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本草纲目中》的养生智慧、食疗良方、长寿方案(大全集)
36486000000008

第8章 本草养生心法:养生之道在一补一泻之间(2)

你一定以为她要不就是美得浑然天成、丽质天生,要不就是保样品满坑满谷、用之不竭,殊不知她的美丽是靠日复一日、演进规律的生活习惯来控制的,她的生活习惯处处以养血为根本,因为她深谙血足才能肌肤红润,身材窈窕。

生活中的女性朋友们更要注意养血,因为我们的生活、工作压力已经吞噬了我们身体里不少的血了。那么,养血要注意哪几个方面呢? 1.食养。女性日常应适当多吃些富含“造血原料”的优质蛋白质、必需的微量元素(铁、铜等)、叶酸和维生素B12等营养食物,《本草纲目》记载,动物肝脏、肾脏、血、鱼虾、蛋类、豆制品、黑木耳、黑芝麻、红枣、花生以及新鲜的蔬果等是很好的造血食物。

2.药养。贫血者应进补养血药膳。可用党参15克、红枣15枚,煎汤代茶饮;也可用首乌20克、枸杞20克、粳米60克、红枣15枚、红糖适量煮粥,有补血养血的功效。

3.神养。心情愉快,保持乐观的情绪,不仅可以增强肌体的免疫力,而且有利于身心健康,同时还能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旺盛起来,使皮肤红润,面有光泽。

4.睡养。充足睡眠能令你有充沛的精力和体力,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熬夜,不偏食,戒烟限酒,不在月经期或产褥期等特殊生理阶段同房等。

5.动养。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特别是生育过的女性,更要经常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每天至少半小时。如健美操、跑步、散步、打球、游泳、跳舞等,可增强体力和造血功能。

有些腹胀要靠补气来解

小云很文静,说话声音很小。她长得很瘦弱,三餐吃得不多,但饭后还是容易腹胀。除此之外,她还经常感到疲倦。因为老是肚子胀,她还吃泻药,结果身体更加虚弱。无奈之下她去找老中医给瞧瞧,对方知道她吃泻药,狠狠批评了她。

原来小云的腹胀是因为脾虚引起的。脾消化饮食,然后把饮食的精华运输给全身。脾气主升,能把饮食中的精气、津液上输于肺,然后输布于其他脏腑以化生血气。通常所说脾有益气作用的“气”,就是代表人体机能的动力。这种动力的产生,依赖于脾发挥正常的运化能力。如果脾虚,就不能行气,反而引起气滞腹胀。所以,这种时候非但不能泻,还得靠补中益气来治脾虚,补好了脾,自然能够行气解腹胀。

《本草纲目》中记载了很多能补中益气的食物和药材,人参、黄芪,其实除了这些名贵中药材,一些日常的食物也有很好的补气作用。 1.马铃薯,《本草纲目》说它味甘、性平,能够补气健脾,可治脾虚体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要注意发芽的马铃薯的芽与皮有毒,不能食用。

2.香菇味甘、性平,可治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倦怠乏力。但香菇也属于发物,如果得了麻疹和皮肤病、过敏性疾病就要忌食。

3.鸡肉味甘、性温,能补中益气,补精添髓,可治脾胃虚弱,疲乏,纳差,慢性泄泻。

4.兔肉味甘、性凉,能补中益气,凉血解毒,可治血热便血,胃热呕吐反胃,肠燥便秘。不过兔肉性凉,所以容易拉肚子的人要少吃。

这里介绍一款能够治脾虚食欲不振的膳食——鲫鱼粥

材料:鲫鱼1尾,高粱米50克,一个橘子的外皮。

制法:将鲫鱼去骨取肉,与米、橘皮相合煮粥,煮至快熟的时候加入葱、姜、蒜,可作为半流质正餐食用。

功效:这款粥既可以补脾,搭配了橘皮又可以行气,适合脾虚腹胀的人食用。

不过,《本草纲目》里还记载了一些补气的食物,就不太适合脾虚引起的腹胀。比如红枣,《本草纲目》说它能补益脾胃、养血安神,但气滞、湿热和便秘者要少吃。同样,山药能补气健脾,湿盛和气滞胀满者也要忌食。红薯能补脾胃、益气力、宽肠胃,宜于脾胃虚弱、形瘦乏力、纳少泄泻,但吃多了也容易引起反酸烧心、胃肠胀气。

所以,哪些补气的食物能用来缓解脾虚引起的腹胀,还要看食物本身的情况,吃对了食物才能解决问题。

第二节 食以养血,食物是气血的“发动机”

《本草纲目》中的“补血四宝”:当归、熟地、川芎、白芍

在《本草纲目》中多次提到“四物汤”。尤其是论及女性补血、调理的地方,四物汤的名字就一定会出现。比如“骨挛痈漏筋骨疼痛,溃烂成痈,积年累月,终身成为废疾,用土茯苓一两,有热加黄苓、黄连,气虚加四君子汤,血虚加四物汤,煎水代茶饮”。那么,四物汤到底是什么呢?

四物汤是中医方剂中很有名的一种,它包括当归、熟地、川芎、白芍四种中药。当归补血和血,熟地滋阴养血,川芎活血行气,白芍敛阴和血。四药合用,既可补血,又能行血中之滞,补而不滞,共成补血和血、活血调经之效。

我们来分别看看《本草纲目》如何记载这“补血四宝”的。

1.当归

关于当归的名称由来,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古人娶妻为嗣续也,当归调血,为女人要药,有思夫之意,故有‘当归’之名。”

当归甘温质润,为补血要药,包括血虚引起的头昏、眼花、心慌、疲倦、面少血色、脉细无力等。著名的当归补血汤,就由当归和黄芪组成。若再加入党参、红枣,补养气血的功效更强。

2.熟地

地黄分为生地和熟地两种。《本草纲目》载:“地黄生则大寒而凉血,血热者需用之;熟则微温而补肾,血衰者需用之。”男子多阴虚,宜用熟地黄,女子多血热,宜用生地黄。尤其是熟地,药用“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利耳目,黑须发,通血脉”,确系祛病延年之佳品。

3.川芎

川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开郁燥湿等功效。既为妇科要药,又系治疗头痛良方,尤以治疗风寒、风热、血虚之头痛著称。但川芎为血中气药,辛温走窜而行气,在使用中应注意辨证与禁忌,凡阴虚火旺、下虚上盛、肝阳火盛、年迈气弱、气逆呕吐、月经过多等均应忌用。

4.白芍

味苦、酸,微寒,归肝经,具有平抑肝阳、养血收阴之功效。主治头胀,头痛,眩晕,耳鸣,烦躁易怒,月经不调,痛经,崩漏,自汗,盗汗,胸胁疼痛,手足痉挛疼痛。

认识了这四种养血佳品,我们如何在家中煎煮四物汤呢?

材料:当归10克,川芎8克,白芍12克,熟地12克。

制法:作汤剂,水煎服。一剂煎三次,早、中、晚空腹服。

如果你觉得自己对药量和火候掌握得不够好,也可以去中药店请人帮忙煎药。对于要兼顾家庭和事业的女性朋友们,这款四物汤一定能帮你调理气血,健康与美丽能与你长久相伴。

气血双补的四味“药”

补气养血不可以偏废,所以我们要补养身体,最好能够气血双补。而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方子,提出了气血双补的四味药。

《本草纲目》记载:“用黑豆五斗,淘净,蒸三遍,晒干,去皮为末;火麻子三升,浸去皮,晒研为末;糯米三升,做粥,入前二样和捣为团,如拳大。入甑内,蒸一宿,取晒为末;用小红枣五斗,煮去皮核,入前末和捣如拳大,再蒸一夜,晒干为末。服之以饱为度,最能辟谷。如渴,饮麻子水,能润脏腑;或饮脂麻水亦可,但不得食一切物。”

这个方中的秋麻子为晚秋种植的火麻仁。下面来分别看看《本草纲目》如何论述方中的四味药。

1.黑豆

黑豆性味甘平,无毒,有活血、利水、祛风、清热解毒、滋养健血、补虚乌发的功能。《本草纲目》说:“黑豆入肾功多,故能治水、消胀、下气、制风热而活血解毒。”

2.火麻子

《本草纲目》收载火麻子于谷部麻麦稻类,说火麻子甘,平,归脾、胃、大肠经,能够补中益气、润燥、滑肠通便,用于血虚津亏、肠燥便秘。

3.糯米

《本草纲目》中有糯米能温暖脾胃,补中益气,有补虚、补血、健脾暖胃、止汗等作用。对脾胃虚寒、食欲不佳、腹胀腹泻有一定缓解作用。

4.红枣

《本草纲目》记载红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效。每日吃红枣7枚,或与党参、白术共用,能补中益气、健脾胃,有增加食欲、止泻的功效。很多食疗药膳中常加入红枣补养身体、滋润气血。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红枣含糖量高,糖尿病人最好少食用。

由此可见,在四味药中,黑豆、火麻子能补中健脾,糯米补中益气,红枣补血,所以四药合用就可以起到气血双补之效。

补养气血,还是细碎食物最可靠

《本草纲目》中多次提到各种粥食,具体的方子我们会在后面的有关章节中详细列出。这里就说说,为什么粥这么受到李时珍的推崇。 很多食物都有补益气血的功效,其中粥的效果最明显,这是因为粥属于细碎流食,这样的食物最容易被人体消化。按现代医学的说法,消化道对食物的消化目的是把食物磨碎,分解成小分子物质,顺利通过消化道的黏膜进入血液,而大分子的物质只能通过粪便排出。

胃肠是负责消化的主力军,而只有胃肠功能正常,吃进去的食物才能转化成血液,源源不断地供给全身的每一个器官。如果胃肠功能下降,那么把食物转化成血液的能力就会下降,人体的抵抗力必然受到影响,各种疾病、传染病就会蜂拥而至。如果胃肠功能彻底瘫痪,就没有血液生成了,人体各脏器就会“罢工”,人就会面临死亡。

当胃肠功能开始减弱,如果我们往胃肠输送的营养物质都是液体或糊状的细小颗粒,就可以很快消化、吸收,这些营养物质直接生成血,反过来滋养胃肠,就能使虚弱的胃肠起死回生,因此保住了胃肠这个后天之本,身体就能少生病。

从孩子出生到成人的这个过程,很好地说明了细碎的食物更能快速地补养气血。孩子出生时喝母乳、奶粉等液体食物,不需要任何帮助就直接进入血液。6个月后,才能增添稀饭、面条,各种肉泥、鱼泥、菜泥。因此,在喂养孩子的过程中,孩子才几个月大时,不能大人吃什么就喂孩子吃什么,孩子的牙齿没长全,胃肠又虚弱,不能将食物磨碎、消化。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原本胖乎乎的孩子就会面黄肌瘦,原因就是消化吸收不好,营养不良。

同样,不管是孩子,还是胃肠不好、大病初愈的大人,吃一些有营养的、糊状的、稀烂的、切碎的食物,可加快气血的生成,以恢复健康。

虚弱人群,山药薏米芡实最体贴

老王前段时间生了一场大病,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月。出院后身体一直很虚弱,老王的老伴儿变着法儿给他补身子,顿顿都是山珍海味、大鱼大肉。结果老王不仅没恢复生病以前的精神头儿,还经常没胃口,吃不下东西,一天比一天虚弱。后来一个中医朋友给了他们一个方子——山药薏米芡实粥。吃了一段时间后,老王气色明显好了。

《本草纲目》记载,薏米的主要功效在于健脾祛湿,健脾可以补肺,祛湿可以化痰,因此,薏米可解决与体内浊水有关的问题。而芡实止腰膝疼痛,令耳聪目明,长期食用可延年益寿。芡实不但止精,还能生精,祛脾胃中的湿痰,生肾中的真水。

山药、薏米、芡实都有健脾益胃的神效,但用时也各有侧重。山药可补五脏,脾、肺、肾兼顾,益气养阴,又兼具涩敛之功。薏米健脾而清肺,利水而益胃,补中有清,以祛湿浊见长。芡实健脾补肾,止泻止遗,最具收敛固脱之能。将三药打粉熬粥再加入大枣,对治疗贫血疗效显著。

有些人吃一点东西就饱胀不适,难以消化;有些人吃下东西,或腹泻,或便秘,或不生精微而生痰涎,或不长气血而长赘肉。这些问题都是因为脾不健运造成的。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要想气血充沛,必须先把脾胃调养好。

不管是先天不足的孩子,还是高龄体弱的老人,或者身染重病的患者,山药薏米芡实粥都是补养气血的最佳选择。山药性甘平,气阴两补,补气而不壅滞上火,补阴而不助湿滋腻,为补中气最平和之品。老王大病初愈,身体正虚弱,吃山药薏米芡实粥再好不过了。

就像要在引来清泉之前先排净污水一样,服用此粥之前,也要清查身体。体内浊气太多的人,喝完此粥必饱胀难消;肝火太旺的人,必胸闷不适;淤血阻滞的人,必疼痛加剧;津枯血燥、风寒实喘、小便赤短、热结便秘者都不适宜。

此粥的制法十分简单,若用于平日保健,山药、薏米、芡实三种材料以1∶1∶1的比例搭配,打粉熬粥即可。粥里还可以放芝麻、核桃、松子、红枣或肉丸等调味。对于平日有水肿、尿又少的人,可以用山药薏米粥;平日肾虚、尿频、口干舌燥、喜饮水的人,可用山药芡实粥。对于老人,偏重补脾肺的,山药可以2份,薏米或芡实1份;偏重补肾阴的,芡实可为2份,山药1份;偏重祛湿热的,还可以单用薏米,里面可加绿豆。为了保证效果,一般不主张在粥里加米,尤其是不要加大米。

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薏米性微凉,脾胃过于虚寒,四肢怕冷较重的人不宜食用,孕妇要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