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温州人不会说的赚钱诀窍
36477600000022

第22章 并购国企的壮举

异常活跃的温州民间资金在经历了“炒房”、“炒煤”等一系列资本运作后,现在又开始盯上了国企。2006年2月25日,由北京产权交易所(北交所)主办的北京市国企改制项目推介活动将在金融街举行。北交所方面准备好150多家、价值290亿元的市属国有企业改制项目。眼见这是“肥肉”,温州人岂能放过,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正组织温州财团想要进京并购国企。

温州商人的此次动作是对北京的一次积极回应。去年年底,北交所曾经主动到温州推销北京的国企改制项目。

周德文作为组织者,对这次活动的感想自然很多,他本来只是想组织几家有意向的单位去北京谈谈就可以了,大概也就是走个过场,但令他没想到的是,北京市政府方面的态度很积极,而温州方面也表示出了对此的热情,报名的企业超过了60家,其中中瑞财团和中驰财团这两个温州著名的大财团也在这份耀眼的名单中。

中瑞和中驰两家财团在过去所谓的温州人的“炒房”行动中充当了开路先锋,被称为炒房团的升级版。而此次温州商人组团进京,媒体以及一些敏感人士又开始对温州人的动向下了新的定义,这次他们称温州人的这次行动为“炒产权”、“炒国企”。

温州人对于给他们定义的新的名词好像不是很喜欢,他们已经通过实际行动来推翻这个新名词,组织者在已经报名的企业中筛选出了二三十家实力比较雄厚的企业进京。他们选择的这些企业大都是和这次国企产权项目比较对口的企业,他们的目的就是防止一哄而上,再被人说成是炒作,这样对温州人的形象很不好,也不利于温州人展开商业活动。

2005年12月,北交所曾经主动来到温州,拿出150多个企业的项目跟温州的一些企业洽谈。很多温州企业都对此感觉很新鲜,他们之前从来没想过要去北京经营国企,对于温州人来说,北京是天子脚下,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唯利是图”的他们不敢轻易冒这个险。但这次不一样,北京方面很有诚意,北交所方面已经准备好的国企改制项目,包括路桥公司、水产公司、城建集团、物资总公司、三元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和北京老字号。项目涉及房地产业、制造业、酒店服务业及文化产业等十几个行业。这些行业跟温州的某些企业的经营项目还是对口的,所以温州人绝对不会放弃这个机会。再加上北京市政府方面还拿出了一些奥运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来与温州人洽谈,国资委对这次活动的态度也很积极。温州人此行是势在必得。

北京方面对于温州资本的进入抱有很开放的态度,现在长三角地区的民营资本非常活跃,而北京的国企产权改制正好需要资金的进入,这种情况下,让温州民间资本进入北京的国企也是一个机遇的问题。这不是专门为温州商人准备的,只是市场的选择。

据不完全的统计,目前温州民间的资金大约有3000亿元,加上在外地经商的温州人手中的3000亿元,差不多有6000亿元的资金可以用来投资。而现在市场的状况是,温州本地已经被温州商人开发的差不多了,基本没有太多的发展空间,而在外地经商的温州人手中的富余资金也是“无的放矢”,所以温州民间资本现在急需有一个新的空间。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才出现了所谓的“炒房”、“炒煤”团之类的投资项目,而现在,因为“炒房”和“炒煤”的恶评,相关部门开始限制温州资本的这种动作,温州的资本就更加需要寻找新的投资渠道。

但是,温州人也并不是光为了个名声就胡乱投资的,他们之所以会作此决定,关键还要看北京的国企项目是否有赚钱的空间。温州人很精明,如果政府把一些项目的门槛设得太高,让温州人觉得无利可图,他们绝不会做这样的买卖。这次的北京国企的改制项目,政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对温州人的投资环境也考虑得很周全,因此,温州商人对于温州的经典产业——轻工业产业链上的企业都会很关注,还有一些高科技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也是温州人关注的热点。

对于北京国企来说,能够让中国民营企业中的佼佼者来参与经营,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温州民间资本的来源大多是当地的实业公司,而温州的轻工业是相当发达的,这些企业进京后,肯定还是选择经营与自身同行或生产技术、市场相关的国企。这样,这些有着先进经营经验的民营企业就会给这些国企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生产技术,同时温州的这些民营企业也能获得相应的投资回报。

但是,购并国企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温州企业来北京参加国企改制项目还有很多有待考虑的地方,最简单的问题就是,国企改制后职工安置问题和股权问题。北京是首都,各项政策都很规范,对于“唯利是图”的温州商人来说,如此繁琐的程序也许会让他们失去耐心,因为这么漫长的谈判时间,如果去做别的生意,可能都已经见到回报了,温州人就是这么实际。虽然北京方面已经给温州商人打过预防针,但具体的实施情况,谁也说不好。

再者,北京国企改制与其他地方有些不同,在其他省市,一般都是改制企业主动找投资方先进行谈判,达成共识以后再报政府监管部门批准。北京这里的程序却倒了过来,是政府牵头,来推动企业进行改制。但问题也就来了,现在温州人只是跟政府在洽谈,并没有跟企业直接接头,如果企业管理层的想法和政府的不同,这将会对即将到来的谈判带来很大的困难。

周德文作为这次活动的组织者,对北京这次国企改制了解得比较深刻,在他看来,北京其实并不缺资金,现在北京政府之所以想让温州民企进入到北京国企,主要就是想通过温州民营企业的参与,给北京的国企带来新的机制,把企业真正引向市场。因为以往北京政府主导的国企改制,往往仅是使企业的股权结构发生了变化,企业的国有性质并没有改变,企业没有新的机制,企业的经营自然还是老样子。

温州商人的表现果然没有让北京方面失望。温州财团两天的日程安排充分体现出“温州效率”。2月25日洲际酒店集中面谈,次日,原定于下午1点半在北京市产权所进行的此次“相亲会”总结临时取消,一对对“对上眼”的温州民企和北京改制国企、中关村高科技项目等进入实地考察阶段。其中最为迫切的当属温州第二投资财团清乐集团等几家老板,一大早就跟着“意向对象”实地考察去了。

这次相亲无疑是非常有效果的。仅仅两天的功夫,温州财团和北京国企以及中关村等项目有合作意向的不少。

温州光上集团初步看上了北京原昌皮革有限责任公司,温州群英联创集团和北京市水产总公司安排了下一步洽谈的计划。温州文化用品市场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金强则在北京京东方高科技公司的厂里转悠了足足两个多小时。

这次双方洽谈的效率这么高的原因,主要是双方都有需求,一个诚心要嫁,一个有心要娶,各取所需。

但在这种表面的热闹背后,也有不和谐音出现。在商场摸爬滚打多年以后,温州企业家普遍要求取得控股权,而北京国企目前推出的很多好项目中,有不少要求在引入新投资者以后仍由原股东控股。革命不彻底,干脆别革命,这是温州老板对于北京方面不交出控股权的看法。温州老板认为,除非有特别好的项目可以从长计议,否则要求控股权。北京市方面也意识到了这种分歧,他们表示,控股权的问题不能急,而很多国有企业之所以国有股没有完全退出,主要是为了稳定人心,循序渐进。

温州民间资本入主北京国企的这次行动,现在还尚在谈判中,不管结果是什么样的,这都是温州民企的一次大动作,也是北京国企的一次大换血,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希望这两方都能从这次行动中得到自己该得的收益。

离开了北京,温州商人的下一个目标是哪里?——重庆。据了解,温州财团已受到重庆市联合产权交易所的邀请,3月中旬将赴渝考察。而重庆方面也表示证实,3月19日,重庆市联交所将举办“建所两周年庆”,届时,将抛出大批产权交易项目。温州商人参与国企改制的步伐就此拉开了。

财富镜子

何建国:寻找对外投资的先头兵

何建国有一句名言:“池塘就像一个地区,企业就好比生活其中的鱼。池塘里若都是小鱼,那么池塘里的空间、资源是够的。但是小鱼总会长大,小鱼成了大鱼就会从一个池塘跳到另一个池塘去。所以要是想做大做强,对外投资是必经之路。”何建国从创办耀华集团的初始就是要“光耀中华”,也因为他一直心存此念,这些年,他一直把振兴中华产业当作自己的事来做,所以他才会不断地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企业发展了,国家也就发展了,他寻求对外投资的先头兵是当定了。

青睐国企并购

1985年,何建国还是一个校办工厂的推销员,推销员总是天南地北地跑,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碰到了半球集团的老总。两个人在闲聊之余,半球集团的老总告诉他说冰箱的继电器也得靠进口,闻听此言,何建国十分震惊,但在震惊之余,他想到更多的是行动:我要给中国人争口气!温州人的性格就是说干就干,1986年,何建国把他的想法落实到行动上,创办了耀华电器厂,“耀华”二字,倾注了他“光耀中华”的决心和为此而奋斗的希望。

耀华电器在何建国的经营下,还算发展得有声有色,再加上依托在温州这个大的经济环境中,“耀华”可以说是乘东风而上,一路顺风顺水。在温州柳市电器突飞猛进的上世纪90年代,何建国却已为当地电器企业的生存而忧虑:柳市狭小的平台上,短短几年,就出现无数电器厂、电器集团。表面上看起来这是好事,一个小小的镇就有这么多的电器老板,但实际上,过多的生产电器,销路跟不上,这必将导致恶性竞争,进而引发“价格大战”,如果真到了那一步,那后果将不堪设想。自己当初成立耀华的初衷就是要光耀中华,如果这么多电器工厂的存在无法给社会带来更多财富,反而因为陷入价格战的泥潭,破坏整个市场环境,岂不是跟自己当初的设想背道而驰?何建国的想法是好的,而且他能这么想,也说明了他已经看透了当时的情况,但问题是,这么多的电器企业,能够在竞争中生存下去的,也许只有寥寥几家,那么怎么避免自己不在竞争中惨遭淘汰呢?难道仅仅是被动等待吗?当然不是,何建国不是那种会被动等待的人,他想,这里既然路子越走越窄,那我们何不走出这里,到外面广阔的世界里去寻找更广阔的空间?

何建国为他自己的这个想法兴奋,他在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带着他的耀华集团突然消失在温州柳市的电器行业中。从1996年开始,何建国带着他的耀华一直在实践他的这个设想:带领耀华到全国寻找合适的土壤生根发芽。时至今日,已经十年的时间了,在这十年的时间中,耀华集团走出了一条与其他温州企业不同的发展之路: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通过租赁、参股、承债及控股等方式并购了包括合肥高压开关总厂和安庆变电器厂在内的16家企业。

与此同时,温州的很多企业看到了何建国的成功,也纷纷从温州这个狭小的平台中走出来,进入安徽,参与当地的国企改革和行业整合。浙商先后兼并收购了安徽100多家大中型企业:胜华电缆集团收购了安徽电线电缆厂;万事利集团兼并收购合肥动力机械总厂等3家企业。宝业集团投资2.35亿元建成中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正在安徽全力建设集建筑施工、房地产开发、住宅产业化、机械加工制造四大产业为一体的第三大基地……

经过近10年在安徽投资的摸索,何建国已经有了非常切身的体会,他把兼并的过程看成为“优势互补”:人家看中的是我们灵活的管理体制和营销网络,而我们看中的是人家的技术、人才和品牌优势。

渗透经营理念

上世纪西方国家一度盛行的企业兼并热潮曾被视为企业快速做大做强的最佳方式,但不久人们发现,企业兼并、联合存在诸多内部问题。那么,作为企业快速做大做强的最佳方式为什么没有让企业走向更加繁荣,反而纷纷落马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理念不兼容”。

何建国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大家都知道,要融入一个企业,需要改良企业的理念,那么要融入一个地区呢?何建国非常清晰地意识到:必须要给这个地区渗透“温州商人的经营理念”,要兼并这个地区的企业,就必须让这个地区的企业适应自己的经营方式。传播一种经营的理念,不像是讲一堂课那么简单,而需要一个平台,需要有一个强势的管理,就在这个时候,安徽省浙江商会应运而生了,而敢作敢为的何建国被大家推选为安徽省浙江商会的会长。

3年多来,浙江商会发挥民间商会的网络优势,以商引商,协同政府积极拓展两省经济技术合作新领域。不仅帮助企业论证项目,协调银企关系,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还引导和鼓励浙江民营资本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和公共事业建设,并取得了可喜成绩。

何建国和所有的浙江企业家都非常清楚,要把浙江企业家的经营理念渗透到安徽,首先就要把浙江企业和安徽企业的利益放到一起,所以,浙江商会所有致力于“理念融合”的举动都是建立在“商业活动”上完成的。三年多来,在“市场动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合作方针指引下,何建国在浙江商会这个平台上,发挥自己的特长,引导浙商、徽商在双赢的基础上融为一体,到现在已经形成了皖、浙两省“全方位、多领域、大跨越的”经济技术合作新格局。有数据显示,浙江企业在皖投资额达500亿元,资金到位达60%以上,千万元以上的投资项目已不胜枚举,共安置下岗职工和待业人员20余万人,年纳税几十余亿元。

何建国在一系列宗旨的领导下,以自己的耀华集团为依托,给许多走进安徽的浙商起了一个好头:2000年6月,何建国的耀华集团以承债式兼并合肥高开公司。2002年5月,对市场调查研究后,耀华决定引进先进的温州代理制,利用温州销售体系走捷径占领全国市场。温州工业电器专业销售队伍有10多万人,占据全国工业电器大半天下。2003年,通过温州市商界关系,先后和全国各地温州电器商取得联系,双方以共赢为目的,以著名品牌合高牌为核心,由温州代理商以实行买断式经营,包销产品并开拓市场,“合肥高开”按订单开发产品、布置生产,形成利益共同体。何建国的这种经营模式的成功在当地引起极大反响,浙商也看到了这其中的好处,纷纷跟进,而安徽原有的很多国企也都充分感受到浙商经营思路的先进性和有效性,也纷纷引进浙商到国企中经营,这在一段时间内竟形成了一种风气。

何建国所做出的种种努力,不仅为浙商的安徽投资营造了日渐和谐的商业环境,而且还吸引了越来越多浙江企业前来安徽投资。在安徽,浙商的投资一时呈现出春暖花开的壮观景象:合肥市金太阳国际家具广场有限公司,在倾力打造安徽家具行业的领袖名牌;牛群国际商贸城现已跃居安徽民营企业百强行列;合肥万事利房产开发了汉嘉都市森林,美化了城市,也为提升城市形象做出贡献;宋都房产开发的西湖花苑在2004年中国住交会排行榜获得“中国名盘”称号;凤凰美食城率先抢滩芜湖声名鹊起,荣列安徽餐饮50强;而两岸咖啡饮品有限公司进入安徽3年来已发展了18家连锁店,遍布江淮大地……

喝水不忘挖井人,何建国在自己成功以后,还不忘“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在他和浙江商会的引导下,很多浙商通过非商业合作的方式反馈社会:牛群国际商贸城把捐资赈灾、助学列入每年财务工作议事日程,近2年先后捐赠300余万元的钱物;万事利房地产开发公司出资47万元支持省体育事业的发展,并出资修了一条2500米的水泥道来解决附近居民行路难的问题;安徽绿宝电缆集团也在寿县捐资建立希望小学……

从走出温州到今天,耀华集团经过了10年的耕耘,在这10年中,何建国不仅为自己的企业找到了更好的发展平台,而且还引导浙江商会改良了安徽这个投资热土的环境,引导日渐壮大的浙商找到更为广大的投资空间。现在的何建国已经不满足于在安徽这块土地上耕耘了,他正在打算乘着国家发展大西部的东风,向西部进军。希望在西部,我们还能看到何建国为我们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