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豆芽,喜欢听歌吗?我们一边欣赏石窟艺术,一边欣赏歌曲吧,这样既饱眼福又饱耳福,岂不美哉?”
小豆芽拿起电子魔盒,喊一声“百变搜索”,魔盒里立马传来歌唱家蒋大为唱的《牡丹之歌》。“小尾巴,提到牡丹,你知道牡丹之都在哪儿吗?那里有著名的石窟艺术啊。”
“知道,不就是洛阳吗?那里有著名的龙门石窟,这些问题你难不倒我,小豆芽,咱们去那里看看好吗?”
龙门石窟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部。
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年)前后,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这些石窟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1000多米,现存石窟1300多个,佛洞、佛龛2345个,佛塔50多座,佛像10万多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另有历代造像题记和碑刻3600多品,这些都体现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高的艺术造诣。
龙门石窟窟龛造像以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题材多样、雕刻精美、含义丰富而享誉中外。以北魏和唐代造像达到当时艺术的顶峰及匠心独具的皇家典范、中原风格而异于早、晚期石窟,以碑刻题记数量为世界石窟之最而被誉为“古碑林”。造像内容广泛涉及佛教信仰的众多宗派甚至包括道教的题材也是石窟艺术中所罕见的。
龙门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具有典型的皇家风范。其中奉先寺规模最大,是唐代雕刻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皇后武则天曾助脂粉钱两万贯,于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竣工。它是依据《华严经》雕琢的敞开式佛龛,主佛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她雍容大度、气宇非凡、撼人心魄,体现了大唐帝国强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显示了唐代雕塑艺术的最高成就。
龙门石窟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期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龙门石窟内还保留有大量的宗教、美术、书法、音乐、服饰、医药、建筑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实物史料。因此,它又是一座大型的石刻艺术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