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巴菲特投资思想大全集
36472600000015

第15章 巴菲特的聚焦投资术内容(6)

在巴菲特看来,分析一个企业是否值得投资,主要是考虑企业的以下三个方面。

一、该企业是否简单易于了解

巴菲特认为,一项投资行为能够取得成功,和投资人对自己所投资对象的了解程度有密切关系。以这样的了解,可以分辨出哪些投资人是以企业发展走势作为选股依据的,而哪些投资者只是带着希望一夜暴富的投机心态投资的。

在巴菲特的投资生涯中,他一直拥有许多领域的企业:加油站、农场开垦、纺织、连锁性的大型零售、银行、保险、广告、铝业、水泥、报社、食品、饮料、烟草和电视等。无论巴菲特是拥有企业的控制权,还是只拥有该企业的部分股票,有一点是相同的:巴菲特总是明确地掌握着那些企业运作状况。巴菲特只在他了解的范围内选择企业,他从不轻易涉足他不擅长的领域。

巴菲特选择投资华盛顿邮报,就在于他对报业的深刻了解。巴菲特的祖父曾经拥有《克明郡民主党报》,他的祖母在报社帮忙并在家里的印刷厂做排字工作,他的父亲在内布拉斯加州大学读书的时候曾编辑《内布拉斯加人日报》,而巴菲特自己也曾是《林肯日报》的营业主任。后来巴菲特还买下了《奥马哈太阳报》。拥有《奥马哈太阳报》让巴菲特学到了一些报纸的经营方式。正因为他对报业深刻的了解,所以他才敢于购买华盛顿邮报股票。

二、该企业的经营方针是否足够稳定

巴菲特向来不愿意碰触复杂的企业。对于那些因为因面临难题而苦恼、或者因为先前经营计划失败而打算彻底改变经营方针的企业,他也敬而远之。巴菲特认为,重大的变革和高额回报率是没有交集的,通常只有那些长期以来都持续提供同样商品和服务的企业才能够拥有较高的回报率。

巴菲特曾经告诉伯克希尔的股东,他第一次和华盛顿邮报公司打交道,是在他13岁的时候,当时他做送报生专门送《华盛顿邮报》和《时代先锋报》。显然巴菲特非常了解报纸悠久的历史,也能够随时了解报业发展状况。巴菲特根据他本身的经验和公司成功的历史判断,华盛顿邮报拥有一贯优良的营运历史,未来一定会卓越表现。

三、该企业是否拥有良好的长期发展前景

巴菲特曾经说过,他所喜欢的企业,一定具有他所能了解,并且认定它拥有持续长久的经济优势。在巴菲特看来,经济市场是由一小群有特许权的团体和一个较大的商品型企业团体所组成的。后者中大多数都是不值得投资的,而前者大多数都是可以投资的。

巴菲特收购美国广播公司的股票,看中的就是该公司良好的发展前景。广播公司和广播网都有高于产业平均值的前景。在很多相同的因素下,它们可以像报纸一样打出很多经济上的商誉。一旦广播电台建立起来以后,投资和营运所需要的资金并不多,而且根本没有存货投资。电影和电视节目的购置费用,可以在广告收入进账之后再支付。而广播公司的投资回报都会高于产业平均值,而且赚取的现金也都超过企业营运所需的费用。而广播公司的风险主要包括政府的规范、不断更新进步的技术和瞬息万变的广告经费。政府单位有权利拒绝公司广播执照更新的申请,但这种情况很少见。而无限电视网的节目在市场上占据着非常大的份额,不需担心技术和广告经费问题。由此巴菲特断定,美国广播公司具有非常美好的发展前景。

成功的投资行为取决于对公司基本面的了解状况,而不是所谓的股市风云。在实际的投资中,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公司经营状况,考虑公司的赢利模式、经营方针和发展前景。

新经济下高级经理人必备的三种重要品质

【巴菲特如是说】

零售业的经营相当不易,在我个人的投资生涯中,我看过许多零售业曾经拥有极高的成长率与股东权益报酬率,但是到最后突然间表现急速下滑,很多甚至被迫以倒闭关门收场。比起一般制造业或服务业,这种刹那间的永恒在零售业屡见不鲜。对零售业来说,要是用人不当的话,就等于买了一张准备倒闭关门的门票。

——1995巴菲特致股东函

巴菲特的这番感慨是在他刚刚收购RC威利家具店-犹他州最大家具店之后发出的。1954年,当比尔从其岳父手中接下RC威利家具点时,其公司的年营业额只有25万美元。从这个基础开始,比尔在其兄弟谢尔登的协助之下,将公司的营业额一举提升到1995年的2.57亿美元,拥有犹他州超过5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

巴菲特曾经说过,凡是伯克希尔所收购的公司,都必须有值得他赞赏和信赖的管理人员。巴菲特主要考虑管理层的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层是否理智

理性是巴菲特经营伯克希尔公司与众不同的一个特质,而这个特质是很多企业经营者欠缺的。巴菲特认为,资本的分配最终决定股东股权的价值,所以分配公司的资本是最重要的经营行为。当公司发展成熟后,常会产生发展和营运所需的现金盈余。如何运用盈余与公司目前所处的生命周期息息相关。决定如何处理公司的盈余,转投资或者使分股利给股东是一个关于逻辑与理性思考的难题。不良的经营体系因缺乏理性思考,而会在这里犯错。所以如何处理这些盈余是巴菲特判断管理阶层优劣的关键。

2.管理层对股民是否坦诚

巴菲特非常看重企业管理人员对股民的态度。如果管理人员是否能够将企业运营状况完整而且详实地报告给股民,巴菲特就觉得他们是坦诚的管理人员。如果企业管理人员凭借一般工人的会计原则,隐瞒公司营运状况,欺骗他们的股民,巴菲特就觉得他们不值得信赖。

伯克希尔的年度报告不但符合一般公认会计原则的标准,还补充了很多额外的信息。巴菲特详列了伯克希尔所有的企业的个别盈余以及其他人为可以帮助股东分析公司运营状况的相关资料。巴菲特对伯克希尔的经济状况和管理成果,不论好坏,都保持公开的态度。他曾经承认伯克希尔在纺织业和保险业上面临了困难,也承认自己在管理这些企业时所犯的错误。巴菲特认为,误导他人的主管,最后也将误导自己。开诚布公不仅能够获得股东们的信任,也能促使管理层面对自己的错误,积极的进行改进。

3.管理层是否能够拒绝机构跟风做法

很多管理层知道坦承错误可以获得股东们的信任,但是当他们看到别人的年度报告都只在宣扬成功的业绩时,他们就不由自主地把错误抛到一边,开始宣扬成功的业绩。巴菲特原以为企业界那些经验丰富的管理者都是诚实而聪明的,懂得做出理性的营业决策,后来才发现很多企业管理者盲从法人机构,不管那些行为多么愚蠢,多么违反理性。

在巴菲特看来,盲从法人机构的行为会出现3种情况:第一、机构拒绝改变它目前的运作方向;第二、如同工作量扩大,沾满所有可利用的时间一样,所有的计划与并购行为,将消耗全部的可用资金;第三、领导者的任何计划,不管多么愚蠢,都会迅速获得属下的支持;第四,同级公司的扩张、收购、制定薪酬等行为都会很快被效仿。

在一次大学演讲时,巴菲特展示了一份列有37家投资失败的银行机构名册。毫无疑问,这些机构的主管都拥有非常高的智商,而且努力工作,对于成功也有着强烈的欲望,但他们还是失败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同行业之间不经过大脑的仿效行为。

在分析投资哪家企业时,一定要认真观察企业管理层的品质。只有选择了优秀的企业管理层,才能选到优秀的企业。

公司财务准则必须保持的四项关键性要素

【巴菲特如是说】

我们不认为应该对每股盈余郭玉关注,因为虽然1979年我们可运用的资金又增加了不少,但运营的业绩反而不如前一年。所以我们判断一家公司经营好坏的主要依据,取决于其股东权益回报率,而非每股盈余的成长与否。

——1979年巴菲特致股东函

巴菲特用来评估经营效益的财务手段,都是以典型的巴菲特原理为基础的。巴菲特的财务准则与大多数投资者的不同,因为他自始至终都是站在一个企业家的角度分析,这也是他成功最关键的因素。他不看重企业每年的经营业绩,而更看重4、5年的平均业绩。因为他觉得企业创造效益的时间,通常不太可能与地球绕太阳一圈的时间正好吻合。巴菲特一直遵循以下几个财务准则来评估企业价值。

1.重视股东权益回报率,而不是每股收益

很多股票分析师喜欢通过分析每股盈余来评估企业年度业绩。他们觉得如果今年的每股收益比去年增长了一定的百分比,那么企业今年的经营业绩就达到了令人满意的程度。而巴菲特认为,每股收益就想一个烟幕弹。他认为对公司经营业绩最根本的衡量标准,是在没有不合理的财务杠杆和会计操纵下取得较高的股东权益回报率。

股东权益回报率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让我们预估企业把盈余再投资的成效。巴菲特认为,成熟的企业都有机会把盈余的大部分以高回报率再投资。这样虽然本年度每股收益减少了,但是真正的回报率是上升了。例如股东权益回报率20%的企业,不但可以提供高于一般股票或债券一倍的收益,也可以经由再投资,让我们有机会得到源源不断的20%报酬。巴菲特的大部分投资,都具备这一财务特点。美国运通的股东权益回报率是23%,吉列超过35%,可口可乐更高达55%。这些公司的回报率仍在持续上升。

2.重视股东收益而非现金流量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应该明白,会计上的每股盈余都只是评估企业经济价值的起点,而不是终点。巴菲特曾经说过,并不是所有的盈余都代表相同的意义。例如那些必须依赖高资产才能实现获利的企业,必须向通货膨胀付出代价,所以它们的盈余通常都如海市蜃楼般虚幻。因此,会计盈余只有分析师估计现金流量的时候才会用到。

而现金流量也不是度量价值的完美工具。现金流量只适合于用来衡量那些最初需投入大量资金,随后只有小幅支出的企业。像制造业需要不断地支出资金,就不太适合用现金流量来评估。

在巴菲特看来,真正的股东盈余没有精确的计算方法,它是指企业的净所得加上折旧、耗损、分期偿还的费用,减去资本支出以及其他额外所需的营运资本。我们只能粗略估计股东盈余。尽管如此,巴菲特还是觉得宁愿对的迷迷糊糊,也不要错的明明白白。

3.重视运营成本

在巴菲特的投资经验里,运营成本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巴菲特很讨厌那些不断增加支出的经营管理者。每当一些公司宣布要进行大量开支削减时,巴菲特总是很无奈的叹息,觉得这些公司还是不明白运营成本对股东的意义。巴菲特觉得真正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应该像每天呼吸一样随时削减运营成本。

当卡尔·理查德在1983年接手富国银行时,富国银行正处于管理混乱的时候,但是卡尔·理查德从不怀疑富国银行作为一个实力很强的公司,能从银行的管理混乱状态中崛起。他有决心带领银行走出混乱的局面。他认为一家银行要成为卓越的关键不在于什么时髦的新战略,而在于必须清除100多年来管理不严,成本过高的旧传统。有一天一个主管打算买一颗圣诞树摆在办公室时,他告诉那位主管要用他自己的钱来买,不能花银行的钱。当巴菲特听说了这件事之后,增持了更多富国银行股票。

4.保留盈余转化率

巴菲特曾经说过:“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我们的工作就是,挑选出那些有潜力的公司,它们的每一美元保留盈余,都能转化成至少一美元的市值。”巴菲特觉得,保留盈余就像股价一样,短期波动不随企业价值波动,但长期变化轨迹和企业的实际价值基本吻合,如果企业不能将保留盈余做有效的运用,那么长期下来企业的股票必然在股市中无法有令人满意的成绩。同样地,如果企业能够运用保留盈余创造高于一般水平的回报,那么这种成功也会反映在股市上,推动股价上涨。

在从事投资活动中,不要将每股盈余作为是否投资的指标,而是要重视股东权益收益率、保留盈余等数据。最好再通过各方面渠道多了解一些公司运营状况的新闻。

公司市场准则中的两条相关成本方针

【巴菲特如是说】

虽然我们从来不愿尝试去预测股市的动向,不过我们却试着评估其合理价位。记得在去年股东会时,道琼斯指数约为7071点,长期公债的利率为6.89%,查理和我就曾公开表示,如果符合以下两个条件,则股市并未被高估:一是利率维持不变或继续下滑,二是美国企业继续维持现有的高股东权益报酬率。

——1997年巴菲特致股东函

价值投资哲学并没有什么秘密而言,唯一的核心就是评估企业价值。巴菲特认为,评估一个企业的价值,就是先预测企业未来几年的现金流量,用一个合适的贴现率进行贴现,可以计算出企业的内在价值。然后再判断目前的股票价格是否在一个适合投资的安全边际区域内。

1.评估企业价值

巴菲特认为,企业的价值是企业未来存续期间的净现金流之和,根据合理的利息率折算成的限制。巴菲特说他寻找的企业的未来现金收益必须是可以预测的。如果企业是简单易于理解的,那么他一定可以计算出企业的未来现金收益。如果他没有信心预测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那么他就不会尝试估算公司的价值。巴菲特曾经说过,微软公司是一家强劲的公司,可是他不知道如何去估算微软的未来现金收益,所以他无法预测该公司的长期收益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