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只是把“低碳”挂在口头上,他们没有把低碳当做自己的责任。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进程中,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衣、食、住、用、行等方面,用绿色的生活方式描绘自己的“碳足迹”。节电、节油、节水,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减少个人的“碳足迹”。你会发现,低碳生活,其实并非遥不可及。
开展“低碳”主题活动,让低碳深入心间
“低碳生活”是时下的流行语,体现了一种健康、文明、节约、环保的生活方式。企业或社会组织科通过开展“低碳”系列活动,能使员工和社会成员在工作生活中提升低碳节能环保意识。
2010年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便是以低碳为主题,倡导“低碳、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的理念,在世博开幕前夕,一系列围绕上海世博会的全民动员活动就已经陆续展开,都意在倡导减少资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创造畅通的出行环境,实现“低碳世博”。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同样已经成为企业所关注的新课题,众多企业也积极开展“低碳”主题活动,做“低碳生活”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国际家饰家用品牌特力屋一贯倡导低碳环保的理念,在企业日常运营中,实施了多项环保措施,例如:中午“熄灯一小时”,纸张效用最大化,尽可能使用再生纸,随手关闭待机电器,减少使用一次性产品,办公文件袋重复利用等。从切实可行的小事入手,带动员工积极参与节能、减耗的环保活动。
特力屋将4月作为环保月,并举办了一系列活动,为公司的“环保文化”升温。邀请培训师为员工进行“转动爱的文明”等环保系列讲座;组织观摩环保影片《家园》;宣传“素食减碳”的意义,于一年一度的“世界地球日”举办素食品鉴会,获得员工内部的热烈响应。特力屋带领员工深入了解环保的意义,从而自发地加入到环保减碳的行动中。据悉,特力屋总经理就是个环保达人,“素食减碳”的环保主张就是由她率先发起的,她希望员工们不仅能身体力行,而且能够传播环保理念,让更多的人为守护绿色地球出份力。
在“低碳”主题活动启动时,可以充分利用企业工作平台进行宣传,让员工在劳动实践中切实感到低碳生活的重要意义。在活动中,可以通过权威对比资料让员工清晰认识节能工作的潜力,通过对比计算使员工深入认识节能的重要意义,通过宣传引导让节能成为共同习惯、共同文明、共同责任,从而使员工形成“点点滴滴降成本、分分秒秒增效益”的理念,使员工深刻认识到节能活动的价值;并通过长期征集、定期发布办公和生活低碳方法来促进该主题活动长效机制的建立,使活动真正融入员工工作和生活的细节。
国家电网丹棱供电公司自2009年3月份启动“三节约”主题活动以来,在公司近300余名员工踊跃参与下,低碳经济的理念在该公司得到很好的实现。
一是强化全过程成本控制,严格控制消费性支出,进一步压缩会议、业务招待、差旅等费用开支,各项费用严格按照预算执行,杜绝无预算开支的行为,做到成本预算可控、在控、能控。
二是员工在复印或打印资料时都采用双面方式,严格做到了不浪费一张纸。当员工的书写笔用完时,都是拿旧笔芯来换取新笔芯使用。
三是公司各工程项目施工班组,在停电检修与施工工作中,经过充分准备,早出晚归,坚持标准化作业,严把安全质量关,齐心协力克服施工与检修中的许多困难。这样做不仅缩短了工期,还提前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提早恢复了送电,把“三节约”活动落到了实处。
四是在电力线路规划和设计时,更是充分融入了节约理念,尽量避免房屋拆迁, 线路跨越林区时尽量采取高跨,在环保、节约和经济之间寻找到了最佳平衡点。
五是在增供促销工作中,不断加强业扩管理,缩短新装、增容等业务的办理时间。不定期对辖区内用户开展营业检查,对计量不准确的表计及时更换。合理调度,统筹安排避免重复停电。积极开展用电性质普查,提高售电均价。加大对用户的计量设施检查,打击偷窃电行为,减少了电量损失。
低碳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企业只有在节能减排中占得先机,企业才会发展。这就需要企业定期开展节约主题活动,促使企业中的每个人养成简朴节约的好习惯。大家都自觉地想尽办法节约每一分钱,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开支,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成本,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肩负更大的责任,“低碳”不是一种时尚,而应该成为每个企业的行动,每一个人的行动。企业需要用正确的方法传播正确的理念,开展“低碳”主题活动不仅是履行了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也是提升企业正面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营造低碳文化,提升企业内涵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碳排放量也居于世界首位。减少碳排放是决定着未来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而企业在整个国家经济当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占用社会大部分资源,因此应该承担与其相匹配的社会责任。
一个优秀的企业必然会有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而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必然会造就一个成功的企业。在这个微利时代,低碳与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息息相关,所以营造低碳文化应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某电力企业用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员工的低碳意识和低碳行为提出了规范要求:
中华美德,勤劳节俭。继承弘扬,崇尚实践。
规划建设,优化方案。电网运行,经济安全。
经营管理,节流开源。行政办公,高效简便。
后勤服务,精打细算。小处入手,大处着眼。
持之以恒,养成习惯。员工进步,企业发展。
通过制定、讨论和贯彻企业的低碳制度,营造了浓厚的低碳氛围,进一步丰富了企业文化内涵。
把培育企业低碳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低碳经济和建设节约型国家的迫切需要,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在生产管理、资源利用、技术管理、安全管理诸多环节渗入低碳理念,创新低碳技术,培养更加合理的管理方式和管理习惯,达到节约能源资源,降低污染,少投入、高产出,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格兰仕空调为众多企业带了个好头。
格兰仕空调在行业内较早的开始对四五级能效空调进行减产,发动能效起义,宣布消灭******、淘汰345,到2009年度已经全面停产四五级高能耗空调产品,2009年11月,格兰仕开始停产2级能效产品,全面生产超一级能效空调新品,比国家规定的一级能效高出0.2。
普通冷暖空调采用电辅加热,其加热管一般只能承受300W—400W的功率,热转换效率约为28%。格兰仕光波空调采用的光波管制热,至少可承受800W功率、最高可达1200W的功率,制热速度和效率得到数倍提升。从能量守恒定律来看,光波加热的热能约是普遍电辅加热热能的4倍。
2010年开始,企业全面生产一级能效空调,格兰仕大力号召同行都加入到一级能效空调的推广队伍中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节能减排产品。
格兰仕的推崇的低碳不是做产品表面文章,而是一种理念和态度的全面贯彻。格兰仕从固定资产的投放开始,到整个设备的利用、到生产方式都从头到尾去贯穿节能减排的概念,才是一种完整的倡导主张。
2009年9月,格兰仕投产10亿建设节能厂房,其配套能力可以达到850万套,希望这个集大配套、大研发、大制造于一体的全方位节能减排建设工程预建成一条世界级白色家电产业链,打造世界领先的白色家电研制中心。
生产上追求精益求精的模式。格兰仕认为精益生产的核心是消灭一切“浪费”,是通过系统结构、人员组织、运行方式和市场供求等方面的变革,使生产系统能很快适应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
生产设施、模式以及产品的低碳化离不开技术升级的保障。光波辅助加热开机低风运行、X型翅片设计、TFT屏、三类人群睡眠模式、智能清洁、26度爽舒适控温……格兰仕把高新技术、健康技术与产品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功能的极致化,实现了低碳生活品质的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系列广受生产欢迎的技术提升中,格兰仕大力饯行着节能科技新光波的产品理念。技术升级中格兰仕倡导一种节能减排和低碳生活的理念。
格兰仕人认为,制造企业的供应链一般包括了采购、生产、仓储和运输,其中仓储和运输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而服务同样是低碳行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格兰仕空调强调,一年365天都是3.15,服务工作重点在平时,产品的质量、企业的诚信都需要日常工作的积累。包括最快的服务速度:预约上门,倡导行业最快的安装、维修速度;规范的服务形象:着服务工装,规范服务用语、严禁使用服务禁语;过硬的技术力量:各大网点针对格兰仕有固定人员、持证上岗,1、2级能效专业技师服务;标准的施工规范:严控服务过程的关键节点,明确细化的安装、维修作业要求、专业工具;细致的用户关爱:安装后的充分试机,使用和保养知识讲解,淡季保养;系统的服务监督: 服务监督卡与安装单一起作为结算凭证,100%电话回访、上门抽访,等等。
格兰仕在竭尽全力地节约能源、降低能耗、普惠消费者的同时,也寻找到了格兰仕节能高效的发展之路,将节能、环保等新技术、新材料的创新应用,格兰仕走出了低碳经济实现持续增长的“微笑曲线”。
低碳经济并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工作,是一个长久的、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培养过程。当所有员工把节能减排转化为日常行为之时,这个企业才能够真正成为低碳型企业,做到与环境和谐,与社会和谐。
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会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地影响员工的行为,从而形成“低碳”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模式,这除了能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之外,还间接促进了整个社会的“低碳”进程。
让节能减排贯穿整个企业流程
当前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个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全球企业的责任,节能环保是所有企业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低碳经济,不仅是停留在口号上面的文字,必须从商品生产的每个环节着手,细节到每一个产品。
在全球变暖的大环境下,作为国民经济的核心基础产业,电子信息,制造业也积极行动起来,从降低设备功耗、提高性能与能源效益和采取废能源回收等方面,推出并实施了节能减排的计划。对行业的标杆企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来说,节能减排也是其战略转型中重要的一环。
华为构建了一个端到端全流程的绿色管理体系,致力于构筑节约型,同时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网络,从设计、到生产管理、到供应链管理、到运营和环境管理、到最后的退出循环管理,均有相应的环节保障。
首先,在生产当中,会选择具有环保功能的“绿色材料”。在供应链上,设定一些供应链节能减排的标准,打造一条“绿色供应链”。在运营上也力求做到“绿色运营”,一个是内部的运营,就是无纸化办公、能源管理、废弃物管理;一个是优化网络设计,把硬件的职能、网络的职能循环使用。在最后一个环节——回收上,华为也委托了专业的节能机构来做回收的工作。在研发环节,华为利用自有单芯片替代多芯片的方案降低功耗,其65纳米技术可以使功耗降低50%;在生产环节,华为内部进行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处理率达到583%以上,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240万吨;在供应链,华为有一个创新的“6R理念”,采用周转化绿色包装解决方案减材50%,效率提高5倍,以华为发货量统计,减少二氧化碳排量至少627万吨;在运营,华为还有一个绿色能源方案,在有风有光的时候,利用太阳能和油机互补,还可节省安装面积;在回收环节,华为已经开展的代表处已经达到200多个,签订了很多的社会合作协议,为运营商提供废旧设备的回收服务。
这样,就产生了一个全生命周期、全流程的体系。同时华为建立了一整套的评估体系。在其他的流程如市场管理、集成供应链中,也贯穿了绿色通信的理念,力求让节能减排贯穿到整个企业的流程当中,把华为打造成一个在各个环节都做到环保的绿色企业。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由于面临着来自市场的压力,所以必须在提升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同时要考虑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企业在选择自身发展策略时,把节能减排作为重点关注的因素。要做到像华为这样实现节能减排在企业流程的全部贯穿,需要把节能上升到战略发展的高度,牢牢地加强节能环保的意识,建立生产经营的高标准,并在执行的过程中严格落实,才能给企业上一层绿色,成为健康良好发展的“绿色企业”。
过去,很多企业只是把成本、把投入产出关系单独进行考核,实施低碳型发展就要把成本部分的能源消耗单列出来考核,这也能体现出公司的整体管理水平。不论是上游项目还是下游项目,不仅仅要考虑收益率和技术、安全指标,还要考虑能耗指标,如果没有这项指标,低碳经济将会沦为空谈。
从每一个人做起,从每一个环节做起,把节能工作做到实处,是所有企业实施低碳经济的重要落脚点。要建设一流的公司,就要在能耗和产出关系上达到一流。这既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将技术创新融入低碳中
为配合国家新能源政策实施和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推动智能电网发展,南方电网首个新能源综合应用实验基地——中国南方电网龙岗新能源应用实验基地,于2009年10月23日在深圳启动。该实验基地集太阳能并网发电、风能利用、电池储能技术、电动汽车充电等多种新能源应用技术于一身,是电网新技术在新能源开发利用领域中的一次有益实践,也是利用低碳技术引导企业发展的有效举措之一。
“一块普通的速生杨板材,经过表面硬化压缩技术,使产品表面具有坚硬的质地和美观的色泽花纹。这个技术是我们自己的专利,这种地板女同志的高跟鞋可以随便踩,小孩子的油性笔可以随便画,用纸巾一擦就擦掉了。”以技术创新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浙江世友地板,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经济政策,通过科技创新在低碳道路上不断探索,并将其研发成果申请了专利。
“节能减排,绿色生活”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词。对于企业来说,是否掌握低碳技术已经不是能否抓住低碳经济带来的商机的问题,而是能否生存的问题。此时的企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掌握低碳技术的企业,不但抓住了商机,更保住了自己的市场地位,反之,不但将与机遇失之交臂,甚至会被市场淘汰出局。
无疑,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就必须不断地反省自身,找到可以改进的地方,积极投身到创新活动中去,使自己得到不断的提高。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其实也应该以“低碳”为己任,将技术创新融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有个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意识到了电力能源危机,并以寻找环保型电力新能源为己任,开始了长达十年孤独而漫长的跋涉,追求着“低碳”梦。他,就是张力。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已在调度岗位上工作了十多年的张力,深刻感受到电力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上个世纪我国发电以煤发电为主,大量地燃煤造成环境污染。九十年代福建的水电就开发得差不多了,电力需求每年以百分之十几的速度增长。电力紧张,给经济发展和百姓的生活造成一定影响。这些事实,让张力觉得开发环保型电力新源是十分必要。
萌生这种想法的时候,张力对电力新能源方面的知识几乎为零。开发环保型电力新能源是个综合性技术很强的项目,而在毫无基础的情况下,利用业余时间自己研究开发,在其他人看来无异于天方夜谭。
就这样,从1999年开始,张力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地理学、气象学、飞机空气动力学、电子技术、微电脑技术、电机学、化工、机械材料力学等相关理论知识,并将自家地下室改造成试验室,搞起了开发电力新能源技术研究。对于试验中所需的各种零部件材料,张力有的购买机器自己加工,有的则联系厂家生产。十年来的研究不仅耗尽了他所有的积蓄,而且还让他背负了十多万元的债务。
罗源县地处东南沿海,有着巨大的风能资源。2000年开始,张力的电力新能源研究有了具体的方向,那就是风电。他耗时四年,消化吸收了大型风机的技术,将它小型化、简单化,并采用微电脑技术,开发出了“低成本微电脑控制中小型风力发电并网系统”。利用该系统建成的中小型风电站的成本只有大型风力发电项目的四分之一,造价与小水电站相当。
为了证明该项目的实用性,张力在罗源湾可门口山坡上租了一块一平方公里的荒地,建立了一个小型并网风力发电系统样板工程———东滦风力发电站,安装了3台自己设计制造的5千瓦风力发电机试验样机。由于风机比较小,对场地要求低,适应性强,在风力较小的情况下也能旋转发电,张力的样板工程受到了国内风电专家的肯定。
在张力看来,开发环保型电力新能源是“真正的低碳经济的出路”。2007年,他又开发研究了“潮汐能”和“无人值守水电站”等项目。
“低成本原生态微电脑控制无人值守水电站”项目是利用河道的天然落差,使用特殊的大直径空心低速水轮机组进行发电,不大幅度改变河流形态,确保回游生物能够逆流而上,实现原生态开发利用和环保发电。而微电脑控制器负责判断电网的电压和频率,可以正确处理远程遥控指令,实现了无人值守。
实现低碳也许并不那么难,它不仅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滴节约中,也能体现在我们日常工作的技术创新中。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凭着“人人为低碳”的责任感,将技术创新融入到低碳中,为低碳经济贡献自己的力量。
因此,无论企业还是个人,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征程中,都不应忽视技术创新。
消除工作中的跑冒滴漏现象
液体,气体进行存放,运输等过程中,因管理不善而产生跑气,冒气,冒水,滴水,漏气,漏水等现象。一项工作往往有各项环节,如果没有认真负责的精神,就很容易出现工作中的“跑、冒、滴、漏”。
在很多企业和单位中,“跑、冒、滴、漏”的现象十分普遍,其后果是比较严重的,不仅没有达到预想的工作目标,反而造成了物力、财力、人力等各方面的浪费。因此,在工作中,一定要秉承认真负责的精神,坚决杜绝“跑、冒、滴、漏”的现象,把握执行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使企业在运作中减少人力、财力等不必要的损失,稳步前进。
朴春生是锦西炼化机泵维护的“专家”。
刚开始参加工作时,朴春生在白土装置维修班工作。装置里气泵很多,换气泵的活塞和拉杆是维修工常干的活,拉杆和活塞的固定是靠销子别住,而拉杆上插销子的孔洞在制作时因确定不了位置是没有钻出的。这样,维修人员就要抬着百十来斤的拉杆到现场,安装确定开孔位置后再拆下来抬回去钻孔,最后再抬回来安装,既麻烦又费力。针对此事,朴春生支出一招儿。他自己做了凹凸形状的两个背帽,拧在拉杆上正好咬合在一起,很轻易就取代销子固定了活塞。在场的老师傅惊讶地说:“干了十几年,都是抬来抬去的,咱咋就没有想到这个招呢!”
同事们也渐渐发现,和朴春生在一起干活,不仅省力,而且安全。在检修工作中,一些设备因为拆卸难度较大,维修工经常要使用大锤、撬杠之类的“重武器”,可挥大锤有伤人的危险。朴春生就自己琢磨制作了一些怪模怪样的工具,用上它们提高工作效率不说,还达到安全、文明施工的要求。
厂里蒸馏装置的机泵90%以上都在高温状态下运行,机泵冷却系统的橡胶密封圈在高温下极易老化而失去密封作用,经常出现泵盖冷却水泄漏问题。要进行修复,就必须对设备全部解体,可机泵大多数都使用波纹管密封技术,每次检修仅更换波纹管密封件就要上千元,经济损失很大。
朴春生提出把泵盖做改动,用耐热巴金垫替换橡胶圈。按照朴春生的设计,厂家生产的新泵很好地解决了冷却水泄漏的问题。可新的问题又来了,如果全部更换新泵,那企业花的钱将不是几万、几十万的小数目。朴春生再次挑起重任,很快,他又拿出在原泵盖上进行改造的方案。他先把泵盖进行堆焊,然后再进行车削加工,这种改造既经济又实用,很快就应用到同类型的所有机泵上。
朴春生把每个装置的设备都作了一本账,每台设备都设一张卡,通过这一账一卡随时就能查出每台机泵的修理次数和故障原因,有了这个“病历”,维修人员很容易就能对症施治。
凭着严谨细致的作风,朴春生出色地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任务,他也获得了全国劳模的殊荣。
在工作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作为管理者难免会对这些小问题疏忽,而作为我们工作在一线的员工,却不能对工作中的跑冒滴漏视而不见,不能任由企业的资源在我们责任心的冷漠下白白流失。
作为一名有责任心的员工,我们不能放过工作中任何一个小细节,并要主动去抠细节背后可能潜在的问题,这样才会让“低碳”与我们的距离更加接近。
如果每个人能认识到企业质量中“跑冒滴漏”现象的危害性,就容易找到解决这些不规范问题的办法。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基本的做法。
1.加强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事前控制的重点放在产品开发和标准制定上,以从根本上尽量减少质量事故、降低质量管理难度。事中控制主要是指按照工艺标准进行质量监督的过程,它要求严格检查、及时反馈、及时整改。事后控制的重点是确保每个产品合格并把不合格产品及时反馈给制造部门进行返工。
2.实施规范化质量管理。把重点放在制度的实施、检查落实到位的方面,并将自检和互检相结合。
3.加强统计技术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树立以数据为基础的决策思想。加强对数据去伪存真的科学整理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做出相应的应对之策。
让节俭成为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德国是发达国家之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但德国人的节俭意识很强,罕见一掷千金的“豪气”。德国人不断地把节俭的精神发扬光大,节俭的意识已深入人心,不但找便宜货的人满街都是,商店也到处以不同的降价折扣活动吸引顾客。波恩市政府甚至在莱茵河边树立了一个“一分钱”雕塑,提醒所有市民要节省每一分钱用于建设。
在德国家庭,目前最流行的要数“四少原则”——少进餐馆、少买衣服、少打电话、少往外跑。为了节俭,德国人还常常亲自动手做一些日常用品,让他们节省了很多开支。德国有句名言叫“用自己的手打自己的天下”,德国家庭除了房屋设计和盖房是请人帮忙外,余下的事情都是他们自己干的,如房屋装修、厨房和卫生间的设计和安装等。家中的汽车、机动游艇、家用电器以及上下水管道等也由他们自己修理。德国人对能源资源很珍惜,他们居家过日子注意节约水、电,用完洗衣机便拧紧水龙头,一是省得机器锈蚀受损,二是免得漏水。
节俭是支持低碳的最直接形式。节约自然就省出相当一部分的资源、能源,这实际上就是在减少浪费。所以不该浪费的一分也不能浪费。
在很多企业中,有这样一种现象,许多员工在工作中没有节约意识,总是随便浪费公司的纸张、写字笔等办公用品。这无形中造成了企业资源的浪费,公司的收益自然也不会提高。
有这样一家贸易公司,主营业务是小商品批发,尽管表面生意兴隆,但年终结算时总是要么小亏,要么小赢,年复一年地空忙碌。几年下来,不但公司规模没有扩大,资金也开始紧张起来。眼看竞争对手的生意蒸蒸日上,分店一家一家地开张,公司老板张某决定向朋友求教取经。
待朋友把一笔笔生意报出后,这个老板更纳闷了:两家交易总量并没有太大的差距,为什么收益相差却这么大呢?
看着目瞪口呆的老板,朋友道出了其中的原委。
原来,在公司员工的共同努力下,这家公司对商品流通的每一个环节都实行了严格的成本控制。比如:
联合其他公司一起运输货物,将剩余的运力转化为公司的额外收益,几年下来,托运费就赚了将近60万元;
采购人员采购货物时严格以市场需求为标准,使存货率降至同行最低,每年大约节约货物贮存费5万元,累积下来将近20万元;
与供应商签订包装回收合同,对于可以重复利用的包装用品,待积攒到一定数量后利用公司进货的车辆运回厂家,厂家以一定的价格回收再用,这项收入大约为每年2万元;
为出差人员制定严格的报销标准与报销制度,尽管标准比别家略低,但公司规定可以在票据不全的情况下按标准全额支付差旅费,该项措施每年为公司节约大约5万元。
在严格的成本控制下,不但公司节约了可见的资金,也培养了公司员工的成本意识,倡导节约、反对浪费已经蔚然成风……
所以,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数量庞大的支出都需要每一位员工在每一笔很小的支出上进行节约,由此产生的效益就因其规模而显现出来。也许每一名员工节约的钱会显得微不足道,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积累起来将是一笔数目不小的收益。
节俭是一种美德,更是员工爱企业如家的重要表现,是企业对每个员工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的客观需要。
因此要在工作中提倡节俭。如今流行的新节俭主义也是低碳经济的另类解读。新节俭主义倡导理性消费,这个理性是根据自己的岗位收入、情绪、预期等所交织成的“度”。
惠普是世界知名的大公司,实力雄厚财大气粗,但他们却在办公室里设了“备用箱”和“再生箱”,只用过一面的纸张都放在备用箱中,其他人可以再利用那纸的背面,两面都用过的纸则放入再生箱中回收。在全球的爱普生任何一家公司里,所有双面用的打印纸在用完之后还必须用于粘贴各种报销票据。这种资源充分循环利用是“新节俭主义”的体现。
新节俭主义最崇尚简单,但它不以牺牲生活质量,减少生活内容,降低人的欲望为目的,为代价,而是砍掉多余的枝枝蔓蔓,活出生活的本真。
将节俭作为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让我们成为名副其实的“低碳族”。
勤俭节约,永葆朴实的工作作风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历来以勤俭节约、不畏艰苦著称。******曾说:“浪费是极大的犯罪”。胡****曾经倡导:“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牢记‘两个务必’,带头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带头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带头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各项工作中都要贯彻勤俭节约原则,真正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刀刃上。”“勤俭节约”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命题,如今重又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和战略意义。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就要从思想上崇尚俭朴,以勤俭节约为荣、铺张浪费为耻,抛弃“家大业大,浪费点儿没啥”的思想。“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有些看似点滴的浪费,就像“蚁穴”一样,侵蚀着坚固的根基。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就是要在作风上艰苦创业。在残酷竞争的市场中,我们是创业者,奋斗者,而不是享乐者,逍遥者,我们要舍得吃苦耐劳,把勤俭节约当成战胜困难的传家宝。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就是要在管理上精益求精。蒲松龄说得好:“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作为一个有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的员工,都应抓住点滴时间,刻苦钻研业务技能,向精细管理要效益。只要在工作中创造价值,实际上就是在践行一种低碳方式。
有人问:“我能做什么?”答案很简单: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岗位做起。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普通员工,都应该从古往今来的许多案例中汲取经验教训,力戒奢侈之风,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好科学发展观,为建设一个高效、务实的节约型社会作出贡献。
在武汉江岸区委区政府大楼,进门的人都能看到“创‘两型机关’点字歌”——上班开水少打点,用完再打少浪费点……
有关领导说,打开水这个细节过去被忽视。一些机关干部上班就提开水瓶打满开水,第二天,没有用完的就被随手倒掉。“现在,建设‘两型’社会,我们干部们根据需要打开水,第二天多出的开水用来洗抹布或拖地。”
打开水少打点是为了避免浪费,既节约了水资源,又省下了燃料。可谓一举多得。尽管只是一件小事,却有着积极的意义。
我们发现,越是政府部门、机关单位,就往往越是浪费大户。要在政府和企业中形成“勤俭节约”的意识,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
“皖南事变”以后,新四军政委刘少奇的工作很忙。他穿着一双补了补丁的布鞋到战士中询问战士的疾苦和战斗情况;到老百姓中访贫问苦,发动群众抗日;到前线观察敌情,日夜奔忙。没几天,他脚上那双布鞋就张开了“狮子口”,脚指头都露了出来。同志们见了,敬佩又难过,都劝他换一双新鞋。他笑了笑说:“别看这鞋有些破,它的功劳可不小啊!跟我从陕西到了这里,有感情啦。让皮匠补一补还可以穿嘛,不用换!”1942年冬天,新四军军长陈毅拿来一双新鞋。他指着刘少奇脚上的鞋说:“你这双鞋成了特制的了,该换一下啦!”刘少奇却说:“缝缝补补,穿了五年,舍不得丢啊!”陈毅微笑着说:“我以军长的身份命令你,赶快换一双新鞋!”刘少奇也笑着说:“你是军长,我是政委,现在战士们这么苦,我们要和他们同甘共苦。你当军长,一开口就是命令,一点耐心都没有,我要反抗。”“哈哈哈!”两人同时大笑起来。
几十年前的一个小故事,今日重温仍给人深刻的启迪。永葆朴实的工作作风,这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是牢牢联系在一起的。要建设节约型社会、政府、企业,都必须要树立起踏实、务实的工作作风,作风端正了,浪费的现象也就自然在工作中被消灭了。
紧绷“低碳”弦,视“低碳”为自己的责任
怎样发展低碳经济?怎么走低碳道路?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全球变暖带来的威胁不亚于战争。在国家坚持经济结构调整、落实节能减排越来越坚决的形势下,民众的低碳意识显得愈加重要。低碳生活是方式也是态度。低碳是政府的责任,也是企业的责任,更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随着我国确定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低碳经济已逐渐进入我们的生活。在此背景下,每个人都应争做低碳的宣传者、实践者,用实际行动为企业发展注入绿色动力,让低碳社会、低碳企业的美好愿景早日实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时刻紧绷“低碳”弦,视“低碳”为自己的责任。
为什么有的员工不能从身边做好“低碳”,不是他们做不到,是因为他们没把这样的事放在心上,没有把低碳和节约当做自己的责任。
我们来看下面一个事例,从中你会受到一些启发。
有三个人去一家公司应聘采购主管。他们当中一人是某知名管理学院毕业的,一人毕业于某商学院,一人则是一家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应聘者经过测试,留下的是那个民办高校的毕业生。
在整个应聘过程中,他们经过一番测试后,在专业知识与经验上各有千秋,难分伯仲。随后招聘公司总经理亲自面试,他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题目为:假定公司派你到某工厂采购4999个信封,你需要从公司带去多少钱?
几分钟后,应试者都交了答卷。
第一名应聘者的答案是430元。
总经理问:“你是怎么计算的呢?”
“就采购5000个信封计算,可能要400元,其他杂费就算30元吧!”答者说。
总经理未置可否。
第二名应聘者的答案是415元。
对此他解释道:“假设5000个信封大概需要400元,另外可能需用15元其他费用。”
总经理对此答案同样没表态。
但当他拿到第三个人的答卷,见上面写的答案是419.42元时,不觉有些惊异,立即问:“你能解释一下你的答案吗?”
“当然可以,”第三个人自信地回答道,“信封每个8分钱,4999个是399.92元。从公司到某工厂,乘汽车来回票价10元,午餐费6元。从工厂到汽车站有一里半路,请一辆三轮车搬信封需用3.5元。因此,最后总费用为419.42元。”
总经理露出了会心的微笑,收起他们的试卷,说:“好吧,今天到此为止,明天你们等通知吧。”
想必我们都已经能预料到结果如何了。对于企业来说,节约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增强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员工如果能够自觉将节约贯彻到低碳生活中,其实就是在位公司节约成本,在为企业创造价值和效益。如果大家都把节约看做是自己必须做大的事,看做是自己的责任,那么公司的发展必定前途辉煌。
员工选择低碳,不仅意味着承担了环保的责任,也为企业的经营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每一名对企业有责任感的员工,都会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会尽最大努力把浪费降低到最低限度,会最大限度地为企业节约每一分钱。
每一位员工,都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紧绷“低碳”弦,不必老板交代就能做好节约,通过“低碳”为企业、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手头做起,养成低碳生活习惯
走进某家公司的任一生产工作现场,时时处处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温馨小贴士”:开关板上贴着“节约有良方,利用自然光”、电脑上贴着“上网不涉密、下网请关机”,电梯口贴着“多等几秒,方便你我”等提示语。这些“小贴士”集中了全体员工的智慧,张贴在职工日常工作生活中每个关键点。
行动起于意识,风气影响行为。影响低碳生活习惯的因素,大多来自意识的欠缺和行为的疏忽。如果说,几年前的节能减排更多只是一种象征意义的话。那么现在,能源紧缺,环境变化的当前,低碳已不再是一句口号,它已经影响到了我们当下的生活,以及我们的未来。
在低碳方面,个人观念转变很重要,日常生活方式中一些小细节的改变或许你也无形中减少了碳排放量。工作和生活中适当将温度调低也是低碳的表现,上班中放弃开车改乘公交车或者骑自行车或者走路都是在为低碳做贡献,每人多关注一些这样的细节,碳排放量就会改善。响应“低碳”号召要从生活中的小细节做起,转变观念、培养习惯至关重要。让每个人把低碳变为自觉行动,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做起。
少用空调、随手关灯、自备水杯……一股低碳之风正悄悄地刮进许多公司的办公室中。
郑达在北京的一家跨国广告公司工作,他的部门经理——一位曾留学德国多年的“海归”,就是这样一个热衷于“办公低碳化”的人。“在日常办公中,他处处‘发扬’低碳精神。并经常告诉我们,在欧洲,很多大公司都会参与一种名为‘碳抵消计划’的活动,就是将每位员工日常工作中生产出的二氧化碳进行计算,然后通过领养树木、购买环保设备等方式来抵消员工的碳排放量。尽管国内还没有这种方式,但每一位员工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郑达继续说,“在经理的带领下,我们也都渐渐爱上了这种低碳化办公模式,其实这并不难做,比如电脑暂时不用的时候,可以启动‘待机’模式,这样可以节省一半的电能。对于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音箱等这些并不常用的设备,不用的时候尽量关上。此外,经理还建议家住得不是很远的同事可以尝试步行上班,这样既减少了碳的排放,又可以锻炼身体。”
在办公低碳化方面,郭凯也有着同样的体会。他告诉记者,在办公室内,特别是电脑显示器周围不妨多放置一些净化空气的绿植,这样可吸收办公室内的甲醛,也能有效分解复印机、打印机排出的二氧化碳。“现在公司已经基本上不将供员工阅读的有关文件打印或复印出来了,取而代之的则是以电子邮件或MSN等不耗费纸张的方式群发到员工的电子邮箱里,从而最大限度地做到无纸化。另外,为了避免室内外温度相差太大,可以在冬天和夏天不同的季节里将空调温度分别设定在18℃和25℃左右,便可最大限度地省电,同时也会相应的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在阻止全球变暖的行动中,我们每个普通人都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衣、食、住、用、行,不同的生活方式描绘的“碳足迹”各不同,建立绿色的生活方式是我们眼下急需做的事。
爬楼梯弃坐电梯,废旧布料缝制成环保购物袋,用旧毛巾擦地省水……低碳生活,其实并非遥不可及。节电、节油、节气,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减少个人的“碳足迹”,这不仅是追赶潮流,更是个人社会责任的体现。只要您愿意主动约束自己,从手头做起,改变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惯,你就可以成为一个快乐的低碳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