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闻到了吗?夏日的清爽混杂着一丝甜甜的气息;“东边日出西边雨”的美景,让诗人不禁感叹“道是无情却有情”;那“接天莲叶无穷碧”的胜景,美得使人流连忘返,才有了“映日荷花别样红”的佳句;还有那“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悠悠情境,让诗人仿佛置身于“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悠闲之中。夏的调皮、夏的活力激发了作者的创意,让夏日这位天使活在诗人心中,雕刻无数的娇俏与活力。
……
(选自广东某考生《美,当诗意地栖居》)
开头点评:
本文引用名言警句开头,使文章一开始便意蕴深刻,情感真挚。
素材3:
谁不期盼破晓的绽放绚烂一季的辉光?
谁不渴求篱下的花艳夺魁满园的荣耀?
谁不梦寐蒹葭的双生双息羡煞湖光的潋滟?
谁不欣赏蝴蝶曼妙轻盈的舞姿、动人的旋律之下婉转的飞旋,又有谁彻悟了蝶变的焦灼、等待,临近破茧时耐不住的狂躁,好似一跃而生出温柔一刀的牢笼。然而,那守不住一季的庄重之蝶,在破茧期未到便提前赏览景致的顷刻,断翅的断翅,无触的无触,残缺的身体孕育了一年的包容,却抵挡不住这一季的浮华。
……
(选自山东某考生《蝶变》)
开头点评:
开头语言优美动人,三个句子构成了排比的句群,引领全文,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诗意。
素材4:
“名山大川,小桥流水,可悦人目;蝉吟虫唱,风声雨声,可愉人耳;涛走云散,潮涌星移,可启人思;珍器古玩,诗文书画,可怡人情。”这斑斓绚丽的事物,给了我们最直观的认知。
高山流水,天涯毗邻,给了我们知己的感动;相濡以沫,举案齐眉,给了我们爱人的感动;合家欢乐,天伦之乐,给了我们家的温馨。这何尝不是感情的体会?
……
(选自重庆某考生《猛虎与蔷薇》)
开头点评:
文章开头两段运用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大气而有才情。
素材5:
微笑,恰如淌过的溪流,柔和恬静;微笑,恰似那悬挂的一刀新月,皎洁光亮;微笑,又恰是那挺拔的苍松,积蓄着万般力量……
如果说,有一种力量可以让人坚忍不拔,那便是微笑的力量;如果说,有一种力量可以让人自信满满,那便是微笑的力量;如果说,有一种力量可以让人心头一暖,那便是微笑的力量!
……
(选自2009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这也是一种力量》)
开头点评:
文章开头两段用排比句简洁有力地点明观点——“微笑也是一种力量”,语言上开合有度,行云流水。
第七节曲终奏雅,尽显神韵
一、结尾技巧点拨
元代的大文学家乔梦符有“凤头、猪肚、豹尾”的精彩论述,认为文章结尾当像“豹尾”,意指结尾时笔法要简结、明快、干净利落,犹如豹尾劲扫,响亮有力,给读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
如果把文章的开头比做“爆竹”,那么文章的结尾就有如“撞钟”。撞钟者,余音袅袅,言有尽而意无穷。好的结尾一定要与原文融为一体,紧扣文章主旨,而又高于原文。精彩的结尾可以为文章增添异彩,正所谓“回眸一笑百媚生”,这一笑,使人陶醉其中,久久驻足回味。
那么,如何做才能给文章结一个余韵悠长、回味无穷的尾呢?不妨参考以下几个方法。
1.首尾圆合
首尾圆合是指作者先在开头提出文章的中心,然后在结尾时再次强调,照应开头,从而使文章的中心鲜明突出。结尾的这种呼应可以表现为内容上的小结,也可以表现为情感上的回应,还可表现为手法上的配合,它们都能使作文的开头和结尾浑然一体,体现一种美感。
卒章显志
白居易在《新乐府》中说:“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意思是说在文章收尾时,作者要将自己的胸怀和志向明确地表达出来,给人一种鼓舞向上的力量。这种卒章显志的结尾方式有着画龙点睛之作用,既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也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写作文时,运用卒章显志法,其构思过程比较简单,就是先实写,实实在在地叙述事情或描述情节;然后虚写,即揭示主题,升华道理,深化感情。前面的文章是蓄势,结尾处则是升华。我们在运用这种方法时,最好认真推敲,力求结尾富有深意,水到渠成。
散文笔法
散文笔法含蓄委婉,作文结尾处如用这种手法来体现,就会给人“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给人留下回味无穷的境地和深刻的启迪。如下面这篇文章的结尾:
夜幕渐渐降临,火似的红霞把整个小街染成了一片血色,青青的石板路,古色古香的店铺,一片寂静。在河边漫步,走过小街,穿过小桥,或凝视宁静的水面,或仰看天际点点繁星,或倾听屋里穿出的隐隐欢声笑语,放纵自己的遐思,尽情地享受小街的这片宁静,也真是别有一番情趣!夜深了,小街静下来了,天上的星星和小街的街灯遥相呼应,分不清天上人间。
二、创意满分作文大讲堂
1.首尾圆合
琴弦断
陕西某考生
她从来不擅长弹琴。
还记得小时候,母亲骑自行车带她去学琴,酷暑烈日下,母亲背上的衣服湿了一大片。她坐在后座上,眼睛无神地望着街边的一棵棵女贞树,几次想开口说:“妈妈,咱们不去了吧。”但看到母亲前倾而用力的背,只好抿一抿嘴唇,咽下想说的话。
她一直擅长写作文。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饮三百杯”,长安坊间的恣意少年是她心头的一首诗;“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边城塞外的苍茫风光是她笔下的一阕词;“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江南水乡的温婉女子是她耳边的一支曲。
她有自己灵秀的笔,她可以用文字勾勒山水,晕染心情。她没有聪敏的双耳,辨不清宫商之调;她没有青葱玉指,弹不出让人心驰神往的清歌雅韵。
但是,母亲总说:“成功的百分之九十来自汗水!”
每次想起母亲那如琴弦般坚毅的目光,她就感觉到那目光满载着期望,饱含着鼓励,紧紧缠绕着她,让她几乎窒息,于是,她拼命练琴。可是在空寂的琴房里,每一个音符从琴弦上响起时,她的心却不能和音乐一起飞翔,只有寂寥和孤独涌进心房。
她想起了五凤楼里的沈从文,既然与人沟通不是他的强项,他也无法成为演说家。也罢,不如就做自己喜欢做、能够做的事情。于是,他一头扎进文物库房,潜心研究,在大量的史料和文物中纵情徜徉。最终,一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成为举世公认的学术经典。冷静地选择擅长的领域,让沈从文点亮了自己极有可能暗淡的人生!
她又想起了斜阳下、栏杆边的柳永。既然仕途、经济不是他的强项,他无法平步青云,封妻荫子,也罢,不如就做个词人。于是他一头扎进勾栏酒肆,和歌妓们吟咏唱和。于是在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中,他唱响了宋词的一段千古传奇。
她还想到了勇武恣意的霍去病。既然舞文弄墨不是他的强项,无法文采传世,无法立言以不朽,也罢,不如跃马挺枪,纵横沙场,用年轻的生命丈量河山,在金戈铁马的疆场上书写气贯长虹的青史!
她任思绪飞扬,那琴似乎已经变成了沈从文面前的官样文章,柳永耳边的皇帝斥责,霍去病手中的羊毛软毫。她拼命弹着,琴声却滞涩如黄河堆凌,只有不断增加的分贝敲击着她的耳鼓。她更拼命地弹着,似乎那凌汛已充满她的胸腹,她压抑,她愤懑,她想咆哮,她想撞碎一切!
月光碎了一地。
抬起头,看见母亲站在门口,手里那叠纸,是她多年的习作。“女儿,既然这样,我们就不练了吧!”
“当!”琴弦应声而断,如同捆绑她多年的绳索解开了扣。
她的泪,落在手指的趼上。
创意点评:
本文结尾相当精妙,琴弦断这一水到渠成的情节,既是对标题和开头的照应,又暗含了两代人之间的理解,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卒章显志
愿景
天津某考生
夜阑人静,独坐桌前,我把台灯的亮度调至最小。放一曲柔柔音乐,品一杯淡淡清茶,通过那氤氲的热气,我仿佛再一次看到了自己人生的远景:盼望成熟,渴望平淡。
高中时来到城市负笈求学,宿舍中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自己总想做到无伤一人,全体成员和睦相处,可总苦于无法实现。志趣相投者,即使相隔万里也会有无言的默契;道不相谋的,即使一壁之隔也是形同陌路。父亲告诉我:“生活不总是绚丽多彩的,平平淡淡才是生活的真。你还嫩啊,儿子!”
为了让自己尽快成熟,我观察起周围的环境:太阳日复一日地朝升夕落,月亮周而复始地圆缺交替,一样的山高水长日月交辉,一样的草长莺飞柳绿花红……且不说“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单是那喜马拉雅山在一天看似若有若无的生长,便汇集成如此的高度,伟大的力量归于平淡,便汇集出生命的真谛。
曾经为自己年龄的增长而欢呼雀跃,也曾经为自己取得的一点进步而沾沾自喜,还常在人生的小土坡上放眼傲视未来……可当一次又一次的拼搏被时间更迭成遗憾与过去,当满载信心与梦想的帆船在人生的大海上触礁而搁浅,我总会黯然神伤,欷歔不已。可是生命仍在继续,人生又回到另一个起跑线上,痛苦与无助终会烟消云散。苏东坡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物质匮乏,精神萧索,可苦难终使他振作,使他成熟。尖啸的山风于谷口处收住,化为温柔的和煦;湍急的河流于河口处放缓,化为宽广的浩瀚;绚烂的人生于苦难处收束,化为成熟与淡泊。于是,苏东坡从黄州突围,终成赤壁二赋、大江一词,名传千古,恩泽了后世无数书生骚客。
于是在我的人生愿景中,成熟不再意味着身份证上年岁的增加,淡泊也不再是刻意追求的结果。行路时让人一步,见别人困难时伸手扶助一下,竞争激烈时不忘为友人送去关心与祝福……成熟便是如此简单,而这样持之以恒,淡泊的是对名利的渴求,获得的是人世间的真爱!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得失俱忘,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看天上云卷云舒。生命如许,便可做到成熟至极、淡泊之至,而人生的本真便也蕴藉于此了吧!
愿我人生的小小愿景常存于心。
创意点评:
作者由平淡的环境入手,追忆了自己并无波澜起伏的求学生涯和幻想圆满的不成熟心路历程,写出了自己在追求成熟的过程中的感悟。结尾处,水到渠成,卒章显志,坦陈人生愿景中的成熟——平淡,言有尽,而意无穷。
散文笔法
带着感动出发
安徽某考生
忘不了,忘不了故乡那一轮明月,如明镜一般,照亮了我阴霾黑暗的心灵天空;忘不了,忘不了故乡那一泓清泉,如母汁一般,滋润了我干渴荒芜的心田;忘不了,忘不了故乡那一条血脉,如脐带一般,记录着我作为华夏子孙的深情;忘不了,忘不了故乡的一草一树,忘不了故乡的乡音乡情,忘不了……
我要回家,越过浅浅的海峡,带着感动出发……
“听说北方有民歌,只有黄河的肺活量才能将它唱响,从青海到黄海,风也听见,沙也听见……”1950年,余光中22岁,与母亲一起前往台湾,寻找失散的父亲,这一去竟有半个世纪与大陆分离。43年后,余老重回故里,听着南京紫金山下钟声作响,看着重庆锦江水滚滚向东流去,老人不禁潸然泪下。在南京大学,与千名师生席地而坐,高唱着他的诗篇“纵使全身焚烧,那唐魂汉魄仍萦绕在我的心间……”全场学生激昂奋起,与这位来自台湾的游子激情吟唱,眼泪在天空中挥洒……
余老回来了,带着他那对故乡文化的崇敬和热爱,带着他那汉魄唐魂,还有那不尽的泪水……
“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头一望已雪染白头”。75岁,52年。2005年,连战回家了。剥去政治的污衣,让我们感受游子重回故里的赤子之情。从台湾出发,连战面对众多记者提问默不做声,回福建拜祖,跪在祖先的坟前,只见那泪水在他的眼中打转,不知有多少滴滴落,寻根问祖,其实是在寻找真正的家啊!“两岸血浓于水,和平是最终的趋势”,连战的话掷地有声。
连战也回家了,带着他那对故乡先人的爱,带着他那赤子之心,还有那不尽的泪水。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1979年5月16日,林毅夫这位年轻的台湾军官,纵身跃入海中,向厦门方向游去,这是多么漫长的泅渡啊!可是他完成了这一奇迹,从北大毕业到学者再到享誉世界的经济学家,他毅然坚持着自己的梦想。“我爱台湾,更爱大陆,我是中国人”这句话时刻挂在他的嘴边。
林毅夫也回家了,带着他那不尽的梦想和对大陆深沉的爱,还有那不尽的泪水……
月是故乡明,水是家乡甜,人是家乡美……出发吧,让我带着感动,带着那一脉相承的根,带着那血浓于水的亲情……
我要回家,越过浅浅的海峡,带着感动出发……
创意点评:
本文结尾出彩,最后两段用散文诗化的语言,增强文章气势,升华了文章主旨,可谓独具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