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杨力细说经络按摩
36547200000039

第39章 腹泻

腹泻通称拉肚子或是闹肚子,医学上认为腹泻是由急慢性肠炎,肠结核,肠神经功能紊乱等原因造成的,一般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

一.急性  1.症状表现:急性腹泻发病急,大便次数显著增多,尿少,泻下急迫,质清稀。中医认为多是因为感受外邪或伤食所致,多属实证。

2.治疗原则:调和脾胃、利湿止泻。

3.取穴重点:脐中四边、上巨虚、下巨虚、内庭穴

4.穴位说明:

(1)脐中四边,在肚脐眼上下左右四方各1寸处,共四穴。此穴能温中、利湿、止泻,治腹痛、泄泻、下痢。

(2)上巨虚,在小腿外膝眼下6寸,胫骨前脊外一横指处。此穴能调和脾胃、通腑化滞,是治疗大肠腑证的要穴。

(3)下巨虚,在小腿外膝眼下9寸,上巨虚穴下3寸,胫骨前脊外一横指处。此穴能调肠腑、理气滞,治小肠诸疾。

(4)内庭,在足背第二、三趾间缝纹端处。此穴能降胃火、通腑气,治胃痛吐酸、腹胀、泄泻、痢疾和热病等。

5.按摩手法:患者仰卧,医者用掌根推揉其脐中四边穴,顺逆进行,再改用手拇指肚竖推患者的左右小腿处的上、下巨虚穴,再用手拇指端分别点按其左右足背处的内庭穴。

二.慢性  1.症状表现:病程长,病势缓,多由急性腹泻演变而来,解便次数较少,质软或稀薄,多属虚证。中医认为脾虚则便溏,肾虚腹泻、肝郁泄泻不爽与精神抑郁有关。

2.治疗原则:温肾健脾、疏肝止泻。

3.取穴重点:肝俞穴、脾俞穴、命门穴、肾俞穴、关元俞穴、足三里穴、行间穴。

4.穴位说明:

(1)肝俞穴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此穴能疏肝、理气、利胆,治肝脏疾患。

(2)脾俞穴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此穴能健脾化湿,治脾病。因脾主运化,最易致虚,而脾虚多是由食滞、体倦引起的。

(3)命门穴别称属累、精宫、竹杖。在第二腰椎棘突下。能治肾虚泄泻、痢疾、神经衰弱等。此穴在两肾俞的中间,是人体"生命之根"、"主命之门"。

(4)肾俞穴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 1.5寸处。能调补肾气、通利腰脊。此穴与肾相应,为先天之本、生殖生育之源。

(5)关元俞穴在第五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此穴与腹部关元穴相对,能壮腰培元,治虚损之疾。

(6)足三里穴又称下陵、鬼邪等。在外膝眼下3寸,胫骨旁开一横指处。此穴能疏通足阳明胃经的经气,以资生代之源,调脾胃,回阳固脱,治一切胃肠疾患。

(7)行间穴在足背第一二趾间的缝纹端处, 此穴能疏肝散郁、熄风潜阳,治胁痛、腹满、失眠等。

5.按摩手法:患者俯卧,医者用掌根自上而下直擦其背部的肝俞穴、脾俞穴、命门穴、肾俞穴、关元俞,有透热感时效果最好。接着改用手拇指端推揉患者左右下肢的足三里穴,然后用手拇指端和食指肚相对,垂直点按其足背处的行间穴,有放射性酸胀感为好。

经络感悟:

患腹泻时,尤其是急性腹泻,往往伴有强烈的腹痛,这个时候要对腹痛穴位进行按压,能很快的见效果。另外,位于膝盖内侧胫骨下缘的三阴交穴对于治疗腹痛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