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杨力细说经络按摩
36547200000028

第28章 感冒

感冒俗称伤风,是一年中最常见的疾病。感冒多是因体虚,抵抗力降低,风寒或暑热之邪乘虚而入,或因人体感受非时之气所导致的。主要的症状表现有鼻塞、流涕、咳嗽、头痛、恶寒、发热等。感冒根据病因的不同而有所区分,风寒、风热和夹湿的病症也不同。

一.风寒感胃

1.症状表现:重恶寒、轻发热、流清涕、打喷嚏、咳嗽气促、头痛无汗、体酸乏力等。

2.治疗原则:要疏风散寒、解表宣肺。

3.取穴重点:印堂穴、迎香穴、风门穴、列缺穴。

(添加穴位图)

4.穴位说明:

(1)印堂穴又称曲眉,在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处。能清热散风、镇静安神,治头痛头重、鼻渊、惊风等。

(2)迎香穴别称冲阳。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处。为手阳明经和足阳明胃经交会穴。能散风清热、宣肺通窍,治鼻塞不通、目赤肿痛等。

(3)风门穴也称热府。在第二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处。穴居项背,属膀胱。膀胱主一身之表,是风邪入侵的门户,治外感风邪的病症。

(4)列缺穴别称童玄。两手虎口交又,食指尖端所指凹陷处。能宣通肺气、疏泄风邪,治一切头项疾患和咳喘等。

5.按摩手法:

先用双手拇指肚交替向上推患者的印堂穴,再用手的拇指和食指端同时向内揉按鼻翼两旁的迎香穴,再改用手拇指肚按揉其风门穴,然后用手拇指肚由轻渐重地推揉患者左右腕后高骨、压之有分裂缺口的列缺穴。

二.风热  1.症状表现:发热重、恶寒轻、头痛鼻塞、咳嗽、咽喉肿痛等。

2.治疗原则:能疏风解热、清肺利咽。

3.取穴重点:大椎穴、外关穴、合谷穴。

4.穴位说明:

(1)大椎穴在第一胸椎之上,第七颈椎棘突下,为项后平肩第一大椎骨。能统摄全身的阳气,有疏风清热,治外感表症所引起的头部强痛、发热恶寒、感冒、热病咳嗽等。

(2)外关穴在腕背横纹上2寸的地方,桡骨与尺骨之间,具有清热熄风,治热病、头痛、耳鸣等的症状。

(3)合谷穴别称虎口。在拇、食指二指之间的虎口纹头上,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能解表镇痛,治面口等处的很多疾病。

5.按摩手法:

医者用掌根重按、轻揉患者的大椎穴,再改用手拇指端和其余四指相对,分别按拿其左右外关穴和合谷穴。

三.暑热  1.症状表现:恶寒少汗、胸闷发热、脘满呕恶、肢体酸痛等。

2.治疗原则:主要是清暑化湿、解表调里、和胃降浊。

3.取穴重点:中脘穴、足三里穴、支沟穴、合谷穴。

4.穴位说明:

(1)中脘穴别称上纪、胃脘、胃管。在脐上正中线4寸的地方。此穴能健脾胃、助消化、利中焦、补中气、化滞和中,治胃、胆、胰腺、大小肠等的内腑疾病。

(2)足三里穴别称下陵、鬼邪等。在外膝眼下3寸,胫骨旁开一横指处。能疏通足阳明胃经的经气,治疗胃肠等消化系统的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3)支沟穴又称飞虎、飞处。在腕背横纹上三寸,桡骨与尺骨之间。为手少阳三焦经的经穴。能利三焦,治三焦火炽盛等的疾病。

(4)合谷穴别称虎口、合骨等。在拇、食指之间的虎口纹头上,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主要治疗头痛、热病、不出汗等口面类的疾病。

5.按摩手法:

患者仰卧,医者的两手重叠,按揉其中脘穴,再用拇指端推揉患者左右下肢足三里穴,接着改用手拇指肚向外揉按其左右支沟穴,然后手拇指端和食指肚对左右的合谷穴进行按摩。

经络感悟:

由于季节气候的变化不同,人体体质的强弱的差别,病情也有轻重之分,中医药对普通的感冒和流行的感冒都有良好的疗效。因此,应用中医来治疗感冒是我们的第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