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杨力细说经络按摩
36547200000012

第12章 按摩手法的分类

一.滚法

滚法是以手掌背部近小指侧或小指、环指和中指的掌指关节部着力于人体体表的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交替进行往返滚动的一种方法。滚法根据着力部位的不同可分为掌背滚法和掌指关节滚法。

1.掌背滚法

沉肩垂肘,肘关节微屈约120度,置于身体侧前方。以小鱼际掌背侧至第三掌指关节部着力,前臂旋转摆动,带动腕部做屈、伸、外旋的连续不断的滚动动作。

2.掌指关节滚法

肘关节微屈约120度,置于身体侧前方。以第三、第四、第五掌指关节为着力部,通过前臂摆动,带动腕部做屈伸和掌指关节的连续不断的滚动动作。

3.动作要领:

(1)所施压力宜均匀柔和。

(2)操作要连续不断,不可忽快忽慢。

(3)动作要协调、有节律,要有明显的滚动感。

(4)着力部要紧贴皮肤,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

二.一指禅手法

用大拇指的指峰或者是指面着力于人体体表的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通过前臂的摆动,带动腕部摆动与指间关节的屈伸活动,使之产生的力能够持续地作用于部位和穴位上的手法称为一指禅手法。

1.指峰推

沉肩垂肘,悬腕,尽量使腕关节悬屈约90度。上肢与腕部自然的放松,肘关节略低于腕部。手握成空拳状,拇指伸直盖住拳眼,以拇指指峰着力,以前臂的摆动来带动腕部的摆动与指间关节的屈伸活动。指面推主要也是以拇指的指面着力,操作的方法与指峰推的方法相同。

2.动作要领

(1)拇指要自然着力,不可过份的用力下压。

(2)推动时的着力点要吸定,摆动的幅度也要一致,动作要有灵活性。

(3)在移动时要做缓慢的、直线的或循经的往返移动,即所谓的"紧推慢移"。

(4)最好的频率是每分钟120~160次左右。

三.揉法

以手掌根或手掌面、大鱼际、小鱼际、手指罗纹面等部位着力,吸定于人体体表的一定部位或穴位上,做轻柔、和缓的环旋揉动的手法称为揉法。揉法是按摩保健最常用的手法之一,根据着力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大鱼际揉法、掌根揉法、掌揉法、拇指揉法、中指揉法、三指揉法和四指揉法等。

1.大鱼际揉法

沉肩垂肘,腕关节自然放松并微屈。食指、中指、环指、小指要自然的伸直并拢,拇指内收,用大鱼际部着力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主动的运动,带动腕关节摆动,使大鱼际在受力部位上做轻柔和缓的环旋揉动,并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一起回旋运动。

2.掌根揉法

肘关节微屈,腕关节自然放松略背伸,手指自然的伸直并拢,以掌根部着力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主动运动,带动手腕、手掌连同前臂做小幅度的环旋揉动,并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一起回旋运动。

3.掌揉法

掌揉法是以整个手掌面着力,操作方法与掌根揉法相同。

4.拇指揉法

肘关节微屈,拇指伸直,以拇指罗纹面着力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食指、中指、环指、小指自然伸直并拢,起固定和支撑作用。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主动运动,通过腕关节使拇指罗纹面在受力部位上做轻柔和缓的小幅度环旋揉动。

5.中指揉法

中指伸直,食指搭于中指远端指间关节背侧,腕关节微屈,用中指罗纹面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做主动运动,通过腕关节使中指罗纹面在按摩部位上做轻柔和缓的小幅度环旋揉动。

6.三指揉法

食指、中指、环指并拢,三指罗纹面着力,操作方法与中指揉法相同。

7.四指操法

食指、中指、环指、小指自然伸直并拢,以四指指面着力。

8.动作要领

(1)所施的压力要轻柔。

(2)为加强刺激,可以与按法结合使用而成按揉复合手法。

(3)动作要灵活而有节律性。

(4)往返移动应在吸定的基础上进行。

(5)揉动的频率每分钟100~150次左右。

四.摩法

用指或掌在体表上做环形或直线往返摩动的手法称为摩法。根据着力部位的不同可分为指摩法和掌摩法。

1.指摩法

掌指关节自然的伸直,食指、中指、环指、小指并拢,腕关节略屈。以四指指面着力,附着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做主动运动,通过腕关节,使手指面做环旋或直线往返摩擦运动。

2.掌摩法

手掌自然伸直平,食指、中指、环指、小指并拢,腕关节略背伸,以手掌部着力于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做主动运动,通过腕关节,使手掌面做环旋或直线往返摩擦运动。

3.动作要领

(1)根据病情的虚实决定手法的摩动方向。虚证宜顺时针方向摩动,实证宜逆时针方向摩动。揉法与摩法两种手法很相似,其区别主要在于:揉法用力较重,操作时指掌吸定于一定部位,带动皮下组织运动,和体表没有摩擦动作;摩法相对用力较轻,操作时指掌在体表做回旋摩擦动作,不带动皮下组织运动。

(2)摩动的速度要均匀,不能忽快忽慢。压力要均匀,不能忽轻忽重。

(3)沉肩,垂肘,肘关节屈曲约40度~60度,操作时腕部要放松。

(4)频率每分钟80~120次左右为最好。

五.擦法

以指或掌附着于体表的一定部位上,做较快速的直线往返运动,使之摩擦生热的手法称为擦法。根据着力部位的不同可分为指擦法、掌擦法、大鱼际擦法和小鱼际擦法。

1.以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指面或掌面、手掌的大鱼际、小鱼际置于体表施术部位。腕关节伸直,使前臂与手掌基本相平,肘或肩关节为支点,前臂或上臂做主动运动,使手的着力部分在体表做均匀的上下或左右直线往返摩擦移动,使施术部位产生一定的热量。

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指面着力称指擦法。用全掌面着力称掌擦法。用小鱼际着力称小鱼际擦法。用手掌的大鱼际着力称大鱼际擦法。

2.动作要领

(1)肩关节宜放松,肘关节要自然的下垂并内收。

(2)操作时,着力部分要紧贴体表,压力要适中;应保持直线往返运行,往返的距离多数情况下可尽量拉长,而且动作应连续不断,似拉锯状。

(3)指擦法时应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为动力源,擦动的往返距离宜小,属擦法中的特例。掌擦法、大擦法和小鱼际擦法均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为动力源,擦动的往返距离宜大。

(4)应以透热为度。擦法属于摩擦生热手法,应以操作者感觉手下所产生的热已进入到受术者的体内,并与其体内之"热"相呼应为尺度。因每一种擦法的着力面积不同,所以擦法生热的多寡也不一样。指擦法因操作时往返运行的距离较短,所以难以与其他擦法比较。就掌擦法、大鱼际擦法和小鱼际擦法而言,其手法产生的热度为依次升高。

六.推法

以手指、手掌、拳面或肘部着力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做单方向的直线或弧形推动的手法称为推法。成人推法以单方向的直线推动为主,又称为平推法。推法根据着力部位的不同可分为拇指端推法、拇指平推法、三指推法、掌推法、拳推法和肘推法。

1.拇指端推法

以拇指端着力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其余四指并拢置于对侧或相应的位置以固定,腕关节略屈并向尺侧偏斜。拇指及腕部主动发力,向拇指端方向做短距离单方向直线推进。

2.拇指平推法

以拇指罗纹面着力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其余四指并拢置于前外方以助力,腕关节略屈。拇指及腕部主动发力,向其食指方向做短距离、单方向直线推动。

3.食中指推法

食指、中指并拢伸直,以指面着力于一定部位上,腕关节略屈。前臂主动发力,通过腕关节及手掌向一定方向做单方向直线推动。

4.掌推法

以掌根部着力于一定部位上,腕关节略背伸,肘关节伸直。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主动发力,通过肘、前臂、腕,使掌根向前方做单方向直线推动。

5.拳推法

手握实拳,以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四指的近端指间关节突起部着力于一定部位上,腕关节伸直,肘关节略屈。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主动发力,向前做单方向直线推动。

6.肘推法

屈肘,以肘关节尺骨鹰嘴突起部着力于一定部位上。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主动发力,做缓慢的单方向直线推动。

7.动作要领

(1)着力部分要紧贴体表。

(2)推进的速度宜缓慢均匀,压力宜平稳、适中。

(3)要做单方向直线推动。

(4)拳、肘推法宜顺肌纤维走行方向推动。

(5)拇指端推法与拇指平推法推动的距离宜短,属推法中特例。其余推法则推动距离宜长。

七.搓法

用双手掌面夹住肢体或以单手或双手掌面着力于肢体的一定部位,做交替搓动或往返搓动的手法称为搓法。搓法根据手法动作特点的不同可分为夹搓法和推搓法。

1.夹搓法

以双手掌面夹住肢体的一定部位,以肘关节和肩关节为支点,前臂与上臂主动发力,做相反方向的快速搓动,并同时做上、下往返移动。

2.推搓法

以单手或双手掌面着力于肢体的一定部位,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主动发力,做较快速的推去拉回的搓动

3.动作要领

(1)操作时动作要协调、连贯。搓法含有擦、揉、摩、推等多种成分,搓动时掌面在施术部位体表有小幅度的位移,受术者有较强的疏松感。

(2)搓动的速度应快,而上、下移动的速度宜慢。

(3)夹搓法双手用力要对称。

八.抹法

以拇指罗纹面或掌面在体表做上下或左右或弧形曲线抹动的手法称为抹法。抹法根据着力部位的不同可分为指抹法和掌抹法。

1.指抹法

以单手或双手拇指面着力于一定部位上,其余四指并拢固定于相应的部位,以拇指的掌指关节为支点,拇指主动发力,做上、下或左、右或直线或弧形曲线的抹动。抹法操作含有各种推法的成分,但其运动形式较推法更随意一些,可根据按摩部位的不同,灵活地运用分推、旋推与合推,亦可拇指平推然后拉回。

指抹法亦可以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指面操作。具体方法为:受术者要取仰卧位,操作者坐方凳于其头端,以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指面分置于前额部正中线两侧,以腕关节为支点,掌指部主动发力,自前额部向两侧分抹,经太阳穴至耳上角,可以重复操作数遍。

2.掌抹法

以单手或双手掌面着力于一定的部位上。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部主动发力,腕关节放松,做上、下或左、右或直线或弧形、曲线的抹动。

3.动作要领

(1)操作时手指罗纹面或掌面要紧贴施术部位皮肤。

(2)用力要均匀适中,动作要和缓。

(3)抹法是各种推法的综合动作,所以各种推法操作要熟练,并将其融会贯通,而后才能做到抹法的正确把握,才能运用自如。

九.抖法

抖法是用双手或单手握住肢体远端,做小幅度的上下连续抖动的一种手法。抖法根据抖动部位的不同可分为抖上肢、抖下肢和抖腰法。

1.抖上肢法

受术者取坐位或卧位,肩臂部放松。术者站于其前外侧,身体略前俯,以双手握住其腕部,慢慢将被抖动的上肢向前外方或上方抬起60度左右,然后前臂发力做连续的小幅度的上下抖动,或术者以一手按其肩部,另一手握住其腕部,做连续不断的小幅度的上下抖动。

2.抖下肢法

受术者仰卧位,下肢放松。术者站于其足端,用双手分别握住受术者两足踝部,将两下肢抬起,离开床面30厘米左右,然后上臂、前臂同时发力,做连续的上下抖动,使其下肢有舒松感。两下肢可单侧操作,也可同时操作。

3.抖腰法

受术者俯卧位,两手拉住床头或由助手固定其两腋下,术者双手握住受术者两足踝部,两臂伸直,身体后仰,牵引其腰部。待其腰部放松后,术者身体,瞬间用力,做两三次较大幅度的腰部抖动。

4.动作要领

(1)被抖动的肢体要自然伸直,并应使肌肉处于最佳松弛状态。

(2)抖动所产生的抖动波应从肢体的远端传向近端。

(3)抖动的幅度要小,频率要快。一般抖动幅度控制在2~3厘米以内;上肢部抖动频率在每分钟300次左右,下肢抖动频率宜稍慢,一般在每分钟100次左右即可。

(4)抖腰法属复合型手法,要以拔伸牵引与较大幅度的短促性抖动相结合,使受术者腰部放松后再行抖动,并掌握好发力的时机。

十.按法

按法是以拇指罗纹面或手掌面按压体表的一定部位和穴位的一种手法。按法常与揉法结合应用,组成"按揉"复合手法。根据着力部位的不同按法可分为指按法和掌按法。

1.指按法

以拇指罗纹面着力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其余四指并拢张开,固定于相应位置起支撑作用。前臂发力,使拇指指面逐渐垂直向下按压,当按压力达到一定的力度后,应稍停片刻,即所谓的"按而留之"。然后停止用力,再重复按压,使按压动作比较平稳。

2.掌按法

以单手或双手掌面着力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肩关节为支点,通过上臂或前臂发力,逐渐垂直向下按压,用力原则同指按法。

3.动作要领

(1)指按法宜悬腕。当腕关节悬屈40度~60度时,拇指易于发力,余四指也容易支撑助力。

(2)掌按法应以肩关节为支点。当肩关节成为支点后,身体上半部的重量容易通过上臂、前臂传到手掌部,使操作者不易疲劳,用力又沉稳着实。如将肘关节作为支点则须上臂、前臂用力,既容易使操作者疲乏,力度又难以控制。

(3)按压的用力方向多为垂直向下或与受力面相垂直。

(4)用力要由轻到重,稳而持续,使刺激充分到达肌体组织的深部。

(5)动作要缓慢,要有一定的节奏性。

十一.拿法

拿法是以拇指和其余手指相对用力,提捏或揉捏肌肤的一种手法。拿法是按摩保健常用手法之一,根据着力部位的不同可分为三指拿法、四指拿法和五指拿法。拿法常与揉法结合应用,形成拿揉复合手法。

1.三指拿法

以拇指与食指、中指的指面相对用力,捏住一定部位或穴位处的肌肤,逐渐收紧、提起。腕关节放松,通过拇指同其他手指的对称合力进行轻重交替、连续不断的提捏动作。

2.四指拿法

以拇指与食指、中指、环指三指的指面相对用力,捏住一定部位或穴位处的肌肤,用力原则与方法同三指拿法。

3.五指拿法

以拇指与食指、中指、环指、小指的指面相对用力,捏住一定部位或穴位处的肌肤,用力原则与方法同三指拿法。

4.动作要领

(1)用拇指和其余手指面着力,有揉动之力。

(2)拿法实则为一复合手法,不能用指端内扣。提中要含捏、提、揉3种成份。

(3)腕部要放松,动作要灵活,富有节奏感。

十二.捻法

捻法是以拇指、食指夹住一定部位进行搓揉捻动的一种手法。捻法为保健按摩的辅助手法。

1.以拇指罗纹面与食指挠侧缘相对用力捏住一定部位,拇指与食指主动运动,做对称性的快速搓揉动作。

2.动作要领

(1)拇指与食指在捻动时揉劲宜多,搓劲宜少,两指捻动的方向相反,是一种相向运动。

(2)捻动的速度宜快,但在施术部位移动的速度宜慢。

(3)捻动时动作要灵活连贯,柔和有力。

十三.拍法

拍法是以虚掌拍打体表的一种手法。拍法可单手操作,也可以双手同时操作。

1.五指并拢,掌指关节屈曲,拇指附于食指第二指间关节横纹挠侧端,使掌心空虚,构成虚掌。腕关节放松,前臂主动发力,平稳而有节奏地用虚掌拍击体表的一定部位或穴位,可单掌进行操作,亦可双掌交替进行操作

2.动作要领

(1)拍击时动作要平稳,要使整个虚掌周边同时接触体表,声音清脆而无疼痛。

(2)手腕要放松。上下挥臂时,力量通过放松了的腕关节传递到手掌,使刚劲化为柔和。

(3)直接接触皮肤拍打时,以皮肤轻度充血发红为度。

十四.击法

击法是用拳背、掌根、掌侧小鱼际或指尖击打体表一定部位的一种手法。根据着力部位的不同,击法可分为拳击法、掌击法、侧击法和指击法。

1.拳击法

手握空拳,腕关节伸直。前臂主动发力,用拳背有节律地击打体表的一定部位或穴位,掌击法手指伸直,腕关节背伸。前臂主动发力,用掌根有节律地击打体表的一定部位或穴位。

2.侧击法

掌指关节伸直,腕关节背伸。前臂主动发力,使小鱼际部有节律地击打体表的一定部位或穴位。侧击法可单手操作,但一般多双手同时操作,左右交替进行。

3.指击法

手指半屈,腕关节放松。前臂主动发力,用指端有节律地击打体表的一定部位或穴位。

4.动作要领

(1)击打时用力要稳,要含力蓄劲,收发自如。

(2)击打时要有反弹感,当一触及受术部位后即迅速弹起,不要停留。

(3)击打动作要连续而有节奏,快慢要适中。

(4)击打的力量要适中,应因人、因病而异。

十五.捏法

手指对合相对用力,挤压体表称之捏法,分三指捏和五指捏两种方法。三指捏法是指用拇指与食、中两指夹住肢体,相对用力的挤压。五指捏是指用拇指与其余四指夹住肢体,相对用力的挤压。两种的捏法用力都要均匀而有节律,相对的挤压动作要循序而行。本法适用于头部、颈项部,四肢及背部,具有舒筋通络、行气活血的作用。

十六.梳法

梳法是梳法推拿流派的主要手法。此种手法有较高的技巧性,操作时要求臂、手各部分的协调要自然,且有一定的持久力。

梳法是由腕关节的伸屈运动和前臂的旋转运动复合而成。伸屈腕关节是以第二至第四掌握关节背侧为轴来完成的,前臂的旋转运动是以手背的尺侧为轴来完成。

操作时,肩关节放松下垂,略屈肘,腕放松,手指自然屈曲,呈握空拳状,将手背近小指侧部分贴实并着力于施治部分,通过前臂的主动摆动,带动腕部作伸屈和前臂旋转的复合运动,即前臂外旋时腕关节作屈的动作,前臂内旋时腕关节作伸的动作。

2.注意事项

手法吸定的部位要紧贴体表,不能拖动或跳动。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注意肩、臂、腕尽可能放松。

3.适用范围

梳法压力大,接触面较广,适用于肩背、腰臀及四肢等肌肉较丰厚的部位。对风湿酸痛、麻木不仁、肢体瘫痪、运动功能障碍等疾患常用本法治疗。具有舒筋活血、滑利关节,缓解肌肉、韧带痉挛,增强肌肉、韧带活动能力,促进血液循环及消除肌肉疲劳作用。

十七.摇法

摇法属于被动活动,常用来防治各部关节疼痛,屈伸不利或运动功能障碍等症。术者用一手握住(或扶住)被摇关节近端的肢体,另一手握住关节远端和肢体,作缓和回旋的转动称为摇法。摇法具有舒筋活血,滑利关节,松解粘连,增强关节活动等作用。适用于颈腰部及四肢关节。摇法在临床上,应用于不同部位有不同的操作方法。

1.方法类别及适应症

(1)摇颈:患者坐位,颈项放松。医者站于侧方,用一手扶住其头颈,另一手托住下颊,双手以相反方向缓缓地使头向左或右摇转。常用于落枕,项强疼痛,活动不利等症。

(2)摇肩:根据肩关节活动功能的障碍程度,患者坐位,患肢自然下垂。医者立于患侧一手扶住其肩关节上部,另一手握住患者的手,逆时针方向缓缓的运转。

2.注意事项

摇法操作时,动作要缓和,用力要稳,摇转幅度的大小要根据病情适当掌握,同时必须注意被摇关节的生理活动范围,因势利导,适可而止。任何粗暴动作或违反正常生理活动功能的摇转非但无益,反而有害。

十八.扳法

扳法在正骨按摩中应用广泛。术者用双手作同一方向或相反方向用力,使关节伸展屈曲或旋转活动。扳法具有舒筋活络、滑利关节、松解粘连、整复错缝的作用。常与摇法相配合,应用于颈、腰及四肢部,以治疗颈、腰椎小关节错缝,关节粘连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1.方法类别及适应症

(1)颈椎扳法

患者坐位,颈前屈15度左右,颈项放松。医者站于侧方,用一手扶住患者的头顶,另一手托住下领使患者的头作向左或向右旋转到一定幅度时,稍停顿一下,随即再作一有控制的小幅度的迅速而轻巧的扳动,随即松手。本法适用于落枕、颈强疼痛等症。

患者坐位,颈前屈15~30度。医者站于侧方,用一手拇指顶按住患者的椎棘突旁,另一手托住下颊向患侧方向慢慢的旋转,注意转时头不能仰起,当旋转到有阻力时,随即用力再作一有控制的小幅度的、迅速而轻巧的扳动。与此同时,顶按棘突的拇指要协同使颈向对侧推动,此时常可听到"喀嗒"一声,随即松手。本法适用于颈椎错缝,颈椎生理弧度消失或出现反屈者。

患者坐于低凳上,颈微屈。医者站于侧方,用一手拇指顶按于患者的第二颈椎棘突旁,另一手以肘部托起患者的下颊,手掌绕过对侧耳后,扶住枕骨,逐渐用力将颈椎向上拨伸,在拨伸的基础上使颈椎旋转到有阻力的位置,随即再作一有控制的小幅度的,迅速而轻巧的扳动,与此同时,顶按棘突的拇指协调用力。

(2)腰椎扳法

常用的有斜扳法、旋转复位法和后伸拨法。

①腰椎斜扳法:

患者侧卧位,健侧下肢在下自然伸直,患肢在上屈曲。医者面对病人站立,用两手,或两肘分别挟住患者的肩前部及臀部,作相反方向的缓缓用力扳动,使腰部旋转。当腰部旋转到有阻力时,再作一小幅度的轻巧扳动。使用斜扳法时,可根据病变位置的高低调节上下扭转的幅度。如病变在上腰椎,则下半身扭转幅度应大于上半身;病变在下腰椎,则上半身扭转幅度大于下半身。

②腰椎旋转复位法:

患者坐位,腰部放松。助手站于患者侧方,一手固定住该侧患者的下肢,一手扶住该侧患者的肩部。医者坐于患者另一侧的侧后方,用对侧手的拇指按住偏歪的棘突,另一手从所坐于患者一侧有腋下穿过绕按于其颈项,分三步完成整个动作。先令患者缓慢作脊柱前屈,当前屈至拇指下感到棘突间隙分开时,即稳住在此幅度,再令患者向此侧作最大幅度的脊柱侧屈,最后医者将按住颈项的手下压,肘部用力上抬,按棘突的拇指用力椎棘突,助手同时协力将挟住的肩部向前推压,使腰椎作最大幅度的旋转。

③腰椎后伸扳法:

患者俯卧位,医者站于侧方,用一手按压其腰部,另一手从患者的膝上将两下肢托起,并用力向后扳动,两手协调动作,使腰椎向后过伸。适用于腰部强硬,腰椎弧度消失或侧突畸形等,是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手法之一。

2.注意事项

由于扳法活动关节的幅度比摇法大,作用力也较大,因此临床使用时要谨慎,尤其在颈部使用本法更应严格掌握其适用症和手法技巧。切忌强拉硬搬,盲目从事。对诊断不明特别是疑有脊柱结核、肺瘤或骨质疏松者应禁用扳法,对老年体弱,伴有心脏病、高血压史者,应慎用本法。

十九.摩法

摩法是最早应用于按摩治疗的手法之一。摩是抚摩之意,是一种轻柔的按摩手法。术者用指掌面轻放在体表上,作环行有节奏的抚摩。摩法分指摩法和掌摩法两种。

1.方法要领

(1)指摩法:手指并拢,手掌自然伸直,腕关节微屈,将食、中、无名指、小指的中节和末节的指面部分接触在体表上,随着腕关节连同前臂作环旋运动。频率为每分钟150次左右。

(2)掌摩法:手指并拢,手指自然伸直,腕关节微屈,将手掌平放在体表上,以掌心、掌根部分作为着力点,随着腕关节连同前臂作环旋活动。频率为每分钟150次左右。

2.注意事项

操作时,腕关节放松,用力要轻重得宜,做到轻而不飘,重而不滞。要求肘关节自然屈曲。

二十.压放法

"压"是向下压住,"放"是往上放开,互相对立,而又互相结合的动作。在平揉做完时,仍旧用中指端在原穴位上,向着穴位深部下压,使指端在穴位的皮肤水平之下,压下即放,放后再压。一压一放为一次,一般50~150为标准。次数的增减,根据病情的实际而决定。注意事项:压是用中指端压,切勿用指甲压。也不可用指头肚压,否则就成为按了。压下、放开要保持两种过程。一要保持着穴位的中心,使用的力量同穴位的中心成垂直线,不然就会减弱了本手法的作用。

二十一.振法

1.方法要领

用手指或手掌着力在体表、前臂和手部的肌肉强力时用力,产生振颤的动作。用手指着力称指振法,用手掌着力称掌握法。操作时力量要集中于指端或手掌上。振动的频率较高,着力稍重。

2.适应范围

本法一般常用单手操作,也可双手同时操作,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和穴位,尤以腹部多用。主治腹胀,腹痛,便秘,泄泻等胃肠能紊乱。

二+二.振法

1.方法要领

用手指或手掌着力在体表、前臂和手部的肌肉强力时静止性用力,产生振颤动作。用手指着力称指振法,用手掌着力称掌握法。操作时力量要集中于指端或手掌上。振动的频率较高,着力稍重。

2.适应范围

本法一般常用单手操作,也可双手同时操作,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和穴位,尤以腹部多用。主治腹胀,腹痛,便秘,泄泻等胃肠能紊乱。

二十三.滑按法

1.咳嗽滑按法

病人取直立身后仰或俯卧。医者站于病人的左侧,右手中指摸着反应物或压痛点,令病人咳嗽,在咳嗽的瞬间进行滑按,适用于胸、腰部。

2.摇头滑按法

病人取坐位,略低头,医者站在病人的一侧,一手扶着头顶部作旋转动作,另一手在活动头部的瞬间进行滑按。

二十四.提法

用拇指和其余手指相对的方法捏住皮肤,提起、放松、再提起的方法叫提法。

1.操作方法

提法分平提法与上提法。

(1)平提法:术者双手握住患者的五个手指,使其掌心朝下,把手臂拉直,摇晃几下,用腕力微猛向上,躬其手背。

(2)上提法:术者用双手握住患者的五个手指,将手掌拉直,掌心朝其面部,然后轻轻摇动,使病人的肩背部放松,随后,双手微微用力,猛往上一提,提的程度,应在生理范围内为宜。

2.操作要求

平提法一定要用腕力;上提法一定要使病人的掌心朝其面部,否则,肩关节容易造成脱臼或韧带受轻损伤。在向上提拉的同时,要有抖动的动作;要轻巧,不宜过猛。对老弱者、高血压心脏病时,病人不要谈笑以免岔气。

3.按摩作用

此手法能使上肢的腕、肘、肩关节的扭、闪、脱、复位,可以起到活动关节,增强关节功能的作用,但要注意此手法一定要在其他手法进行后施行。

二十五.啄法

1.操作方法

单手或双手的五指并拢呈梅花状,用指尖在所选用的部位,背部或头部做垂直的啄式动作。要以腕关节活动为主,很象鸡啄米或啄木鸟食虫状,所以啄法又叫梅花啄法,按摩时切不可用死劲,以达到被按摩者舒服为宜。

2.按摩作用

啄法轻力缓慢,能起到抑制神经、镇静、安神的作用,重而急速,能有兴奋神经的功效。

二十六.掐法

1.操作方法

医者用指甲在所选用的穴位或体表某部位上着力重切。用拇指操作的,叫做拇指掐法。用拇指的末节呈屈曲状,以屈曲指端的指甲在体表某一部位或穴位处,用力向内斜下方掐。如掐人中穴。再者就是用拇指和食指操作的,叫做拇、食二指掐法。其方法是用拇指和食指的指尖,左右对称地掐住某一部位,做用力内收动作,如掐风池穴。

2.操作要求

掐法属于重而锐利的强刺激手法。穴位得气的感觉异常明显,故有"指针法"之称。操作时,过急,掐的强度以有酸胀感为宜,以解除痛感。

3.作用力量不应过猛,掐后应轻揉,具有开窍镇惊,发汗退热,通络镇痛。如因虚脱而昏厥掐人中穴,便能解之。

二十七.切穴法

不论是经穴或是奇穴、阿是穴,全可以用切穴法。具体切法是用拇指或食指,中指等指甲,在穴位上切。在切穴和压穴不相同,一定要注意切穴的部位。如果用力稍重,容易切破皮肤。除头面手足等处穴位外,一般最好隔着衣服使用切穴法。切穴手法的轻重,应根据病人的自觉情况而定。

1.操作方法

用拇指或其他指在肢体某部位,进行有节奏、有规律地连续移动掐陷动作。切与掐虽都全用指甲,但在操作时是区别的,切法是指甲平掐,与掐法中的大拇指向内斜下方掐是不一样的。用大拇指切,叫做拇指切法。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切,叫做四指切法。此种手法常用于头部,也能用于手、臂等处。

2.操作要求

指切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或采用离心性切法,或采取向心性切法。两种切法多用于肿块部位,如果不是对肿块部位的切,就无需离心性或向心性的切法。但必需注意在操作切法时,使用力量一定要重而稳,一下紧挨一下的切,千万不可无规则地忽轻忽重地切。

3.按摩作用

切法是一种泻法,它能破坏皮下的陈旧淤血所聚的僵硬组织,能使硬化的纤维得到松懈,重新改善局部血气运行,散聚软坚,去痪活血,恢复肌键、韧带的弹性作用。

二十八.叩法

1.操作方法

两手五指屈成空心拳,然后用鱼际或四指着于皮肤,上下交替而有节奏地叩打所选用的某一部位,可以双手叩打,也可以单手叩打,发出清脆的响声。

2.操作要求

此手法是一种重的刺激法。用力轻重要适度。叩打时,要有节奏地起落,切勿用实拳捶打,一定要根据病人的体质强弱,采取轻重适度的叩法,以病人舒服为宜。

3.按摩作用

叩法适用于肩部、腰部及四肢,有行气通络、疏松肌肉、兴奋神经、消除酸胀麻木的功效。此手法多用于按摩快结束的时候。

二十九.平揉法

"揉"是按劲和摩劲两者结合动作。按劲是手按住肌肉不动。摩劲是轻手摩着皮肤不停:不动为静属阴,不停为动属阳。因此,揉具有调节阴阳作用。

1.平揉法具体操作:

(1)医者的中指端,点在病人的穴位上。继以拇指端抵中指内侧第一指关节,再以食指与无名指紧压中指第一指关节的外侧,以作辅助中指,而便于中指的操作。然后,用中指端在穴位上,作圆圈形的平揉,含有按摩两种作用。因而,揉的指端面,应陷人穴位皮肤之下,如此就能不离皮肤。一方面是决定于穴的部位,另一方面还要根据疾病情况。因此,在进行平揉时,必须全面照顾,但主要是在揉指的周围约一分远近,为揉动圆圈的范围,并结合穴的部位适当地灵活应用。

(2)平揉的揉转,虽在穴位上操作,但由于连续平揉的刺激,在穴位组织中,也会引起酸麻或酸困等感觉。能使穴位组织发生变化,引起生理上的机能调节,而发生抵抗疾病的作用。同时,在揉的操作上,不论速度的快慢,都会直接地促进血液循环,根据血液循环在人体的生理关系,这种手法,在点穴疗法中是比较重要的,因而,在临床应用上极为广泛。

(3)手法的轻重要根据体质的肥瘦、病情的长短而决定。肥胖、新病者应适当地用重手法,瘦弱而久病的人应用轻手法,但个别情况肥胖人也有用轻手法,瘦弱者用重手法的时候,以上是应根据病情的实际情况而灵活决定。

(4)此种手法除能调节阴阳外,并可根据十二经阴阳循行的关系,和任脉行腹,督脉行背的阴阳起止问题,进行补泻手法,加强调节阴阳的作用。左右平操标准向左平揉,或向右平揉,是以病人的位置来决定左右的。揉病人的左侧或右侧穴位时,不论是阳经穴,或阴经穴,从右往左向上揉转,谓之向左平揉。反之,从左往右向上揉转,谓之向右平揉。

2.左右平揉与补泻

向左与向右平揉的补泻方法,能加强其调节阴阳之不足。这是根据十四经,在人体循行起止关系,及左阳右阴升降问题,结合具体操作手法,进行迎随补泻。平揉补泻,是以男性为例。如果女性用平揉补泻时,左右相反,即男性向左平揉为补,女性向右平揉为补。男性向右平揉为泻,女性向左平揉为泻。不明补泻,则不论向左平揉或向右平揉者都可以。

一般疾病,不使用补泻手法,也有很高的疗效。严重疾病,在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方面表现突出的,则进行补泻手法更好。

三十.扼法

1.操作方法

医者用两手轮流压在被按摩人的某一部位,然后用两手掌的内侧拢住一块肌肉切压片刻,或用一个手掌的拇指和其余四指用力扼在一块肌肉上,停留片刻。

2.操作要求

操作时要用重手法,力度要均匀,重力放在术者的虎口和五指间,指尖不要用力。扼的方向一般全是从上往下;要有节奏地进行。

三十一.挤法

1.操作方法

医者用双手抓起一块被按摩人的肌肉,用力挤向一处,然后一层一层地向前推移。

2.操作要求

本法是重手法,但千万不能用死劲,要按照一定方向施加缓慢压力,向前移动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