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由世界各国航空公司所组成的大型国际组织,其前身是1919年在海牙成立并在二战时解体的国际航空业务协会。1944年12月,出席芝加哥国际民航会议的一些政府代表和顾问以及空运企业的代表集会,商定成立一个委员会,为新的组织起草章程。1945年4月16日在哈瓦那会议上修改并通过了草案章程后,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成立。总部设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执行机构设在日内瓦。协会的宗旨是“为了世界人民的利益,促进安全、正常和经济的航空运输,扶植航空交通,并研究与此有关的问题”;“对于直接或间接从事国际航空运输工作的各空运企业提供合作的途径”;“与国际民航组织及其他国际组织协力合作”。凡国际民航组织成员国的任何空运企业,经其政府许可都可成为会员。1993年8月,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和中国南方航空公司正式加入该组织。1994年4月15日,该协会在北京设立了中国代理人事务办事处。1995年7月21日,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正式加入该组织,成为该协会在中国大陆的首家代理人会员。1997年3月3日,中国西南航空公司正式成为国际航协的多边联运协议成员。
亚洲开发银行
简称亚行,是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区域性政府间国际金融机构。是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赞助建立的机构,同联合国及其区域和专门机构有密切的联系。根据1963年12月在马尼拉由联合国亚太经社会主持召开的第一届亚洲经济合作部长级会议的决议,1965年11月至12月在马尼拉召开的第二届会议通过了亚洲开发银行章程。章程于1966年8月22日生效,11月在东京召开首届理事会,宣告该行正式成立,总部设在马尼拉。建立亚行的宗旨是促进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合作,特别是协助本地区发展中成员以共同的或个别的方式加速经济发展。1986年2月17日,亚行理事会通过决议,接纳中国为亚行成员国。同年3月10日中国正式为亚行成员,台湾以“中国台北”名义继续保留席位。在1987年4月举行的理事会第20届年会董事会改选中,中国当选为董事国并获得在董事会中单独的董事席位。同年7月1日,亚行中国董事办公室正式成立。2000年6月16日,亚行驻中国代表处在北京成立。
加勒比开发银行
1969年10月18日,16个加勒比国家和2个非本地区成员在牙买加金斯敦签署协议,成立加勒比开发银行。1970年1月26日,协议生效,1月30日,举行理事会成立大会。总部设在西印度群岛的巴巴多斯首都布里奇顿。该行的宗旨是促进加勒比地区成员国经济的协调增长和发展,推进经济合作及本地区的经济一体化,为本地区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援助。理事会为最高决策机构,由22个理事组成,每年举行一次会议。1997年5月22日,在加拿大多伦多召开的第27届加勒比开发银行年会决定接纳中国为加勒比开发银行的非本地区成员国。1998年1月20日,中国正式成为该行成员。
欧洲复兴开发银行
简称欧洲银行,于1991年4月14日正式开业,总部设在伦敦。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的宗旨是在考虑加强民主、尊重人权、保护环境等因素下,帮助和支持东欧、中欧国家向市场经济转化,以调动上述国家中个人及企业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向民主政体和市场经济过渡。投资的主要目标是中东欧国家的私营企业和这些国家的基础设施。该银行的主要业务为:第一,提供必要的技术援助和人员培训;第二,帮助受援国政府制定政策及措施,推动其经济改革,帮助其实施非垄断化、非中央集权化及非国有化;第三,为基本建设项目筹集资金;第四,参加筹建金融机构及金融体系,其中包括银行体系及资本市场体系;第五,帮助支持筹建工业体系,尤其注意扶持中小型企业的发展。理事会为最高权力机构,由每个成员国委派正副理事各一名,每年举行年会一次。
欧洲中央银行
根据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规定于1998年7月1日正式成立,其前身是设在法兰克福的欧洲货币局。欧洲央行的职能是维护货币的稳定,管理主导利率、货币的储备和发行以及制定欧洲货币政策;其职责和结构以德国联邦银行为模式,独立于欧盟机构和各国政府之外。欧洲中央银行是世界上第一个管理超国家货币的中央银行。它不接受欧盟领导机构的指令,不受各国政府的监督。它是唯一有资格允许在欧盟内部发行欧元的机构。欧洲中央银行的组织机构主要包括执行董事会、欧洲央行委员会和扩大委员会。欧洲央行委员会的决策采取简单多数表决制,每个委员只有一票。货币政策的权力虽然集中了,但是具体执行仍由各欧元国央行负责。各欧元国央行仍保留自己的外汇储备。
欧洲自由贸易联盟
又称“小自由贸易区”。1960年1月4日,奥地利、丹麦、挪威、葡萄牙、瑞典、瑞士和英国在斯德哥尔摩签订《建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公约》,即《斯德哥尔摩公约》。该公约经各国议会批准后于同年5月3日生效,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正式成立,简称欧贸联。总部设在日内瓦。欧贸联的宗旨是在联盟区域内实现成员国之间工业品的自由贸易和扩大农产品贸易;保证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在公平竞争的条件下进行;发展和扩大世界贸易并逐步取消贸易壁垒。其主要任务是:逐步取消成员国内部工业品的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以实现“自由贸易”;对其他国家的工业品仍各保持不同的关税率;扩大农产品的贸易;不谋求任何形式的欧洲政治一体化。欧贸联主要由理事会、常设委员会以及秘书处组成。1993年1月成立监督局,负责监督欧贸联成员国遵守欧洲经济区协议,欧贸联国家企业遵守欧洲经济区竞争原则;1994年1月24日,各成员国签署了建立法院的协议,其职责和权限与欧洲法院相似。
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
1995年4月18日,南非、印度、澳大利亚、肯尼亚、毛里求斯、新加坡和阿曼在毛里求斯发表推动环印度洋经济圈计划的联合声明。1997年3月6日一7日,环印度洋的14个国家在毛里求斯召开部长级会议决定正式建立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简称环印联盟。环印联盟地跨三大洲,连接亚洲、非洲、大洋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巨大的人力资源、广阔的市场和众多的海空航线。联盟宪章将发展地区贸易视为首要目标,并希望通过促进贸易自由化、取消各种贸易障碍和降低各种关税壁垒来实现这一目标。联盟的宗旨是遵循尊重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政治独立、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平等互利和协商一致等原则,不卷入双边等有争议的问题,推动区域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促进成员国的经贸往来和科技交流,扩大人力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加强成员国在全球经济事务中的协调。部长理事会是最高权力机构,由各成员国外长组成,每年召开一次会议或根据需要召开会议,负责制定政策,决定新的合作项目和领域。2000年1月,中国被接纳为该组织的对话伙伴国。
太平洋共同体
1947年2月6日,当时在南太平洋地区有属地和托管地的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荷兰六国政府在澳大利亚堪培拉签署了《堪培拉协议》,宣布成立南太平洋委员会。1962年荷兰把西伊里安移交给印度尼西亚后退出。在1997年10月举行的会议上该组织决定从1998年10月起改名为太平洋共同体。该组织宗旨是促进南太平洋地区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福利和进步。全体委员会是南太平洋委员会最高决策机构,有权任命南太平洋委员会主要官员。每年在年会前4个月举行会议。秘书处负责日常工作。
太平洋岛国论坛
1971年8月5日至7日,在新西兰的倡导下,澳大利亚、新西兰、斐济、西萨摩亚、汤加、瑙鲁和库克群岛在新西兰首都惠灵顿召开南太平洋7方会议,正式成立南太平洋论坛。1999年10月5日改为现名。总部设在斐济首都苏瓦。其宗旨是加强南太平洋地区各国在贸易、经济发展、航空、海运、通信、旅游、文化教育、工农业发展、海洋法、渔业和海床资源、能源等问题上进行合作和协商。论坛每年举行一次会议。从1989年起,论坛决定邀请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法国、中国出席论坛首脑会议后的对话会议。中国自1990年起以非本地区成员国的身份参加南太论坛对话会议。2002年9月11日,太平洋岛国论坛驻华贸易代表处在北京正式开馆。
东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场
简称东南非共同市场,是在原东部和南部非洲优惠贸易区的基础上成立的区域性经济组织,是非洲地区成立最早、最大的也是最成功的地区经济合作组织。1993年11月,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召开的贸易区第十二次首脑会议通过了把贸易区转变为共同市场的条约。1994年12月9日,在马拉维首都利隆圭举行的贸易区首脑会议批准了该条约,并宣布东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场正式成立。共同市场旨在通过集体努力改造和完善自身的经济结构,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贸易和其他经济领域里的合作。到2020年建立起货币联盟,发行共同货币。首脑会议是东南非共同市场的最高决策机构,一般每年举行一次会议。2004年2月,中国首任驻东南非共同市场特别代表、中国驻赞比亚大使胡守勤在卢萨卡向东南非共同市场秘书长姆文查递交了由外交部长李肇星签署的任命书,从而使中国成为继法国和美国之后第三个向这个组织派驻特别代表的国家。
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
简称“南共体”,其前身是1980年成立的南部非洲发展协调会议。1992年8月17日,南部非洲发展协调会议的10个成员国首脑在纳米比亚首都温得和克举行会议,签署了关于建立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的条约、宣言和议定书三个文件,决定改南部非洲发展协调会议为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以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1996年6月28日,南共体的政治、防务以及安全机构在博茨瓦纳首都哈博罗内正式成立,使共同体的作用扩大到了防务领域。南共体的宗旨是在互利、均衡和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开放型经济,打破关税壁垒,促进贸易和投资,实行人员、货物和劳务的自由往来,逐步统一关税和货币,最终实现地区经济一体化。南共体的组织机构由首脑会议、部长理事会、部门技术委员会、官员常设委员会、常设秘书处和政治、防务、安全机构以及确保遵守和正确解释条约的法庭组成。
西非经济货币联盟
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中贝宁等7个法语国家于1994年1月10日成立。这一联盟的宗旨是促进成员国间的人员、物资和资金流通,最终建立起由西非7个使用非洲法郎的国家组成的共同市场,作为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货币联盟的补充。1996年1月15日,第二届西非经济货币联盟部长理事会通过了7国间实行特惠关税制的文件,确定了在1997年完全实现联盟内关税互免的目标。
东非合作组织
由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三国在业已解体的原东非共同体基础上成立的地区合作组织。1996年4月13日,三国领导人在坦桑尼亚北部城市阿鲁沙举行的首脑会议上宣布成立东非合作组织时,强调该组织将加强成员国之间在贸易、投资、工业、旅游及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合作,促进该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该组织常设委员会秘书处设在阿鲁沙。1996年7月1日,肯尼亚、乌干达和坦桑尼亚宣布三国的货币可自由兑换。1997年9月东非护照开始启用。
中部非洲国家经济共同体
1981年12月,中部非洲关税和经济联盟第17次首脑会议在利伯维尔举行,会议讨论成立中非经济共同体问题。1983年10月17日至18日,中部非洲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加蓬首都利伯维尔举行会议,会上签署了共同体条约,中部非洲国家经济共同体正式成立。总秘书处在利伯维尔。共同体致力于促进成员国之间在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的协调与合作,最终取消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建立和保持共同的对外贸易关税率,统一对第三国的贸易政策,逐步消除成员国之间在人员、财产、劳务、资本等方面自由流通的障碍,并建立起合作和发展基金。共同体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会议为最高决策机构,每年开会一次,轮流在各成员国举行,由东道国元首任主席。2004年1月,第11届首脑会议在刚果(布)首都布拉柴维尔举行,会议通过了包括成立自由贸易区在内的多项决议。根据会议发表的公报,为了加快地区一体化进程,共同体11个成员国一致同意在中部非洲地区成立自由贸易区,该自由贸易区将于2007年12月31日正式运行。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
1992年由亚洲开发银行倡议发起成立,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互利合作、联合自强的机制,也是一个通过加强经济联系,促进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务实的机制。其合作形式是以项目为主导,根据次区域成员的实际需要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大湄公河次区域涉及流域内的6个国家有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亚洲开发银行是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协调方,负责筹措各类资金和提供各种技术援助。领导人会议是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最高级会议。
国际展览局
专门从事监督和保障《国际展览公约》的实施、协调和管理举办世博会并保证世博会水平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国际展览公约》规定了世博会的分类、举办周期、主办者和展出者的权利和义务、国际展览局的权责、机构设置等。《国际展览公约》经过多次修改,成为协调和管理世博会的国际公约,国际展览局依照该公约的规定应运而生。展览局行使各项职权,管理各国申办、举办世博会及参加国际展览局的工作,保障公约的实施和世博会的水平。国际展览局总部设在巴黎,成员为各缔约国政府。国际展览局1993年5月接纳中国为正式成员国。
安第斯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