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培养孩子成功成才的70高招
36543000000007

第7章 第6招 让孩子有一技之长

特长是一个人的谋生之本,尤其是在当今社会里,如果一个人没有特长,是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的道理,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你有你的优势,他有他的特长,聪明父母应该准确地定位孩子的特长,并把它培养成核心竞争力。

让孩子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使孩子们从小就懂得和领会到:他的每一步、每一个行动都会在他身边的人——同志、父母、教师和“陌生者”的精神生活引起反响。只有当他不给别人带来灾难,不欺负和扰乱别人时,才能成为一个生活得平静而又幸福的人。”按现在的说法就是培养孩子成为“社会的好公民,家庭的好孩子,学校的好学生”!现在,我们不要只是向孩子们唠叨“天生我材必有用”,或是深情地给他们讲《一个仅用10秒钟即震惊了整个德国的动人故事》,但是让他们一定要记住,总有一样自己要出色!

有这样一个故事:德国一家电视台提出高薪征集“十秒钟惊险镜头”活动。许多新闻工作者为此趋之若鹜,征集活动一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诸多参赛作品中,一个名叫“卧倒”的镜头以绝对的优势夺得了冠军。拍摄这10秒钟镜头的作者是一位名不见经传刚踏人工作岗位的年轻人。对于这个作品,每个人都渴望一睹为快。

几个星期以后,获奖作品在电视的强档栏目中播出。

那天晚上,大部分人都坐在电视前边观看了这组镜头,最初是等待、好奇或者议论纷纷,10秒钟后,每一双眼睛里都是泪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德国在那10秒钟后足足肃静了10分钟。

镜头是这样的:在一个火车站,一个扳道工正走向自己的岗位,去为一队徐徐而来的火车扳动道岔。这时在铁轨的另一头,还有一列火车从相反的方向靠近车站,、假如他不及时扳岔,两列火车必定相撞。

这时,他无意中回过头一看,发现自己的儿子正在铁轨那一端玩耍,而那列开始进站的火车就行驶在这条铁轨上。是抢救儿子,还是扳道避免一场灾难——他可以选择的时间太少了。那一刻,他威严地朝儿子喊了声“卧倒!”同时,冲过去扳动了道岔。

一眨眼的工夫,这列火车进入了预定的轨道。那一边,火车也呼啸而过。车上的旅客丝毫不知道,他们的生命曾经千钧一发,他们也丝毫不知道,一个小生命卧倒在铁轨边上——火车在轰鸣着驶过,孩子丝毫未伤。那一幕刚好被一个从此经过的记者摄人镜头中。人们猜测,那个扳道工一定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后来,人们才渐渐知道,那个扳道工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他惟一的优点就是忠于职守,没误工过一秒钟。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儿子是一个弱智儿童。

他告诉记者,他曾一遍一遍地告诉儿子说:“你长大后能干的工作太少了,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

儿子听不懂父亲的话,依然傻呼呼的,但在生命攸关的那一秒钟,他却“卧倒”了——这就是他在跟父亲玩打仗游戏时,惟一听懂,并做得最出色的动作。

这个故事对现在的孩子尤其有用,因为现在对没有一技之长的孩子来说显很难适应这个社会,培养他们把自己能做的事做到最好,很有必要。

认准特长,让孩子在竞争中更具实力

周龄的经历和一般的高考考生不一样,他在高考前就收到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香港科技大学数学系的录取通知书。他被保送的原因是获得了全国数学联赛一等奖。也就是奥数的奖。这样的奖,加上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的奖,全国有几千个,就是说有几千个同学和他竞争名校的保送生资格。他参加了好几所名校的保送生考试,都获得了保送资格。

在参加各著名高校的考试中,周龄强烈地感受到,越来越多的高校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学业成绩。就拿清华大学保送和自主招生的冬令营考试来说,它的考核重点不在高考的笔试上。在面试中能否在几名考官的层层追问下沉着冷静充满自信地进行有条理的回答,能否在几百名同样杰出的学生中突出你的独特之处并赢得老师的赏识,这都是非常关键的。周龄报考的是经管学院,并且突出自己对社会的关注。三位考官问他的问题,有如何看待血汗工厂的,有如何认识三农问题的,有和他谈论某报的改版情况的,此外,他还畅谈了自己对高等教育和高校改革的看法。

除了较好的学习成绩,周龄能够得到几所著名大学认可的重要原因还包括综合素质,尤其是对社会的关注和思考。就学习来说,他自认为有很强烈的学习动机。他的学习动机,一是对数学的兴趣,二是对成功和实现个人理想的渴望。周龄初二时从内地转学到深圳,英语不是特别好,但是自己对英语特别的喜欢,就买了些教材自学。当时在书城音像书店看到有上海高中的牛津英语教材,周龄如获至宝,买下来悉心学习。周龄因为下决心高中搞奥数,所以初三毕业那个暑假在家里看高中的数学课本。自学其实很苦闷,很多东西老师一讲就明了,但自己要想很久才明白。但是他没有放弃。超前学习对他的帮助很大,这种学习的动机归根到底是周龄对于学习的兴趣,还有自主学习的毅力。

每个人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你有你自身的精彩和优势,我也有我特有的爱好和特长,父母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帮助孩子发掘它、培养它,并把它塑造成孩子的核心竞争力。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曾经说过这么一句名言:“知道自己究竟想做什么、知道自己究竟能做什么是成功的两大关键。”

或许你想当一名电视节目主持人,但你不一定能够当上:或许你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但你不一定想当。一个人只有把他想做的和他能做的结合起来,这才是他的特长。

要想形成最具有竞争力的特长,最佳方法是帮助孩子在他最感兴趣的领域施展他的天赋,用公式表示就是:兴趣 天赋=特长。只有把兴趣和天赋结合起来,才能形成自己的特长。

爱因斯坦在上中学时感兴趣的知识领域是数学。在上大学时感兴趣的知识领域是分子物理学,而他的天赋是具有严密的数理逻辑能力,他在他最感兴趣的领域——分子物理学,施展了他的天赋——数理逻辑能力,发现了相对论。如果我们逼着爱因斯坦在他不感兴趣的领域里去干他不擅长的事——当政治家、文学家或是运动员,恐怕他将一事无成。

因此,形成最具有竞争力的特长的最佳方法就是:做最喜欢的事。做最擅长的事j你可以帮助孩子选择一个他最感兴趣的专业知识领域,运用他的天赋,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一直研究到底,直到成为这个领域中出类拔萃的“专家”,如果孩子有了这种本领,肯定能生活得非常好。

别让过重的课业负担扼杀了孩子的特长

老周有个女儿,从小就在学美术。和所有的家长一样,起初老周没有任何想法,只是周末的时候拿出两个小时让女儿学点东西。起初老周给孩子报过电子琴班,后来终止了,为什么呢?原来以前学琴要自己从家里带,老周嫌麻烦,又要带孩子又要扛着琴,所以就放弃了电子琴的学习。老周还给女儿报过舞蹈班,后来也不学了,原因是孩子不爱学。只有画画一直坚持下来,孩子喜欢,大人也不麻烦,每次学习带几支笔去就可以了。

女儿的学习成绩中等,在小学、在初中都是中游水平,到了初三,老周当机立断转为学美术,并专门报了中央美院的培训班。老周的观点就是,孩子学习一般考入重点高中的可能性不大,而上了普通高中考入好的大学的可能性也很小,那么毕业后孩子的就业将面临着很大的问题!

经过一年的专业培训,孩子如愿地考入了美院附中,这所学校是全国招生,能考进去也是相当不易的。在高考中,女儿的第一志愿报考的中央美院,专业成绩也非常不错,考取了第九名,但由于文化课成绩差了30多分,最终没被美院录取,后来被北京服装学院录取了。现在孩子已经是大二了,由于选择了适合自己的道路,孩子学业有成,几次参加设计比赛均获得了好的成绩。马上就要暑假了,女儿已经被李宁公司聘去。老周感叹道:两年后不用为女儿的工作发愁了!

老刘有一个儿子,跟老周不同的是,他没有让儿子把兴趣爱好坚持下来。老刘的儿子在小学期间也学习画画,而且画得不错。老刘是学英语的,因此在孩子小学期间不仅画画好,英语也非常好。上了初中以后,尤其开始学习化学、物理,儿子似乎对理科不开窍,一开始学得就不怎么样。老刘就把画画课给停止了,一。心一意地找家教给孩子辅导数理化,在弱项上花费的工夫不知有多少!放弃画画的同时,外语也停止了“小灶”(老刘以前自己辅导孩子英语)。可是无论怎么补习,孩子的理科成绩依然不好,而原来引以自豪的英语成绩也并不突出了,参加中考时竟然没有考取高中!老刘只得花了不少钱把孩子送到了私立学校。后来参加高考落榜,再考后也将将够三本线!

老刘现在很后悔的事,就是没有让儿子继续把画画学下去,如果像老周那样,发现孩子学习一般的时候,马上转方向,儿子也不至于到现在没个着落!也许此次可以被某个三类学校录取,但四年以后呢,孩子的工作不也是个大难题吗!

现在孩子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家长应该把握好课业和特长之间的平衡。一味地追求特长而完全放弃学业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但为了学业而放弃特长更是得不偿失,毕竟,特长是孩子通往成功的王牌之选。

正确对待孩子的特长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龙成凤,尤其非常重视孩子的特长培养。那么对待孩子的特长应该注意什么呢?

首先,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条件,实事求是地正确地选择兴趣爱好和特长。孩子与孩子之间是不同的。能力不同,发展潜力、发展方向也不一样。所以,家长在决定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时,需要很好地观察,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兴趣倾向,了解孩子在平时哪一方面有“兴奋点”和“天分”,然后根据孩子的自身条件,实事求是地帮助孩子选择、确定兴趣爱好,并加以引导、培养,才能使孩子的兴趣、特长成为成功的动力,达到理想的目标。

其次,要避免对孩子进行强迫教育,若想让孩子形成某种特长,就必须重视对孩子学习兴趣和态度的培养。不论让孩子学什么,都要先启发,培养兴趣,不能硬逼着孩子去练字、画画、弹琴等。如果父母不顾孩子的心理特点,采取强迫、命令,甚至威胁的手段硬逼孩子学习,那么其结果是扼制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成效。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家长观念要正确,不能急于求成。当孩子开始学某一种乐器时,一些家长往往揠苗助长、望子成龙心切,人为地给孩子加强“学习力度”,以“考级”、“获奖”或“获得众人较高的评价”来检验孩子学习乐器的水平,人为地给孩子加重了负担。从而使孩子感到苦不堪言而兴趣顿减甚至丧失了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孩子没有了兴趣,将学习乐器当作苦差,惟恐逃之不及时,乐器则是很难学好的,也失去了让孩子学习乐器的初衷。

总之,孩子兴趣特长的培养应是“我要学”,而非“要我学,逼我学”,保持孩子学习兴趣特长的手段是鼓励、聆听孩子的心声以及春风化雨的诱导,而非强迫压制。

在对待孩子的特长时,父母应该避免以下几种情况。

1.过分重视知识的灌输

一位小学生每天的“工作”清单是:画2幅图画;做20道数学题;读完30分钟故事书,回来要讲给妈妈听的;还要背出英语单词。每天,这位同学只能眼巴巴地看着邻居家的小姐姐在院子里开心地骑脚踏车,而他就只能面对着一大堆“工作”发呆,不完成作业就不能出去玩,妈妈的话如圣旨一般。

这样的父母有三种类型:

(1)只重书本型:坚信书中自有颜如玉,于是只向孩子传授书本知识,没有其他的教育。

(2)背诵过量型:让孩子背几十首甚至是几百首唐诗,只是为了能在客人面前炫一把。

(3)作业繁重型:认为玩乐不过是浪费时间。每天给孩子布置学习任务,几乎霸占了孩子所有的玩乐时间。

单调的知识灌输会过早地将不易掌握的知识强加于孩子,只能引起孩子更多的困惑和恐慌,特别是当他们面对想方设法要求他们完成任务的大人时,他们会为自己完成不了任务而感到害怕,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这种不自信带来的后果将影响孩子一生。

我们应该选择大人和孩子都轻松自由的环境进行教育。比如在公园里散步,大人可以教孩子多认识些植物;在动物园或海洋公园参观,可以让孩子见识大自然多种不同的动物:在商场里买东西,可以教孩子识别不同种类商品以及了解各种商品的特性;在科技馆或展览馆里,可以让孩子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科学知识,拓宽孩子的知识面。

学习时间不宜过长,不要勉强孩子,孩子注意力分散时,就可以停止教学了。

2.用大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

晓雨在班上表现出色,可一到了妈妈这里,就不过关了。其实也难怪,妈妈对她要求高,比如画画,每次都要求她画一些高难度的画,还不能出错。真难为她了,小孩子,又不是大人,哪能次次都不出错呢?

这样的父母有两种类型:

(1)不断进取型:对孩子不断提出更高的标准,永远不满足孩子的现状,经常忽视孩子的进步。

(2)严格标准型:对孩子要求严格,并且按照大人的标准来要求,不允许孩子犯错。

用大人的标准要求孩子,孩子就会觉得事事办不好,事事都难办,从而失去前进的信心。

父母应该以游戏的方式来关注孩子学习上的点滴进步。父母可以做一张大表格,当孩子有明显进步时,为了表示奖励,让孩子自己在表格上粘一朵小红花;当孩子表现一般时,可以让孩子粘一朵小黄花;当孩子有了退步倾向时,就只有让孩子粘一朵小绿花了。在学习的过程中,家长让孩子学会区分自己不同的学习表现,从而慢慢地学会对自己不断激励和不断要求。

在具体学习上,尽量少用“第一”和“最后”的标准来衡量孩子的学习结果。

3.对弦子兴趣培养过早定向

自从帆帆对钢琴表现出些许好感后,爸爸回家就开始忙活开了。先是打电话咨询钢琴学校开班的情况,又是发MAIL在网上了解二手钢琴的价格,然后还在家里拿把硬尺量来量去,看什么角落正好可以摆一架钢琴。

这样的父母分两种类型:

(1)一往情深型:对孩子具有某个方面的天赋深信不疑,义无反顾地让孩子参加所有的专业训练和培训,对于孩子另外方面的能力或表现都视而不见,只让孩子往这个方面努力。

(2)遍地开花型:认为孩子非常有可塑性,只要是孩子稍微有一点感兴趣的东西,比如识字、绘画,马上就展开定向培养。等孩子的兴趣转向其他项目了,又马上调整方向,进行另外的能力培养。

为孩子过早定向兴趣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定规律。事实上过早定向限制了孩子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孩子完全人格的建立。

父母可以全面培养孩子的欣赏和鉴赏能力,带孩子去看一些专业的画展、音乐会、歌剧、舞剧、话剧,不要求他刻意地理解,只是让他学会欣赏、有个大致的了解,让孩子感觉到什么是美的、什么是高雅的、什么是动听的。

在孩子兴趣基础上发展其特长,可以辅助一些教材或训练。循序渐进地学习某种技能。

刚开始不要对孩子的某项兴趣表现出太大的热情,用淡然一些的语气和他交流。如果他是真的有兴趣,慢慢地你自然会感受到,如果他只是新造茅坑三日香,那你也省得费心了。

4.过早对孩子进行专业训练

星期六的早上,8点钟了,圆圆还在睡懒觉,妈妈生气地一把把他从床上揪了下来。“还不起床,书法课就快开始了。”圆圆只得起床去洗脸刷牙,然后随着妈妈去少年宫上书法课。上完书法课以后又是写作课,一上就是2小时,一直上到中午12点才下课。妈妈给圆圆送来了午餐,“快点吃,等一下,1点半就该上英语兴趣班了。”下午2点半,可怜的圆圆,终于在英语老师讲的甜美英语故事中睡着了。可他还不能休息,下午3点,还有一堂绘画课在等着他呢!这样的父母有两种类型:(1)高强度训练型:把孩子当成不用休息的机器人,参加很多的专业训练班,让孩子没有休息和玩耍的时间。

(2)跟风训练型:不管孩子有无兴趣,看别人孩子都去了某某专业训练班,就跟风而去,让孩子在被动中接受专业训练。

挤占了孩子应有的玩耍时间,使孩子过早失去了孩子的天性。如孩子对训练内容不感兴趣,训练还会成为孩子沉重的包袱,孩子不仅学不到东西,而且心理、性格还受到扭曲,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父母要合理安排孩子的时间,最要紧的是要保证孩子有充分的时间休息、饮食、玩耍。在这个年龄段,是孩子打好身体基础的重要时期,千万不要因为大人的好胜心,而牺牲孩子的正常时间,导致损害孩子的健康身体。

不同的孩子不同对待,如果真有某方面特别出众的孩子,自己也特别想学,大人可以创造出一些合理的条件培养孩子的特长。但如果孩子自己并没有这方面的要求,只是一味地为了迎合大人而去参加专业训练,那实在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必要。

让孩子参加训练也应该适时适量,不应超负荷地高强度训练。

看了上面智力开发的四大禁忌,你一定觉得正确的早期教育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其实不然,只要你掌握好宝宝在各个发育阶段不同的“敏感期”,也就是智力发育的关键期,早教就会容易得多。

父母应该从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心理年龄特征出发,进行教育,采用的内容和手段“略为提前”一点就好,千万不要拔苗助长,片面追求孩子在某些方面的成就,而忽略了他们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健康。父母可以根据孩子在不同阶段的发育特点,适时地对宝宝开展教育活动,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孩子的特长与兴趣密不可分

从发现孩子的特长到最后来发展它们,这个过程是很重要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首先,我们可以观察的是孩子的兴趣爱好,看看他们平时都喜欢做什么,然后慢慢地开导和支持他们的爱好。

有可能的话,尽量给他们一些空间和时间去做他们想做的事情,因为他们在做他们喜欢的事情时不喜欢被别人打断或是阻止他们。

当然,假如你并不赞成子女的兴趣爱好,首先是要站在他们的角度上去考虑一下。然后慢慢地与进行善意的沟通,而不是强逼他们来做一些他们不想做的事情:否则。孩子不仅不会发挥他们的兴趣或天分,反而会适得其反。

这需要我们做家长的细心观察孩子的日常活动并经常与之沟通。

大周是一个非常喜欢运动的人,所以在儿子上幼儿班的时候,他特别想让儿子练习打乒乓球,但练了几天之后,他发现儿子并没有兴趣。后来大周发现儿子在音乐方面有着过人的天赋,在数字上有着一定程度的敏感性。大周于是就让儿子学习钢琴。儿子九周岁了,正在准备过钢琴八级呢。大周也着意提高儿子的数学能力,经常教他一些数学的公式定理等,现在已能用方程解应用题了。所以,我们不要强迫孩子去学他不愿学的东西,而是去发现他真正感兴趣的东西,并积极地引导。当然在可能的情况下,还是要努力地使孩子全面发展,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比如,运动能力很差,就多多训练孩子的这方面能力。

在现代的教育中,尤其是家长一方,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多掌握一门知识或者能力,以至于从孩子小时候,就开始机械性地灌输。但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这种教育方式显然是不明智的,甚至只会起到反作用。

有的家长,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出人头地,往往喜欢从小时候培养孩子的“天分”,有一位家长,想培养孩子的音乐细胞,所以,从孩子5岁开始,就强制孩子学习钢琴,而且每天最少要练习三个小时,这样一直持续了长达5年之久。可问题的关键是孩子并不喜欢弹钢琴,以致到后来产生严重的厌学思想,最后,在家长的逼迫下走上了轻生的道路。这名家长在自己的孩子去世之后才懂得后悔,但为时已晚。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关键问题是我们的家长能不能真正地挖掘到孩子所擅长的地方,这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才是至关重要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本来孩子特别喜欢运动,但家长硬要孩子去学习书法陶冶情操,与孩子真正的特长教育背道而驰。而这也是现在的未成年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那么,我们究竟该怎样挖掘、乃至发展孩子的特长呢?

家长要真正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孩子小时候,有些家长只是为了孩子能有更好的前途,采取片面的,以家长的思想为主的教育。他们认为,只要自己对孩子教育的好,培养的好,孩子的能力就能提高,但是,却往往忽略了孩子到底最拿手的是什么。所以,从孩子咿呀学语开始,就要善于观察孩子,与孩子有全方位的沟通,真正了解孩子的喜好。

除了与孩子充分地沟通交流之外,在全面了解自己孩子的基础上,要做到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谁也不能忽略“兴趣”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他们认准了一件事情,即使受再大的苦累他们都不会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