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脑力劳动占优势,脑力劳动的效果取决于大脑皮层技能状态。
中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年龄阶段。学生每天在学校接受着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脑力劳动相当繁重。为了预防和减轻学生的脑疲劳,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智力发育,必须对学生进行用脑卫生教育,根据脑的生理来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从而轻松地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人体生物节律(生物钟)除了有年,月,日的生物节律之外,每一天中还存在着近似昼夜的节律。人与人之间有个体差异,人的大脑生物节律在用脑的最佳时间上也不相同。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百灵鸟型”,“猫头鹰型”和“混合型”。
“百灵鸟型”的大脑生物节律特点是:每到清晨时分便精神焕发,思维活跃,灵感频发,记忆力强,用脑效率最高。
“猫头鹰型”的大脑生物节律的特点则是:每到夜晚时即进入中度兴奋状态,而中度兴奋是大脑皮层建立条件反射的最佳兴奋状态,因此人的反应特别快,才思敏捷,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可以在夜晚发挥得淋漓尽致。
而“混合型”的人,其用脑生物节律的特点为:全天时间的用脑效率都差不多,只是在清晨和傍晚时稍微高一些。
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因为遗传倾向的作用,加上父母生活习惯的影响,有不少孩子很小就能表现出明显的类型特征。对此,老师和家长不能强力扭转他们的生物节律特点。因为用脑的时间规律也是一种自然规律,违背自然规律,其效果大多是适得其反。
正确的做法是,通过反复的观察和比较,找出孩子用脑效果的最佳时间,将学习的难点和难题安排在这些时间内来完成,帮助孩子科学用脑,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孩子的智力。值得提出的是:观察孩子的最佳用脑时间,家长应做主要工作。因为孩子在家的时间较长,"猫头鹰型"或"百灵鸟型"的最佳用脑时间又都处于在家的时间内。再说,父母双方只观察自己的一个孩子,容易掌握其规律。假如孩子是属于"猫头鹰型"的用脑类型,家长们切不可认为孩子学习到越晚越好。孩子与成人毕竟不同,他们用脑效率的高峰期决不会像成人那样出现在深夜1~2点钟。孩子们中的"小猫头鹰"们只是与那些"小百灵鸟"们相对而言的,虽然他们在晚上的学习效率较高,但21点以后"小猫头鹰"们也会困乏的,因此,决不要让他们熬夜。
对于学校的老师来说,不可能像家长那样对每个孩子的生物节律加以详细观察,但是也要掌握大多数孩子的普遍用脑规律,以便安排教学和作业。一般来说,人的一天当中有4个用脑高效时间,它们分别为:清晨6~7时。此时刚刚结束睡眠,大脑经过一夜的休息已经完成了对前一天所接收信息的整理,归纳,记忆,清理工作,还没有开始接受新的信息,所以记忆力比较好。上午8~10时。在这段时间内,人的精力已上升到旺盛期,对各种信息的处理能力很高,记忆力也增强。但这时大脑的能力以反应,判断为主要特点,表现为分析能力加强。傍晚6~8时。这段时间是人脑的又一个记忆高峰期,在相当一部分人中,记忆效果要超过清晨6~7时。这是因为,大脑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节律性,使人在睡眠以前有一个超常兴奋过程。刚进入睡眠的1~2小时内。这时大脑一般不再接受新的信息,临睡时接受到的信息印象相对较深刻。
根据前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大脑皮层主要有四大特性。
俗话说“三岁看大,八岁看老”。一个人从小必须建立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的好习惯,才会有利于将来一生的学习和生活。反之,便会到处碰壁。
勤于用脑
这是用脑艺术的基础,勤于用脑的内涵包括用脑密度和用脑强度两个方面。所谓用脑的强度,就是要常想问题,想多方面的问题;所谓用脑的强度,就是要尽量想的深一些,不要满足一知半解。用脑强度是重要的,有强度才有深度,有深度才有创造。要引导孩子多角度、多途径去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通过思索寻找答案。谁想的多想的丰富,就说明谁的思路开阔。
生活有规律性
人要从小养成按时学习、劳动、进餐、休息的良好习惯。这样的话,进餐时就会充分消化,睡眠时就会易于入睡,该醒时就会自动醒来,这样,神经细胞就会在消耗最小的情况下,完成最大的工作量。同时,人脑的“生物钟”就会正常运转了。
学习要科学化
在学习过程中,一切技能、习惯(看书、写字、绘画、弹奏乐器、学外语、体育等)都是在条件反射的联系基础上形成的动力定型。因此,家长对孩子的早期教育,不是让孩子过早地学习各类技能,应当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建立正常的动力定型。
适时用脑
科学家对适时用脑作了多方探索,使之建筑在科学的基础上。美国一科学家经过大量考察得出结论:每个人从诞生开始,情绪、智力、体力分别存在着二十三、二十八、三十三的三种周期变化,每周期分为高涨期、低潮期、临潮期。一般人大脑机能上午九时达到高峰,下午四至六点第二次高峰,个别人晚上或早上是高峰。所谓适时用脑,就是按人身体的思维周期进行适当调节用脑。在周期低潮时,用脑可处于维持状态,当周期高潮来临时,可让思维的能量充分发挥起来。当家长的要帮助孩子摸准每昼夜周期变化中的高峰期。此时往往时效最高,应让孩子充分利用。作业可晚上做,也可改为早上做。
有节奏的用脑
所谓用脑节奏,主要指放松和紧张的关系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紧张学习后,要给孩子一定时间游戏、休息。从宏观角度看,一学期四个多月学习生活后,要让孩子在假期中休息好,从微观角度说,当家长的每天既要安排好孩子的学习,又要安排好他们的休息。总之,家长应根据自己孩子的脑力、脑型和环境情况,实事求是地帮助孩子学习用脑艺术,使孩子从小就养成科学用脑的习惯,让其享用终身。
科学地安排好学习和休息制度
不同性质的课程轮换:文科和理科、主课和副课,读写和计算之间的替换学习。脑力与体力的活动交替:学习和文体、劳动相结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减轻脑疲劳,才能保证在一天、一周、一学期的学习中始终保持较高的兴奋性和学习能力。
有的家长自己生活没有规律性,睡眠时间混乱,造成孩子的“生物钟”也打乱了,该睡不睡、该醒不醒。身体抵抗力下降,体弱多病。再比如,学校填鸭式的疲劳战,家长轰炸式的轮回战,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部抹杀光了,剩下的只有应付学习了,上课随便讲话,开小差,考试挂红灯笼。老师们最头痛这类“多动症”的学生了,往往教育无效。此时,学生的动力定型早已形成了。因此,年龄越大,“多动症”就越难治愈。
所以,家长抓孩子的早期教育,还不如早期抓孩子的良好习惯。一个人从小形成了正常的动力定型以后,将会终生受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