偏有人破坏规矩,在安息日却照常营业。一次布道时,拉比指责这些店主亵渎了安息日。当做完礼拜后,最爱破坏规矩的一个老板却送给拉比一大笔钱。

待到第二个礼拜时,拉比对安息日营业的老板的指责就不是那么严厉了,因为他指望着那个老板给的钱会更多一些。然而他一分钱都没得到,拉比感到十分奇怪,便询问其中的原因。那位老板说:“事情十分简单。在你严厉谴责我的时候,我的竞争对手都害怕了,所以,安息日只有我一个人开店,生意兴隆。而你这次说话很客气,恐怕这样一来大家都会在安息日营业了。”

从这则故事中我们能够发现,犹太人经商赚钱,敢于打破传统习惯和观念束缚限制,他们认为做生意只有利益没有禁区。

《塔木德》上说:“万物可商,任何东西到了商人手里都会变成商品;生意无禁区,哪里有利可图就要到哪里去。”“万物可商”的理念不仅指交易内容上无禁区,还指交易对象和交易地址上也无禁区。

孟德斯鸠说:“有钱的地方就有犹太人。”犹太人最早聚居在迦南时就借地利之优势或倒买倒卖、或长途贩运。到所罗门王时期,犹太人就有自己的贸易船队和国家舰队,他们远征印度,从那里运回黄金和象牙、檀香木和宝石、猴子和孔雀。大流散之后,犹太人被迫完全地进入了国际贸易的世界市场。在各国统治者的驱赶追逐中犹太人匆匆奔波,他们学会了机智灵敏地对付各种突发的生活和生意变故,他们熟悉了世界各地的市场行情,他们结交了天南海北的贸易伙伴。

犹太人长期没有国家,这使他们生来就是世界公民;犹太商人没有固定的市场,这使他们生来就是世界商人。列支敦士登是处于奥地利和瑞士交界处的一个极小的国家,人口不到20000人,面积157平方公里。这个小国与众不同的特点,就是税金特别低。这一特征对外国商人有极大的吸引力,于是,引起各国商人们的注意。

为了赚钱,该国出售国籍,定价700万元。获取该国国籍后,无论有多少收入,只要每年缴纳9万元税款就行了。因此,列支敦士登国便成为世界各国有钱人向往的理想国家,他们极想购买该国的国籍。然而,原来只有19万人的小国容纳不下太多的人,所以想买到该国国籍也并非易事。

但是,这难不倒机灵的犹太商人。罗恩斯坦就是购买到列支敦士登国籍的犹太商人之一。他把总公司设在列支敦士登国,办公室却设在纽约。在美国赚钱,却不用交纳美国的各种名目繁杂的税款。只要一年向列支敦士登国交纳9万元就足够了。他是个合法的逃税者,减少税金获取了更大利润。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著名的斯瓦罗斯基公司因为在大战期间奉德国纳粹党的命令制造军用的望远镜等军需品,所以将被法军接收。当时犹太人罗恩斯坦具有美国国籍,悉知上情后立即与达尼尔·斯瓦罗斯基进行交涉:“我可以和法军交涉,不接收你的公司。不过条件是:交涉成功后请将贵公司的代销权让给我,收取卖项的10%好处,直到我死为止。阁下意思如何?”

斯瓦罗斯基对于犹太人如此精明的条件十分反感,他大发雷霆。但经冷静考虑后,为了自身的利益只好委曲求全,以保住公司的大利益而全部接受了他的条件。对法国军方,罗恩斯坦充分利用美国是个强国的威力震住了法军。在斯瓦罗斯基接受他的条件后,他马上前往法军司令部郑重提出申请:“我是美国人罗恩斯坦,从今天起斯瓦罗斯基的公司已变成我的财产,请法军不要予以接收。”

法军哑然了,因为罗恩斯坦已经是斯瓦罗斯基的公司主人,即此公司的财产属于美国人。法军无可奈何,不得不接受罗恩斯坦的申请,放弃了接收的念头。接收美国人的公司是毫无正当理由的,况且美国对于法国来说是惹不得的。

以后,罗恩斯坦未花一分钱便设立了斯瓦罗斯基公司的“代销公司”,轻松自在地赚取销售额的10%的利润。罗恩斯坦的致富正是国籍帮了他的大忙,以美国国籍为发家的本钱,再靠列支敦士登国的国籍逃避大量税收,赚取大钱!

信守耶和华上帝及其律法的犹太人,本着“万物可商,生意无禁区”的原则,敢于做任何可以赚钱的生意,只要有利可图且不违反法律,只管做就是。当年东西方两大阵营冷战得热火朝天,美国犹太人与前苏联犹太人相互之间照样做生意,充其量再请上一个瑞士(中立国)的同胞。难道各国政府还打算干预家庭内部的交易活动吗?这就是“万物可商,生意无禁区”的高明之处!6有知识的人更能赚到大钱《塔木德》上说:“凡不教子女学习职业的人,便是教子女从事盗窃。”又说:“每个希伯来男孩,无论其家境如何,地位高低,都要学习某些经商的技巧。”犹太人对学习对知识重要性的认识已经上升到“资本”、“资产”的高度。

在犹太人的观念中,有知识的人更能赚到大钱。大多数的犹太商人很像学者,他们学识渊博,风度儒雅,身上普遍透着一股书卷气。可想而知,一个文质彬彬和一个粗俗不堪的人,分别去应酬同一宗生意,成功几率性大的必然是前者。这就是犹太商人的高明之处。

犹太人的整体文化素质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相比是较高的。犹太人非常重视知识,认为没有人是贫穷的除非他没有知识,拥有知识的人拥有一切。对于犹太人,拉比可能会问:“一个人要是没有知识,那他还能有什么呢?一个人一旦拥有知识,那他还能缺什么呢?”《塔木德》上也这样说:“为获得学识,你们固然要花费许多银钱;但有了学识以后,必获得更多的金钱。”

全球著名的维亚康姆公司董事长萨姆纳·雷史东,1923年出生在波士顿,父亲罗斯坦是波士顿犹太西角的油毛毡售货员。美国实施禁酒法之后,罗斯坦成为烈酒批发商和夜总会老板,后来他买下了一间餐厅。1936年,罗斯坦又买下了一家最早的汽车电影院。

罗斯坦深知,越有知识越能赚大钱。在赚到足够的钱之后,他把儿子雷史东送到哈佛大学主修语言学。雷史东参加二次世界大战后,回到哈佛大学并获得法律学位。执业6年之后,他加入了父亲的公司。在20年内,他将法律知识用在并购方面,把全国娱乐业公司的电影院由12家,扩张为855家。他靠着并购20世纪福克斯公司、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和米高梅联合家庭娱乐公司,赚了数百万计的财富。

1987年,雷史东融资买下维亚康姆公司,又赚了10亿美元,这家媒体公司依靠他的经营最终扩张成大企业。1998年,维亚康姆公司拥有百视达娱乐、西蒙·舒思特出版公司、派拉蒙影城、纽约游骑兵队、音乐电视频道、尼可罗登儿童频道以及美国频道、科学幻想小说频道。1999年9月,雷史东用维亚康姆公司作为跳板,发动规模更大的杠杆并购,以360亿美元的代价买下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当年,《福布斯杂志》估计他有94亿美元的资产。

《塔木德》上说:“学识及能力,都像是价值最昂贵的怀表。”拉比经常教育人们说:“不要说等我空闲时我就读书,也许你将永远没有空闲。”“商人要学识渊博。”这是犹太人提出的口号,同时也是他们的经商法则。

犹太人最看不起粗俗的商人,认为没有知识的商人不算是真正的商人,既然你不是真正的商人,我就没必要和你做生意。犹太商人绝大部分学识渊博、头脑灵敏,正因为如此,他们才在生意中永立不败之地。

知识和金钱成正比,见多识广,眼界开阔,判断力强,可以很有效地拉近自己与成功的距离,在生意场上少走弯路。学识渊博的犹太商人除了了解自己的商品以外,还了解自己商品所针对的顾客的心理,尽力满足他们的需要,选取合理的场所,必要时还要客气而又不失风度地与顾客周旋,取得顾客的信任和重视。顾客对商品开始注意,这样生意就成功了一半。

一个做钻石生意的犹太商人曾问他的合作伙伴:“你知道大西洋底部有哪些鱼类吗?”听者乍一听问这个问题,可能都会感到莫名其妙。因为做钻石生意和大西洋底部的鱼类毫无关系,怎么问这样一个驴唇不对马嘴的问题呢?但犹太人自有自己的想法:一个钻石商人需要的是一个精明的头脑,对方连大西洋有哪些鱼类都了如指掌,可见对钻石的业务知识也同样相当熟悉,那么对巨细俱全的钻石种类的分析肯定也是全面、周到的,和这样的商人合作肯定能赚钱。

犹太商人是怎样做到学识渊博的?《塔木德》上说,有位智者被人问道:为何你能成为智者?智者闻言答道:“因为直到目前为止,我在灯油方面所花的钱,此起食用油方面还要多得多。”花很多钱买灯油说明此人爱学习,夜里经常读书。犹太人在学校受到正规教育后,又很注重自教自学。

事业有成的犹太人都有一套高效的读书方法,许多成功的犹太商人正是从阅读中寻求商业灵感的。图书、报纸、杂志等都是阅读的载体,大凡成功的商人都有敏锐的思维能力,通过阅读发现和迅速判断各类信息中潜在的商机并付诸实施,即可产生巨大的威力。

时下我们有些老板忙于工作和各种应酬,很少时间用于阅读。真正想有所作为的商人,应当多用一些时间读书看报翻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