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巴菲特投资思想大全集
36472600000063

第63章 巴菲特防范风险的秘密武器(7)

你们的董事长去年也曾数度离开那个房间,且差点成为那场闹剧的主角,现在回想起来,去年我们最大的成就是试图大幅购买那些我们先前已投入许多的公司的股份,但由于某些无法控制的因素却无法执行;假如我们真的成功了,这宗交易必定会耗尽我们所有的时间与精力,但却不一定能够获得回报。如果我们将去年的报告做成图表介绍本公司的发展,你将会发现有两页空白的跨页插图用来描述这宗告吹的交易。

我们对股票的投资,只有在我们能够以合理的价格买到够吸引人的企业时才可以,同时也需要温和的股票市场配合。对投资人来说,买进的价格太高就会将这家绩优企业未来十年亮丽的发展所带来的效应抵消掉。

——1982年巴菲特致股东函

巴菲特经常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在股票的市场内保持沉默,尤其是在别人狂欢的时候,这时候巴菲特往往都会被新锐们嘲笑无能、落伍的时候,也正是在日后被称道、被崇拜“股神时刻”

比如在巴菲特出手认购了通用电气30亿美元的优先股,对此巴菲特表示“通用电气公司是美国面向世界的标志性企业。数十年来,他一直是通用电气公司及其领导人的朋友和赞赏者”。但是在这漂亮言论的背后,更为真实的事实是:即使巴菲特赞赏通用电气数十年了,却只是在等待次贷危机发生时,通用电气的股票大幅缩水后才毅然决定出手。回首过去十年通用电气的股价,在2000年科网泡沫中一度高见60.5美元,而这一波牛市中也一度高见42.15美元,但是巴菲特却选择在通用电气今年迄今几近腰斩,徘徊在20美元接近10年来低位时才出手,显然其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好的公司出现好的价格。

回首巴菲特的投资历程,类似这样等待好公司出现好价格的例子可谓是数不胜数。此前提到的富国银行无疑是一个绝佳的范例。

富国银行可以称得上是上一次美国楼市危机S&L危机的受害者。对于一家成立于1852年的老牌银行来说,在20世纪90年代初股价一度曾高达86美元,但在S&L危机中,投资者担心银行会收到房贷市场的拖累而持不信任态度,尤其是担心作为所有加州银行中房地产贷款最多的银行,富国银行能否承受得起巨大的房地产贷款坏账损失。结果,富国银行的股价短期内暴跌,4个月时间里便重挫至41.3美元,而有先见之名的巴菲特早就看好富国银行,并出手以57.89美元的均价买入了大量富国银行的股票,并在此后逐步追加。

对于投资人来说,如果买入一家优秀公司的股票时支付过高的价格,将会对于这家绩优企业未来10年所创造的价值产生抵消的效果。投资这应该记住巴菲特投资术中的这个重要的精髓,这比选择一个好公司还重要。

高管的过高的薪酬,不是一个微小的财务问题

对于一家公司的董事会而言,当保留收益时将自动调整到计算期权价值的做法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事,但是领我感到非常吃惊的是这样的期权几乎还从来都没有发行过。事实上,对于管理层激励“专家”来说,期权的履约价格伴随着留存收益而进行调整的期权的激励计划是十分陌生的。但是,这些专家对所有出现过的有利于管理层的期权计划像对待百科全书一样了解的非常的详细而又充分。

对于一个CEO来说,遭到解雇的那一天将会成为他收入特别丰厚的一天。实际上在清理他的办公室走人的那一天,他带走的钱比一个清扫厕所的美国的环卫工人一年所挣的钱还要多出来很多。那就真的印证了一句古老的格言“一事成功事事成功”,但是现在在公司管理层上一个风靡一时的定律就是“一事失败事事成功”。

——2005年巴菲特致股东函

上面的这段话,显示出巴菲特的真实意思就是,要求发天价薪酬的CEO搞定董事会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只需要选择出三个左右的董事成立薪酬委员会,在董事会会议召开的几个小时前,用薪酬支付永远在逐步提高的统计数据对他们进行一顿狂轰滥炸。

俗话说的好,“拿人的手软,吃人的手短”。在中国的独立董事的制度下,上市公司拿到这么高的薪酬,其独立性也是很难保障的。独立董事作为上市公司的监督者一般都是不在上市公司拿报酬的,这样有利于保障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以及对上市公司的监督。在中国,独立董事普遍在上市公司拿薪酬。而中天城投给独立董事开出这么高的薪酬和津贴,对于独立董事的独立性而言确实令人怀疑。

以中天城投为例来说:

据业内人士介绍,上市公司给独立董事的总收入一般不超过三万,有的公司只有五千元,但中天城投的独立董事年收入却达到惊人的15万元。这不仅在经济收入较低的贵州是天价,即使在整个A股市场也是天价。

中天城投高管薪酬定的这么高,与公司的主营收入下降是不成比例的。为什么高管薪酬能到这么高,这主要与中天城投的公司治理不完善有关。公司2007年制定了一份薪酬与考核工作细则,其中规定薪酬委员会一年至少开两次会议,但是中天城投薪酬委员会去年只开了一次会议,导致了公司在2008年高管的工资没有随着宏观经济形势以及公司的经营状况变化。

一份世纪中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工作细则,按照工作细则规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是董事会按照股东大会决议设立的专门工作机构,主要负责制定公司董事及经理人员的考核细则并进行考核;负责制定、审查公司董事及经理人员的薪酬政策与方案,对董事会负责。

人员组成上,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成员由五名董事组成。

在议事规则上,要求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会议。而2008年中天城投的薪酬委员会只开了一次会议,这一点在中天城投的年报中有显示,

投资者在投资时应该注意到,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水平过高,期权的不当应用,虽然看起来是一个很小的财务的问题,实际上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如果这种现象不加以阻止的话,那公司董事会的力量就会非常的薄弱,高管也能够任意妄为,那么公司的治理就会存在严重的问题。此外还会形成恶劣的企业文化,导致员工好大喜功,报喜不报忧。通常情况下这样的公司往往并不是很好的投资目标。投资者应该避而远之。

第二十五节 误入股市陷阱

会计科目项下的小把戏

【巴菲特如是说】

近来,道德逐渐的沦丧,尽管企业仍然还是开大门走大路,但是仍然有越来越多的自视过高的经理人,渐渐的认为玩弄数字能够符合华尔街预期的做法是不值得大惊小怪的。很多经理人不但认为这种对数字的操作行为是一件很正常的事,甚至认为这是它们的工作职责之一。

这些惊人开始认为它们的只要工作之一是让公司的股价越来越高,为了让股价保证在高位,他们用尽各种手段让公司在运营上冲刺,只有在公司运营的情况糟糕的情况下,它们很自然地就想到运用不正当的会计手法,不是“制造”出想要的盈余数字,就是在未来的盈余上做手脚。

——1998年巴菲特致股东函

巴菲特认为企业的长期稳定的赢利要重于一切,稳定的赢利的企业远胜于那些忽高忽低的公司。

比如,在会计科目项下有一个科目叫做“重整损失”,虽然在法理上属于合法的但是通常情况下却被当成是一个操作损益的工具。一般情况下公司都会将多年来积累的开支在某一个季度一次性的提列损失,这通常是一种典型的令投资者大失所望的骗术。有的时候,为了将过去公司塑造的并不实在的盈余所累积下来的垃圾一次性的出清或者为了给未来年度虚增的盈余进行预先的铺路。公司会详尽一切办法,但是这些做法的前提都是抓住了华尔街对于未来年度的盈余高于预期5分钱的心理,却对公司当下季度的盈余少了5块钱的心理毫无在乎,也并未给予关注。

再比如,如果应收账款绝对值和增幅巨大,应收账款周转率过低,则说明公司在账款回收上可能出现了较大问题。庞大的应收款会像无底洞一样不断侵蚀市场投资资金,因此必须注意应收款的来源,预先发现应收款给企业带来的潜在危机。

“火箭股份”(600879)在2000年申报中揭示说,应收账款增加,主要是电缆销售增长所致,但应注意的是,公司在上半年电缆销售收入总计8417.95万元,但应收账款合计却有9231.65万元,同比增长17.92%,赊销比重较大,这成为公司未来的潜在风险。

尤其要注意的是,正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应收款一般比较分散,可以通过正常的业务关系回笼,但是,有些应收款是被控股的大股东“借”去的,在这种情况下,以现金偿还的可能性极小,形成呆坏账或者无法回收的可能性就较大。

但是对待关联交易需认真分析,也许一切交易都是正常合法的。

在选股过程中,广大中小投资者往往都是根据上市公司提供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判断,再做出投资抉择,因为他们只能从公开的信息上获取有关上市公司相对准确的资料,如中报、年报、其他公告等。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有部分上市公司为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往往会在这些公开信息中造假。比如,一些上市公司明明亏损,刻意不让其出现亏损;为了维持与满足配股的最低条件,明明小盈,可以编制中盈至大盈的会计资料;刚刚配过股,当年不可能再获准配股,为了保持“发展后劲”,明明大盈,则编制成中盈甚至小盈的会计资料。所以投资者不要被这些会计科目下的小把戏所蒙蔽。

不光彩的“会计费用”

【巴菲特如是说】

高级管理者们数量日益增多……这样得出的结论,他们操纵赢利用以迎合他们所认定的华尔街的某些愿望。实际上,很多首席执行官们认为,这种操纵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实际上是他们的某种责任。即他们的责任就是把股价推向可能达到的最高点。为了推动股价,他们实施了令人尊重的精彩的运作。但是,一旦运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些首席执行官们就会求助于某些不大令人尊重的会计手段。要么创造出所希望的“赢利”,要么就是在为将来的赢利搭建舞台。

——1998年巴菲特年度报告

巴菲特一直以来对会计费用感到高度的怀疑,因为这项会计科目下的项目能够把许多问题都解决掉,并且能够掩盖许多年管理不当的迹象。巴菲特把日益增加的会计费用和资产的注销行为成为“不光彩”,并对他们利用这种不光彩的手段抬高股价的行为很不满意。

举一个例子来说,如果波音为以后的几个季度内降低成本的计划支付了10亿美元的季度费用。在随后的几个季度内,波音就已经拥有了一个消耗完了的“储备”,因为这10亿美元的成本确实发生了。这种机制使得波音在某些日常成本在损益表中不再体现,从而来提高了它的单位利润。

一个发生了招致“重大损失”的会计费用的公司会产生一个相同的效果。在上面的例子中,波音可以采取把所有的成本打入当年的方法,并且在随后的年份中把税后利润提高10亿美元。华尔街就会赞扬波音降低了成本,从而忽略掉其中遭到破坏的账面价值。并且对波音在将来的表现奖励一个高于其真实价值的股价。当然,此后的赢利记录没有一个是真实的—对于波音来说,一个“重大损失”的季度不会像看起来那样悲惨,并且在随后的各个时期通过耍一些会计花样会变得异常“滋润”。毫不迟疑地,坏杆会从记分牌上划掉。

在1999年,如摩托罗拉、波音、耐克以及几家大银行,通过在以前季度中支付的数十亿美元的费用,大大提高了当年的赢利。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公司们支付了相当于1998年报告赢利20%-25%的“不再发生的”的费用。这是自1991-1992年度以来,会计操纵所达到的最高水平。当时许多大公司为了降低未来发生的养老金成本而被迫支付了巨额费用。因此,对于这些公司在其盈亏底线上报告的每股赢利中的每一美元,其中有超过25美分或许是被“编造”出来的。与此相对应,P/E比率在9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低于10%。摩托罗拉在1998年支付了将近20亿美元的费用,抹去了其在数十年间为股东们创造的账面价值的13%。华尔街奖励了它的行为。在此后的15个月中推动其股票上涨了200%。然而糟糕的是,首席执行官们在现实中利用这些虚假的数字来得分的手段乐此不疲,因为这相对于花上几个小时练习开球来说,修改记分牌显得要容易些—并且绝不会毅然地放弃。

投资者们需要注意到,当一个公司发生重组费用时,管理阶层都会承认这是对公司资产处置不当或者造成了一个臃肿的成本结构。投资者们应当非常仔细地审视会计费用,因为大多数的实业公司每年都至少发生一次费用,如果想要精确的对盈亏底线做出精确的判断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因此不要去相信表面的价值,我们无须对会计费用做出让步,市场战略师门坚定地维护今天的股票价格。他们在这样的数据背景下,推算出公司赢利可以继续地强劲增长。但是,如果赢利从一开始就是虚假的,那么它们最终必然会探及盈亏底线之下,并导致股价下挫。所以投资者们在对投资对象进行分析时,千万不能被这个不光彩的“会计费用”蒙蔽了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