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杨力细说经络按摩
36547200000021

第21章 手少阳三焦经--除烦除燥心情好

少阳三焦经分布在人体的体侧,这和胆经的分布是一个道理。所以还有一种说法叫做"少阳为枢",也就是枢纽的意思,不管是经络还是方剂用药里面都有这种的说法。

三焦经是人体整个体腔的通道。古人把心、肺归于上焦,脾、胃、肝、胆、小肠归于中焦,肾、大肠、膀胱归于下焦。《难经·三十八难》中说:"三焦者,主持诸气,有名而无形。"有时候我们在去医院看病的时候,很多的症状往往查不出病因,会被诊断为"内分泌失调"。但很难确定是哪个内分泌系统出现了问题,这时大夫常常会给您一些比较安全平和的药物,但治疗的作用实在有限。

本经一侧有23穴。其中有13个穴分布在上肢背面,10个穴在颈部,耳翼后缘,眉毛外端。首穴关冲,末穴丝竹空。本经腧穴主治热病、头面五官病证和本经经脉所过部位的病证。例如头痛、耳聋、耳鸣、目赤肿痛、颊肿、水肿、小便不利、遗尿以及肩臂外侧疼痛等证。

穴位名如下:

关冲、液门、中渚、阳池、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天井、清泠渊、消泺、臑会、肩髎、天髎、天牖、翳风、瘈脉、颅息、角孙、耳门、耳和髎、丝竹空

穴位图如下:

第一,三焦经的走行路线。

手少阳三焦经起始于第四指(无名指,小指次指)之末端,上行出于第四、五掌骨之间,沿手背到达腕关节背部,再向上行于前臂外侧尺桡骨(臂外两骨)之间,穿过肘关节部,沿上臂外侧上行至肩关节部,与足少阳胆经交叉走其后面,进入锁骨上窝(缺盆),散布于胸腔之中部(膻中),散络于心包,下行穿过膈肌,从胸至腹属于上、中、下三焦本腑。它的支脉是从胸腔中部分出,上行出于锁骨上窝(缺盆),再上项部,联系于耳廓后面,直行向上出于耳廓上角,自此弯屈向下到面颊部再至眼眶下部。它的又一分支是从耳廓后面进入耳中,再出走于耳廓前面,经过客主人穴所在部,向前交叉于面颊部,到达外眼角(目锐眦),接于足少阳胆经。

第二,便秘、两肋痛、耳鸣、耳聋--支沟穴

该穴位于人体的前臂背侧,当阳穴池穴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长期的便秘,会因体内产生的有害物质不能及时排出,被吸收入血而引起腹胀、食欲减退、口内有异味(口臭)、易怒等自体中毒现象;除会使身体发胖,皮肤老化外,还会引起贫血、肛裂、痔疮、直肠溃疡,增加直肠癌的发病率。因此,保持大便通畅是十分必要的。而本穴位是治疗便秘的特效穴位,各型便秘均可使用。按摩时,以一侧拇指指腹按住支沟穴,轻轻揉动,以酸胀感为宜,每侧1分钟,共2分钟。

支沟穴可以用来治疗胁肋部的疼痛,配和其他的穴位还可以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便秘、落枕等疾病,因为一般情况下自身点、按的刺激量不如针刺的效果,所以同时要配上其他的穴位进行刺激,比如落枕时,配上经外奇穴"落枕点";便秘时,可以配上天枢、气海、照海、丰隆、足三里等穴位。

第三,祛"风疾"、治面瘫、增活力的重要穴位--翳风穴。

翳风穴位于人体的头部侧面,耳朵下方耳垂后遮住之处(当耳后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此指穴内物质为天部的卫外阳气。风,穴内之气为风行之状也。该穴名意指三焦经经气在此化为天部的阳气。本穴物质为天牖穴传来的热胀风气,至本穴后,热胀风气势弱缓行而化为天部的卫外阳气,卫外阳气由本穴以风气的形式输向头之各部,故名。

中医上讲的"风"分为"内风"和"外风"。"内风"多是由于人体的阴阳不协调、阳气不能内敛而生,而且多为"肝阳上亢",动则生风,导致"肝风内动"而发生昏倒等的现象,相当于西医中的突发脑血管病。而"外风"则是由于外界即自然界的不合乎正常时节的风,或者是正常的风但由于人的体质弱、免疫力下降而致病。"内风"常导致中风、偏瘫等疾病,"外风"则易导致伤风感冒。

治疗面瘫时,翳风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不管是中枢性面瘫还是周围性的面瘫,都可以按揉翳风穴进行治疗。

另外,现在很多感到没精神、疲倦的人很多。有这种感觉的人不只是中年以上的人,连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这种倾向也越来越严重。

这种身体倦怠原因大都不明,并非因为工作困难,或是过分操劳或是睡眠不足,只感觉全身慵懒,提不起劲。而指压"翳风"穴对消除慵懒感、产生活力非常有效。每日用双手拇指在鼻、口吐气同时按压翳风穴,每次压36次,每日重复3次。按时会微微作痛,但是它能治好焦躁,使精神爽朗。

经络感悟:

三焦经的症状多与情志有关,且多发于脾气暴躁之人,打通此经,可以疏泄"火气",因此可以说三焦经是"暴脾气"人群的保护神。此经穴位多在腕、臂、肘、肩,"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所以对风湿性关节炎也有特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