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活学活用心理学
36463000000011

第11章 解读神秘的心理效应(4)

但是他没有证据,于是,他就开始仔细地观察邻居家的儿子的一举一动。他越观察越觉得邻居的儿子像是偷了斧子。因为看他那走路的样子,似乎鬼鬼祟祟,像个小偷,不仅如此,连他的神态、动作、表情也像,甚至他说话时的声调也像是偷了他家的斧头。总之,几乎可以肯定,就是他偷了自己的斧头!

又过了几天,这个人到地窖去储存物品。当他打开地窖门走到地窖里的时候,发现自家那把好多天不见的斧头,正躺在地窖里。

到了第二天,这个人再去看邻居家的儿子,发现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就连笑的神态,都坦坦荡荡,非常自然,一点儿也不像是偷斧头的样子了。

心理课堂

这种带着主观印象去观察、了解、分析事物时产生认知偏差的现象,我们称之为“亡斧疑邻效应”。交往中,如果对方对你形成了某些观念,产生了某些看法,这时对方审视你,亡斧疑邻效应就会发生作用。

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亡斧疑邻的故事。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往往会影响我们对事物的认知。也许有人会问:感情的亲疏是否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知?答案是:会。

要解释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得弄明白何为感情亲疏。根据词典的解释:感情即由心理活动产生的情绪倾向,亲疏则是在心理层面上或感情程度上对某一事物的亲近或疏远。

感情亲疏往往使人在潜意识里对该事物进行感情定位,进而影响人的理性思维及判断力。因此,感情的亲疏常会导致人对事物认识的扭曲变形。

心理视点

古往今来,因感情亲疏而导致对事物错误认识的事例不胜枚举。李牧一心为国大破林胡,开地千里,可谓战功赫赫,却终因赵王的不信任而惨遭杀害。诸葛亮“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却因对马谡的过分信任而失却街亭,从而落得个“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的惨淡结局。李白才气超人,“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却因唐玄宗的疏远而一生漂泊,壮志难酬……可以说,历史上许多悲剧的诞生都是由于感情亲疏引起的。

因此,在认识事物的时候,我们要客观地作出判断,不要让感情上的亲疏影响了我们的认识。

面对呼救,人们为何坐视不理——旁观者效应

经典案例

1964年3月的一个晚上,在纽约市一个僻静地区,一名青年妇女正沿着大街走。突然,一个男人从暗处冲出来攻击她,她挣扎着并大声呼救,经过一阵搏斗后,她受了重伤,但她还是设法从攻击者那里挣脱出来,一边大声呼救,一边沿大街奔跑。几分钟后她又被那个男人抓住,又是一阵挣扎,搏斗持续了半个小时,她不断地大声呼喊,直到最后被杀死。据事后调查,在出事地点附近的建筑物中至少有38人听到了她的叫声和搏斗声,他们中许多人走到窗前看发生了什么事,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却没有一个人出去帮她,也没有人报警。

类似的事在中国也发生过。2005年12月28日,家住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的熊某和妻子一起骑自行车出门上班,谁知途中竟被人追杀。当熊某身中数刀,趴在地上呼救时,围观的数百人竟然都作壁上观,无人出面制止,也无人拨打电话报警。还比如,2005年4月25日下午,一个19岁女孩被一男子尾随进公厕,惨遭20余分钟的蹂躏。尽管女厕内不断传出痛苦的嘶喊声,但围观的40多名市民竟无一人出来制止。

心理课堂

这种现象的频频发生引起了心理学家的关注,并做了大量的实验加以研究。实验表明,在紧急情况下,只要有他人在场,个体帮助别人的利他行为就会减少,而且旁观者越多,利他行为减少的程度越高。这种现象被称为“旁观者效应”。

心理学家认为旁观者效应的产生是由于“社会影响”及“责任分散”。社会影响是指一个人在不能获得确切情况以便作出干预紧急事件的决定时,他就去观察别人的行动,看看他们会作出什么反应。不幸的是,那些旁观者很可能也在观察别人的反应,于是很快就发展成一种“集体性的坐视不救”的局势。他人在场还可以导致一种责任分担,反正这个责任并不是单单由我承担的,周围还有那么多人,肯定会有人出手相助的。

心理学家认为,由于还有其他的旁观者,个体就把帮助受难者的责任推到了别人的身上。如果现场只有一个人时,他往往会觉得责无旁贷,会迅速地作出反应,帮助受难者。如果他见死不救会产生罪恶感、内疚感,这需要付出很大的心理代价。而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就容易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

心理视点

心理学家对此所做的解释,其目的不是要给你一个冷漠旁观的理由,而是要人们认识自己。所以,当你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时,请不要等待,也不要犹豫,赶快伸出你的援助之手吧!

大街上跟我穿一样衣服的人为何那么多——视网膜效应

经典案例

一位学者讲了自己的一段生活体验:

记得4年前我准备买车。经过一段时间的评估后,我决定买一部墨绿色的中型轿车。当时我的印象是一般人的车都是白色或黑色,所以认为自己的选择很独特,而且又很有品位。

正在为自己能买到一部与众不同的车而沾沾自喜时,我突然发现不论是在高速公路上、小巷子里,甚至我住的大楼停车场中,都看到许多与我同型而且是墨绿色的轿车。我开始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大家突然间都开始买墨绿色的车,所以我就把我的观察与同事们分享。可是别的同事都说没有发现这种现象。

有一位女同事当时正好怀孕,听我讲完后就说:“我倒是没有看到很多墨绿色的车。可是最近我发现,无论在哪里都会看到孕妇。我记得上个星期天在逛百货公司时,短短两小时就看到6个孕妇,最近的人口出生率是不是提高了呢?”我与其他同事异口同声地说没发现孕妇有增加的现象,她看到那么多大概是凑巧。

心理课堂

其实类似的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比如,当你好不容易买到一件心仪已久的衣服时,你一定很开心吧。但是,可能你很快又不高兴了。为什么呢?因为你发现大街上跟你穿一模一样衣服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当初就是因为你觉得款式新颖、风格独特才买的这件衣服,可现在……

上述这些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视网膜效应”。简单地说,这种效应的意思就是当我们自己拥有一件东西或一项特征时,我们就会比平常人更加注意别人是否跟我们一样具备这种特征。

心理视点

“视网膜效应”对人们有什么影响呢?卡耐基先生很久以前就提出一个论点,那就是每个人的特质中大约有80%是长处或优点,而20%左右是我们的缺点。当一个人只知道自己的缺点是什么,而不知发掘优点时,“视网膜效应”就会促使这个人发现他身边也有许多人拥有类似的缺点,进而使得他的人际关系无法改善,生活也不快乐。你有没有发现那些常常骂别人很凶的人,其实自己脾气也不太好?这就是“视网膜效应”的影响力。

一个人要人缘好,要受人欢迎,一定要培养欣赏自己与肯定自己的能力。因为在“视网膜效应”的影响下,一个看到自己优点的人,才会看到他人的可取之处。能用积极的态度看待他人,往往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必备条件。所以,从现在起,学习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