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鼓励,如同植物需要阳光。
——斯托夫人
成长小故事
克丽亚特夫人曾经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我去卫生间的时候,发现儿子亨特的牙刷又被扔到了台子上,于是就严肃地对他说:“亨特,你怎么回事,又把牙刷扔到外面?我之前不是提醒过你牙刷用完之后要放回到杯子里的吗?”
此时,亨特正在专心致志地玩玩具,听到妈妈的话之后,显得有些不耐烦,便随口应付道:“我知道了。”
我见到儿子如此不认真,就想要再强调一下,加深他的印象。
“亨特,到妈妈这边来。”
“干什么呀?”亨特不耐烦地放在手中的玩具,走了过来。
“把牙刷放到杯子里。”
亨特迅速放好牙刷,转身就走了。
“以后也要牢记。”我说。
“好的,我知道了。”
第二天,亨特把牙刷放到了杯子里,但是我没有留言:第三天,亨特又把牙刷放到了台子上。
这一次我看到了,于是就指责他说:“亨特,你怎么又把牙刷放到台子上呢?”
“我还以为你已经忘记了这件事情呢。”亨特说。
“什么叫做我已经忘记了这件事情呢?”我纳闷地问。
“因为昨天我已经把牙刷放到杯子里,但是你却什么都没有说!”
爱心课堂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偏重于批评教育,总是以严肃地口吻与孩子进行交流,尤其是孩子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时,这种态度就更加明显了。
一般而言,父母并不太注重孩子的后天奋斗,尤其是那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的努力。就像故事中孩子最后的抱怨那样:“因为昨天我已经把牙刷放到杯子里,但是你却什么都没有说。”这说明,在孩子的内心深处,是需要父母给予肯定的,即使是一丁点的努力和改变。而这足以让父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应该对此进行反思。
当然,想要长时间地关于孩子的每一次进步,并且及时给予鼓励,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我还是想要告诉那些年轻的父母,对于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懂得适当地鼓励和在赞许,千万不要错过生活中任何一次促使孩子进步的机会。
每个人都需要鼓励。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肯定和赞许就像一个助推器,推动孩子不断进步。当孩子得到鼓励的时候,他的内心会变得强大,充满自信。因为父母是他的依靠和榜样,有了父母的支持,孩子就会努力地做好每一件事情,以此获得父母更多的赞许。因此,做一个懂得鼓励孩子的父母,你的孩子就会变得非常优秀。
教育小妙招
·给孩子更多积极地暗示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将一群小白鼠随机分成两组:①组、②组,并且告诉①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小老鼠都很聪明,与此同时,告诉②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小老鼠智商一般。几个月之后,教授对这两组小老鼠进行了穿越迷宫的测验,发现①组的老鼠果然比②组的老鼠聪明,它们可以走出迷宫找到食物。
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受到了启发,他想着这种效应会不会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来到了一所普通的中学,在教室里随便走了一遭,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出了几个名字,并且告诉老师说,这几个学生的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了这所中学,奇迹真的出现了,那几个被自己点名的学生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
究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其实,就是“暗示”这一个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
每个人都会接受这样那样的暗示心理,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妈妈是孩子最爱、最亲密、最信任、最依赖的人,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如果是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让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相反,如果妈妈对孩子寄予厚望,并且积极地肯定,通过期待的眼神、赞许的笑容、鼓励的话语一点点滋润孩子的心田,让孩子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那么,你的期望有多大,孩子未来的成果就有多大!
·一个错误,只批评一次
有一次,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教堂上听牧师演讲。开始,他认为牧师讲的很好,十分令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在讲,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决定一分钱都不捐。等到牧师结束了自己的长篇大论时,马克·吐温因为愤怒,不但没有捐钱,还在盘子里偷了2元钱。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与作用时间过久导致的心烦气躁或者反抗的心理现象,在学界称为“超限效应”。
这种现象在家庭教育中经常发生,例如,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父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对一件事情做出同样的批评,让孩子从一开始的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就是要这样的”的反抗心理。
由此可见,妈妈的批评不可以超越限度,应该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也不可以重复之前的话语,需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如此,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总是被“揪着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少。
·端正自身的鼓励方式才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心理学家德西曾经讲述了这样一则寓言:
有一群孩子在老人的门前嬉笑打闹,叫声连天。几天后,老人实在忍受不了了。于是,他出来之后给了每个孩子10美元,并且对他们说:“是你们让这里变的热闹,我突然间觉得自己年轻了很多,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听了十分高兴,第二天又来了,依旧大声地嬉笑。老人又出来了,分给每个人孩子5美元。5美分也是可以的,孩子依然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仅仅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孩子们生气了,“一天才2美分,您知不知道我们每天有多辛苦!”于是从那一天起,他们再也没有来过!
在这个寓言故事中,老人的方法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的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了获得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的外部因素,因此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现象也是经常存在呢。例如,父母经常对孩子说:“如果这一次你可以考100分,我就会奖励你100块钱”、“如果你可以靠近前5名,我就可以奖励你一个新玩具”等。父母也许并没有想到,这是一种不正当的机制鼓励,让孩子的学习兴趣一点点的消减了。
斯托夫人语录
对于孩子而言,父母对于孩子的表扬和关注是十分重要的,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父母应该纠正和提醒他们,当他们纠正了错误,养成良好的习惯之后,父母也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增加他们做事情的信心,让他们把心思放在解决问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