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频繁的改变经营方向,公司就比其他先进入该行业的公司起点晚。如果想要超越同类型产品成为该行业主导地位,那么公司需要付出非比寻常的努力,而且努力了也不一定就会成功,因为其他同行也会努力避免被超越。例如成功的餐厅都有自己的特色,如便利的快餐店、优雅的西餐厅、特别的东方食物等。
这些特色可以吸引爱好该特色的潜在客户群,如果餐厅的服务、菜色和价格都非常好,顾客就会从心里认可这种特色,然后不断地登门用餐,甚至还会为餐厅免费宣传。但有的餐厅不明白这个道理,经常改变自己的特色,一会儿是法国美食、一下子又是四川菜馆,最终会竹篮打水一场空,既失去了原有的老顾客,也没有招揽到新顾客,很快就在这个餐饮业中跌的粉身碎骨。
优秀的管理层对公司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巴菲特的投资生涯中,他非常注重公司管理层的素质。如果公司的管理层足够优秀,哪怕对方提出的价格稍微高了点,只要管理层愿意留下来继续工作,巴菲特也会愿意收购。如果公司的管理层不愿意留下来继续工作,通常巴菲特就会放弃这项收购。在伯克希尔下属的子公司中,有很多非常优秀的经理人。巴菲特常说,正因为有这些优秀的经理人存在,公司的业绩才会如此出色。
优秀的股票都是相似的:具有持续竞争优势和优秀的管理层。不管哪一个公司,只要具备这两点优势,投资者就可以进行投资。一般来说,投资的风险很小,而且投资的回报率很高。
不怕业绩走得慢就怕不够稳
【巴菲特如是说】
糖果店是个非常有趣的地方,但对大部分糖果店老板来说现在并没有那么有趣了。据我们了解,这几年似乎只有喜诗糖果店在赚大钱,而其他糖果店都是惨淡经营。所以我们敢肯定的是,喜诗糖果店并不是搭着行业的顺风车,它的表现是非常稳定的。
——1987年巴菲特致股东函
巴菲特认为,企业的经营业绩通常是衡量企业是否优秀的重要指标。但如果一家企业今年的业绩比去年高50%,这并不代表着这家企业就是个优秀的企业。从长期发展来看,企业的业绩最好稳稳当当增加,哪怕增长得慢些也要增长得稳些。
巴菲特曾经在1987年的致股东函里说道,喜诗糖果公司就是这样的公司。自从伯克希尔公司收购喜诗糖果公司以来,该公司的业绩增长一直非常稳定,1987年就创下了2500万英镑的糖果销售量,而这已经是连续第二年单店平均营业额维持不变了。一般人如果看到这样的公司业绩,就会觉得这家公司也没什么优秀的地方,营业额并没有提高,只是维持在过去的水平而已。但是,喜诗糖果公司得到这样的业绩是非常不容易的。在喜诗糖果公司维持去年的经营业绩的同时,其他糖果公司的经营业绩都在连续下跌,而且下跌幅度都很大。很多糖果公司都在亏损了,而喜诗糖果店还在以正常的水平赢利,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情。
那么喜诗糖果店是如何突破行业萧条保持如此良好势头的呢?一般来说,糖果店的经营利润中有85%的都是12月份创造的。所以,糖果店的经营重点就是在圣诞节前后抢占市场,赢得顾客的青睐。喜诗糖果公司在这方面做的非常优秀。它每年的花色品种大约保持在100种左右。为了更好地适合市场需求,它们通常会定期增添新的口味、淘汰过时的口味,例如1987年就淘汰了14种口味。但是,喜诗糖果公司也非常在乎顾客的感受。
1987年淘汰的14种口味中有两种被顾客念念不忘。顾客甚至写信抱怨。面对顾客抱怨,喜诗糖果店认真对待,化险为夷,不但对所有客户来信一一答复,而且还附赠一个特别的小礼物,然后重新恢复生产那两种口味,最终皆大欢喜。由于行业低迷,原材料增加,喜诗糖果公司为了保持良好的质量又不愿意使用较次的原材料,于是将喜诗糖果公司的产品价格稍作上涨。虽然如此,但依然很受顾客欢迎。除了糖果店经营外,喜诗糖果公司和内布拉斯加家具店合作,在内布拉斯加家具店进行喜诗糖果的销售,没想到在内布拉斯加家具店的销量非常喜人。这种创新的经营模式,进一步扩大了喜诗糖果的市场。价格的上涨抵消了销量的下滑,所以喜诗糖果公司的经营业绩依然维持原有的水平。
投资者一定要重视企业的经营业绩。但是在观察企业的经营业绩时,一定要把企业的经营业绩和同行的经营业绩进行对比,这样才能够真正了解企业的经营业绩到底好不好。
企业正常赢利水平
【巴菲特如是说】
在我们看来,企业的赢利水平,和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有一些关联。据我们估计,目前GDP的年增率大约为3%,另外还有预计2%的通货膨胀率。虽然我和查理无法保证这2%是否确切,但这是市场上大多数人都认可的。
——1999年巴菲特致股东函
企业的赢利水平决定于企业的经营状况,这毋庸置疑。比较有趣的现象是,企业的正常赢利水平和国内生产总值GDP有一些关联。通常来说,企业的正常赢利水平和GDP的增长率是相应的。如果GDP增长,企业的平均赢利水平也会增长,而且增长的幅度和GDP的幅度比较接近。因此,巴菲特认为,投资者在选择投资企业时,应该关注下GDP的增长指标。
我们从中国的GDP和中国世界500强企业的数量就能发现GDP和企业发展的关系。
1990年,中国GDP为410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11位;1998年,中国GDP为910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七位;2006年,中国GDP为27500亿美元,位列世界第四位;2007年中国GDP为3010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四位;2008年中国GDP为4222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三位。而中国企业在世界500强中的变化是这样的:1989年,中国银行登上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这是中国产生的第一家世界500强企业。
1999年增加到8家,2000年度9家,2003年度11家,2004年增加到16家,2005年增加到18家,2006年增加到23家,2007年增加到30家,2008年增加到35家。从第1家到第8家中间经历了漫长的10年,平均每年增长0.8家;而从8家到第35家只用了9年,平均每年增长3家。而2006-2007年间增长的幅度最大,也就体现出中国企业在近几年的发展比较迅猛。分析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世界500强企业的增长数量与中国GDP的增长刚好成正比。中国世界500强企业数量在世界的排位与GDP的排位也基本相当。当中国GDP跃居世界第三的时候,中国世界500强企业数量也达到了世界第三。
巴菲特认为,既然GDP和企业的正常赢利水平相关,那么投资者在考虑投资企业时,一定要记得先关注一下GDP的增长速度。1999年,美国整个金融市场都在讨论高科技股。一些金融专家或者股票分析师认为,高科技是创新的产品。只要是新的东西,就一定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应该受到投资者的热捧。但巴菲特的态度截然相反。巴菲特认为,既然美国的整体经济水平并没有因为高科技产业的问世而突飞猛进,那么投资者就应该像对待其他行业一样对待高科技产业,不应该把个人对高科技的期待掺杂到投资评估的过程中。任何企业的股票都应该与其赢利水平相符。
投资者在选择投资企业时,可以把当期GDP当作一个衡量企业正常赢利水平的风向标。一般来说,GDP增长,企业正常赢利水平也会增长。GDP减少,企业正常赢利水平也会减少。通过分析企业的正常赢利水平,我们可以得到更确切、更真实的企业经营能力。
第十一节 所选股票的公司管理层优秀的9个标准
公司管理层影响着公司内在价值
【巴菲特如是说】
伯克希尔公司旗下的世界百科全书、科比吸尘器公司、斯科特·费策公司等都是拉尔夫一个人领导的,要知道,拉尔夫一个人就担任19个企业的首席执行官。即使如此,伯克希尔公司在1986年收购斯科特·费策公司后的业绩表现就出乎预料,1987年的业绩表现更是又上一层楼,税前利润提高了10%,可是成本却大大降低。
——1987年巴菲特致股东函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在购买股票时,一定要重视其公司管理层。优秀的管理层可以为公司创造卓越的业绩,从而会提高股票的分红和股息,也间接增加了投资者的收益。
在巴菲特看来,投资债券和投资股票是不一样的。当然,无论是股票、债券的内在价值,都取决于所预测的公司未来一些年的自由现金流经过一个适当的利率折现后所得到的期望值。但是,股票和债券还是有差别的。债券有债票与到期日,我们可以清楚计算出投资债券的收入。但是股票没有固定的到期日和价格。投资者只能够自己根据企业的经营业绩去估计自己投资股票的收入。由此可见,因为债券的债息和公司的业绩没太大关系,所以管理层的好坏对于公司债券的影响非常有限;而股票的分红和公司的业绩关系非常密切,所以管理层的好坏对于公司股票的影响非常大。
在巴菲特的投资生涯中,他非常看重公司管理层的品质。因为他知道公司管理层的品质将会对公司的长期竞争优势产生莫大的影响,从而影响公司的内在价值。巴菲特曾经说过,优秀的管理层就是一块无价之宝。在收购公司的过程中,如果公司管理层足够优秀,也愿意留下来继续工作,那么他会愿意用比较昂贵的价格收购这个公司;如果优秀的管理层不愿意留下来工作或者公司的管理层不太出色,那么即便公司出再低的价格,他也不太愿意收购。
在巴菲特心中,斯科特公司的总裁拉尔夫就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管理层。拉尔夫一个人担任着斯科特公司属下的19个企业的首席执行官。这19个企业中包括世界百科全书、科比吸尘器等,这些企业在它们所属行业中都表现非常出色。我们从世界百科全书的发展就可以看到拉尔夫的表现有多么出色了。1987年世界百科全书推出了新版本,这次新版本的改动很多。全套书籍中的彩色照片从原来的14000幅增加到24000幅,重新编写的文章超过6000篇,参与编写的作者多达840位。从1982年到1987年,世界百科全书在美国地区的销售量每年都创新高,在其他国家的销售量也有大幅度增加。世界百科全书的销售量比其他所有同类型的书籍的销售量多得多。把企业交给这样优秀的经理人来管理,自然企业的内在价值就会上升了。
企业的管理层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有重大影响。在选择投资企业时,投资者一定要记得观察企业的管理层状况如何。只有选对了管理层,投资的回报才会更丰厚。
有很有很优秀的资金配置能力
【巴菲特如是说】
我们希望不要重复犯下资金配置错误导致我们投入逊色的产业,同时也对于那些认为只要投入大量资本支出便能改善赢利状况的建议不予理会。打牌似的管理行为并非我们的投资风格。我们宁可整体的结果逊色一点也不愿意花大把银子处理它。
——1983年巴菲特致股东函
巴菲特认为,企业的管理层是否优秀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值得投资的重要因素。而考察企业的管理层是否优秀,首先就要考虑管理层的资本配置能力。
巴菲特觉得,真正优秀的管理层,可以充分发挥高超的资本配置能力,能够把企业充裕的资金投入到具有高回报率的项目中,从而促使企业内在价值增长,股东权益增加;而那些缺乏资本配置能力的管理层,经常把企业充裕的资金投入到一些毫不起色的项目中,不仅损害了股东的权益,甚至还会降低企业的内在价值,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
很多股票专家认为,股票市场通常会高估公司短期收益,而低估长期赢利水平。所以他们觉得公司如果削减资本支出和研究开发费用,将会实现短期利益最大化,从而推动股价不断上涨。但巴菲特并不赞同这样的观点。巴菲特觉得,只有将资金用于资本支出和研究开发,才能够提升公司产品的优势,从而巩固公司的长期竞争优势,提高公司的长期赢利水平。一旦公司的长期赢利水平提高了,企业的内在价值就会提高,而股票市场虽然短期是一架投票的机器,但长期却是一架非常公平的天平,所以股票价格自然也会上涨。而这种上涨是实实在在的。和那种短期上涨是不一样的。股价的短期上涨,说穿了其实就是股市泡沫。
事实证明巴菲特的观点是正确的。1985年,美国几位金融专家通过研究投资活动和股价变动规律发现,对于美国股市中的大多数工业类股票而言,每当上市公司发布增加有计划的资本性支出公告后,股价就会大幅度上涨;相反,每当上市公司发布减少有计划的资本性支出公告后,股价就会大幅度下跌。另一项针对几百家上市公司的战略性资本支出与投资决策的权威性调查也发现,在美国股票市场中。只要上市公司发布兼并、增加研究开发费用、开发新产品、增加资本性支出公告,公司的股价通常都会有显著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