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叮、当当观赏完中国民居,举起电子魔盒,高喊“万化神通”,只见万道金光出现在空中。两个人伸展翅膀,飞越时空的隧道,开始游览历代坟墓,了解坟墓的历史变迁。两个小鬼胆子倒是蛮大。
自产生灵魂观念以后,人们开始产生筑坟的念头。大约从周代开始,出现“封土为坟”的做法,按照官吏级别大小以决定封土的大小。当然天子、诸侯死了以后,其陵墓封土无疑是最大的。
秦汉两代的“方上”。“封土为坟”的发展,早期帝王的陵墓,是在地宫之上用黄土层层夯筑而成,呈覆斗形。因为陵墓的上部是方形平顶,犹如方形锥体被截去顶部,故名“方上”。现存秦代秦始皇陵以及汉代帝王陵墓,都取方上形式,其中尤以秦始皇陵为典型。
唐代改为“以山为陵”。到了唐代,李世民认为平地筑起高坡太劳民伤财,同时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和盗墓,即改为“以山为陵”的形式。唐乾陵即为典型例子。
宋代恢复“方上”的形式,但不是简单重复。宋代的“方上”其规模要比秦汉时代小得多。
明清两代的“宝城宝顶”形式。一般形式为,在地宫上砌筑高大的圆形砖城,于砖城内填上土,使之高出城墙成一圆顶,这一圆顶即为宝顶;城墙上设垛口和女儿墙,犹如一座小城,即为宝城。宝城上建有明楼,楼内立石碑,刻有皇帝的庙号、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