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增色
一步与一生
四川考生
路的两旁氤氲着乳白色的雾气,前面是一条悠长悠长的古道,迷离神奇。
我准备沿着这条充满神秘的古道去寻找自己的幸福人生,一束极细的光芒从遥远的天际投射过来,抚摸着那历经悠悠岁月的古道刻痕,它闪耀着夺目的光芒。
一串串脚印散落在岁月的路途中,我要去寻找决定人一生的那一步,用心去发现一个刻满幸福的出口。
我渐行渐远,我渐进渐远……
终于,我发现路在此时分成了两个岔口,两扇高大的门摆在面前,它们的上面镌刻着“一步与一生”,苍劲的字体中流淌着充满理性的溪流。
我打开其中一扇门,发现上面雕刻着许许多多的小字,我仔细凝视,仿佛时光在这里轮回翻转……
“曾经的庄子从这里走过,为了摆脱一个屈从权势的社会,他推开了这扇门,然后决绝地跨了过去,做了一棵在夜里独自守望月亮的树。”
“曾经的五柳先生从这里走过,为了摒弃官场的丑恶,他驾着破旧的马车从这扇门驶过,然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曾经的东坡先生从这里走过,为了遗忘痛苦的失意,他穿粗衣淡定地走了过去,在荒凉的黄州‘倚杖听江声’,任凭人生的失意而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
我品读着这曾经的故事,路旁的竹林也在歌唱,我要把它谱写成一曲沧桑而美丽的歌谣。
我又走到另外一个路口仰望另一扇门,它上面同样刻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字。
“西楚霸王项羽面对刘邦的追兵从这里逃走,忆起昔日的鸿门宴,不禁哀叹‘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残忍阴险的秦桧从这里步入罪恶的深渊,杀岳飞,贬忠良,他的一生必定是一个让人唾弃的一生,永远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居心叵测的陈****从这里走上了分裂国家的道路,嘴角邪恶的笑容暴露了他丑恶的灵魂。”
我不想再读下去,抚摸眼前的这扇门,沧桑而厚重。历史本没有错,错的是他们洞开了本不应该洞开的大门,跨出了他们本不应该跨出的一步!
枫竹林飘荡着幸福的歌谣,我回眸最初的那扇门,它闪着幽蓝幽蓝的光,我毫不犹豫地走了上去,迎接我期待的黄金般的人生!
创意点评:
作者多处设喻,使文章含蓄而有韵味,把人生喻为两扇不同的门,这就把人生这一抽象的概念化为其体可感的形象。又如文章前四段,运用描写性语言,把读者带入了幽美的意境之中,使人其中,乐而忘返。文章的主体部分引用了历史上的一些人物事迹,通过他们的人生来表现主题,生动具体,引人深思。
铺排造势
滴水之恩,以何报
云南考生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就是说在你困难时帮助过你的,你就要在别人危难时报答他。
滴水之恩,何以报?春天阳光普照大地时,用温度回报了小河,让小河的冰层消逝,使它能够欢快地流淌。
滴水之恩,何以报?夏天烈日炎炎,甘露用泪水回报了大地,让花朵开放得更加鲜艳,让荷花在浇水之后开放得灼灼其华,沁人心脾。
滴水之恩,何以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经历了春风夏日,落花用身躯回报了养着自己的大地妈妈。
滴水之恩,何以报?冬天寒风凛冽,雪花飘落,万物皆“冬眠”,只有梅花孤霜傲雪,用梅花的香气来回报给人们……
大自然皆如此,何若人也?
当你穷困潦倒时,他向你伸出了援助之手;当你失意时,他为你开启了导航灯,指引着你;当你失败时,他为你铺垫了一块块基石,让你走向成功的阶梯;当你惆怅时,他为你带来了开心果;当你不幸时,他为你送来了幸福的青鸟;当你……然而,当他累倒下,生病躺下时,你又为他送去了什么,带去了什么?是冷漠,还是备至的关怀?
滴水之恩,你以何报?
诸葛亮用自己的一生回报了当初刘备的三顾茅庐的赏识;李密用忠心回报了君王的栽培与信任,用孝心回报了母亲的养育之恩;贝多芬用音乐的成就回报了父亲的鼓励与支持;当代歌手用声音和美妙的音乐回报了热爱和喜欢他的歌迷……他们都在回报。
“感恩的心,感谢命运……”一首诗道出了我们应当如何来回报,“滴水之恩”,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回报曾经帮助过我们的每一个人。
希望小学的女孩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记住了那句真、善、美的话语——“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
丛飞节衣缩食,资助贫困学生,而当他病倒时,却无一人去看望他,这些受助者没有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没有记住古人的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但丛飞的事迹得到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肯定与赞许,他的付出我们来报。试问那些受助者,你们以何来报曾经帮助过你们的人,是冷漠吗?
滴水之恩,以何报?用一颗真诚的、感恩的心来报;用你的关怀来报;泪水带来的是失望,微笑送来的是关怀。因此用你一个甜甜的微笑来报。
你一句关怀的话语、一个甜甜的微笑、一个关怀的拥抱、一个感恩的眼神……都是滴水之恩,也都是涌泉之报。
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啊!只要人人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将知道滴水之恩以何报。
——“滴水之恩,以何报?”
——“滴水之恩,以心报!”
创意点评:
作者借助铺排,在文中渲染感悟,增强文章感染力。前半部分以自然界春夏秋冬的变化更迭形象生动地说明“何以报”的道理,后半部分则用古今中外的感人事例圆满深刻地回答了“以何报”的问题。两个部分之间由自然界推及人类社会,全文句式灵活多样,文句有表现力,这主要还是要归功于作者对于排比这种写作手法的灵活运用。
妙语寄象
空白中的独舞
某考生
见惯了满月光华,完满无缺,那一弯弦月却以沉默的睿智的空缺,让孤独者窥视人生的真谛。
观遍了浩荡沧海,无端无涯,那一涓细流却以灵动而隽永的渺小,让思想者探究生命的奥秘。
识尽了喧嚣红尘,拥堵繁盛,那一片空山却以沉稳而清新的寂寥,让归隐者顿悟宇宙的深义。
而后,生命以退让、以不完满的空缺显现,于拥堵中开辟沉寂,于完满中留下空白。
茶:引恬淡上了心间
西方人喜欢咖啡,浓烈而沉重。那种如铁一般的黑,泛着机械和金属的光泽。细抿一口,是满口的苦涩。强烈的提神效果和密匝的水汽,通透而不留间隙地攫住你的思想,裹住你的神经,像一个霸道的人,一下子占据了所有的空间。所以西方人喜欢冒险,喜欢开拓和占有。
而茶,生于幽谷阴坡之上,浸润和风细雨的轻柔,吸取月华星辉的清幽,氤氲着若有若无的山岚野露,骨子里都透着股恬淡。而后细采嫩叶,细细手工研制。等到夜深人静,新月如钩,一壶紫砂,一注热水,高低缓就,慢慢冲泡。也不急,等着水汽渐散,再一个人去细细地品舌尖上的一股恬淡,隐隐地感觉那一抹幽香融了月色山情,汇入了一片思绪的空白中。所以,好饮茶的东方人,恬淡睿智,每个人都是哲人,都是思想者。
做人如饮茶,用微微淡漠,游丝般的幽香,给思绪、给生活以更多的空间,方可恬淡自如、从容不迫。
画:一片空白引情来
一片叶子,毕加索会细细地绘出它在阳光下那些清晰的脉络,更会沉默着刻画叶子在阳光下的阴影,凡·高则会偏执地用大块大块的颜色涂抹叶子的生之悲哀与死之疯狂。而无论是谁,则都过于具体,过于注重那些事物的表象。换句话说,他们都过于完满。
而中国的画家,则会在一卷长长的宣纸上,在大片的空白中,隐隐绘出那些寂寥的山,而后就只有一片孤单的叶,无助地停留在大片的空白中,就像孤独地飘荡在天地。有穷之描绘展现无限之情怀,而这其中,空白,一个简单而深邃的形式,便承担起此重任,利用虚无而又充实的载体去负担一个天马行空、情溢天地的境地。
这是智者的抉择。
兴许人心如画,有时一点空白便要隐匿大大世界,而洞明世事之人,在于顿悟那一片空白。
人:空白在心中
所谓一花一世界,一鸟一天堂。世界的本原也就隐藏在那片微小而不完满中。
佛陀拈花示众,众弟子皆不解,唯有伽叶双手合十,面露微笑,口称“阿弥陀佛”,终继佛陀大业。这是人的智慧,在不完整的空白中,窥视了人间的真谛。
人如斯,当紧守一片空白,空在心中,便全然洒脱,生命意义也由此显现。
当我们在一片空白中独舞,悄然发现我们正拥有一片完满天地。
创意点评:
本文的主要特色在于“寄物于象”。什么是空白?是“一弯弦月”(非满则缺),是“一涓细流”(非涌流则为半流),是“一片空山”(无草木则有后发空间)。什么叫留白?饮茶之留余味,观画之见空白。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生活的细心体验与积累,以及独立思考的个性。于是,妙语灵动,文采顿生。加上流动自如的结构,便将这种深邃的哲理思考融进充满诗情和禅意的语言中,读来如品茶,醇厚芸香。
旁征博引
母语如河
湖北某考生
唐诗过后是宋词,那么国内的“英语热”过后呢?我们是否该拾回对母语的尊重和热爱?
——题记
依稀梦中,远古先人吟唱着古老的歌谣在田间河边勤劳地耕种。从《诗经》中一路走来,我听到无数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吟诵着不朽的诗篇,抑扬顿挫,断金切玉,每个字都那么妥帖,那语言仿佛活了过来,如梦谣般轻轻吟唱着中华民族的风骨和气度。
是的,未曾将汉字看成没有思想没有感情的死物;未曾将汉语看成简单的交流工具,我一直以来都是将它放在高高的神坛上,当做祖先千百年传承下的民族图腾般顶礼膜拜,神圣而虔诚。在我眼中,母语如河,流淌着先祖的谆谆教诲和万般叮咛。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从《诗经》中,我知道中国人众口传承的君子形象是温润如玉、坚硬如玉的,那是一种高尚的情操和雍容的气度。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从李清照的深情歌颂中,我明白了中国人欣赏的是怎样豪爽大气的英雄。
雄浑壮阔,气度雍容,简简单单的汉语告诉我们的竟是如此宽广的胸襟,传达给我们的竟是如此深刻的哲理!让我们如何不深深地热爱自己的母语?
然而,令人惊诧悲愤的是,众多言论举措甚嚣尘上:在只有华人物理学家参加的大会上,主办方要求所有专家学者一律用英语发言;大学生的必修科目是英语,汉语却被漠视;众多公共场所,标识牌上使用的竟也是英语!
触目惊心,汉语——我们的母语,竟被漠视弃置到了如此田地!
在日本人无所不用其极地在沦陷区推行奴化教育,进行日语教学时,广大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汉语最终不能被从中国历史上抹杀!然而,如今为何我们不能对我们的母语深深地尊敬、刻骨地铭记?
依旧,喜欢端端正正的方块字;
依旧,喜欢音韵和谐的汉语。
因为,那是我的母语,是深深植根于民族土壤中的我的母语。母语如河,请仔细聆听波涛的絮语,因为,那是灵魂的诉说。
创意点评:
作者先用一段题记切入话题,切中时弊,发人深省,然后围绕一个“比”字展开。在此之后,作者开始旁征博引,用名人之语来警醒世人,母语在任何时候都应当受到我们的尊重与保护,它如同大河一般厚重、雍容、湿润,从而生生不息,代代传承。
6.寓庄于谐
对肚子的批判
湖北某考生
时钟已悄悄爬过了零点,复习了一天,人已精疲力竭,身体的各个器官先后开始怠工。先是阅千卷的眼睛开始酸涩,接着是听万组单词的耳朵开始阻塞,继而干坐了亿秒的屁股开始麻木。
人丢下书本躺在床上,用毛巾盖了肚子,很快进入了梦乡——梦里,身体的各个器官正在激烈地争论,中心直指肚子。
大脑高居在最上方,离肚子足有一个身长的距离,它平日里也不爱与肚子交流,对肚子不甚了解,更别说什么感情了。它最激动,首先发言:“我是运筹帷幄的大脑,决策着一切的一切,所有优美文章的构思立意都由我来搞定,不像肚子,悠闲地过着日子,只知容纳食物,不知分担劳苦!”
听大脑这么一说,嘴可来了精神,它素来和大脑亲密无间,一直主张“亲脑”外交,一旦大脑有了什么想法,它一定尾随其后。可嘴没有脑那么鲁莽,它更善于辞令,摆出一副领导者的架子:“在我们这个组织里的各位大臣们,你们不辞劳苦,分工合作,共同应付着大量的习题、卷子,你们辛苦了!可你们注意到没有,在我们这个组织里还有一个尸位素餐,它不像我们勤快灵巧的手,调拨着人生最和谐的旋律,所有的易题难题都由它写到卷子上;它也不像坚定有力的腿,承载着中枢的指令,支撑着庞大的躯体,去实现、去延伸人的意志。这个人就是肚子!它毫不客气地占着最中央的位置,整天无所事事,可人还这么照顾它,连睡觉还要将它盖上,把我们大家都裸露着。”
这时肚子的两位好兄弟再也忍不住了,它们因为时时在肚子左右,和肚子关系密切,感情也更为深厚,它们愤愤不平:“的确,最好的食物是肚子最先收容着,可你们想到它的贡献了吗?它是整个身体的仓库和工场,它把最精美的食物沿着血液的河流一路运输出去,一直到达心的宫阙、脑的宝座,经过五官的百窍,最强韧的神经和最细微的血管都从它这里取走供它们生存的粮资。你们取走了精华,剩给它的只是些糟粕。如果它空着,脑将发昏,眼将发黑,手将发抖,脚将发软;如果它空着,满脑子的情感将会被一个意念所取代——马上填饱肚子!”
大家一想也是,看来我们不应该凭感情的亲疏而对某物做片面的评价,我们应该理智地看待肚子,看待身边的人和事。这时,大脑收到了肚子的短信——该吃早饭了。
创意点评:
本文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诙谐幽默。本文选择寓言的文体,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借人体主要器官展开的一场论战,批评了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现象: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作者并没有说教式地对不良现象进行批评,而选取人体器官发生论战这种活泼轻松的方式来表现。论战各方越是振振有词、冠冕堂皇,就越让读者觉得滑稽、幽默,在捧腹大笑中获得启迪和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