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别笑,我是高分创意作文(高中生越写越聪明的作文宝典)
36405900000010

第10章 捕捉创意的灵光(9)

素材5:

清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日(公元一九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广州起义爆发。起义之军百二十人持枪械攻入广州督府衙门,两广总督张鸣岐闻风而逃。然义军终因寡不敌众,数百清军围之,起义军多战死。旋革命党人潘达微见而怜之,收烈士之骸,止得七十二具,葬于白云山麓之黄花岗。九十七年之后,时值腊月,会天大雪,余滞于广州,遂至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陵。止于其门,百感并至,赋诗一首,诗曰:

赤焰难明赤县天,百年群魔舞翩跹。

国土已破何人见,金瓯早缺有谁怜?

皇祚不复天威去,天朝迷梦化为烟。

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

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

水师已覆巨舰沉,黄海之水腥且咸。

春帆楼上条约订,马关之约逆臣签。

大沽台上炮声隆,将士陈尸国门前。

新鬼啾啾旧鬼哭,京洼难日见炊烟。

宣战诏书何处寻?言说帝后西秋狝。

半丑条约庚子恨,落日秋风哭宝剑。

……

吾今立于陵门口,思绪纷飞感万千。

聊诌一诗悼君魂,勿怪字拙人不见。

后记:今日之生活,皆先辈流血而成,今中国多烈士之陵,何止黄花岗耶?然吾平生只至黄花岗,愧矣。今年之秋,料黄花岗之黄花,应于秋风之中透香中华乎?

(选自湖北考生《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前》)

文体点评:

作者以怀古诗的形式,咏叹史实,寄托哀思,表达了对革命烈士的敬仰之情。

素材6:

尊敬的兔子:

你好!

我很理解你现在的处境,习惯于在短跑比赛中夺冠的你,现在正承受着巨大的失落与无奈:为什么偏偏学不会呢?但是,你是否想过,为什么一定要学会呢?

作为一个人,我也常常会遭遇和你一样的无奈。当失败的浪潮一次次地涌向我生命的海岸,我终于懂得:上帝不会赋予谁更多的才华,把握住你的强项,让它发挥到极致。

我曾读过一种蝶——枯叶蝶。与常见的蝶不同,它没有阳光下熠熠生辉的薄翼,没有随风飘摇的金色触须,没有轻柔曼妙的舞姿,它有的只是一身如枯叶般的苍老与憔悴。然而它却顽强地活着,比普通的蝴蝶活得更为安详和长久。

生命不需要过多的技能来彰显其价值,只需要把握上帝对你独特的赐予,便能创造出奇迹。

……

所以说,兔子,那一座山再低你也难以企及,而你身处的土地,远方的成功却在召唤着你。

被狼逼到河边的你,也可以换个方向,继续奔跑!

此致

敬礼

远方的学子

2009年6月7日

(选自2009年山西高考满分作文《给兔子的一封信》)

文体点评:

文章以信的形式写就,恰当且别具一格。

素材7:

在一个叫“北京的符号”的论坛上,一场关于北京烤鸭的讨论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北京烤鸭已经从原来的门庭若市变得门可罗雀,那排着长长的队伍等着买烤鸭的场面已一去不复返。舍弃还是保留北京烤鸭已经成了一个令人关心的问题。

论坛的投票榜上,舍弃和保留的得票都在稳步上升,大有分庭抗礼之势,但“保留”以微弱的优势稍稍领先。

论坛上的发言异常热烈。

帖子一:我是一名学生,我家门前就有一家北京烤鸭店。刚开始那会儿,大家都争着买烤鸭,时间一长,人们吃腻了,而烤鸭仍是同样的味道,那烤鸭店的生意就冷清了。我想各地都应该差不多吧,北京烤鸭是到应该离开的时候了!

帖子二:我是一名导游,我认为应该保留北京烤鸭,虽然北京烤鸭不再像以前那样受欢迎了,但它毕竟是我们北京的象征,是北京的符号。在国外,一提到烤鸭,老外们马上就会说北京,烤鸭似乎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北京,它是北京的一张名片。我想,不管怎样,北京烤鸭是北京的文化遗产,应该保留下来。

……

版主发言:关于北京烤鸭的去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我想,保留原来的符号,创造新的符号,应该是大家共同的心愿吧!

(选自北京考生《北京的符号——一场关于北京烤鸭的讨论》)

文体点评:

文章采用论坛跟帖的形式向我们讲述了在“北京的符号”这一论坛上展开的一场关于北京烤鸭存留的大讨论,角度独特。我们也可以尝试借鉴这种文体来写作。

第四节选材出彩,别有洞天

一、选材技巧点拨

曾经有这样一句广告语:“药材好,药才好。”意思是说有好的药材,才能制出好药来。写文章也是如此,题材选得好,作文就成功了一半。

如果把作文比喻为大厦,那么作文材料无疑就是大厦最重要的建筑材料。可以说素材的优劣决定了文章品位的高下,作文的创意往往就体现在题材的创意上。

题材创意,是指在题材选择和所写内容上体现新颖性、新奇性、意外性。这当然需要慧眼识珠,去发现生活中的空白、盲点和未开垦的处女地。这里给同学们介绍几种技法,希望对实现题材创意有所指导。

1.切合题旨

切合题旨,这是选材最基本的要求,也是选好材料的重要方法。那么我们如何做到“切合题旨”呢?

最好先审清题意,准确把握题目的要求和限制,然后在这个范围内开始搜索相关资料。然后围绕中心点,从这些材料中搜集那些最符合题旨的材料,最适合的材料才会脱颖而出。

避生就熟

在作文考试时,选材方面应注意避生就熟。不同学生的生活阅历各异,必然会产生不同的心理特征和思想情感,只有从自己生活的实际和所熟悉的生活领域选材,才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若是走陌生的道路,就有可能闹出笑话。

移花接木

移花接木的表层意思是指把一种花木的枝条或嫩芽嫁接到另一种花木上。比喻施展一些手段,暗中更换人或事物。在写作中,如果我们在运用素材时,移花接木,将其巧妙地进行改造、拼接、更换等就会使整个描述更具典型性和趣味性。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借我们熟知的课文和畅销书进行独创,比如问题创新、内容创新,等等。

借《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四大名著里的故事和人物作依托,编写与现实密切相关的新故事。

任意组合多个名著里的人物,让他们发生新的、有意义的事情。

借助其他文体的形式进行文体的嫁接和杂交。如日记、手记或书信,本属应用文体,用日记、手记或书信形式写小说就有了新意。还可用实验报告、采访记、问答录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写作文。

旧材新用

旧中见新,即在运用旧材料时变换思维,提出不同于传统观点的新观念。运用这种方式往往能使作文以“观点新颖”取胜。那么怎样翻新出奇,让陈旧的素材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成就一篇富有创意的精彩美文呢?

第一,以崭新的思维方式去重新叙述材料,赋予旧材料以新意。如以“家”为话题,大多数学生都会在文中历数自己在“家”中感受到的温暖与关爱:来自父亲的关心,来自母亲的疼爱,来自爷爷奶奶的宠爱……这未免显得太“旧”。一位同学以《“半”家》为题作文,开篇先描述自己家庭的幸福美好,然后转写父亲因车祸去世,使完整的家成了自己和母亲两个人的“半家”。虽然家不再完整,自己在这个家中却享受到了比一个完整的家更多的爱——来自妈妈的无私的爱。

第二,围绕旧的话题添加一些新的细节。要在遵循历史材料基本框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要让新编的内容与原始内容有机结合,并富有浓厚的时代气息。

对接热点

“对接热点”就是指选用新闻、时事热点材料来表达主题。这种选材方法使文章富有时代特征,也能彰显出作者对于社会时政的关心。

那么如何为我们的文章注入“热点”元素呢?我们可以引入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新鲜材料。比如,“嫦娥一号”绕月飞行,北京奥运会的筹备和召开,众志成城抗击冰雪灾害、抗震救灾,免费义务教育带来的新气象,物价上涨对于我们生活的影响等,这些刚刚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情,既是时代热点,又可以成为我们笔下的材料。至于我们所生活的地区,你所在的学校,都会发生一些反映时代特征的事情,这些也是很好的素材。

运用这种方法时,值得注意的是:平时一定要多留心周围发生的事情,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重大事件。

6.避同求异

在立意的时候,我们知道逆道而行,才能与众不同、独树一帜,选材同样如此。有些材料很普通,众人皆知,你如果选用它们,讲不出新意的话,文章很难成为“一匹黑马”,只能淹没于众多缺少新意、千人一面的作文堆里。选材要经过“放弃——选择——再放弃——再选择”的思维过程,才能挑选出一鸣惊人的材料。

二、创意满分作文大讲堂

1.切合题旨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湖南某考生

“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是多么清爽。”史铁生如是说。

漫漫人生长途中,有多少次,我们置身其中,却往往忽略其所在。友情、亲情,还有我们逝去的几千个日子,无不在忽略中远离。远离了,我们才发现它的珍贵。

仍记得老狼《同桌的你》中的歌词: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各奔东西。三年高中生活转瞬即逝,离别不期而至。回首往事,才忽然忆起:有多少次,你为生病的我盖上你的被子;有多少次,你悄无声息地塞给刚打完球的我一包手帕纸;有多少次,你悄声唤醒睡眼惺忪的我,告诉我老师现在在讲哪一章、哪一节……记不清有多少个“多少次”,只想起自己对你的不冷不热、不闻不问,甚至为一件小事而向你发脾气,觉得你“一脸的谄媚”……要毕业了,终于开始后悔。不,不后悔,来日方长。

真的来日方长吗,妈妈?鬓角斑白的您早已失去昔日的风采。您念叨着:“老了,真的老了。”您的辛酸、您的无奈我终于懂了。“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您心中苦与乐”,满文军深情的歌声,唱出了您的伟大,唱出了我的无知。您老了,我大了,一天天远离您,您却永远记得我。我不想您的馄饨,不想您精心绣出的荷包,不想每晚那一杯热腾腾的牛奶……我不想,虽然远离,但这一切将我永远握在掌心。

同学散了,亲人老了,七千多个日子也一去不复返了。我坐在这里,听风吹过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突然感觉到,岁月不待人的沧桑。我们一日复一日地过着,青春是我们的资本,没有人意识到,我们的青春也在随那一轮落日渐渐隐没,等你突然回首,才像朱自清一般感叹:七千多个日子,都去了哪里?

平庸是可怕的,无知更会令人痛心,为什么一定要在失去时才知道珍惜?置身其中,更要领悟到这实际存在的爱与真情。

明天,我们要这样感叹:此情可待成追忆,所幸当时不惘然!

创意点评:

作者为了表达“远离了,才看清它的珍贵”这一主旨,借用相关诗句作为标题,紧接着选取了学校生活中同学对自己的帮助、家庭生活中母亲对自己的关心等平凡而温暖的事例,叙述极为精练,表现出友情、亲情的可贵。

文章结尾化用李商隐《锦琴》中名句来照应标题,较好地凸显了文章的主旨。

2.避生就熟

绿叶·情意

浙江某考生

当爷爷开始品冲泡了四遍的陈年龙井,来吊丧的宾客已渐渐散尽。妈妈紧紧地牵着我的手,与这一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作别。我微微地苦笑,原来并没有永远的故乡,我们永远都是过客。

处理完奶奶的丧事,爷爷也不再坚守这一方留下了无数记忆的土地,顺从地跟随着我们来到城里。然而,走在鹅卵石铺就的小路上,我无数次看见了爷爷的回眸,那深沉的眷恋与无以言表的无奈,最终都化为一滴浑浊的泪水,慢慢地倒流进心底。

别了,我听见这两个字。

在城里的爷爷,依旧每日早起,这在习惯了夜生活而对早晨阳光不屑一顾的城市,多少显得有些另类。然而,爷爷并不在乎那些异样的目光,依旧每日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旧工作服,穿梭于社区的各个角落。他在楼前废弃的土地上开垦出一片花田,撒下各种奇奇怪怪的种子,每日侍弄,神情严肃得仿佛在完成一项神圣的使命。

只有我知道爷爷的孤独,因为我也有着这样的孤独。我怀念故乡的老屋,那每日清晨婉转的莺啼,那木制楼梯凄婉的呻吟,那透过碧绿的竹林洒落的细细碎碎的阳光,那让人无法忘怀的带着淡淡清香的泥土气息。

在这一片钢筋混凝土中,我已无法找到那样淳朴与纯粹的笑脸。我看见爷爷每次想要挥起的手都在冷漠的擦肩而过中无奈地放下,我总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当年的爷爷是一片意气风发的绿叶,他可以暂时离开他的根,去远方飘荡,寻找属于他的风景。然而如今,这一片绿叶已然悄悄凋零,他需要回去,与故乡永远地厮守在一起。

那是爷爷的八十大寿,亲戚朋友们借此都聚在一起,我眼神流转,却寻不见爷爷的身影。悄悄起身出了宴会大厅,我看见爷爷徘徊在窗前。我过去,握住了爷爷的手。爷爷动动嘴唇,说:“我想回家。”仿佛是一个寻求家的庇护的孩童。

“好,我们一起回家。”

我从爷爷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每个人都是一片绿叶,不管飘得多远,都已被那一方土地烙下了深刻的印迹,是的,这是每一片绿叶无奈而又甜蜜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