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屡屡发现核走私问题。其实,早在1986年,欧洲就破获过一起核走私罪案。意大利法官卡罗巴拉姆在调查国际武器走私活动中,偶然获得了一份材料,按照这份材料提供的线索,他发现了一个牵连到30人的国际核武器走私案。而且这些走私犯的货源都是通过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一些官员联系、购买的。
很快,有牵连的30名案犯分别被意大利警方逮捕。其中,主犯格罗库巴提尔是某导弹工业的一名工程师,领导着一个导弹制造中心,同时又是美国中央情报局派驻欧洲的一名间谍。
在确凿的证据和证人面前,格罗库巴提尔供认:“去年,亨利·阿尔桑多次找我,为某国购买3颗爆炸当量分别为2万吨TNT炸药的原子弹和浓缩铀。由于此交易事关重大,开始我不敢答应,但在巨额佣金诱惑下,我同意了。我委派助手范希祖·杰尤法尼利克充当卖方中间人,承办具体事务。亨利·阿尔桑很快同杰尤法尼利克策划了逃避海关检查、政府监视及运输方式等具体办法。”
但格罗库巴提尔所信赖的助手杰尤法尼利克出于人道主义,决心使这笔罪恶交易落空。他去某国的敌对国驻意大利的大使馆,透露了此项交易,要求他们从外交途径干预此事。该国大使馆经过精心安排,将“核武器走私案”中的重要证据转送给意大利法官卡罗巴拉姆。此案遂披露于众。
如果下一个小小的集团将2万吨TNT当量的3颗原子弹都可以走私,那么一个掌握了政权、又具备足够技术力量的国家,要瞒骗过国际舆论和条约的约束,偷偷摸摸地发展核武器就更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了。
前述核走私案发生在苏联解体以前,似乎仅是偶发新闻。苏联解体以后,情况就更复杂了,各方面的消息表明,核走私已经不是偶然事件。
来自前苏联的黑市核材料通过罗马流往中东国家,包括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和阿尔及利亚。意大利正成为核黑市的交易中心。调查这一事件的科莫检察官1991年底对意大利的核黑市展开了调查,得出的结论是,这个国家正迅速成为核走私的中转站,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调查时截获了一批由一名瑞士公民带到科莫来的钚材料,逮捕了7名核材料走私犯,随后又在苏黎世截获了29公斤铀。
1991年12月,一则消息报道,在德国南部的卡尔斯鲁厄,警察企图解开封存在保密度极高的地区的4.2公斤铀丢失之谜。目前尚不清楚,铀是被盗的、还是因封存和清点中的粗心大意而丢失的。
遗失的4.2公斤铀是天然铀的氧化物,被制成37根铀棒。1971年用于卡尔斯鲁厄德国核研究中心的实验反应堆中。1980年该反应堆被关闭以后,便被当作试验品送到后处理工厂。该工厂于1987年被关闭了,37根铀棒便被拆开了。
37根铀棒被封存在已关闭的工厂内,由国际安全机构来保护。欧洲原子能局每年进行两次例行检查,最后一次检查的时间是1991年6月。此后不久,工厂的官员作非例行检查时,发现铀棒丢失了。
从东欧方面来说,也有中转的地方。1993年2月,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发言人提供的材料,几个月内,德国也破获了100起涉及从前苏联偷运核物质和放射性物质的走私案。1991年发生的此类案件只有30起。他说,这些物质大多来源于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而波兰则是走私此类物质的最大中转站。但他说,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专家们进行的大量研究得出的结论,这些被缴获的物质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没有达到制造原子弹所需核物质的标准。这些走私者利用苏联解体后的混乱局势,经常偷窃某些专业单位的核物质和放射性物质的样品,但是他们往往不知道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有些已造成严重后果。
波兰边防警察破获的一起核物质走私案是在1993年2月。一个波兰血统,的德国人和另一个波兰同伙试图将2.23公斤的铯-133带进德国。
1992年11月,保加利亚当局截获了140粒各装有0.2克钚兰239的胶囊。这些钚是制造核弹的材料,是在1年前丢失的。
1992年5月到6月间,奥地利警察共逮捕了14名涉嫌参与走私从东欧核反应堆偷出的铀和一些易燃物质的人。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公布的材料,1992年2月共发生了5起走私核物质和放射性物质的案件,它们分别发生在匈牙利、瑞士、德国和意大利。
自从苏联解体后,这个核大国的几个拥有核设施的共和国,成了核走私的基地。“走私原子弹”已成为国际上一些冒险家和走私集团发财的捷径。在莫斯科的一条街上,有一家“切特克”公司。这家公司专门向各国提供和平利用核爆炸技术。公司还得到俄罗斯核动力工业部的特许,自由出入该部的核试验基地。原来,核动力工业部财政紧张,便提出与“切特克”公司联营,参加股份分红,这正好为该公司向国外出售核技术开了绿灯。在外界的高薪诱惑下,独联体大批核科学家外流到,中东阿拉伯国家从事核武器的研制工作。
核材料和核技术的大倒卖,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许多西方国家担心,对抗了40多年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没有爆发核战争,而中小国家却有可能在下一次战争中使用核武器了。近年,有关核走私的消息继续频传,特别是在德国与俄国,核黑市几乎屡禁不止;在美国与日本,核材料不翼而飞的事情也见诸报端。1997年10月英国国防部甚至公开承认:4年前从美国进口的核武器部件丢失,是否已落人恐怖分子手不得而知。
1994年5月10日,德国巴登地区的警察在商人车库里,发现了纯度高达99.7%的高浓缩钚-239,共和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提出了关于降低处理与运输核燃料限额标准的建议。
为了防止将民用核燃料转为武器级核原料,20世纪60年代国际原子能机构规定了处理和运输核燃料的限额标准,其中钚-239为8公斤,铀-233为8公斤,含20%浓度的浓缩铀-235为-25公斤。超过这个限额的核燃料就可制成一枚核弹,被视为“危险的门槛”。现在建议将现行限额标准降低为1/8,即钚-239和铀-233各1公斤,浓缩铀-235为3公斤。这个建议得到美国政府的支持。
但是由恐怖集团来制造小型核弹是不可能的。核弹愈小、技术愈复杂,目前只有美、俄等大国能够制造以钚为原料的小型核弹。即使是制造以铀为原料的较简陋的核弹,也需要大量资金、精良的实验室设备和高级科技人才,因此建议受到一些专家的怀疑。此外,以钚为原料的核发电公司也坚决反对该建议,它们强调钚限额标准的降低将窒息核发电。
各国在担心核走私所带来危害的同时,纷纷加紧了对付核走私的联合行动。
1994年8月,德国总理科尔就致信俄总统叶利钦,希望在防止核走私问题上同德国等西方国家进行合作,设法防止俄罗斯的核材料丢失。随即,德国派出特使,同俄罗斯反间谍局长举行会议,双方签署文件,来制止核材料在世界各地进行非法倒卖。
日益增多的核走私案也引起了俄罗斯当局的高度重视。1994年9月16日,叶利钦发布命令,要求对贮存的核材料实行更加严格的控制,包括防止非法转运核材料。
苏联解体以后,西方曾经对它那大量的核弹头是否能够得到控制而忧虑重重。待独联体形势稳定后,美国同俄罗斯;乌克兰达成协议,将世界第三大核武库乌克兰拥有的近2000枚核弹头移送到俄罗斯销毁。
其后3年,独联体的核大国俄罗斯、乌克兰、塔吉克斯坦在处置核武器方面困难重重。首先是缺钱。仅要拆掉乌克兰境内的核弹,就要耗资35亿美元,而美国只允诺援助1/10,加上生产滑坡,能源受到俄罗斯遏制,乌克兰连维持基本的经济运作都困难,拆除核武器就更谈不上了。另一个困难是造成大批核技术人员失业。在前苏联,这批技术人员待遇丰厚,但随着一个个核基地的取消,英雄无用武之地,而且断了经济来源。面对如此困境,有人不惜“砸锅卖铁”,铤而走险,做起了核材料走私的生意。
出现这种走私式的核扩散一旦扩展到失控地区,后果不堪设想。
美国传媒的证据表明,俄罗斯的犯罪分子已把目投标向极有利润可图的核武器。他们在千方百计寻求核武器。
还有迹象表明,俄罗斯政府不能完全说明它所有核弹头及铀、钚的去向,其中许多弹头威力远远超过广岛原子弹。
1993年初,莫斯科《文学报》记者为摸清究竟是否有核黑市,经过乔装打扮,与中间人周旋几个月以后,他们终于见到了所谓的苏联SS-20核导弹的弹头,开价7万美元。核管制的松懈程度,可想而知。
美国能源部在一份关于俄罗斯黑手党的研究报告中国指出,“存在着潜在的核走私机构”。报告称,俄罗6克重。
紧接着,德国警方又于6月在巴伐里亚发现了0.8.克重的高浓缩铀。还于8月10日在慕尼黑机场一名旅客行李中发现了300克钚和大约1公斤锂;8月13日在不来梅发生了私下出售钚的案件;8月16日又在不来梅当场抓获一名核材料走私者,查获了2克钚和镅的混合物。一起又一起的核走私在德国被发现,证明德国已成了国际性核走私中心。
据德国有关方面的统计,德国记录在案的非法核走私,1992年158起,1993年241起,而1994年则高达267起。
然而,核走私并非只集中在德国;1994年9月以后,欧洲核走私又出现了新的情况。9月中旬,保加利亚警察在首都索非亚两个地下室里,查获了19箱走私核材料,并拘捕了6名走私犯。12月中旬,捷克警方在一辆汽车里查获了3公斤核材料。
无论是德国,还是欧洲原子能联盟的有关官员,都一致认为,所查获的核材料,无一例外地来自俄罗斯。对此,俄当局也供认不讳。据俄罗斯核安全监督机构统计,自1992年以来至1994年,俄罗斯共发生了200多起丢失和买卖放射性核材料事件。其中有的就发生在生产核武器的工厂,有的则发生在存放过期核武器的仓库里。
虽然人们未能查出核材料的真正买主,但是核材料走私基本上都控制在有组织的走私集团的手中。至于核材料将流向何方?西方猜测,有可能是伊拉克、爱尔兰、利比亚等国家。除此外,某些恐怖主义组织也将会使用高浓缩铀或钚。
如果是这样,世界将会面临以下两个方面的危险:犯罪分子有可能利用这些走私核材料制造出核武器,在世界上制造混乱;犯罪分子有可能利用这种不出声的武器来杀人,人们将无法再在平静中生活。因为钚-239是一种放射性很强的物质,活跃放射期可长达24110年。钚-239释放的伽马和阿尔法粒子,会破坏染色体和细胞,影响和改变人的遗传密码。人们通过呼吸器官吸人钚-239,钚-239由气管到肺,然后通过血液和淋巴系统扩散到全身。千分之几克的钚-239可使人数年内死亡,千分之几毫克的钚-239在潜伏20年后可使人得肺癌。也就是说,如果空气中或城市供水中只要混入1克钚-239,就足以使,100万人致癌。
现在制造核弹,在原料来源和技术条件上都大为改进。对于恐怖主义集团来说,利用钚或浓缩铀制造核弹各有难易。盗运钚比铀容易。钚的阿尔法射线穿透力较弱,无需用厚壁铅质容器密封包装,在避开机场金属探测器的条件下,携带较方便。用钚制造核弹的需要量也比浓缩铀少2/3,但在制造技术上要复杂得多。浓缩铀一般储藏在严防的军事设施中,并且其放射性强,盗运困难。制造一枚核弹需要量大,一般需20~30公斤,但制造方法要容易得多。据分析,恐怖集团可能要制造的就是这类较简陋的核弹。它的爆炸当量约为1000吨TNT炸药,重数吨,可用轻型卡车或大面包车运载到破坏目标附近。如果用它来炸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大厦,可将其1座塔楼炸掉,它的冲击波和辐射线至少可杀死10万人。
1994年8月,美国一家在核研究方面享有盛名的私营研究机构——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向美国政府斯与意大利黑手党头目已达成协议,他们的全球犯罪集团不仅要做毒品生意,而且将“制订计划,沿毒品交易的路线把核物资私运出俄罗斯。”
1994年莫斯科首脑会议前的预备会议上,俄罗斯情报官员向美国同行提供了转移核材料的3个未遂案件的情况。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案件是,俄罗斯安全部1993年4月在莫斯科以东600英里的伊热夫斯克截获60公斤浓缩铀。这足以制造3个广岛原子弹。两个月以后,官员们在白俄罗斯与波兰边境附近的布列斯特逮捕了20人,指控他们试图走私36公斤浓缩铀。这些人中,包括两名意大利人。
西方专家说,核材料由俄罗斯内务部的军警部队守卫。内务部财政拮据,装备不精,贪污成风。例如内务部的一名少将由于贪污和同犯罪集团的牵连而被逮捕。非军事部门拥有的核材料则是由贪污腐化更甚的地方警察守卫的。
德国传媒指出,几十年来,前苏联原子反应堆制造了用于原子弹和发电的钚。在冷战结束后,火箭被拆,陈旧的核设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产重地威胁着俄罗斯和全世界。
关于核材料能让人发财的传说像野火般在这个无序的私有化高于宪法和法律的国家里蔓延,因为宪法和法律每天都受到行政和立法机关的破坏。这场类似淘金的热潮,使越来越多对自己的经济状况和所负责任之间的不相称感到不满的核工作人员,变成亡命之徒。
俄罗斯反间谍局局长告知新闻界,1993年反间谍局共挫败53起针对核设施的恐怖行动。司法部长1994年揭露,犯罪组织在准备生产核武器。虽然黑社会尚未掌握全部技术,但他们已收集了重要的配料。在对外平息这场风波的后面,政治恐惧也在增长,利用这种恐惧做交易的也多了。俄罗斯原子能部,作为一个庞大独立的权力机构,为尽快得到计划外的财政许诺而试图利用西方的恐慌和压力。
此时,俄罗斯总理紧急访问了伏尔加河畔巨大的核武器研究中心。这家中心早就在一项紧急呼吁中警告,由于缩减经费,安全体系有崩溃的危险。总理现在马上保证,在分配预算资金时绝不会忘记核经济的优先地位。
有关核材料的“不翼而飞”不仅仅发生在俄罗斯,在美国及日本等也已发现。
1994年专家们说美国钚产量有出入。
由于能源部不能拼凑出令人信服的钚的生产总量,使能源部长向公众公开美国核设施的运动陷入尴尬境地。另一部分专家曾指责联邦核电厂粗心大意,成为核材料盗窃分子和扩散者的主要目标。
当能源部长于1993年12月7日公布钚生产量数字时,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中的几位专家发现该数字与他们的计算结果相差1.5吨,足以制造数以百计的核武器。
现在的分歧集中在华盛顿州560平方英里布满黄沙和矮、灌丛的汉佛德核保护区中。该保护区中的9座核反应堆是美国主要的产钚工厂,在1944~1987年间,该厂为在日本长崎投下的原子弹及美国武库中数以千计的核弹头生产了燃料钚。
在保持了数十年的原子秘密之后,作为能源部推动开放性的一部分,部长于1993年12月透露说,汉佛德核工厂共生产了66吨钚,其中53吨为核弹级,13吨为反应堆级的。能源部长将包括此举在内的一些揭密标榜为“能源部历史上所公开的最大的揭密行动”。这次有关钚的透露引起了世界范围内武器专家的极大的兴趣,因为他们第一次得以推测美国核威力背后的确切实力。
但是,分析这一新信息的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的物理学家却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们的计算结果表明,汉佛德的核反应堆实际上生产了67.5吨的钚,比部长公布的数字多1.5吨。
他们还计算出核弹级的钚材料为59.2吨而不是53吨。他们指出,美国能源部将4.7吨的武器级的钚错误地归为反应堆级的燃料。
这种数字差异被说成是生产钚的企业中的行为。泰勒说:“这种事情是不可原谅的,令人心悸而危险,但却是真实存在的。”
1994年,日本位于东京东北100公里处的东海核加工厂的一个核动力反应堆里的70公斤钚“不翼而飞”。70公斤钚能造8~9枚核弹。西方新闻媒介对这么多不知去向的核材料怀疑转为他用。
原先的两个超级核大国之一的前苏联虽早已解体,世界新格局在形成过程中,其未定因素很多,热点突发难以预卜,即使重新组合,也未必一成不变。
核武器虽有部分裁减和销毁,但离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相距甚远,或者与其说是销毁不如说是甩包袱,将失效核武器报废。但就质量而言,对人类的危害,可以毁灭一次与毁灭几十次,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因此,爱好和平的人们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美国《洛杉矶时报》有一篇文章说到以色列“把核弹头和核炸弹称为‘圣殿’武器,把其核战略当作‘参孙的选择’。参孙是《圣经》中的人物,这个大力士在被腓力斯人俘虏并挖去双眼之后,作出了与敌人同归于尽的选择。”我们有谁敢断言,在世界尚未建立起合理的政治经济结构之前,作这种选择的人不会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