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豫让又对赵襄子说:“据臣所知,一个贤臣不阻挡人家的忠义之行,一个忠臣为了完成志节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君王以前巳经宽恕过我一次,天下没有不为这件事赞扬君王的。今天我到这里行刺,按理您应在这里将我处死。不过我想得到君王的王袍,准许我在这里刺它几下,我即使死了也没有遗憾了。不知君王能否成全我的愿望?”赵襄子为了成全豫让的志节,就当场脱下自己的王袍由侍臣交给豫让。豫让接过王袍以后拔出佩剑,奋而起身,然后用剑刺王袍仰天长叹:“啊!天哪!我豫让总算为知伯报了仇!”豫让说完话就自杀而死。赵国的忠义之士听说以后,都落泪惋惜不巳。
四、君主的诚信
周成王,西周国王,姓姬,名诵。其父周武王死时,他尚年幼,由其叔父周公旦摄政。
周成王小的时候,有一天,他和与自己感情非常好的小弟弟叔虞在宫中的一棵梧桐树下一块儿玩耍。
忽然,一阵秋风吹来,梧桐树上的叶子纷纷飘落。风过后,地上留下了许多梧桐叶。
成王一时兴起,便从地上捡起一片梧桐叶,用小刀切成一个“圭”,并随手将它送给了叔虞,以玩笑的语气对他说:“我要封给你一块土地,喏,你先把这个拿去吧!”
叔虞听到成王这么说,随即欢欢喜喜地拿着这片用梧桐叶做成的“圭”,跑去将此事告知他们的叔父周公。
当时周公仍代替尚是稚龄的成王执掌国政,听了叔虞告诉自己的话,便立刻换上礼服,赶到宫中去向成王道贺!
成王不解地问:“叔叔,你为什么要特地穿上礼服,赶来向我道贺呢?”面对周公的道贺,早巳将此事忘得一干二净的成王,不禁一头雾水,不知所以……周公依然面带微笑地对成王解释道:“我刚刚听说,你巳经册封了你的小弟弟叔虞!发生了这样的大事,我怎能不赶来道贺呢?”“哦,那件事啊!”这才想起此事的成王,忍不住哈哈大笑说:“刚才,我只不过是和叔虞闹着玩而巳,不是真要册封他呀!”
不料,成王话刚说完,周公立即收起笑容,沉下脸色对成王说:“无论是谁,说话都要以‘信’为重;你身为天子,说话更是不能随随便便,当做是在开玩笑一样。如此,你才能得到人民对你的信赖呀!倘使你总是罔顾信义,任意将自己说出口的话视为玩笑,这样,你还有资格做一国的天子吗?”
周公之言,令成王深感惭愧……于是,成王便迅速决定:将叔虞册封于唐地!
五、刘邦运筹帷幄
公元前207年,刘邦率领的起义军推翻了秦朝的统治,从此与楚霸王项羽展开了争夺天下的战争。
在楚汉相争的最初岁月中,刘邦好几次被项羽打得损兵折将,溃不成军。公元前205年,楚汉两军在彭城(今徐州)交战,汉军全线崩溃,伤亡将士二十多万人,连刘邦的父母和妻子都被楚军俘获了。刘邦自己一直跑到河南荥阳才站住脚跟。
“彭城之战”的惨重失败,使刘邦几乎失去了胜利的信心。他在途中对谋臣张良说:“函谷关以东的地方,我准备不要了。你看送给什么人,可以使他们为我建功立业?”
张良说:“大将韩信善于用兵,屡战屡胜;楚九江王英布和项羽有矛盾;魏相国彭越是一个能征善战的猛将。您就送给这三个人吧!如果他们能够为您出力,项羽就没有了安宁的日子,最后一定会失败。”
刘邦根据张良的谋划,联络彭越,策动英布背叛项羽,同时命韩信与他们相呼应,加紧对项羽后方进行骚扰和进攻。到公元前203年,项羽被迫同刘邦停战讲和,双方确定以鸿沟为界。鸿沟在今天的河南省境内,是沟通黄河与颍水的古运河。
平分天下的和约缔结以后,项羽就踏上了东归之路,刘邦也准备率军返回关中。此时又是张良深谋远虑。他和陈平一起劝说刘邦,不要放虎归山,要穷追猛打,将项羽一举消灭。刘邦觉得张良的意见很有道理,就调回大军开始追击项羽,一直追到阳夏。
公元前202年,项羽在垓下(今安徽灵璧南)陷入汉军重围。项羽突围无望,兵败自杀。刘邦经过五年的艰苦奋战,终于统一了天下。
在庆功大会上,刘邦论功行赏。他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说:“子房(张良)虽然没有上阵打仗,但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建立了特殊的功勋。”刘邦当即宣布封赏张良齐地三万户,被张良谢绝,最后张良被封为留侯。
六、崔浩谏言明元帝
北魏明元帝(拓拔嗣)泰常二年(公元417),东晋齐郡太守王懿投降,他献计说刘裕目前正屯兵洛阳,应派大军切断刘裕退路,刘裕成瓮中之鳖,可不战而克之。
明元帝听了很兴奋,当时恰好博士祭酒崔浩正在给明元帝讲授《尚书》,明元帝便征询他的意见:“刘裕现在巳进军至潼关,您看这事能成功吗?”崔浩回答说:“姚兴好大喜功,徒居虚名,并无实力,他儿子姚汛又体弱多病、现在后秦巳是众叛亲离。在这种情况下,刘裕乘人之危,而又兼兵强马壮,攻灭后秦乃是指日可待的事。”明元帝问:“您觉得刘裕和慕容垂相比,哪个人的军事才能更高明?”崔浩说:“慕容垂出生名门,一生下来便无比尊贵,投奔他的人所在多是,如同飞蛾赴火,他只要稍稍善待这些人,便可轻而易类成就功名。相反,刘裕出身寒门,没有门阀根基,但他振臂一呼,将士效命,诛杀权重一时的桓玄,北擒慕容超,南灭卢循。可见刘裕的军事才能更胜慕容垂一筹。但如果他摧毁姚秦政权,占有关中,关中汉人与北方人杂居,矛盾重重,即使是刘格也不能安定稳稳地统治下去。最后关中仍将为我们所占有。”明元帝又问:“刘裕现巳攻人关内,进有姚秦大军,退则无功而返,如果我们派遣精锐骑兵袭击彭城、寿春,切断他的后路,刘裕还能站稳脚跟吗?”崔浩说:“目前对我们威胁最大的柔然、屈丐还未平定,陛下您千万不能亲率大军去攻打刘裕。而我军部署在南面的将领长孙嵩有治理国家的才能,而没有攻城掠地的军事本领,根本不是刘裕的对手。所以我建议我们再等待、观察一阵。”明元帝一笑:“先生考虑得真是周到啊。”崔浩说:“我常常私下和人评论近代人物的得失,现在不能再隐瞒您了。我认为,王猛辅佐前秦行坚治理国家,他是苻坚的管仲。慕容烙辅佐前燕少主慕容,他就是霍光再世。刘裕平定东晋内外的叛乱,他相当了为曹操建立了伟业的司马懿。”明元帝问:“那么你觉得先帝(道武帝拓拔珪)怎么样呢?”崔浩说:“先帝大量起用漠北淳朴豪放的英雄,进人中原汉族聚居地区,改变了那里的生活方式,统一了北方,他的丰功伟迹可与伏羲、神农、尧舜、禹汤相媲美,我怎能妄加评论呢?”二人谈兴甚浓,直至夜半时分。
明元帝赐给崔浩美酒十斛,水精戎盐一两,说:“我觉得您的这些话就象这些美酒、精盐一样值得品味,赐给你这些东西,表示我们应共同思考这些问题。”
七、范纯仁不见之怨
范纯仁(公元1027~1101年),字尧夫,是范仲淹的第二个儿子。宋仁宗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考取进士,曾任京西、陕西转运副使。
有一次,范纯仁应召回京,神宗向他询问陕西路一带城邑、兵器、粮食贮存的情况。范纯仁回答道:“城邑粗略建成,兵器也刚修好,粮食基本上贮存完。”神宗感到很惊奇,不满地说:“我非常倚重和信任你的才干,然而,你为什么谈起这些重要事情时,都说‘粗略’、‘粗略’的呢?”范纯仁回答道:“所谓粗略,就是不够精细的意思,能够做到粗略完成,也就行了。希望陛下千万不要想在边境一带打仗立功,如果边境的文臣武将心存怨气,采取观望的态度,日后将会成为意料不到的祸患。”范纯仁被拜为兵部员外郎,兼起居舍人、同知谏院。他又上书奏道:“王安石改变祖宗立下的法度,用苛税搜刮民财,弄得民怨沸腾,人心惶惶。《书》说:‘怨恨不一定都表现出来,要消除那种埋藏在人们心底、表面看不见的怨恨。’希望陛下消除人们没有表现出来的怨恨。”神宗还不理解他的话,问道:“什么是没有表现出来的怨恨呢?”范纯仁进一步解释向他说:“唐代人杜牧说过:‘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我说的不见之怨,就是这个意思。”神宗对他表示赞许,采纳了他的意见。
八、扶持二世皇帝
始皇于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十月,出游到会稽山,沿海而上,北到琅邪山。丞相李斯、兼代符玺今的中车府令赵高都为随从。始皇有二十多个儿子,大儿子扶苏因为几次直言劝谏皇上,被派遣到上郡监督军队,蒙恬担任将军。小儿子胡亥受到始皇的宠爱,要求跟随出游,皇上答应了他。其余的儿子都没有跟随出去。
这年七月,始皇达到沙丘,病得很厉害,命令赵高写诏书给公子扶苏说:“把军队交给蒙恬,与灵枢到咸阳伞合举行丧礼,然后安葬。”诏书巳封好,还没有交给使者,始皇就辞世了。诏书和御印都在赵高那儿。只有胡亥、丞相李斯、赵高和五六个亲信宦官知道始皇逝世了,其余百官都不知道。李斯认为皇上在外面驾崩,又没有正式确定太子,所以保守秘密。而把始皇的尸体安放在一辆既能保暖又通风凉爽的卧车里,百官报告政务和进献食物都照往常一样,宦官就假托皇上的命令从卧车里批准百官报告的政务。
赵高便扣留了始皇给扶苏的诏书,而对公子胡亥说:“皇上驾崩,没有命令封诸公子为王而只赐给长子一封诏书。长子一到,就会登位作皇帝,可您却连一寸封地也没有,怎么办呢?”胡亥说:“是啊。我听说过,贤明的君主是了解臣子的,贤明的父亲是了解儿子的。父亲临终,不赐封儿子们,有什么话可说呢!”赵高说:“不能这么说。当今天下的大权,谁存谁亡,都在您、我和丞相手中,希望您慎重考虑。况且让别人臣服和向别人臣服,控制别人和受别人控制,难道可以相提并论吗?!”胡亥说:“废掉兄长而立弟弟,这是不义;不遵从父亲的遗命而怕死,这是不孝;才能浅薄,依靠别人的扶持而登位,是无能。这三件事,都是大逆不道的,天下人心不服,自己会招来殃祸,国家也会灭亡。”赵高说:“我听说商汤周武杀死他们的君主,天下人都说是大义之举,不能算是不忠。卫君杀死他的父亲,卫国人称颂他的功德,孔子也记下了这件事,不能算是不孝。办大事不能顾小节,行大德用不着谦让,乡里的风俗各有习惯,百官效力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所以顾小节而失大体,日后一定有祸患;狐疑犹豫,将来一定后悔。当机立断大胆去干,连鬼神也会回避,将来一定成功,希望您好自为之!”胡亥深深地叹着气说:“现在大行皇帝还没有发丧,丧礼还没有结束,怎么好拿这件事去要求丞相呢!”赵高说:“时间哪时间,紧迫得不容多虑!要象装上干粮骑上快马赶路一样,唯恐耽误了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