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和工作中常常有样的人,他们总喜欢严厉地责备他人,使对方产生怨恨,不觉中使彼此的沟通难以进行,事情也办得一团糟。因为一个人在内心深处是不愿意责备自己的,谁愿意承认自己是错误的呢?每个人都能够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找出一大堆的理由。即使一个人知道自己犯了错,也不愿意在公开场合承认这一点,更不愿意别人当面指出。如果有人当面指责,他会立即调动全部的智慧和力量来辩解。其实,只有不够聪明的人才批评、指责和抱怨别人。
乔治先生是一家机械公司的安检人员,他工作中的一项任务是检查员工们是否在工作时戴了安全帽。工作期间,每回他看到有员工没有那样做,他就会搬出一大堆公司的条文规定压人,并命令员工把安全帽戴上。被训斥的人当时会戴上帽子,但是,一旦乔治走了,就又会把帽子摘下来。乔治后来换了一种管理办法:当他看见员工摘下帽子时,他会很关心地问对方戴帽子是不是很不舒服或者大小是不是不合适。他的语气始终是一种平等、关心和让人愉快的口吻,当对方提完意见之后,他会诚恳地告诉对方安全帽是用来保护员工的人身安全的,并建议对方工作时一直戴着它。这一次效果果然不同,所有的人都把帽子戴上了 ——因为乔治先生让他们感到,戴帽子是一种需要,乔治先生是在为他们每一个人的安全考虑。
卡耐基曾说:“一百次中有九十九次,没有人会责怪自己任何事,不论他错得多么离谱。 ”的确,很多时候,我们总会为自己的失误找到理由,而对别人的过错进行责备。可实际上,我们用批评和指责的方式,并不能使别人产生永久的改变,反而会引起愤恨。一个人之所以那样做,一定有他的原因。你了解了背后的原因,也就不会对结果感到吃惊了。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全然的了解,就是全然的宽恕。”不要责怪别人,要试着了解他们,试着明白他们为什么会那么做,这比批评更有益处,也更有意义得多。
在许多情况下,我们之所以责备他人,无非是为了表现自己的高明,或者也有推卸责任的目的。古人讲 “但责己,不责人 ”,就是要我们谦虚一些,严格要求自己一些,这对自己只有好处,绝无坏处。
所以,当我们想要责备别人的这不是那不是时,最好赶紧收拢嘴巴,并对自己说:“看,坏毛病又来了! ”这样,我们就可以逐渐改掉喜欢责备人的坏习惯了。
事实上,任何尖锐的批评和攻击,所得到的效果都是零。批评就像家鸽,最后总是飞回家里。当你想指责或纠正他人时,他们会为自己辩解,甚至反过来攻击你。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学会宽容和尊重,才能更好地与人相处。
我们需要明白这样的道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你尊重别人,别人也尊重你;你仇视别人,别人也不会喜欢你。用仇视和指责的方式换来的会是更多的敌意和批评,而用理解和尊重的方式则必定会换来更多的宽容和敬意。在我们这个地球上,生活着各种不同肤色、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哪怕是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可能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即使是同一个人对同一件事情,从不同的角度或不同的时间来看,也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一个人做一件事情,其背后的原因往往是复杂多样的,需要了解和分析才能得到答案。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 ”一个真君子既能够坚持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能够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观点。
心灵物语
不要指责他人,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必要的批评。其中的原则首先应建立在尊重他人的态度之上,以对方能够接受的方式来批评。众所周知,法庭上要确定一件事情的对与错,往往要做大量细致入微的调查工作,也就是先假设是无罪的,通过分析各种原因,找出人证物证,再做定论。在日常的人际关系中也是如此,无论别人错得多么离谱,都不要轻易指责和抱怨,先抽出哪怕一分钟的时间,问问对方为什么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