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处事绝学(历代经典文丛)
36233400000035

第35章 《菜根谭》——意味隽永的散文诗(9)

【译文】

生活在清明的时代,处世应当正直;生活在战乱的年代,处世应当圆滑;生活在末世,处世应当正直与圆滑两种手段并用。对待好人应当宽厚,对待恶人应当严厉,对待平常的众人应当宽厚严厉都有。

【点评】

满朝都是人才,就表明一个贤能的君主出现了。末世无英才,贤者或隐于市朝,或已被奸人陷害。治世之君识正直的忠臣,对他们加以保护。魏徵担任谏议大夫,敢于当面对太宗提出批评,太宗很赞赏他。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徵:“历史上的君主,为什么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呢?”魏徵说:“能够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君主,就是明智的;片面听取个别人的话,就是昏庸的。在历史上,尧、舜属于明智的君主,而秦二世、隋炀帝这样的就属于昏庸的君主。君主要是广泛听取臣民的意见,就能了解下面的情况,不会被小人所蒙蔽。”唐太宗点头称是。一个大臣的正直在这时博得的是功业、名望。相反,在乱世昏君面前,这种正直就是找死,而且不会给任何人带来好处。世人自己保护自己,做事圆滑也是迫不得已。世上一切在于变通。

念过不念功,忘怨不忘恩

【原文】

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

【译文】

我对别人有功,不要记住。有了错却不可以忘记。别人对我有恩不能忘,而对我有私怨,却不能不忘。

【点评】

一般人总是容易记仇而不善于怀恩,因此有“忘恩负义”等说法,古之君子却有“以德报怨”的传统。一个人对你做了错事,他有两种心理,一种是感到悔恨、抱歉,希望给你补偿;另一种是认为与你的交情已无法挽回,从此与你为敌。他能走上哪条路,要看你。记住别人与你的私怨,等于向别人打出了战牌;而忘却则是一种召唤,是给予他人和自己一次重新开始的机会。使你的路上少一个敌人,多一个朋友。凡事多看别人的长处,多记别人的好处,矛盾就化解了。这就是有修养的人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

崇俭养廉,守拙全真

【原文】

奢者富而不足,何如俭者贫而有余;能者劳而府怨,何如拙者逸而全真。

【译文】

生活奢侈的人富有东西却不够用,怎能比得上节俭的人虽然贫穷,东西却有剩余;有才能的人劳累而心中怨恨,怎能比得上笨拙的人闲散却保持了本性。

【点评】

“勤俭为富贵之本,奢侈为贫贱之源”。奢侈者如一个无底的匣子,再多的金银珠宝放进去都会不见踪影。他们有钱时,欲望总是像氢气球一样胀得满满,不肯降落;无钱时,因为没有积蓄,又不得不为生活担忧。奢侈是贫穷的前奏,贫穷是奢侈的必然结局。节俭者却相反,钱尽其值,物尽其利,每一样东西在他们手里都发挥了最大的作用。他们总是为明天留下很多,所以他们的生活常常游刃有余。劳动是幸福的左手,节俭是幸福的右手。如果勤俭持家,幸福富足的生活就已不再是梦。

读书见圣讲学躬行,居官爱民立业种德

【原文】

读书不见圣贤,如铅椠佣;居官不爱子民,如衣冠盗;讲学不尚躬行,如口头禅;立业不思种德,如眼前花。

【译文】

读书却不学习圣贤,就是文字的奴隶,为官却不爱惜人民,就是衣冠楚楚的强盗;讲学问不崇尚实践,就像随口念经不悟佛心的和尚;建立功业却不想着培养道德,就像开放的花朵,转眼就会凋零。

【点评】

人没有地位,做不了什么大事,价值的确不大。但如果居高位而不为民谋利,他不只没有功绩,对社会还会有负价值。有些人甚至鱼肉百姓,就更为可恶了。山林里的强盗.你可以与之搏杀自卫,还可以檎寇立功。而做官的强盗来了,你却只能恭恭敬敬,任其舔食,否则就是不忠于朝延。有些时候,官匪一家,狼狈为奸,令百姓苦不堪言.衣冠强盗坐于公堂,良民就会入山为盗贼,这是历史的必然。

人心本有真文章,用心读取方受用

【原文】

人心有一部真文章,都被残篇断简封锢了;有一部真鼓吹,都被妖歌艳舞淹没了。学者须扫除外物,直觅本来,才有个真受用。

【译文】

人的心里有一本真正的文章,都被杂乱不全的文章遮盖了;有一首真正的乐曲,都被那些妖艳淫乐的歌舞淹没了。治学的人只有清除身外之物,直寻自己的本心,才会真正享受其中乐趣。

【点评】

人总是为世俗的成见所左右。许多时候,你以为看见了许多、听到了许多,但实际上你什么也没听见,什么也没看见,你只看到前人的结论。人们都说雾是白色的,伦敦的人也觉得那里的雾洁白缥缈。一天,一位画家在画里把伦敦的雾画成紫色。人们开始惊奇不解,但很快就发现,因为建筑物的反射和水汽作用,伦敦的雾的确是紫色的。不要吞下别人的答案,问自己的心灵,凭自己的感觉,你的面前将出现一个全新的世界。

苦心常得悦心趣,得意便生失意悲

【原文】

苦心中常得悦心之趣,得意时便生失意之悲。

【译文】

心存俭苦,常能体会到令人喜悦的趣事;顺心得意时,就会出现失意的悲伤。

【点评】

任何事情都是发展变化着的,苦悲可以转化,得失不是永恒。在这样的情况下,要看主观上用什么态度对待人生。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对生活要求越高的人越容易感觉到生活痛苦。人生本来是多灾多难的,但是我们必须征服这种苦难,绝对不可以抱着失败主义思想。一个人如果不及时彻底铲除苦恼的根苗,那得意过后失意的悲哀就会接踵而来。屈原长叹息掩涕,以至最后自杀,就是因为他报有太多的希望,他理想中的社会当时根本不存在。与之相反,一个生性淡泊,对生活无所求的人却常常过得很安适。没有希望也就很少失望,甚至发现一切比想象得好多了,生出许多满足和欣喜。这是庄子的生活方式。不过,追求的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这种幸福是庄子们所没有的。

学者清苦治学,勿失潇洒趣味

【原文】

学者有段兢业的心思,又要有段潇洒的趣味。若一味敛束清苦,是有秋杀无春生,何以发育万物。

【译文】

学者要有一份兢兢业业的心思,又要有一份潇洒的情趣。如果一味是约束和清苦,就是只有秋天的肃杀而没有春天的生机,怎么能滋育万物?

【点评】

没有一种学问的目的是使人痛苦,真正的学问应该使人欢乐,应该融入生命的规律,融入人的性情。学习会给人带来一种心灵共振的快感。治学要经历一个理性的阶段,没有理性的力量,没有对感性的适当摒弃,钻研就无法坚持。但学问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快乐的,没有感性的辅佐,任何一种学问都不可能达到至高境界。有兢兢业业的治学之心,却没有潇洒超脱,是纯粹的书虫,他的学问无法融于社会,无法化为现实的力量。

真廉无廉名,大巧无巧术

【原文】

真廉无廉名,立名者正所以为贪;大巧无巧术,用术者乃所以为拙。

【译文】

真正廉洁的人没有廉洁的美名,立名正是因为他有贪心;最灵巧的人不使用权术,用权术正是因为愚蠢。

【点评】

一个真正廉洁的人,由于他廉洁的动机不在于让人歌功颂德,自然也就不会廉名远播。有几类人无法著名,比如隐士。有人说许由、严光、伯夷、叔齐是真隐士,但是他们真的隐了吗?

我们今天为什么知道他们的名字?没有在政坛上张扬自己,不等于没有在历史上张扬自己。他们比许多入世的人更出风头,更显眼。廉洁得出了名的人,是不是都故作廉洁以图虚名?这不能一概而论,但这种人的确不少。好名之人的确不比好利之徒境界更高。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决不会靠卖弄小聪明、炫耀才华来提高身价。

宁虚勿滥,宁缺勿全

【原文】

器以满覆,扑满以空全。故君子宁居无不居有,宁处缺不处完。

【译文】

倾斜的容器因为装满而翻倒,储蓄罐因为空无一钱而得以保全。所以君子宁愿处在无的境地,也不愿处在有的境地,宁愿有所欠缺而不愿十全十美。

【点评】

孔子在祠庙里看见一个设计巧妙的器皿,就对弟子们说:“听说这种器皿在不空不满的时候是端正的,但在空的时候会翻倒,水装得太满的时候也会翻倒。”学生往器皿里面灌水。果然,当水装得适中的时候,器皿就端端正正地立在那里。不一会儿,水灌满了,它就翻倒了,里面的水流了出来。又过了一会,器皿里的水流尽了,它又歪斜在那里。孔子感慨地说:“唉!哪里有太满了而不翻倒的呢!”多占有一份东西,就会多一份对失去的恐惧,当权者和大富翁日子都不太好过。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一个人的内心如果充满妄想和邪念,心理就会发生障碍而不接受他人的善言。一个人一旦处于骄狂心态之下,对事物的追求如有一堵墙挡住了他的视线,使他在自我封闭的圈子里自满。这样他们就会成为攻击的焦点,谣言的目标,一举一动都被舆论所追逐。这时,普通的、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反倒成了他们羡慕的对象。

出世入世

虚圆者建功立业,执拗者偾事失机

【原文】

建功立业者,多虚圆之士;偾事失机者,必执拗之人。

【译文】

古来建功立业的大都是谦虚灵活的人;而败坏事业丧失良机的必定是固执倔强的人。

【点评】

春秋时期,有个著名的政治家叫管仲,他年轻时家里很穷,常常为了生计发愁。他的好朋友鲍叔牙是个富家子弟。鲍叔牙拿出一些钱,他们俩一起做生意。赚了钱以后,管仲总是多拿一些。当有人在鲍叔牙面前搬弄是非时,鲍叔牙微笑着说:“是我主动让他多拿的,管仲不是个贪心的人,他家里实在太穷了。”后来,管仲参了军,每一次打仗都躲在最后面,撤退的时候又跑在最前面。当有人在鲍叔牙面前嘲笑管仲是个胆小鬼时,鲍叔牙说:“管仲有老母亲需要赡养,所以才会那样做。你们看着吧,他今后一定能做出大事来。”管仲后来果然当上了齐国的宰相,他常说:“生我的是我的父母,而真正了解我的却是鲍叔牙!”从这个故事看,管仲正是个“虚圆之士”,因此能够建功立业。走路从不转弯的人,他的结局一定是头撞南墙。儒家主张内仁外和,就是要人既在内心深处坚持道德原则,绝不让步,外在又灵活机动,处世随和,这样人与人的关系才可能融洽。当然,这些做起来有些难度,需要我们把握好“度”。

老当益壮,穷且益坚

【原文】

日既暮而犹烟霞绚烂,岁将晚而更橙桔芳馨。故末路晚年,君子更宜精神百倍。

【译文】

当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天空的晚霞仍然是灿烂绚丽光彩夺目的,一年将尽的季节,橙桔却飘着诱人的芳香。所以有德行的人到了晚年时,就更应该振作精神,老有所为。

【点评】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英雄的雄心从来都不会随岁月而流逝,他们的努力因死亡的逼近而加速。因为老年人比年轻人更理解生命只有一次,他们已没有时间再去逍遥了。漫长的一生已为他们积累了数不清的经验,老马识途,做许多事他们都比年轻人更轻车熟路。商朝末年,纣王无道,周文王想推翻纣王的统治,所以到处寻访能安邦治国的人才。有一天,文王带着人马到渭水北岸去打猎。在渭水边,他看见一个老人坐在河岸上钓鱼。大队人马过去,那位老人只当没看见,还是安安静静钓他的鱼。文王见他钓鱼不用鱼钩,感到很奇怪,就上前问他原因。老人说:“我在这里钓鱼,是要让愿者上钩。”文王和他交谈了一会,知道他叫姜尚,已经八十多岁了,是一个精通兵法的能人。文王非常高兴,于是封姜尚为军师,后人称姜尚为姜太公。后来,姜太公辅佐周武王打败了商纣王,建立了周朝。姜太公八十余岁辅佐文王,最终助武王统一天下,廉颇、黄忠年逾半百,无人能敌,有许多人并不是年老昏聩。“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正是这晚霞辉映出了白日中无可比拟的绚烂。

藏才隐智,任重道远

【原文】

鹰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它攫人噬人手段处。故君子要聪明不露,才华不逞,才有肩鸿任巨的力量。

【译文】

老鹰站立时就像是睡着了一样,老虎走路时就像是生病了_样,而这恰恰是它们抓食人畜的高明手段。故此有德的人不显露他们的聪明,不夸耀他们的能力,这样才会有肩负重大任务的力量。

【点评】

堪成大事者都善于韬晦。俗话说“咬人的狗不叫,爱叫的狗不咬人”。整天夸夸其谈聪明外露的人难成大事。赵括纸上谈兵无人能敌,却只能败兵疆场;宋朝的张浚组织“花腿军”,大言扫敌,却一事无成。而刘备在曹操面前唯唯诺诺,尽掩英雄之气,所以能安全离开曹营,重振汉室基业,三分天下。勾践在夫差面前低声下气,所以能灭吴匡复越国。正是他们懦弱的外表消除了敌人的戒心,使他们有机会能东山再起。智慧只在心中,流露在脸上的聪明不是智慧,而是浅薄。一个才德兼备的人,很容易招致旁人的忌恨,总是处于危险的境地。因此保护自己的最好方法,是抱有深藏不露的态度,像老子所说的那样“大智若愚”,如此才能成就大事。

俭过则为悭吝,让过则为足恭

【原文】

俭,美德也,过则为悭吝,为鄙啬,反伤雅道;让,懿行也,过则为足恭,为曲谨,多出机心。

【译文】

俭朴是一种美德,但过分了就成为吝啬小器,成为斤斤计较的守财奴,反而有伤风雅之道;谦让本来也是一种美德,但做得过分了就成为屈膝谄媚,成为小心翼翼的人,反而多出了一些巧诈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