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在和孩子讲话的时候,往往是以一个权威者的身份出现的,而孩子则会被家长当作是理所当然的倾听者。在这种对话方式下,家长对孩子的了解能有多少呢?动辄以家长的架子来和自己的孩子讲话能让孩子得到什么呢?家长要学会放下架子和孩子平等对话,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岁的北北在上幼儿园。一天,妈妈在去接北北放学的时候,幼儿园的孙老师告诉她,最近花园里的花都开了,可不知道是哪个孩子总是偷偷地去折。今天吃过午饭的时候孙老师去花园,看见北北手里正拿着两朵刚折下来的鲜花。孙老师批评了北北,可这孩子脾气很倔,死活都不承认花是她折的,还和老师耍了一通脾气。
妈妈很生气,回到家以后问北北: “你喜欢花可以,可是不能去折你不知道吗?花儿长在那里是给大家欣赏的,折下来以后就只能给你自己玩了,你这样做既是不遵守纪律,又是很自私的行为,你知道吗? ”
北北理直气壮地说: “那花不是我折的,我从来都没折过!我一直都遵守纪律,还得过小红花呢! ”
妈妈生气地说: “不是你折的怎么会在你手里?那你说是谁折的? ”
北北犹豫了半天,说: “反正不是我! ”
妈妈大声地说: “犯了错误不承认,不知道改正,你还学会撒谎了! ”她忍不住挥手朝北北的后背打了一巴掌。看着孩子哭得委屈,妈妈也有些后悔自己太激动了。不过她想一定得让孩子受点教训,一晚上都没理北北。
第二天,妈妈刚到幼儿园孙老师就走了过来,说:“真是对不起,昨天我错怪北北了。那花是班上的另一个小朋友折的,是她折完了送给北北的,并且说好谁都不许说。看到我昨天批评了北北她今天主动和我承认了。今天我已经给北北道歉了,是我太武断了。 ”
回家之后妈妈很认真地向北北道了歉,让孩子原谅她。开始的时候北北还很冷漠的样子,后来看妈妈真的很难过,她就笑了。她拉着妈妈的手说: “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不过妈妈你以后要相信我,要不然我们就没办法做朋友了哦。 ”
听到孩子这么说,北北妈妈心情很复杂:看来任何时候都应该和孩子平等地交流啊!就像孩子说的,这样才能和孩子成为 “朋友 ”。
不能放下家长的架子和孩子讲话就是典型的 “封建家长 ”作风。对孩子的意见置之不理,对孩子说一不二,其实这样做的危害是很大的。家长并没有理解孩子的内心需要,也不给孩子一定的空间,会对孩子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不同的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往往各不相同。控制孩子独断、严厉型的家长,往往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不能放下自己的家长架子和孩子平等地对话,而且强制要求孩子必须完全执行他们提出的要求。对于这样的家长,孩子往往像一部机器一样,家长怎么说他们怎么做,完全没有了自己的想法,想想看来,这样的孩子是多么的可悲。
放下架子,孩子会把你当作他的朋友,会对你敞开心扉。高高在上,只会让孩子感到一种无形的威压,会产生一种距离感。用粗暴的方式教育孩子,虽然成年之后孩子会明白家长的良苦用心,但不可回避的是,这种方式只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
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愿望、需要或能力提出适当的要求,不强迫孩子按照家长的意图去做事。在这样的家长面前,孩子才是自由的、平等的。
心灵物语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甚至是终生的老师。家长对待孩子的做法将直接关系到孩子心理的健康和能力的强弱。其实,每个孩子都希望父母放下架子来,和自己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换言之,家长如果能够扮演好 “亦师亦友 ”的角色,孩子才更有可能成为父母期待中的样子,成长为最有出息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