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优秀员工一定要读的15本书
36486800000040

第40章 方法总比问题多(3)

从前,有个国王老了,但不知道选哪一个儿子继承王位。于是他私下吩咐一位大臣在一条两旁临水的大道上放置了一块“巨石”,任何人想要通过这条路,都得面临这块“巨石”,要么把它推开,要么爬过去,要么绕过去。然后,,国王叫几个儿子依次通过大道去给一位大臣送一封紧急的密函。

王子们很快就完成了任务。国王开始询问王子们:“你们是怎样将信送到的?”

一个说:“我是爬过那块巨石的。”

一个说:“我是划船过去的。”

也有的说:“我是从水里游过去的。”

只有小王子说:“我是从大路上跑过去的。”

“难道你没有看到那块巨石吗?巨石没有拦你的路?”国王问。

“我看见了,但我用手使劲一推,它就滚到河里去了。”

“这么大的石头,你怎么会想到用手去推呢?”

“我只不过试一试罢了,”小王子说,“谁知我一推,它就动了。”

原来那块“巨石”是国王和大臣用很轻的材料仿造的。

后来,小王子顺理成章地继承了王位。

生活中,许多困难和问题其实都是假造的“巨石”,关键是看我们有没有去推一推的勇气。

实际上,如果你足够强大,那么困难和障碍就会显得微不足道;如果你很弱小,那么困难和障碍就会显得难以克服。

对此,内蒙古金河集团的董事长认为:

“人的一生,是不断遭遇问题并与问题进行战斗的一生。问题会无穷无尽,假如我们没有勇气,在困难面前退缩,不主动找方法解决,我们能够打赢这场‘战争’吗?”

为此,他在车间大门前贴上了这样一幅对联“只要精神不滑坡,方法总比问题多”。当然,对联的由来是与他个人的经历息息相关的。 20年前,在内蒙一个偏僻、贫困的小村庄里,有一位普普通通的年轻人。有一次,家人生了病,因为没有钱,根本请不起医生。万般无奈之下,年轻人想向乡亲借2元钱给家人看病,然而走遍了整个村子,也没能借到。不是乡亲们不愿意借,而是因为他们实在太穷了。

这件事,对年轻人刺激很大。他觉得,再这样在村里呆下去,肯定毫无希望。于是,在19岁那年,他带着6个窝窝头,骑着一辆破自行车,到80公里外的城里去谋生。

城里的工作本来就不好找,加上他高中都没有毕业,学历低,要找一份好工作更是难上加难。

他好不容易在建筑工地上找到了一份打杂的小工。一天的工钱是1.7元,对他而言只够吃饭,但他还是想尽办法每天省下1元钱接济家人。

尽管生活十分艰难,但他还是不断对自己说:“绝对不会永远是这样”。他渴望自己出人头地,为此,他下决心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2个月后,他被提升为材料员,工资加了1元钱。

靠比别人多付出,他初步站稳了脚跟。之后,他就开始重视方法。他认为:要在新单位站稳脚跟,就得更多得到大家的认可,甚至成为单位不可缺少的人。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点呢?

冥思苦想之后,他终于想到了一个小点子:工地的生活十分枯燥,他想,能不能让大家的业余生活过得丰富一点呢?想到这点,他拿出自己省下来的一点钱,买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名著,认真阅读后,讲给大家听。这一来,晚饭后的时间,总是大家最开心的时间。每天工友们开心的笑声,都是对他的极大奖赏。

更没有想到的是,一天,老板来工地检查工作,发现了他有非常好的口才,于是决定将他提升为公关业务员。

一个小点子付之实践后就能有这样的效果,他极受鼓舞。于是,他便将主动找方法的特长,运用到各个方面——对工地上的所有问题,他都抱着一种主人公的积极心态去处理。夜班工友有随地小便的习惯,怎么说都没有用,他想尽办法让大家文明上厕;一个工友性格暴躁,喝酒后与承包方要拼命,他想办法平息矛盾,做到使各方都满意……

别看这些都是小事,但领导都看在眼里。慢慢的,他成了领导的左膀右臂。

在与吴先生谈到成功的经验时,他说:“我之所以能有这样的发展,都源于我凡事都愿意找方法解决。我认识很多企业界的成功人士,从他们身上我发现了一个共同的规律:最优秀的人,往往是最重视找方法的人。他们相信凡事都会有方法解决,而且是总有更好的方法。”

战胜恐惧寻突破

在本书中,作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工作中,你是否遇到过这种情况:某一问题就像山一样摆在你面前,要克服它,似乎完全不可能。于是,一种说不出的恐惧不招自来,你很快就向像山一样高的问题屈服了。

出现这样的情境并不奇怪,因为有些问题,的确有很大的难度。但是,由于对问题难度的恐惧,就放弃解决问题的努力,到底有多少合理性呢?”

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无论有什么障碍和困难挡在你前进的道路上,我们都不应感到惧怕。鲁迅先生曾说:“人生的旅途,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在工作中,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唤醒心中的勇气,会让我们找回自己。伊尔文·本·库柏是美国最受尊敬的法官之一,他成长的经历给了我们许多启示。

库柏在密苏里州圣约瑟夫城一个准贫民窟里长大。他的父亲是一个移民,以裁缝为生,收入微薄。为了给家里取暖,库柏常常提着一个煤桶,到附近的铁路边去拾煤块。库柏为自己必须这样做而感到困窘。他常常从后街溜出溜进,怕被放学的孩子们看见。

但是,那些孩子还是时常能看见他。特别是有一伙孩子常埋伏在库柏从铁路边回家的路上,袭击他。他们常把他的煤渣撒到街上,以此取乐。库柏回家时一直流着眼泪,他总是生活在或多或少的恐惧和自卑中。

有一件事发生了,这种事在我们打破失败的生活方式时总是会发生的。库柏因为读了一本书,内心受到了鼓舞,从而在生活中采取了积极的行动。这本书是荷拉修·阿尔杰著的《罗伯特的奋斗》。

在这本书里,库柏读到了一个像他一样的少年奋斗的故事。那个少年遭遇了巨大的不幸,但是他以勇气和道德的力量战胜了这些不幸,库柏也希望具有这种勇气和力量。

库柏读了他所能借到的每一本荷拉修的书。他读得很认真,每每都能进入主人公的角色。整个冬天他都坐在寒冷的厨房里阅读勇敢和成功的故事,不知不觉地吸取了很多知识。

在库柏读了第一本荷拉修的书之后的几个月,他又到铁路边去拣煤。隔开一段距离,他看见3个人在一个房子的后面飞奔。他最初的想法是转身就跑,但很快他记起了他所钦佩的书中主人公的勇敢精神,于是他把煤桶握得更紧,一直大步向前走去,犹如荷拉修书中的一个英雄。

这是一场恶战。3个男孩一起冲向库柏。库柏丢开铁桶,使劲挥动双臂,进行抵抗,使得3个恃强凌弱的孩子大吃一惊。库柏的右手猛击到一个孩子的鼻子上,左手打到了胃部。这个孩子便停止打架,转身溜掉了,这也使库柏大吃一惊。同时,另外两个孩子正在对他拳打脚踢。库柏设法推走了一个孩子,把另一个打倒,用膝部猛击他,而且发疯似地连击他的胃部和下颚。现在只剩下一个孩子了,他是领袖。他突然袭击库柏的头部。库柏设法站稳,把他拖到一边。这两个孩子站着,相互凝视了一会儿。然后,这个领袖一点一点地向后退,也溜掉了。库柏拾起一块煤,投向那个退却者,这是在表示他的愤怒。

直到那时库柏才知道他的鼻子在流血,他的周身由于受到拳打脚踢,已变得青一块紫一块了。这是值得的啊!在库柏的一生中,这一天是一个重大的日子。因为他克服了恐惧。

库柏并不比一年前强壮,攻击他的人也并不是不如以前那样强壮。不同的地方在于库柏自身的心态。他已经不顾恐惧,能够面对危险了。他决定不再听凭那些恃强凌弱者的摆布。从现在起,他要改变他的世界,他后来也的确是这样做的。

人们常常这样说:“你怕什么?”表示有些事情我们根本根就不必害怕。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以信心来排除畏惧。当你有战胜一切的勇气时,世界上就没有任何东西能比你的勇气更有力量了。一旦我们有了这种勇气,就是最令人惊异的事都可能发生。

在一个学校里,有一个叫珍的同学,她老是说将来要做演说家,可是当老师给她机会,叫她去讲台的时候,就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没有信心和勇气。

在她们班上还有一位说话都结结巴巴的男孩却步伐迅速而坚定的走上讲台,当时我们都带着怀疑的眼神,虽然他讲的时候少不了打打结巴,但他铿锵有力的说话,加上他丰富的感情,赢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

后来,老师发言了:“他非常有勇气的战胜了自己。我们都应该向他大家学习,从他的演讲中,我们也能感觉到他的渴望,我打算培养他,参加这次全省的演讲比赛。大家觉得应该没问题吧?”

珍不服气的站起来:“我读课文比他好,只不过你没同我们说这次有全省演讲比赛……老师可以给一次机会给我吗?”

老师看她认真的样子便说:“你说机会来的时候会告诉你吗?只要你真的比他好,我给你机会让你和他竞争。”她想了想:“还要竞争?虽然我读得是比他流利,但如果我没有感情色彩,或者……那岂不是更丢脸……”于是她找了个借口:“我还是把机会让给他,下次……”

其实,职场中很多失败的人们,都是如同珍一样的没有勇气去面对内心的恐惧,成为老板们最头疼的“职场懦夫”,不容置疑,他们最喜爱的自然是像那位战胜自我充满勇气和自信的小男孩式的员工,也那就那些无畏的“职场勇士”。

一位老板描述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员工时说:“我们所急需的人才,是有奋斗进取精神,勇于向有难度的工作挑战的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世界上到处都是谨小慎微、满足现状、惧怕未知与挑战的人,而勇于向困难挑战的员工,犹如稀有动物一样,始终供不应求,是人才市场上的“短缺货”。

而最值得一提的是,要想从根本上克服这种恐惧的障碍,走出自我否定的阴影,跻身于成功者之列,你必须有充分的自信。相信自己,用信心支撑自己完成这个在别人眼中不可能完成的事业。

有一个墨西哥女人和丈夫、孩子一起移民美国,当他们抵达德州边界艾尔巴索城的时候,她丈夫不告而别,离她而去,留下她束手无策地面对两个嗷嗽待哺的孩子。22岁的她带着孩子,饥寒交迫。虽然口袋里只剩下几块钱,还是毅然地买下车票前往加州。在一家墨西哥餐馆里打工,从大半夜做到早晨6点钟,收入只有区区几块钱。然而她省吃俭用,努力储蓄,她要将每一角钱都存下来。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自己开一家墨西哥小吃店,专卖墨西哥肉饼。

有一天,她拿着辛苦攒下来的一笔钱,跑到银行向经理申请贷款,她说:“我想买下一间房间,经营墨西哥小吃。如果你肯借给我几千块钱,那么我的愿望就能够实现。”

一个陌生的外地女人,没有财产抵押,没有担保人。她自己也不知能否成功。但是幸运的是,银行家佩服她的胆识,决定冒险资助。

她25岁起经营自己的墨西哥肉阱,经过15年的努力,这间小吃店扩展成为全美最大的墨西哥食品批发店。这个女人就是拉梦娜·早努宜洛斯,她后来担任过美国财政部长。

这是一份自信带来的成功。自信使她白手起家寻求生路,自信使她有了胆量,自信也给她带来了聪明和智慧。任何人都会成功,只要你肯定自己、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那么你将如愿以偿。

美国流传着一个关于“推销英雄”比尔·波特的故事,也充分说明用自信、勇气去战胜一切困难和恐惧,让你变得不可阻挡。

比尔·波特是美国成千上万推销员中的一个,与其他人相同的是,他每天早上起得很早,为一天的工作做准备。与其他人不相同的是,他要花3个小时到达他要去的地点。不管多么辛苦,比尔·波特都坚持着这段令人筋疲力尽的路程。工作是他的一切,他以此为生,同时以此体现生命的价值。

要知道,他比一般人艰难得多。他出生于1932年,母亲生他时,大夫用镊子助产时不慎夹坏了他大脑的一部分,导致他患上了大脑神经系统瘫痪,影响到说话、行走和对肢体的控制。比尔长大后,人们都认为他肯定在神志上会存在严重的缺陷和障碍,州福利机关将他定为“不适于被雇佣的人”,专家也认为他永远也不能工作。

比尔应该感谢他的母亲,是她一直鼓励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她一次又一次对他说:“你能行,你能够工作,能够自立。”比尔得到母亲的鼓励后,开始从事推销工作。他从来没有将自己视为残废人。最初,他向福勒刷子公司申请工作,这家公司拒绝了他,并说他根本不适合工作。接着,几家公司采用同样的态度回复他。但比尔没有放弃,最后,怀特金斯公司很不情愿地接受了他,但也提出了一个条件——比尔必须接受没有人愿意承担的波特兰、奥根地区的业务。虽然条件苛刻至极,但毕竟有一份工作了,比尔当即答应了。

1959年,比尔第一次上门推销,犹豫了四次,他才鼓起勇气按响门铃。第一家人没有买他的商品,第二家、第三家也一样……但他坚持着,以最大的忠诚来支撑自己坚持着,即使顾客对产品丝毫不感兴趣,甚至嘲笑他,他也不灰心丧气。终于,他取得了成绩,由小成绩到大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