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杨力细说经络按摩
36547200000024

第24章 足太阳膀胱经--所到之处无所不能

本经共有67个穴位,其中有49个穴位分布在头面部、项背部和腰背部,18个穴位分布在下肢后面的正中线上和足的外侧部。首穴睛明,末穴至阴。是十四经中穴位最多的一条经。共有一条主线和三条分支。

它的支脉从头顶分出到耳上角(会曲鬓、率谷、浮白、头窍阴、完骨)。

其直行主干从头顶入内络于脑(络却、玉枕;会脑户、风府),复出项部(天柱)分开下行:一支沿肩胛内侧,夹脊旁(会大椎、陶道;经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到达腰中(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进入脊旁筋肉,络于肾,属于膀胱(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一支从腰中分出,夹脊旁,通过臂部(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承扶),进入窝中(殷门、委中)。

背部另一支脉从肩胛内侧分别下行,通过肩胛(附分、魄户、膏肓俞、神堂、、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经过髋关节部(会环跳穴),沿大腿外侧后边下行(浮郄、委阳),会合于窝中(委中)--由此向下通过腓肠肌部(合阳、承筋、承山),出外踝后方(飞扬、跗阳、昆仑),沿第五跖骨粗隆(仆参、申脉、金门、京骨),到小趾的外侧(束骨、足通谷、至阴),下接足少阴肾经。

本经有了异常变动就表现为下列的病症:头重痛,眼睛要脱出,后项象被牵引,脊背痛,腰好象折断,股关节不能弯曲,腘窝好象凝结,腓肠肌象要裂开;还可发生外踝部的气血阻逆,如厥冷、麻木、痠痛等症。

本经腧穴可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精神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的病症及本经所过部位的病症。例如:癫痫、头痛、目疾、鼻病、遗尿、小便不利及下肢后侧部位的疼痛等症。

穴位名如下:

睛明、攒竹、眉冲、曲差、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天柱、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承扶、殷门、浮郄、委阳、委中、附分、魄户、膏肓俞、神堂、譩譆、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合阳、承筋、承山、飞扬、跗阳、昆仑、仆参、申脉、金门、京骨、束骨、足通谷、至阴

穴位图如下:

第一,膀胱经在人体内四通八达。

从膀胱经的循行路径我们能够看出,它在人的体内四通八达,几乎无所不到。在它的这些线上分布着所有俞穴,这些穴和脏腑本身的分布位置相对应,是脏腑器官的反应点,就像现在耳穴足疗的反射区一样,调节脏腑的作用很好,疾病都是和相关脏腑的功能异常有关的,如,面瘫与足太阳膀胱经就相关联,足太阳膀胱经面部循行是:起于目内眦(内眼角、睛明穴),上额,交巅(左右两条膀胱经交会于巅顶百会穴)。膀胱经的循行,说明其与眼及额肌关系极大。因此,面瘫发生时,目干,多泪,目不合,不能皱眉、抬眉,额肌运动障碍,可取膀胱经局部穴(如攒竹),及循经远取穴(如申脉穴)。由此看来,膀胱经显得是这么重要。

第二,常按睛明穴令你耳聪目明。

睛明穴位于眼部内侧,内眼角稍上方凹陷处。睛明穴也应该是大家很熟悉的一个穴位了,尤其对于经常用眼的人士来讲,更应该熟练准确的掌握此穴的取穴方法,只要简单的按摩一两分钟,就可以明显的缓解眼部疲劳,对于学生而言,更是不可多得的预防近视的穴道之一,此外,还有攒竹穴、四白穴、太阳穴、承泣穴、鱼腰穴等眼部重要穴道一起配合来做,效果会更佳。

睛明穴的主治疾病为:迎风流泪、偏头痛、结膜炎、睑缘炎、眼睛疲劳、眼部疾病、三叉神经痛、近视等。

第三,腰背腿脚痛请按委中穴。

委中穴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它位于人体的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中间,即膝盖里侧中央。此穴的主治疾病为:坐骨神经痛、小腿疲劳、肚子疼痛、脖子酸痛、腰部疼痛或疲劳、臀部疼痛、膝盖疼痛。因此,此穴是治疗腰背腿脚痛的要穴。

第四,小腿抽筋要按承山穴。

承山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即是。

无论是游泳或是跑步都会出现小腿肚子抽筋的现象。在小腿抽筋时,脚脖子会剧痛,筋肉会引起收缩,脚跟会向上扯,脚脖子会伸长。此时如果过于惊慌,不但会使抽筋时间增长,也会使痛苦增加。如果处置不当在短时间内脚会浮肿,甚至疼痛得无法行走。而承山穴对于缓解肌肉紧张有非常好的效果,如果你的小腿肚抽筋可进行常规的点按和揉即缓解疼痛。在指压穴道时,应该放松小腿再按摩,这点应该注意。当发生痉挛时,不可胡乱寻找穴位,应该事先记住穴位的位置,一旦有突发的情况时,即使在水中也能加以运用。

经络感悟:

膀胱经的穴位因为都在背后,自己不好寻找和操作,所以不用记得太多,经常敲打臀部和大腿后侧的承扶穴到委中穴就是最好的膀胱经的锻练法,也有利于排出体内的湿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