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少年就失去了父母,跟随叔父生活,拜名师水镜先生为老师。
有一天,水镜先生叫诸葛亮清炖一条鲤鱼。鱼炖好了,诸葛亮出外挑了一担水。一进门,见水镜先生对一群弟子正在发脾气。原来,不知是谁把炖好的鱼吃了一半。十几个弟子谁都说自己没吃。诸葛亮眼睛一眨,想了一个办法,很快就找到了吃鱼者。
试问,诸葛亮想的什么办法呢?
172.巧裁缝
明朝嘉靖年间,京城有一巧裁缝,远近闻名。他缝制的衣服,长、短、宽、窄无不合体,穿在身上既舒服又大方。有一位御史大夫让他做一套官服。见面后,他请御史说一说哪年科举及第、担任御史已有几年;同时,又向御史的管家打听主人的性格——偏偏没有量尺寸。御史深感奇怪,心想,做衣服要知道这些有什么用?这个裁缝该做的事不做,连尺寸也不知道,能做衣服吗?
几天后,裁缝把官服送去,御史穿上,果然合身得体。御史更觉奇妙,请他来问个究竟。当裁缝回答后,御史十分佩服。
试问,裁缝是怎样回答的呢?
173.赵广拒画
赵广是宋代着名画家李伯时的书僮。李伯时绘画时,他在左右侍候。久而久之,也学会了画画,而且他的画简直和李伯时的画不相上下。李伯时经常让赵广代自己作画,然后署上自己的姓名,一般人根本分不出真假。
金兵南下,赵广不幸被敌军抓去。金兵听说赵广是画家,便要他画掳来的南宋妇女像。赵广推托自己不会画画,断然加以拒绝。金兵持刀威胁,赵广仍不从命。金兵恼羞成怒,要砍掉赵广的手指,使他终生不能再握笔作画。赵广再三申辩自己不会画画,要求金兵不要错怪他。毫无人性的金兵,根本不理赵广的话,残忍地砍掉了他右手的大拇指,并把他赶出兵营。
赵广逃到南宋境内。他养好伤之后,索性公开卖画为生,他右手大拇指已没有了,可是却丝毫没有影响他画画。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174.巧惩贼将
宋朝末年,元军长驱直入。扬州是兵家必争之地,当时局势很乱,百姓纷纷向四郊逃难。
有一个身强体健的妇女,当扬州将沦陷时,嘱丈夫带儿女先出城逃难,自己将家产藏好,然后怀揣一把利剪,出城寻夫。途中,遇一敌将,见她颇有风姿,骑马追来,喝令站住。但那妇女急中生智,想了一个办法,终于使贼将自己害死了自己。
试问,那妇女用的什么巧计?
175.一匹瘦马
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曾经当面答应张融,要提升他为司徒长史,可是过了很久,任命的文书始终没有下来。
一次,张融陪宋太祖外出,故意骑了一匹非常瘦的马。宋太祖见了,就问他说:“你的这匹马怎么这样瘦呀,你每天喂它吃多少粮草?”
当张融回答以后,宋太祖立即任命他为司徒长史。
试问,张融是怎样回答的呢?
176.一女配三家
专以作媒为生的陆媒婆,生有一女,取名彩姣。长到十八岁,因容貌美丽,求婚者甚多,却都被陆媒婆一一回绝了。因为她要把女儿当作“摇钱树”,嫁个有钱有势的人家,以便吃穿不愁,终身有靠。
赵村有个告老还乡的府台大人,愿娶彩姣为媳。陆媒婆想赵家不但富有,而且朝中还有高亲,就把女儿许配给赵公子,取了聘银一千两。
不久,有位沈家公子托人求亲。陆媒婆一打听,沈府不但豪富,而且沈老爷正在朝中做官,如果攀上这门亲戚,自己马上可以享大福,于是又把女儿许配给沈公子,收取聘银二千两。
又过了一段时间,又有位徐公子请人来作媒,愿娶彩姣为妻。陆媒婆想,徐老爷是当地的府台大人,结了这门亲,连县官老爷见了我也得低头三分。于是她又将女儿许配给徐公子,得了三千两银子。
一女配三家,情理难容。但陆媒婆认为,有当地府台大人作靠山,还怕什么?
迎亲那天,三家花轿都来接新娘了。只有一个彩姣,三家争吵起来,于是告到官府。知县见三家都不好得罪,此案实在难判,只好向师爷请教,绍兴师爷替县令想出一条妙计,判了此案。
试问,他想的什么妙计?
177.百文百鸡
我国南北朝时期有个着名数学家叫张邱建,他出生于一个养鸡人家。八九岁时,父亲就经常带他上城里去卖鸡,小邱建的任务是在一旁帮助父亲算账。
瞧,上百只鸡,看公鸡、母鸡、大鸡、小鸡,价格不一,买的数量各异,但小邱建的眼睛一转,就能口算得分厘不差。邻居们都称小邱建为“神童”,有什么疑难问题常找他帮助解算。
小邱建“神童”的美称传遍了附近乡里,传到县官的耳朵里。县官不大相信,想亲自试一试。
这天,县官派人把小邱建的父亲请来,交给他一百文钱,让他送一百只鸡来,当时的鸡价是:公鸡每只五文钱,母鸡每只三文钱,小鸡三只一文钱。
一路上,小邱建的父亲绞尽脑汁也没算清这百鸡账。没想到回家给小邱建一说,邱建转了转眼,对父亲说道:“明天给县官送去四只公鸡、十八只母鸡、七十八只小鸡。”
第二天,邱建的父亲将鸡如数送给县官。县官一查点,鸡的品种、数量与钱数正好相符,不禁暗暗叫绝。他想再考考神童,于是再给邱建的父亲一百文钱,让他仍买一百只鸡来,但三种鸡不能与这次相同。
父亲很担心,心想:儿子还能算出新的鸡数吗?不料回家后,小邱建很快就算好了:八只公鸡、十一只母鸡、八十一只小鸡。他父亲一算,加起来正好还是一百只鸡合一百文钱。
这次,父亲干脆带上小邱建一同去送鸡。县官点过鸡数,连声赞好,又拿出一百文钱,仍让邱建的父亲再送品种不同的一百只鸡。
试问,这一次鸡应该怎样算呢?
178.管仲买鹿
齐恒公依靠管仲把国家治理得很好,征服了许多割据一方的诸侯国。但是,楚国却不肯听齐国的号令,若不能征服楚国,齐国就不能成为中原霸主。那么,如何征服楚国呢?
齐国好几位大将向齐桓公请战,要求率重兵去打楚国。担任相国的管仲却连连摇头,他对将军们说:“齐楚交战,旗鼓相当,够一阵拼杀的。战争将用完齐国辛辛苦苦积蓄下来的粮草。更何况,齐楚两国几万生灵将成为尸骨。”
将军们哑口无言,都用询问的目光注视着功劳卓着的管仲。管仲却不慌不忙,带领许多人看炼铜去了。
一天,管仲派一百多名商人到楚国去购鹿。鹿是齐国稀少的动物,仅楚国才有。但楚人只把鹿作为一般的动物,用很少的钱就可以买一头。
管仲派去的商人按管仲的授意,在楚国到处扬言:“齐桓公好鹿,不惜重金。”
齐国商人抬价购鹿,三枚铜币一头。过了十天,加价五枚铜币一头。
楚成王和大臣闻知此事后,颇为兴奋。他们以为繁荣昌盛的齐国即将遭殃,因为十年前卫国的国君因好鹤而把国亡了,齐桓公好鹿,正在蹈其覆辙。楚成王想,等齐国大伤元气后,我们好取而代之。
管仲竟把鹿价又提高到40枚铜币一头。
依靠这一办法,不久,齐国征服了楚国。
试问,这是什么道理呢?
179.小儿擒盗
北宋神宗年间,江州人王昭在朝为官,全家住在京城内,王昭有个小儿子,排行十三,人称十三郎。别看这孩子只有五岁多,却聪明乖巧,招人喜爱。
那年正月十五晚上,京城里家家户户都点起各色奇巧的花灯。王昭一家,老老少少,一个个打扮得漂漂亮亮,来街上观灯。十三郎的穿戴更是不凡,仅头上那顶帽子就值一千来贯钱。王昭嘱咐家人王吉,把十三郎驮在背上,随大家一起去观灯。
王家一行人边走边看,不觉来到宣德门前。恰好神宗皇帝也在这里看灯,你看那楼上灯光灿烂,香烟袅袅;楼下百戏纷呈,锣鼓喧天,丝竹声声,王吉随着人流拥入人群之中,因肩上驮着十三郎,不便观看,挨挨挤挤,很不得意。忽然他觉得背上轻松了许多,一时忘乎所以,伸伸腰,抬头看,呆呆地向上看看。正看得起劲,他猛然惊觉,急回头看时,背上没了十三郎。这一惊非同小可,王吉顿时冷汗直冒,连忙四下望去,到处呼喊,仍然不见十三郎的影子……
十三郎正在王吉背上看灯,忽然有人挨到王吉身旁,轻轻伸手将他接去,仍旧一般驮着。十三郎贪着看灯,也没觉出来。只见那个人在人群中乱挤着向外边急走。十三郎大声喊:“王吉,到哪儿去呀。”再定睛一看,哪里是王吉,衣帽装束,都另一个样子了。十三郎年纪虽小,心里却十分明白,他知道是被人拐了。他想声张,左右却不见一个熟人。心里思量:“此人一定是贪我头上珠帽,如被他抢去,就很难找回来了。于是就把帽子摘下来,揣在袖中。十三郎在那人背上也不言语,也不声张,就像什么也不知道似的,任那人驮着往前走。当走到东华门时,十三郎看见四五乘快轿过来,心想:这一定是官轿,我要喊叫才行。待轿子走近,十三郎大呼:“有贼。救人。救人。”
这一喊不要紧,那人吃了惊,怕被人抓住,连忙把十三郎扔在地上,脱身便跑。轿中人听见孩子呼救,推开帘子一看,见是一个青头白脸的小孩子,忙叫住轿,命人抱过来,细问来历,十三郎一一回答了。轿中人见他说话明白,心里很高兴,摸着他的头说:“乖乖,你不要怕,随我去。”说着,双手抱住十三郎,一直进了东华门,入宫中去了。
原来轿中人是宫中管事的中大人,因皇帝观灯已毕,先同几位官员回宫中排宴,不期遇到了十三郎。中大人吩咐从人,将小孩安置了住处。
第二天早朝毕后,中大人启奏神宗皇帝:“臣等昨夜赏灯回来,拾到一个失落的孩子,不知是谁家之子,请圣上定夺。”
神宗听后命把孩子带来。十三郎进来后,神宗见他长的聪明伶俐,忙问:“你是谁家之子?可晓得你姓什么吗?”
十三郎大声答道:“孩儿姓王,是大臣王昭的小儿子。”
神宗见他说出话来,声音清朗,且言语有礼,更加惊异。便一一问了他失落的原因,十三郎对答如流。神宗说:“朕想送你回家,只可惜无处找那个作案的人。”
十三郎答道:“陛下要查此人,一点不难。”
神宗惊喜地问他:“你有何见识,可以擒获此人?”
当十三郎说出了原因以后,盗贼很快就被捉住了。
试问,十三郎说的是什么原因呢?
180.金匾题字
李调元回到罗江后不久,四川安县有个姓陈的知县,因搜刮乡民,贿赂上司,刚刚擢升为汉州(今广汉)知州,即将走马上任。他为了粉饰自己,自制了一块金匾,备制了蜀缎四匹,银耳八封,还有一大坛花红酒礼,亲赴罗江,要请李调元给他金匾题字。
李调元一听赃官来访,意在题匾,忙命家人阻于门外,勿使赃了地皮;同时匆匆拿起画笔,将作画的色盘一并搬出家门,用红、白二色在匾上题了“案悬起敬”四个字,题完转身便关上门。
陈知县不解其意,反正匾已题了,乐得省下财礼。随行师爷见匾上四字龙飞凤舞,写得极好,也忙捧场说:“李翰林赞誉大人断案明察秋毫,犹如明镜高悬,令人起敬。”
这赃官一听,更是喜形于色,忙向李调元的大门拱揖礼拜,说道:“多谢翰林公栽培,下官有礼了!”又命人将匾抬走,一路洋洋得意,直抬进汉州衙门悬挂起来。
汉州百姓闻李调元给赃官题匾,十分惊讶,都来观看。一看之后,不禁捧腹大笑起来。
试问,大家为什么要笑呢?
181.姓啥
从前有三位秀才赴京赶考,同来到一家客店里住宿。夜深人静,寒气袭人,他们冷得不能入睡,便点了灯,坐在床上。一个秀才叹了口气说:“这次赴京,如再落第,一定要将我的姓倒着写了。”第二个秀才听罢后说:“此番进京,再名落孙山,誓把我的姓横着写啦。”第三个秀才微笑着说:“这次上京,如果金榜无名,我和你们俩一样,决定将姓氏调过来写啊。”言毕,三人互通姓氏。第一个说:“我的姓是土上倒土。”第二个说:“我家比你家,左右多了两堵墙。”第三个不禁哑然失笑,说:“我在你家上面长苗、下面生根呢。”原来三位秀才的姓氏正写反写都是一样。
请大家猜猜看,他们各姓啥呢?
182.加衣受罚
从前,韩昭侯有一次喝了酒,昏睡在床上。管理帽子的官员见到君主要着凉,便拿了一件衣服盖在他身上。
韩昭侯醒来后,很是高兴,因为那件衣服没有使他受凉。他向身边的侍从们说:“是谁替我加衣服的?”
侍从们回答说:“是管理帽子的官。”
韩昭侯听了以后,却立即把管理衣服的官和管理帽子的官都办了罪。
试问,韩昭侯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183.善言诲盗
陈实做了太丘县令,对触犯了法律的犯人很是宽厚,主要用道理来教育感化,使犯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可耻的,从而不再犯罪。
当时年成不好,连年荒旱,人民生活十分困苦,许多人不得已干些偷鸡摸狗的勾当。一天夜里,有个小偷潜入陈实的卧房,躲在房梁上窥伺,不料被陈实发觉了。陈实没有叫人来捉贼,而是想了一个办法,感动得小偷自己认罪。
试问,他想的什么办法呢?
184.吹牛惹祸
从前,有一对老夫妻,家里很穷。一年三百六十天菜刀挂壁,米缸朝天。一年,夫妻俩忽然生下一个儿子。老两口别提有多高兴了,就一把屎一把尿地把他拉扯大,取名刘小。因为家境贫寒,一直没钱供刘小读书。可刘小却十分聪明,见什么学什么,学什么会什么。二十岁的时候就满腹诗文,能出口成章。
这年春天,朝廷开科取士。刘小就央求父母,让他进京考试,父亲摇着头说:“进京几百里路,咱们哪来的盘缠?”也算刘小运气好,正巧有个做生意的商人路过这里,要雇人挑东西进京,他就当了这个差,顺利到了都城。三场考完,他金榜提名,竟中了状元。
刘小中状元后,皇上召见了他,问起他的家境。那时候,中状元的只有大户人家的子弟才能做大官,否则,即使再有本事,也不能重用。刘小为了讨个大官做,就撒了个谎,对皇上吹牛说:
“我家是千柱落地,万马归槽;八十人挑水,七十人煮饭;三只盐船下河,若有哪只不来,就要全家吃淡。”
皇上一听,心想:这状元的家境非同一般,要是造起反来,那江山就要换姓了,不如早早地除掉他。于是,就命人把状元推出去斩了。
试问,刘小的话是什么意思呢?
185.海瑞断案
一天,海瑞刚升堂,大堂下拉拉扯扯进来三个人。一起跪在案前。海瑞问道:“你们三人有什么事?谁是原告?”
其中一个抢先说道:“海大人,我是原告。我叫金有权,状告我的岳父。两年前,我父亲在杭州做官,当时岳父把他女儿陈杏元许配给我。现在,陈杏元又另许他人,求老爷为我做主。”
海瑞转问第二人。这人上前跪拜一步,说:“海大人,我也是原告,叫金维钱。我的岳母,就是陈杏元的母亲,她亲自把杏元许配给我。我都将六大聘礼送过去了,准备选个好日子成婚。谁想到陈杏元还许配给了别人。求老爷为我做主,把杏元断给我。”
再看那第三人,衣衫破旧,但谈吐斯文,说道:“老爷,我叫梅生,和杏元一个村。我们俩从小就情投意合,她已经亲自与我定了终身。我是非杏元不娶,杏元是非我不嫁。请老爷做主,成全我们。”
海瑞听了三个人的陈词,心里可就犯了难了:杏元和梅生,两相情好,私订终身,情有可原。这杏元的父母做的可就不对了。一个贪权贵,一个贪钱财,把一个女儿许配给两个人家。这事怎么处理呢?
忽然,海瑞想了个主意,很快把杏元判给了其中一个人,而其他两人无话可说。
试问,海瑞是怎样判的呢?
186.考场趣事
清道光年间,某省举行会试,文章考题是“父母在”三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